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战国策》既是一部历史名著,又是一部散文杰作。全书三十三卷,分东周策(一卷)、西周策(一卷)、秦策(五卷)、齐策(六卷)、楚策(四卷)、赵策(四卷)、魏策(四卷)、韩策(三卷)、燕策(三卷)、宋卫策(一卷)、中山策(一卷),共十二国策,四百九十七章。《战国策》的成书、作者和最后编订者,有关《战国策》版本情况,《战国策》的内容、时代背景和思想倾向,《战国策》的文学成就及其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
《战国策》一书,自班固《汉书·艺文志》起,就归入《史记》一类史书中。除晁公武《读书志》、马端临《文献通考》改归子部纵横家之外,一直作为历史书籍相沿至今。与此相关,现在的文学史著作中,《战国策》几乎毫不例外地和《左传》、《国语》等一道,放在历史散文或史传文学之内。然而,如果我们把历史书籍限制在真实记载历史事件过程和历史人物言论(所谓“记事”、“记言”),而不是所有具有史料价值的文字记载都算作史书的话,《战国策》属于史书的论断是值得怀疑的。马王堆帛书《战国纵横家书》、云梦秦简《大事记》等的出土,给战国史研究提供了不少可靠的史料。经过学者们精审严密的考据,发现前人过于相信了《战国策》记载的真实性。司马迁《史记》中不少引用了该书的地方结果明显失实,前后混乱。缪文远《战国策考辨》论证,书中不但有一些失实、  相似文献   

3.
《战国策》,简称《国策》。此书非一人之作,初无定名,有《国事》、《短长》、《事语》、《长书》、《修书》等名称,卷帙也较混乱。后经西汉末年学者刘向整理、校订,依照国别,重行编辑,分东周、西周、秦、楚、齐、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国国策,合为三十三篇,定名为《战国策》。 《战国策》是我国先秦时代继《左传》、《国语》之后,一部优秀的历史文学名  相似文献   

4.
《战国策》是战国时期纵横家游士們策謀說辞和权变故事的汇編,书中也有不少关于当时俠义之士(如魯仲連、豫让、荆軻)事迹的記載,分十二国纂輯,共三十三卷。《战国策》是我們研究战国历史重要文献資料之一,司馬迁著《史記》关于六国史事,曾大量取材于此(不过当时的《战国策》尚未編定成书,还只是初步集中起来的档案資料)。《战国策》自經西汉末刘向編定成书之后,在其长时期的流传中,曾遭受学者們的  相似文献   

5.
《战国策》中的许多说辞可以视为成文,考察这些成文对于战国文学地理学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通过对《战国策》相关作品的考察可以发现,战国前期文学创作较为萧疏,中后期则呈现出繁荣的态势;当时的文人尤以魏、赵、齐、秦、楚居多,周、卫等蕞尔小国也有不少作品呈现;《战国策》记录了战国文人异地创作的情形,而不同地域的文化逐渐融通,地域特色逐渐减弱,应是中华文化日渐成熟的一种体现。  相似文献   

6.
《战国策》是一本历史典籍,但它并不完全是因为具有史料价值而被重视,更主要的是因为它具有文学的价值而彪炳千古.其中塑造的人物形象,虽历时两千多年,但我们今天研读起来,仍感到有一股巨大的艺术魅力.现就以下几点,谈谈《战国策》的人物描写.精湛的对话表现人物的胆识《战国策》里不少人物的胆识与品格,经常是从他们的言谈话语中表现出来的.如《赵威后问齐使》中的赵威后,她的政治见  相似文献   

7.
《战国策》谋略浅议蔡锋《战国策》一书不仅是一部文献价值很高的历史著作与文学著作,也是一部纵横捭阖之士的谋略大全,有许多可资借鉴和学习的智谋。但在过去,学者多重视它的历史史料的价值和语言文字的价值,却忽视了对它的谋略价值的总结和研究。这不能不是一大缺憾...  相似文献   

8.
《战国策》一书,形象地记述了战国时代许多较为真切可靠的史实,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战国时代许多出类拔萃人物的行迹、人才佳话、精辟的人才思想。对此加以发究,探讨,对我们今天创造出使以往任何时代都无法比拟的人才繁荣局面,免除嫉贤妒能、庸人得志、千里马骈死槽头、有志者饮恨终生的悲剧,是具有一定的历史借鉴意义的。  相似文献   

9.
司马迁著《史记》,虞、夏、商、周本《尚书》;春秋之世本《左传》、《国语》;战国时期所取材有的多同于今通行的《战国策》,所以班固说:“司马迁据《左氏》、《国语》,采《世本》、《战国策》,述《楚汉春秋》。”班固说的司马迁作《史记》时曾采《战国策》,为历代学者所公认,直到今天从没有人对这提出过疑义、异议。所以然者,战国时代的史料传于今者,惟有西汉元、成年间的刘向所编辑的《战国策》一书;《史记》中与现存《战国策》中内容相同的竟有九十三事之多,因而人们确信司马迁作《史记》写战国时代部分是采辑钞誊《战国策》原文的。其实这个问题颇有重新探讨研究一下的必要。  相似文献   

10.
关于张德坚的生平事迹,因资料零散,搜寻不易,长期以来无人能言其详。近年来张氏晚年所著《曾文正公挽诗》刻本在内蒙古师范大学图书馆被发现,为我们了解其一生重要活动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另外,《贼情汇纂》的记事下限,不同版本也有所不同,它的记事下限迄于咸丰五年。  相似文献   

11.
一《日出》是曹禺创作的第二个剧本,最初由巴金等主编的《文季月刊》连载,后由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在解放前的版本中,剧本前面赘附着八段引文作为本书的题辞。第一段引自老子《道德经》,后七段均见《新旧约全书》。据曹禺自己说:“那引文编排的次序都很费些思虑,不容颠倒。偏爱的读者如肯多读两遍,略略体会里面的含义,也许可以发现多少欲说不能的话藏蓄在那几段引文里。”①这段话明显地表白了两个意思:一是引文的次序不容颠倒;二是里面藏蓄着作者用心极深的含义。那么,究竟为什么引文的次序不容颠倒?里面欲说不能的含义又是什么呢?对于后一个问题,曹禺自己曾有所披露,不过,那只是画龙点睛式的提示,至于前一个问题几乎无人问津。所以这些问題直到现在还是作为问题存在着,其真相未能大白于世。我认为对于上述问题的考  相似文献   

12.
《战国策》全书,由于善用多种修辞手法,所以纵横恣肆,气势逼人,活泼清新,生动形象,历来受到人们激赏  相似文献   

13.
从成语产生的时代背景入手,分析现存出自《战国策》的成语与当时社会文化的关系,通过成语看纵横家的人生观、说辩艺术、战国时代的人文精神及科学思想。  相似文献   

14.
《战国策》这部具有重要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的先秦著名典籍,历来的研究不太充分,且传统的研究停留于校勘、辑佚、考辨、注释等方面。直到近十年来,《战国策》研究才在前人取得的成果的基础上,更向深广度推进,而呈现可喜的新局面。一、《战国策》的性质《战国策》由于本身内容的复杂,历代学者对它的认识就存在较大歧义。有的将它归入史部杂史类,有的将它划归子部纵横家类,有的说它实是刘向“一家之学”。近年来,学者们对其书的性质更有新说,这主要有:1.史书兼子书说。如郭预衡在《中国散文史》(下引同一人之同一著作或文章不复…  相似文献   

15.
战国(公元前475—前221年)是社会经济、政治大变动的时期,当时的局面是“上无天子,下无方伯”,秦、齐、楚、赵、魏、韩、燕七国并立,各国统治者都面临内政、外交、军事等方面的急迫问题,需要大批谋臣策士为自己服务。因此,出现了罗致人才、礼贤下士之风。而分别授业于儒、墨、道、法、阴阳、名、兵、纵横各家的士,  相似文献   

16.
<战国策>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运用了多种艺术技巧.比如,运用氛围渲染烘托人物;运用个性化语言刻画人物;运用矛盾冲突表现人物,等等.可以说,<战国策>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为后世小说人物形象塑造技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战国策》是一部什么书?这在历史上,有过不少争议。据刘向《战国策书录》,此书在未经集录之前,曾有《国策》、《国事》、《短长》、《事语》、《长书》、《脩书》等不同名号。刘向认为此书乃“战国时,游土辅所用之国,为之策谋,宜为《战国策》.”这就不但为本书正了名,而且指明了它是一部战国时游土为所用之国出谋划策的资料汇编。因“其事继春秋以后,讫楚、汉之起”,《汉书·艺文志》即把它与《史记》并列,归入“春秋”一类。但宋代晁公武却在《郡斋读书志》中把它改入子部纵横家,并说:“历代以其纪诸国事,载于史类.予谓其纪事不皆实录,难尽信。盖出学纵横者所著,当附于纵横家云.”(《郡斋读书志》卷第三上)这就取消了《战国策》的.“史”的资格。马端临的《文献通考》赞同此说.明代杨慎也认为它是“一家言”。清代顾广圻则声称他对于此书寻绎累年,终于  相似文献   

18.
《战国策》一书中东西二周的辨别,始自南宋人鲍彪。鲍彪注释《战国策》,以西周王城为周赧王所都,秉封建社会尊王之义,谓西周为正统,东周不得先于西周,遂变乱《国策》高诱本次序,升西周策为首卷,降东周策为次,以形成对史实失考的误失。嗣后,吕袒谦著《大事记》对东西周君分治,略加考释,以纠鲍彪之误;(元)吴澂著《东西周辨》,亦因鲍彪之误而发;而吴师道校正《战国策》引吕子《大事记》之说,开卷大讥鲍彪之谬。  相似文献   

19.
《战国策》是我国文艺宝库中一部宏伟的历史散文巨著。它的基本内容,是记载战国时代各诸侯国谋臣策士和纵横家的事迹,而重点记录了纵横家饰言巧辩的说辞。这就使它在先秦历史散文中,以言辞“辩丽恣肆”与“敷张扬厉”而独树一帜。历代文人学者对《战国策》的语言曾给予高度评价。宋人李文叔在《战国策后》里赞许它“文辞骎骎乎上薄六经,下绝来世”。明人李梦阳在《空同集.刻战国策  相似文献   

20.
《战国策》作为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部经典名著,既具有历史价值,又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此文的作者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战国策》一书在描写、刻划人物形象,以及利用丰富多彩的比喻和寓言故事所取得的突出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