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命的灵树     
一天,我上班时无意间翻开《参考消息》,西方记者写的一篇反映中国面临沙漠化的新闻报道引起了我的注意。文章谈到中国是世界上沙漠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如不及时采取有效防护措施,首都北京亦不无沙漠化之虞……这样的文字让我沉重。蓦然间,一种生命对绿色本能的渴望冲荡  相似文献   

2.
世界民族宏观视野中的民族与国家之研究──宁骚教授新著《民族与国家》述评熊坤新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5月出版了北京大学政治学与行政管理系主任、博士生导师宁骚教授的新著《民族与国家──民族关系与民族政策的国际比较》一书。这是世界民族研究中的一件盛事,必...  相似文献   

3.
正这个春天,在全党全国大倡节俭、低调之风的时代氛围中,以国家主要领导人夫人身份惯例陪同国家主席习近平出访的彭丽媛,却以《丽媛旋风》登上了素以敢言著称的《南方周末》,更以"第一夫人"的时尚称呼被党的喉舌《人民日报》赞成"世界主角",尤其被那些喧嚣热闹的市场报刊、网络媒体紧紧追逐。这或许是一种"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现实演绎,是彭丽媛的得体、美丽、优雅中展现的国家软实力,让人们情不自禁为之奋笔、  相似文献   

4.
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博士、教授马丽蓉的新著《西方霸权语境中的阿拉伯—伊斯兰问题研究》以全新的视角分析了中东地区和国家涉及伊斯兰教的诸多问题,介绍了西方传媒的各种立场,对其进行了辨析,资料翔实,论证客观。这是一本难得的深入论述阿拉伯—伊斯兰问题的好书。书中处处显示了学术的尊严、学者的良知以及作者公正的学术品质。全书卷首为前言,正文12章,第一章西方传媒与阿拉伯—伊斯兰问题研究:东西方传媒发展现状,美国、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的对外宣传,西方传媒臆造阿拉伯—伊斯兰形象的历史;第二章美国与阿拉伯—伊斯兰国家媒体对阵概述,美国对阿拉伯—伊斯兰世界舆论战之策略及其表现,修复"美国形象"以缓和仇美情绪之要措及其得失,阿拉伯—伊斯兰世界抵抗美国舆论战之策略及其经验,美阿舆论对阵的制约因素及其后果;第三章最敏感的传播话题——伊斯兰妇女问题文化辨析:《古兰经》中的女性关怀思想,伊斯兰妇女问题误读要点辨析,西方传媒语境中"伊斯兰反妇女"论之成因;第四章最漫长的传播焦点:耶路撒冷问题文化探源,缘起于三大传说的夺圣地与争国土之冲突,缘起于复杂"朝圣情结"的宗教、土地与种族等冲突,缘起于耶城的巴以和平走向的判定与预测;第五章西方传媒的泄愤之作:"9.11"袭击事件,"9.11"事件报道回放,是政治事件,也是传媒杰作,逼迫"9.11"事件真相,求索真相,质疑"反恐",强势媒体搅动"9.11"后的国际政坛,事件效应,显而易见;第六章西方传媒的反思之作:伦敦连环大爆炸,伦敦大爆炸与"伦敦斯坦现象",伦敦大爆炸与欧洲穆斯林移民问题,伦敦大爆炸与文明对话问题;第七章西方传媒的就景之作:"阿拉伯民主之春",西方传媒所爆炒的"阿拉伯民主之春",美国所推行的"大中东民主改造",中东所要实现的"捍卫文化尊严与民族国家利益的民主","大中东"民主出路何在?第八章西方传媒的蓄谋之作:阻碍中阿合作的传媒因素,西方传媒精心臆造"中国威胁论",西方传媒苦心营构"好战而恐怖的伊斯兰",积极的应因对策,乐观的合作前景,关于文化安全策略的若干建言;第九章身份危机:阿拉伯—伊斯兰文化认同及其重构,阿拉伯—伊斯兰文化面临身份危机,阿拉伯—伊斯兰文化认同的成败得失,在辩证、多元、务实中重构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第十章心灵遭挫:阿拉伯—伊斯兰世界群体文化心理蠡测,失落感的形成及其表现,受辱感的形成及其表现,阿拉伯—伊斯兰世界现状透视,历史情绪与现实困境交织而成的心理死结;第十一章美国"双重标准"与阿拉伯—伊斯兰问题之解决:美国在中东实行双重标准的主要表现,美国在全世界尤其是中东地区实行双重,西方传媒的泄愤之作:"9.11"袭击事件;西方传媒的反思之作:伦敦连环大爆炸;心灵遭挫:阿拉伯—伊斯兰世界群体文化心理蠡测;美国的"双重标准"与阿拉伯—伊斯兰问题之解决;西方霸权语境与文明对话和文化自觉之构建。在书的封底,作者也作了这样高度的概括:拥有强势传媒的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以引导全球议题、设置传播框架及营制舆论环境等方式掌控了国际传媒的话语霸权,我们所接受的国际事件,亦多掺杂了西方霸权政治及其学术的立场和观点,臆造、妄论在所难免,"恐伊症"蔓延全球即为此种文化霸权之产物。在美阿关系已成为影响国际政治重要因素、西方将阿拉伯—伊斯兰问题置于全新语境下进行诠释,以期达到辨析真伪、还原本我的研究目的。为此,本刊特地发表对这本书的3篇评论文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5.
对于我国新生代电影来说,受历史、文化、经济等一系列因素影响,新生代电影本身拥有着一种"世界电影"的特征,而也正是这种特征使得我国新生代电影的体量变得极为广大.在我国新生代电影的发展中,其本身受到了西方电影文化的极大影响,而表现边缘人生的黑色电影风格、反思与批判社会人生突显人性之复杂、倡导纪实的美学表达方式等属于对我国新生代电影影响最深的几个方面,而从贾樟柯的《小武》、娄烨的《苏州河》、李杨的《盲山》等著名新生代电影作品中,我们就能够很明显发现这些影响的影子,为此本文就中国新生代电影纪实美学风格的西方渊源展开了深入研究,希望这一研究能够有助于更为深入了解我国新生代电影.  相似文献   

6.
后现代艺术之综合性高于以往任何艺术风格时代,当世界审美模式逐渐浸入信息化新媒体时代的无界交互状态中,视觉造型艺术家以及他们与世界相联系的作品都将随着观众的审美需求,以及介入式的鉴赏环境而发生彻底的改变.如何理解新媒体模式下的视觉审美,如何借用此新模式完善中华传统视觉艺术之沿革,将是有价值的探索.本文旨在观照这一阶段中视觉造型艺术创新发展新模式,寻找新媒体语境下视觉艺术新自觉.  相似文献   

7.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学术舞台上最亮丽、最引人注目的是后现代的兴起。但对什么是“后现代”,时至今日仍争论不休。有人把后现代解释为现代后的历史时期;也有人把后现代理解为一种美学风格……,通过梳理,认为把后现代理解为一种思维方式是科学的,并就后现代对哲学发展的影响以及基本特征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民族学作为独立学科是19世纪后半期才正式形成的。20世纪初,西方民族学各流派结合社会学学说陆续传入我国。初期主要是介绍各流派的著作和观点。三十年代以后,我国民族学者开始结合西方民族学理论着重研究我国的少数民族。西方民族学通过翻译,早在1903年就传入我国。但当时是以“民种学”、“人种学”、“人类学”之名出现的。直到1926年,蔡元培发表了《说民族学》一文,才第一次使用“民族学”一词。以后蔡氏又写了《社会学与民族学之关系》、《民族学上之进化观》,逐渐引起我国学术界的重视。《说民族学》一文较系统地介绍了民族学的字源,  相似文献   

9.
《圣经》与西方文学存在着根深蒂固的关系,但由于意识形态和文化心理的种种原因,我国在从《圣经》视野解读西方文学方面仍是一个薄弱环节.忽略《圣经》视野,致使在西方文学理解上出现了诸多误读.从《圣经》视野解读西方文学可从《圣经》知识、《圣经》象征、《圣经》观念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0.
汉族是我国最大的民族,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民族,世界上有很多国家研究汉族,搞“汉学”,如苏联近年正在出版一套大部头的《汉民族发展史》(共八册,已出五册);日本也有不少人研究汉族,据塚田诚之先生提供的资料,日本学者对《汉族的特点》进行了“大量  相似文献   

11.
新年寄语     
时间之手翻开了公元2007年的日历,《世界民族》增加印张后的第一期与读者见面了。如果说这份刊物有什么变化,显而易见是它较以往要厚重了一些。当然,这种“厚重”并不在于篇幅的增加,而是学术容量的扩展。这一变化不仅说明了《世界民族》自创刊以来为越来越多的学界同仁所看重,而且也标志着我国世界民族研究的深入发展,这是值得祝贺的事情!人类社会是个民族的大千世界,也是一个主要由多民族国家组成的国际社会。多民族国家内部的族际关系,民族-国家(nation-state)时代的国际秩序,都属于这个民族大千世界纵横交错的关系范畴。《世界民族》杂…  相似文献   

12.
《断魂枪》是老舍的名篇,对这篇作品的研究多集中于民族文化、作者及文中的人物形象三个方面.再次走进作品的文本世界,从核心文字"魂"入手,《断魂枪》在一个小故事中展现了人之魂、枪之魂和文化之魂,围绕"魂"串起昨日的生存之魂、今日的精神之魂和明日的文化之魂的故事与思考,写出了"魂"断裂的现实与无奈.《断魂枪》向我们展示的是一...  相似文献   

13.
自20世纪初西方钢琴传入我国以来,经过众多中国音乐家的共同探索与努力,我国的钢琴音乐文化在世界钢琴艺术之林中已经具备一定的影响力.纵观中国钢琴音乐的发展历程,"中西合璧"的创作理念使得钢琴这一外来乐器能够更加科学地融入我国本土文化之中,中西文化的碰撞使得中国音乐具有更多的发展可能性.先进的创作理念与钢琴这一西方乐器独有的魅力促使大批中国学子积极主动地学习钢琴,本民族文化的融入,也使得中国的钢琴音乐文化独具民族魅力.本文以钢琴曲《夕阳箫鼓》为例,探索中国钢琴音乐文化的发展历程,从中体会中国钢琴作品的艺术光彩.  相似文献   

14.
2 0 0 3年 1 0月 1 9日 ,《人民日报》刊载新华社记者邱孝益、苗素群、荣守俊报道 :“为期两天的伊斯兰国家首脑会议1 7日晚在马来西亚联邦行政中心闭幕。会议通过《最后公报》和《布特拉贾亚宣言》等一系列文件 ,表示全力支持巴勒斯坦人民的斗争 ,并强调发展经济和提高科学技术水平的重要性。伊斯兰会议组织 5 7个成员国的首脑和代表、国际和地区组织的负责人等约 30 0 0人出席了会议。俄罗斯总统普京和菲律宾总统阿罗约以嘉宾的身份出席了开幕式。”在 1 0月 1 6日的开幕式上 ,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发表了重要讲话 ,他的这个讲话在国际上引起了广泛的反响 ,西方国家多表示不满 ;伊斯兰世界认为这是一个重要文献。我们认为这个讲话代表了伊斯兰世界当今的一种促团结、求和平、谋发展的新思路。为此 ,本刊将马哈蒂尔的讲话全文转载如下 ,以飨读者。感谢伊斯兰之光网站翻译供稿 ,文章题目为本刊所加  相似文献   

15.
作为驱动现代西方世界起飞的双翼,民族国家崛起和资本主义扩张的课题一直吸引着无数学者的眼球,而对充当资本主义发展之载体的民族国家兴起的研究更是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然而长期  相似文献   

16.
东南亚是世界上典型的多民族地区,东南亚国家除泰国之外,均经历了西方列强的殖民统治.由于殖民者对东南亚不同民族往往采取"分而治之"的政策,再加上东南亚各国在争取民族国家独立的过程中曾受西方古典民族主义思潮"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和一种语言"的影响,以及东南亚一些国家独立之后不同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政府对少数民族的歧视和宗教信仰的差异等因素,引发了东南亚一些国家的民族矛盾和冲突,甚至产生民族分离意识.作者认为,在多民族国家里,缩小不同民族的经济差异、消除民族歧视、允许多种宗教和多元文化并存,是促进多民族国家民族关系和谐的重要途径,也是世界多民族国家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前苏联解体是20世纪世界历史上最重大的事件之一.对这一事件之原因和性质的解释众说纷纭,而在西方主流理论中,归纳起来无外乎这样三种解释:市场经济对计划经济的胜利、民主体制对集权体制的胜利、民族主义的胜利. 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联邦成了世界上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它大致继承了苏联四分之三的国土以及一半的人口.与此同时,像苏联其他的后继国家一样,俄罗斯也是一个多族裔的国家,它所面临的挑战不仅仅是经济和政治转型,更严重的是如何应对这个多族裔实体中不断出现的"族群复兴",国家中的多个命名民族群体(titular nationality)要求更多的自治权,甚至是完全的独立自主权.  相似文献   

18.
盖双 《回族研究》2007,(3):136-138
在对“阿拉伯古籍中的中国”这一专题的相关史料进行梳理和译注过程中,有关公元14世纪初叶一部阿拉伯诗集———《中国集》之文字记载的发现,应当说对阿拉伯乃至世界古代文学史以及中外文学与文化交流史等研究领域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尽管阿拉伯古代诗歌里不乏涉及中国的诗句,有些甚至篇幅很长,但作为以独立的“书”的形态出现、其内容全部围绕中国的诗集,《中国集》无疑是迄今所知阿拉伯历史上最早的一部,也是直到20世纪50年代前唯一的一部。至于它是否是世界上最早关于中国的诗集,则须向专家学者再作求证,以期确考。当代东西方学者公认阿…  相似文献   

19.
对于我国新生代电影来说,受历史、文化、经济等一系列因素影响,新生代电影本身拥有着一种"世界电影"的特征,而也正是这种特征使得我国新生代电影的体量变得极为广大。在我国新生代电影的发展中,其本身受到了西方电影文化的极大影响,而表现边缘人生的黑色电影风格、反思与批判社会人生突显人性之复杂、倡导纪实的美学表达方式等属于对我国新生代电影影响最深的几个方面,而从贾樟柯的《小武》、娄烨的《苏州河》、李杨的《盲山》等著名新生代电影作品中,我们就能够很明显发现这些影响的影子,为此本文就中国新生代电影纪实美学风格的西方渊源展开了深入研究,希望这一研究能够有助于更为深入了解我国新生代电影。  相似文献   

20.
就《汉语札记》中的属格标记"之"与《马氏文通》中的介字"之"在偏次时的用法进行对比研究,重点研究"之"的隐现问题,发现在此问题上,马若瑟的视角主要在西方语法体系,同时也注意到了汉语特有的语感问题。马建忠主要从汉语自身特点来看,主要关注韵律、音步、强调、省略、语气等修辞方面的问题,对西方语法体系也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