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蒋瑞杰的第二部诗集《心岛的绿藤》即将面世。作为朋友,我有幸先睹为快,并在他将要出版的诗集前面写下几句感言,其欣喜之情可以想见。我与瑞杰,相识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记得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在我所供职的省文联一间简陋而略显零乱的办公室  相似文献   

2.
3.
杨佩瑾先生是江西的文学大家,而杨尚奎同志则是建国后中共江西省委的主要负责人。以一个小说名家的手腕来写一个国内知名的领导人,这本身就隐含着一个很大的“悬念”。因为介于文史之间的人物传记,随着一个世纪、一段革命史或建设史的消失,近年来出得不少,但能够使人满意的,并不算太多。杨佩瑾先生能象写小说一样熟练来把握人物传记的写作吗?这本书能够吸引人、会有文学或史学价值吗?读完《杨尚奎传》,这些“悬念”也就释然了。用句套话,我是“一口气”读完这本32万字的书的。可以说,杨佩瑾先生写得很熟练,结构谨严,详略得当…  相似文献   

4.
任凤生有一颗立志献身散文的虔心。 如果说《福建散文作家作品选介》(鹭江出版社1985年12月版)是其在所谓“散文不景气”的情形下,不屈于“寂寞”、“萧条”的评断,热情洋溢地把读者引进了一座生机盎然的绿色乐园,那么,他的第一本散文集《生命绿》(海峡文艺出版社1988年4月版),则是他经辛勤耕耘后再次捧献给读者的一片葱茏的绿意。他曾在《生命绿——代后记》里直接宣示  相似文献   

5.
张伟 《阴山学刊》2009,22(6):59-61
《红颜绿煤》进退得宜,收放有度,既有时间线索,又不平铺直叙,插叙补叙间出,前后跳荡,摇曳多姿。作家具有非凡的驾驭大场面的能力。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几乎都有着富于传奇色彩的经历,这不仅是结撰故事的需要,也反映出那些兵荒马乱、动荡不安的年月里,命运的不可捉摸、不可把握,从而饱含着历史的沧桑。作品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没有做简单化的处理,多处表现了对传统的历史叙述的解构。作家秉承着古代叙事文学的优秀传统,善于在激烈的矛盾;中突中刻画人物性格。主要人物个性鲜明,特别是女性群像光彩照人。  相似文献   

6.
回族女作家陈玉霞的长篇小说《心斋》的问世,标志着陈玉霞创作的女性文学的序列化小说已初具规模,而她迄今为止的全部创作,越来越清晰地凸现了她的女性文学的创作方向。  相似文献   

7.
阅人读心     
《优雅》2005,(3)
  相似文献   

8.
坐姿读心     
苏苏 《家庭科技》2014,(1):41-41
正朋友坐公交车时,总喜欢坐后面右侧靠窗的位置。她说这里视线好,整个车厢里的人都能尽收眼底,这样有安全感,还可以看尽人间百态。从位置看心理选择坐的位置跟我们的心理因素有一定联系,表现了一个人想跟他人保持的距离。中央中央位置一般是受人瞩  相似文献   

9.
《文史哲》1962年第6期上《讀齐民要术札记》一文,对《齐民要术》中若干字作了精湛的解释,是无可置疑的。其中有二处似乎还可以商榷,現在写出来向任先生和讀者們請教。一、关于“勃”。勃有二义:一是粉末,一是泡沫。前一义就是卷9《餅法》篇的“勿著勃”、“簸去勃”等,均指粉末;至于《煑(米冥)》篇的“勃”字,则指后一义,字亦写作“浡”、“渤”、“餑”。馬融《广成頌》:“黄尘勃滃,闇若雾昏。”还是指尘末,但已經用含有水气的雾来形容。《汉書·揚雄传》的“不嶕嶢则  相似文献   

10.
在朱自清的散文名篇中,可与《春》齐名、与《荷塘月色》媲美的,恐怕要算《绿》了。《绿》是一篇游记,但作者没有铺叙游历经过,而是淋漓尽致地描绘了令人惊诧不已的梅雨潭的水色之“绿”——“绿”得那么奇异,那么可爱。为了突出梅雨潭风景的特点是其水色之“绿”,故以别具一格的《绿》为题,这比《游梅雨潭记》之类的文题,显然要高超得多。这篇脍炙人口的写景佳作,以其引人入胜的诗情画意感染着读者,具有极大的艺术魅力。那么,在艺术表现方法上,本文有哪些特色呢? 一、他静为动。即把静态事物写成好象是动态的。这其实是我国诗歌创作中常见的表现方法。如:  相似文献   

11.
假如说,一定要让我们只能用一个字来概括一下当代人们的生活状况的话,我以为最准确的莫过于一个“忙”字。忙,已经是所有人都不可逃脱的宿命。无论是高官还是平民,也无论是富豪还是穷人,更不管你做的是哪行哪业。尤其是在当下,在全球化、市场化以及一个高科技化的时代,生存竞争的残酷与激烈,也就更加剧了人们的忙碌。有人曾经比喻,现代生活就像每个人身后都有一条无形的鞭子在驱赶着,让你无时无刻都不能不奔波甚至挣扎在没完没了的匆匆忙忙之中。忙,也就成了当今人们生活的惟一主调。高速度和快节奏,已经深入到了现代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所以…  相似文献   

12.
清扬 《天府新论》2002,(4):96-96,F003
近年来对古典文学和文化的研究 ,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与突破 ,那就是由传统的线性价值认定转向关注作家和文化人的复杂情感世界 ,向心灵的深度开掘 ,因而 ,文学研究与文化探索呈现出千姿百态立体多元的可喜局面。最近由河北大学出版社推出的夏咸淳所撰写的《情与理的碰撞———明代士林心史》便是这种对传统突破的佳作。笔者先睹为快 ,颇受书中的新颖视角所吸引 ,更为独到的见解所悦服。笔者认为 ,此书当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关注。首先 ,从崭新的视角着笔的《明代心灵史》并非作者标新立异的心血来潮 ,更非作者凿空之论 ,无复依傍。恰恰相反 ,…  相似文献   

13.
肖振宇 《云梦学刊》2011,32(4):85-89
《读杜心解》是浦起龙研读杜诗的一部力作。但就是这样一部力作,人们对它性质的认识上却存在着误解。传统的观点认为它是一部诗歌注本,其实它应是浦起龙对杜诗的一部诗歌鉴赏著作。在这部著作中,浦起龙表白了他的诗歌鉴赏思想,用他的鉴赏思想实践了对杜甫诗歌的鉴赏,并呈现出自己的诗歌鉴赏特点。  相似文献   

14.
假如说,一定要让我们只能用一个字来概括一下当代人们的生活状况的话,我以为最准确的莫过于一个"忙"字.  相似文献   

15.
洪珉 《殷都学刊》2004,(3):109-110
睢正岷的诗集《海海 ,我的心》 ,是格调高雅的上乘之作。人们称赞他为当今的诗坛吹来一股清新的风 ,并非过誉。读他的诗 ,可以明显地感受到其诗中有画 ,诗中有歌 ,诗中有味的艺术特色。一、诗中有画1 .色彩说其诗中有画 ,首先是因为他把写诗是当作画画一般来写的。在他的诗中 ,到处是色彩的斑斓 ,光与影的辉煌。在《从太行到呼伦贝尔》中 ,他描绘大地的翠绿 ,天空的湛蓝 ,草地青青 ,白云悠闲 ,朝霞是“赤橙黄绿 ,缕缕片片” ,落日则像地平线上泼洒的火焰 ,蒙古包像碧海中凝固的小船 ,碧海中白发苍苍的老琴师呢 ?却“用指尖拨痛了我的心弦”…  相似文献   

16.
<正> 在有如烟海的明清笔记文中,清代后期毛祥麟撰写的《墨余录》,是较为优秀的一种,很值得一读。祥麟字瑞文,号对山,监生,官浙江候补盐大使。毛氏生卒年史无明文记载。《墨余录》于同治庚午年(1870年)刻印出版,他的甥婿李曾珂为该书写了一篇跋,说是年“先生五十余”,又,《墨余录》卷七《梦证去来》篇,毛氏说其长子北居生于道光甲午年(1834年),由此推断,毛氏当生于清嘉庆乙亥年(1815年)前  相似文献   

17.
<正> 一关于《太平经》成书的情况关于《太平经》的产生,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先有本文若干卷,后来崇道的人继续扩增,逐渐成为一百七十卷。”(《太平经合校前言》)这是王明同志的说法。一种认为并无本文若干卷,“是当时秘密流传的原始道教中很多人的著作,经过逐步积累最后汇集而成的。”(《中国道教思想史纲》第69页)这是卿希泰同志的说法。两种说法的共同点是:(一)都认为《太平经》是最早的道教经典;(二)有一个广泛存在的民间道教或原始道教;(三)有逐渐增多的或众多的崇道者或道教徒造作道书,《太平经》就是在此基础上编成或扩增而成的;(四)由于作者不一,因此内容庞杂,容纳了对立阶级的思想。这两种说  相似文献   

18.
上个世纪一进90年代,《渴望》和《编辑部的故事》播出不久,栓计就想写一个关于公证题材的作品。那时他刚调到司法厅的公证管理处,如果继续在中学教书,他是无论如何有不了这个打算的。在中国搞创作,尽管你是大学中文系毕业,由于国人的心态和国情诸方面原因,公开自己的打算往往使你因为被弄得尴尬而后悔。栓计是一个性格内敛的人,因此知道他有这个想法的人就不多,我们便是其中之一。《公证人》开始叫《红尘格局》,体裁和形式也不是小说,将近出书,名实俱变,成了今天这个面目。十年磨一剑。剑磨得怎么样,拙文肯定要涉及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9.
谢模楷 《云梦学刊》2009,30(6):38-41
《屈赋微》对屈原赋的阐释比较全面,字词、句段、篇章各方面都有其价值。阐释广引诸家学说,并融入自己的观点。大量征引史事,并证之以史料文献。并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但不足之处也很明显,最大缺点是缺乏文学的发微。  相似文献   

20.
无愧于港人的中国心———读《明清人物史事论析》□易宗礼在香港回归祖国的喜庆日子里,偶得港人马楚坚先生著《明清人物史事论析》的长篇大作。顾其书名,不难知其是一部专而又专的史学著述,难逮众多的读者。但,开缄细读之后,顿觉豁朗与贯通,深感楚坚先生在通熟明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