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论东周楚国的军事防御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周楚国构建有稳固的军事防御体系.此防御体系建立在"守在四境"军事防御思想的基础上,以北方防御为重点,注重都城城址优越军事防御环境的择定和多种、多重自然和人工防御设施的组合配置.防御设施包括外围军事据点、长城、山脉、关隘、河流、军事重镇和别都、城垣、护城河、高台地等.  相似文献   

2.
沈氏族属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春秋时期,在楚国的政治军事舞台上,有一个饰演着重要角色的家族——沈氏家族.这个家族的成员,见于《左传》记载的有沈尹、沈尹戌、沈诸梁、沈后臧、沈尹寿、沈尹射、沈尹赤等.其中以沈尹、沈尹戌和沈诸梁记载较详.正是这个家族,凭借其杰出的政治军事才能,不仅使楚国在纵横捭阖的政治角逐中化险为夷,而且在楚国与句吴和诸夏的干戈交加中屡挫劲敌.为楚国东疆和北土的防务  相似文献   

3.
"楚国之举,恒在少者"语出《左传》文公元年,为史学界谈楚国继承制者所必宗.多数学者以此语与《左传》昭公十三年"芈姓有乱,必季实立,楚之常也"一语并提,作为楚国实行少子继承制或称幼子继承制之明证.近年来,亦有少数学者提出异义,认为楚国实行的是嫡长子继承制,因而否定了"楚国之举,恒在少者"是历史事实.在这里,对"楚国之举,恒在少者"的理解就成为判明楚国继承制度的关键,今就此语试作新释,略陈己见,以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4.
盛弘之的《荆州记》作为一部地理著作,其价值是多方面的。它记载了楚国的发源地、开国君主、都城、建筑、军事、疆域、文化、重大事件等,反映了楚国的兴衰轨迹,是研究楚史极为有用的资料。  相似文献   

5.
春秋时期楚国司马的系列,《左传》、《国语》诸书虽然有所提示,但在不少地方仍然含混不清,或多存缺环.古今史家对此系列的论述亦不乏错误之处.以下,笔者想从分析史料、辨正诸说的途径入手,对这一时期楚国的司马依次作一考述,以图能显示出一个大致无误的春秋楚司马系列.斗子良若敖之孙,伯比之子.这是见于《左传》的楚国首任司马.不过,《左传》不是正面记载,而是以追叙的笔法,将他任司马一事补记于鲁宣四年:"初,楚司马子良生子越椒."子良是令尹子文之弟.子文任令尹长达二十八年(前664-前637),子良为司马亦当在这一时期.子文任令尹的前期,有职掌相当于司马的莫敖屈完主管军事,后期司马为成得臣(详下),故子良任司马当在子  相似文献   

6.
王胜利 《江汉论坛》2007,(8):105-109
历法是人们用来确定年、月、日,合理安排生产和生活的一种纪时法则.除了需要符合自然变化的客观规律以外,方便人们的使用应该是历法编制的基本宗旨.东周时期的楚国在自行编历的工作中,对纪年法、纪月法和正月的设置等都进行了既有别于商周、又有别于诸侯各国的改革创新.在纪年方法上,用与楚国有关的军事、外交方面的大事纪年,代替了以执政君主的在位年数纪年;在纪月方法上,用与楚人祭祀风俗有关的术语纪月,代替了数字纪月;在月建方面,采用了"三正"之外的亥月做为每年的正月.不过,由于这些创新举措的提出主要是从当时政治斗争的需要出发,而不是从民众生产和生活的实际需要出发,因而使用起来并不方便.随着政治形势的变化、楚国的灭亡,楚历的创新举措终因缺乏科学性、实用性而未能被秦汉以后的历代王朝所承袭.  相似文献   

7.
春秋时楚国于穆王后期在寝丘(今安徽省临泉县)设沈邑,作为中原战场的前哨军事据点。沈邑为楚、沈两国共建,沈尹为其军事长官兼行政长官。  相似文献   

8.
楚"敖"是楚史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试图从历史的纵的角度出发,对楚国诸敖归类分析,以见出同中之异,进一步确定楚敖的内涵与外延;与楚敖有关的历史悬案,如被史家遗忘了一千多年的楚厉王以及屈完的职官问题等,也尽可能一一甄别.一楚国最早之敖即国君《史记·楚世家》称楚君为王自楚武王始,楚武王之前,有若敖、霄敖、蚡冒.若敖之前只有人名排列.武王之前楚国之敖即君主,是很明显的.  相似文献   

9.
古今《楚辞》研究论集,皆称屈原《九歌》中的《国殇》,热烈歌颂的是楚国将士们在卫国战争中英勇杀敌、壮烈牺牲、捐躯报国的战斗精神,"独步千古,义薄云天",为我国文学史上"惊心动魄"的"绝唱".其实,《国殇》根本不是什么爱国主义诗篇,歌颂的也根本不是楚国将士;而是记录了沅湘民族一种古老的"殇"葬习俗,礼赞的是被楚国将士杀戮的仇敌之国——吴国和秦国的将士.全诗为这种"殇"葬跳巫的巫词,用现今称谓,即"悼词",且只是全篇"悼词"的节录.  相似文献   

10.
1984年6月,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正式成立了楚国历史文化研究所,1997年3月更名为楚文化研究所。1989年以前,楚文化研究所的工作主要以基础理论研究为主,成果形式主要为学术论文,侧重研究楚国的起源、疆域、都城、民族、军事、外交等等方面。楚文化研究特别注意考古学和历史学以及民族学、语言学、神话学、哲学、文学、艺术史学、科技史学等多学科间的互联互渗、并进齐趋。  相似文献   

11.
在扈佳佳案中,军事权与行政权发生了混同和错位,应归属于军事权的征兵政治审查权力以行政权的模式配置,并以行政权的运行机理运行,造成了对公民权利的侵害并导致权力的合法性遭受质疑.对"权力分立"与"权力分类"的混淆性认识是军事权混同于行政权的原因.军事权应该是一项独立于行政权的国家权力,其权力结构和运行方式都有其独特特点.军事权的法律规制与行政权的法律规制有类同之处,如都受到来自公民权利界限、法律保留原则和比例原则的限制;军事权的法律规制也有其特殊之处;宪政架构下军事权的配置有独特的特点;军事权的程序控制具有特殊性;与行政权相比,军事权应受到更多的国际法上的规制.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海内外蓬勃地掀起了一股研究楚国历史与文化的热潮,一系列富有新意的科研成果陆续出版问世,湖北大学历史系宋公文副教授新著的《楚史新探》就是其中很引人注目的一本.这部专著对楚国政治制度中的一个关键问题——令尹制度进行了系统、深入地研究,对令尹名称的历史渊源,令尹人数、序列以及令尹的选拔、权能、特点  相似文献   

13.
由"主体线条"以整一性的存在和规律性的出现为特征的"主题叙述"的确立,是战国时期楚国器物图案在构图上所呈现的一个重要特点.以此为基础,又呈现出两个方面的表现:其一为"主体线条"遭到遮蔽和干扰的"主题叙述";其二为"主体线条"被强调和突出的"主题叙述".而后者再呈现出由多个"主体线条"相互衔接的连续的"主题叙述".上述"主题叙述"形式至迟在战国早、中期的楚国器物图案构图中就已经出现,并在战国中、晚获得成熟和发展,进而成为体现着某种"叙事风格"的图案构图艺术表现形式.图案构图意义上的图像叙事艺术表现能力,是与人类叙事意义上的艺术表现能力联系在一起的,并成为人类艺术表现能力的基础而带来广义的叙事艺术的繁荣和发展,上述认识能够为战国时期楚国叙事艺术异于域外叙事艺术的异乎寻常的艺术表现,追溯到叙事意义上的根源.  相似文献   

14.
一九九O年论楚王的继承制度—兼论先秦君位传袭的 演变(唐熹弘)中州学刊长沙子弹库第二帛书探要(李学勤)江汉考古从历史背景看屈原和他的作品(张正明) 襄阳师专学报谈谈我国青铜铸造技术在楚地的发展与突破(郭 德维)中原文物楚国野地居民社会形态研究(程涛平) 历史研究楚人妆容习俗综论(宋公文张君) 湖北大学学报楚人祭祀的对象与仪式(刘玉堂)武汉文博楚国的军事要塞(刘玉堂)荆楚文史深明事理楚老姐(刘玉堂)当代老年楚国宫室间题试探(马世之)江汉论坛关于春秋楚县的几个间题(徐少华)江汉论坛再谈楚国历法的建正间题(王胜利)文物论庄娇其人…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海内外对楚国历史文化的研究方兴未文。但是,在众多的研究论文和专著异彩纷呈之时,有关楚国科学技术史研究的文章却廖若晨星。湖北科技出版社新近推出了后德俊同志的力作——《楚国科学技术史稿》,标志着楚国科技史研究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后德俊同志于武汉大学化学系毕业后,一直在湖北省博物馆工作。坚实的自然科学功力和长期的文物考古实践,使他能够在楚国科技史研究中独具慧眼。也正是由于他具备这两方面的优势,《楚国科  相似文献   

16.
屈原诞生之时(前353年,周显王十六年,楚宣王十七年,秦孝公九年),秦国已进行变法三年,到屈原四岁之时,秦国商勒又开始第二次变法,进一步在政治上和军事上进行改革.秦国的强大对少年时代屈原的思想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的.这不仅由于秦国实行变法而很快强大起来,还因为秦国的强大直接威胁到楚国的安全,甚至可以说,商秧变法使楚国由一个相对独立发展的南方江汉流域国家一下处于极其危险的境地.《史记·楚世家》楚宣王三十年:  相似文献   

17.
论“军国民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中国近代军事史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若干成就,相对而言,近代军事思想史的研究,则仍然接近于空白.虽然我们的近代前辈留下的有影响的军事思想并不多,但如果认真发掘、总结和研究,不仅会丰富近代军事史的研究内容,而且对今天军事学术的研究和军事理论的建设也有借鉴意义. 20世纪初年,在中国大地上出现的"军国民主义",就是近代历史上值得注意的军事思想之一.本文将评述"军国民主义"这一思想产生的背景、主要内容和意义. 一、从"拒俄运动"到"军国民教育会" 19世纪末、20世纪初,各主要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划分了势力范  相似文献   

18.
江苏尹湾汉简<武库永始四年兵车器集簿>中所见武库应为中央控制下设在彭城、服务于东南地区的刘嚣楚国武库.东海郡作为其中的服务对象,也需承担相关责任义务,参与相关战略物资的生产、输送与保存管理,对收藏情况也有知情权.甚至可能参与过楚国武库具体职事的处理."乌孙公主诸侯使节"是楚国派往乌孙的使者完成使命后回复上交的使节,一直在彭城的武库保存.来往于汉地和乌孙之间的使者可能具有多重身份.  相似文献   

19.
自1995年张正明先生主编的《楚学文库》出版以后,学术界几乎一致认为有关楚国历史文化的研究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中不会有太大的突破。而魏昌先生的新著《楚国史》的出版问世,却标志着楚国历史文化研究尚有新的领域可以开拓。这本由胡绳先生题写书名、武汉出版社1996年12月出版的(楚国史),是一部优秀的楚国史教材,填补了我国楚史教学的空白。该书主要有以下特点:一、体例恰当。作为一本楚史教材,《楚国史》采用通史体例著述,从楚族的渊源,早期历史与文化写起,然后按照夏商、西周、春秋和战国的顺序,全面系统地叙述了楚国…  相似文献   

20.
《书·禹贡》载:荆、杨二州"厥贡惟金三品",孔安国曰:"金、银、铜".金、银、铜作为楚国的货币金属这是肯定的,但楚国铜币不是由单一的金属铜(所含的杂质另当别论)组成,而是由铜锡铅的合金组成的.据此,有的同志认为锡、铅是二种"辅助货币",楚国的货币金属应该说是"金五品".这是值得商榷的.据张子高《中国化学史稿》考记,在铜或铜合金中加入铅主要是从西周以后逐步开始的,铅的加入主要有三个作用:1、进一步降低金属(或合金)的熔点; 2、替代部分金属锡; 3、增加合金熔化后的流动性,便于铸造胎薄、花纹细腻繁复的器物.由于楚国的铜币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