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7 毫秒
1.
中外闻名的笼鸟画眉,生活在四川西部、西藏东部和云南北部的森林里.画眉是雀形目鹟科画眉亚科的鸟类,上体橄榄色,头和上背有褐色轴纹,眼部周围有一形似蝌蚪的白色眉斑,从眼向后弯曲延伸,所以叫做画眉.它们多喜单独活动,有时也结成小群,性机敏而胆怯,常常躲藏在绿荫中,难得露面,只听见它那美好的歌声,却不见它的身影.  相似文献   

2.
风情一束瑶山风景黎汝标一斗鸟走进广西荔波县的瑶族村寨,抬眼便看到各家各户屋檐下悬挂着的鸟笼。鸟笼是金竹片和细蔑条编制成的,圆锥顶、圆柱身、一扇四方门,门里立小节竹筒,专盛鸟食;一根小棒横亘笼中,那是小鸟的栖息处。画眉、野鸡、小米鸟就在笼里唱唱跳跳,拍...  相似文献   

3.
<正>如果问,这个春天哪个城市掌握了文旅流量密码,那答案一定会指向山东省淄博市。全国各地的游客闻香而来,不约而同“进淄赶烤”,让当地特色烧烤大受追捧。犹如一道联结缘分的桥、一首彼此温暖的歌、一幅双向奔赴的景,在这一场始于烟火、归于真诚的邂逅中,人们了解淄博、走进淄博,游淄有味,让这座古而弥今的城市更富活力、更为温情。  相似文献   

4.
侗家套鸟人套竹鸡时讲究“三不套”:一不套春季发情鸟,以便留种繁衍后代;二不套雏鸟,而让其自然长大;三不套悲啼哀伤鸟,这是因为出于同情心。  相似文献   

5.
孙晓村 《民族论坛》2014,(12):20-21
三道茶,一苦二甜三同味;仗鼓舞,动作多变,古朴明快;打花棍,边歌边舞,悦耳动听……近日,在桑植县芙蓉桥白族乡,一场场精彩绝伦的白族传统风情表演,让笔者大饱眼福。  相似文献   

6.
<正>在驰名中外的茶峒边城,顺着清水江逆流而上几公里有一个叫磨老的古老苗寨,这里有一所湘黔联办的友谊学校。提起这所小学,人们都会摆开学校校长龙林刚的一两个动听的故事。  相似文献   

7.
乾隆五十八年(公元1793年),清朝统治者在西藏地区发起了一场旨在变天葬为土葬的所谓开化民风的丧俗改革运动,但是,旋即以失败而告终。为了探究其失败的原因,借鉴历史,本文不揣浅陋,仅就这一丧俗的改革作一述略。天葬有的地方称鸟葬,也有的地方称风葬,是流行于藏族地区的一种较为将遍的主  相似文献   

8.
<正> 墟场是我国民族地区进行商品交换的传统场所,是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墟场在民族地区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并已经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然而人们往往是从经济的角度去关注,实际上墟场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的特殊形态存在着。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进一步加深对这一文化形态的认识,并探索一条适合民族地区实际的建设途径,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有重要而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父亲是山乡闻名的歌手,平生热衷于唱歌。一个个村寨谁家有红白喜事,都请几位歌手唱歌。父亲每接到唱歌邀请,经常是跑步前往。子女们常说,父亲总是驾飞趟子赶歌场。那样崎岖不平的山路上,一个身影奔跑着去赶唱歌,那是一幅怎样的情景啊!父亲天天忙农活,唱歌是业余爱好。山乡坡高沟深,交通不便,信息不灵,农活忙碌。父亲或是接信晚,听到信就跑;或是收工迟,放下锄头就驾飞趟子。有人说,跑么子  相似文献   

10.
瑶族舞曲之优美、抒情、动听,早为人们所熟知了。但舞的是什么舞?舞的主要素材就是“长鼓舞”了。长鼓,是瑶族人民最喜爱的一种乐器,每逢节日、喜庆必腰挎长鼓而舞。舞有双人舞、四人舞和  相似文献   

11.
李彪  司夏 《民族论坛》2005,(3):29-31
在结婚的前夕,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使男友变成一个植物人,连医生都对她说:离开他吧!而她偏认定:今生既然有过一段情缘,就一定要陪着他走下去。在漫漫的十年间,体重仅仅100来斤的她,背着手不能伸、腿不能弯、体重将近180斤的男友,胸前再挂一个20多斤的包,乘汽车、赶火车、坐轮船  相似文献   

12.
不久前,九个省、区包括三十三个民族成员的民族参观团,参观访问了全国闻名的大寨。大寨,这面全国农业生产战线上的鲜艳红旗,自从他们改天换地的英雄业绩被人们传颂以来,早已成了全国各地学、赶的目标。少数民族地区的广大农村和牧区,也在“学大寨、赶大寨”的热潮中,涌现出了一  相似文献   

13.
养狗,是在蒙古民族社会生产及日常生活中的一种重要习俗和文化。从内蒙阴山岩画和古代的各种史料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到蒙古草原民族很早就有养狗和用拘捕猎其他动物或搬运东西的习俗。在草原上没有一家不养狗。人们平常以“屋外听不到狗叫声,圈内看不到一只羊”来形容家境之贫寒,因此再贫穷的家也得养一条狗。因为蒙古民族是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族。养狗一是为了防止牲畜和人被其它野兽及坏人、匪徒等袭击抢劫,同时狗的叫声象征着人家香火兴盛。否则就意味着销声匿迹,或者有什么不测。俗话说:“走马是遥路之伴,好狗是兴家之星”。足见,…  相似文献   

14.
我到达庫倫旗哈尔槁人民公社下养畜牧生产大队的时候,这里的养畜牧河已經封冻了,它象一根銀带,鑲嵌在这塊狹長的“盆地”的周圍。河的对面是三座并列的村庄。村后是一片收割了的田地,泥土在阳光下黑油閃亮,一望而知是肥田沃土。这一天,正好是星期六,大队每到这天要举行一次晚会,讓社員們共度周末的欢乐。我一到队里,热情好客的主人就把这个消息告訴栽,并且邀約我参加。不用說,我对这个已經普及了文化的生产队早已向往有时,参加晚会正好可以看看他們的文化生活,所以一口答应了。晚会是在生产队的食堂里举行的。大队長哈尔其  相似文献   

15.
坛主  白扬 《民族论坛》2008,(11):18-19
<正>红色的西红柿在空中飞来飞去,人们在宽敞的西红柿池里犹如身陷"枪林弹雨"之中——这是日前在广东东莞的新华南MALL生活城上演的一场万人"西红柿大战"。在当地第二届番茄节上,15吨经过软化的新鲜西红柿掀起了一场"精彩刺激"的西红柿大战,同时也引来人们议论纷纷。  相似文献   

16.
东风初拂,一支画眉飞到这院里苹果树梢,用它那清脆的歌喉欢唱迎春之歌。  相似文献   

17.
如果有人问我,儿时最初的愿望是什么?那么我会非常真诚地告诉他说:当一个赶马帮的赶马哥。生我养我的那个名叫邦角的景颇山寨,深藏在大山的腹地里,有一条据说是开通很早的马帮驿道穿寨而去。于是,南来北往的一队队马帮,在叮叮当当的铃声中,驮来山里人需要的盐巴、布匹,驮来山里人一年难得看上一次的电影,驮来大山以外的信息,也驮来了我童年的许多欢乐。在马铃声中,看着走在马帮前的头骡头上的红缨、红布条、小圆镜的头饰,数着一匹匹打着响鼻的骡马,我和我的伙伴们总是沉浸在不能自己的激动和幸福之中。而那些赶马哥,在我们的心目中,自然也变成了天底  相似文献   

18.
在干里小凉山,许多大型演出场所,都少不了阿克诗音那靓丽的身影和美妙动听的歌喉。人们只要一提起这位活泼开朗、美丽大方的“80后”彝族小姑娘,个个都竖起大拇指称赞她的歌声可以和专业歌手媲美。  相似文献   

19.
我国民俗中的鸟文化琐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民俗中的鸟文化琐谈张得祖在我国丰富的民族文化宝库中,有许多关于鸟①的崇拜、占卜和禁忌等文化遗存。这些光怪陆离、饶有趣味的鸟文化和其它民俗事象一样,是活的社会“化石”。鸟文化不仅与原始生产方式和宗教信仰观念相一致,同时也与当时人们的社会、政治及经济...  相似文献   

20.
在原始时代,人类自存能力有限,他们多是被动地依违于包罗万象而瞬息万变的自然界,成为客体的奴仆。但是,仆也想争春,时刻怀着抗争的希冀。巫意识就是人类这种原始希冀的反映。它是原始人类欲对自然神力反抗、使唤,控制、驾驭的意识所形成的原始宗教。它在上古时代,给人类带来了一种渺茫而有限的希望,因为人们遭逢不幸,可以凭借它驱赶、降伏恶魔邪鬼,获取心理平衡而取得“太平”;人病了,也可以通过巫术的实施,请神赶鬼,降伏病魔,希冀疾病爽然而去,转危为安,给辗转病榻的人类带来一丝光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