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二十大精神与高校思政课在意识形态属性和铸魂育人功能上有着高度的一致性。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需把握好“融入什么”“为何融入”和“如何融入”的三重维度。从历史厚度、理论深度、情怀温度、政治高度、实践力度五个方面阐述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主要内容。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宏观上促进党和国家文化事业的永续发展,中观上推动高校思政课的提质增效,微观上有利于时代新人的大力培育,需把握好三方面的结合,一是结合教材,充盈教学内容,注重价值性与知识性相统一;二是结合专业,提升教学效果,注重普遍性与针对性相统一;三是结合实践,强化教学重点,注重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  相似文献   

2.
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医学院校的大思政课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是探索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的需要,也是探索大思政课教学模式创新的需要。然而,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协同师资力量、解读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因此,需要通过打造“大师资”、建设“大课堂”、搭建“大平台”、融入“大文化”等方式,实现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医学院校大思政课的教学模式创新。  相似文献   

3.
课程思政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式。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课程思政教育对实现立德树人总目标、保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高校课程思政教育要把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部署等融入其中。党的二十大精神有机融入课程思政教育过程中,必须树立正确育人理念、打造过硬政治素质、把握科学育人艺术,建强教师队伍“主力军”;抓好公共基础类课程、专业类课程和实践类课程的课程思政教育,筑牢课程建设“主战场”;进行课程思政内容创新、方法创新、模式创新,守好课堂教学“主渠道”。  相似文献   

4.
课程思政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入脑、入心、入行的有效渠道。把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融入课程思政教学,教育引导大学生牢牢把握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的重大意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民族复兴的使命任务、团结奋斗的时代要求,既是党和国家永续发展的政治要求,亦是时代新人成长成才的时代要求,更是课程思政教学提质增效的实践要求。要把新时代十年取得的伟大成就、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新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政方针、党和国家的最新要求等主要内容有机融入课程思政。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课程思政,要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切实提升融入的系统性、有效性、学理性和实践性。一是把握系统性、有机性、实践性原则,切实提升融入的系统性。把握系统性原则,整体统筹、分类实施、协同推进、开放发展,把党的二十大精神整体融入课程思政课程体系;把握有机性原则,“基因式”植入教材、“生态式”融入教案、“化学式”融入教法,把党的二十大精神科学融入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把握实践性原则,整合实践资源、丰富实践内容、推进实践教学改革、完善支持机制,把党...  相似文献   

5.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的二十大精神已成为现阶段的行动纲领与精神指引。当代大学生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主力军,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深度挖掘二十大精神中理想信念教育的新内涵,将二十大精神中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四个自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融入其中,拓宽理想信念教育的渠道,依照因地制宜的思路从师资建设、高校思政课、第二课堂、社会实践等多方面入手,创新二十大精神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新路径。  相似文献   

6.
党的二十大高瞻远瞩,从战略全局深刻阐述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精辟论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重要原则,尤其从生态角度指出“中国式现代化式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高校是我国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如何培养拔尖创新的人才,塑造健康积极向上的思想,是高校工作职责所在。北京科技大学聚焦立德树人,聚焦绿色发展,“五力共举”扎实推进绿色学校建设,为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提供北科智慧与力量。  相似文献   

7.
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是党的二十大重大创新成果。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以概念阐述、面相展示、根本遵循、价值含量为思想逻辑,形成完整的理论架构。党的二十大以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作出中国式现代化概念阐述,为理论体系构建奠定逻辑基础;以五大特色形成的中国式现代化面相展示,形成理论体系建构的重要内容;以九条本质要求揭示中国式现代化根本遵循,确立理论体系构建的重要原则;以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表达中国式现代化贡献世界的价值含量,昭示理论体系构建的世界意义。完整的理论架构形成中国式现代化系统的理论体系。深入研究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架构,对深刻领会和把握党的二十大理论创新成果的精神实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以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要旨为根本遵循,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基础,提炼出所要融入的主要内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实践方略,即通过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和党组织发展,推进理论课程和社会实践体系创新,建设具有党的二十大精神特色的校园文化,打造网络育人新阵地,切实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激发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投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凝聚起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青年力量。  相似文献   

9.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首要政治任务。党的二十大精神“三进”工作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也是高校培养思想品德好、知识能力强、民族认同深、综合素养高的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从应用型本科高校党的二十大精神“三进”工作的现状和问题出发,优化党的二十大精神“三进”工作协同育人体系,以期对应用型本科高校党的二十大精神“三进”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是饱含人民情怀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人民情怀对党的执政理念、执政方式、执政实践产生了深刻影响。党的二十大报告蕴含着深厚的人民情怀,表达了对人民地位的尊重、对人民力量的推崇、对人民智慧的信赖、对人民生命的珍视、对人民福祉的关切、对人民评价的关注,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民情怀的多维内涵。通过党的二十大报告看中国共产党的人民情怀,有助于深化理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使命任务及实践要求。  相似文献   

11.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具有重大政治意义和战略意义,是思政课必须担负的重要政治责任和历史责任。思政课要紧紧围绕《决议》文本,讲清主要内容、解答思想疑惑,把历史内容与理论内容结合好,使广大学生不仅知道“是什么”,而且清楚“为什么”,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要深入推进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的学理化、教学化,形成适合教学需要的逻辑体系和知识点,深化和完善思政课教材,以利于学习者掌握和运用,使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要求扎实落地。  相似文献   

12.
红色校史是传承中国共产党红色基因、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推动高校“大思政课”建设的重要资源。红色校史赋能高校“大思政课”建设,对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提升学生爱党爱国爱校情怀、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探究红色校史在高校思政育人工作中的现实困境,进而从提升教育者育人的自觉意识、增强研究开发力度、拓宽育人宣传平台、健全育人保障机制方面探索红色校史铸魂育人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3.
高校课程思政的提出是对高校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的新探索,以落实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步入智能时代,高校课程思政教学存在的现实困境及发展缓慢是进行人工智能赋能的必要性;国家战略的支撑引导与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所取得的发展共同构成人工智能对其赋能的可行性。为此,在坚持“价值为本,技术为器”“内容为王,技术为用”“教师为主,技术为辅”的原则上,充分发挥人工智能的技术优势,对高校课程思政的教学主体、教学过程、教学空间三个维度进行赋能,以提升高校课程思政教学的铸魂育人实效,进而推进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实现学生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探索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党的二十大无疑具有里程碑意义。它不仅吹响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集结号、冲锋号,而且对中国式现代化总体目标、战略安排、主要特征、价值取向、本质要求、重大原则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入阐释,形成了较为系统的中国式现代化理论。这一理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组成部分,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思想,是做好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的根本遵循。高校是党和国家宣传思想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新时代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充分认识新时代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重大意义,深刻把握新时代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新挑战新使命新要求,守正创新做好新时代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全面开启新时代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新格局。  相似文献   

16.
17.
铁人精神是新时代教书育人的“活”教材,而网球课程独特的本质,是其天然的载体。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推理法等方法,对铁人精神融入高校网球课程思政的价值蕴意、现状剖析、实践路径进行深入探索。结果表明,铁人精神在价值上是塑造学生核心价值的宝贵资源、是坚定学生政治立场的重要途经、是打造高校办学特色的灵动素材、是推动课程创新发展的内在需求,并提出了理论联系实践、课内联系课外、虚拟联系现实、评价联系反思的路径。  相似文献   

18.
党的二十大将伟大建党精神列入大会主题,最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也将其载入总纲。伟大建党精神多次被写入党的纲领性文献,彰显了伟大建党精神的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首次概括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及其“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的历史地位为起点,伟大建党精神成为学界持续关注且持续深耕的重要议题。学界主要从伟大建党精神的生成基础、科学内涵、当代价值、弘扬路径及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关系等视角,对伟大建党精神展开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从整体上看,相关研究仍处于初期阶段,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为研究视角较为局限,研究方法较为单一、微观视角要素分析较少等,需要学界从回归理论、面向实践、拓宽视野等方面深化对伟大建党精神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的要求,体现了党推进自我革命制度化、规范化发展的思想主题和实践指向。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便重视制度治党和依规治党,将法治基因植入党的新生肌体之中,并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时期结合具体的历史条件与时代背景,呈现出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演进脉络。以史鉴今、以史资政,就要梳理中国共产党法治基因的百年传承及其在历史演进中的理论和实践脉络,聚焦制度治党、依规治党这两个核心,借以在新时代全面深化党的建设,做到党要管党和从严治党二者并进,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相似文献   

20.
提升高校体育教师课程思政建设能力,对于坚定教师理想信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以及保障课程质量都具有重大意义。运用文献资料法、类比分析法与跨学科借鉴法等,对高校体育教师课程思政建设能力的内涵进行诠释,并提出能力提升的路径。高校体育教师课程思政建设能力包括:学好用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教学内容拓展与教学方法优化能力;推动体育课程改革创新能力。提升课程思政建设能力路径主要有:深入学习和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增强课程思政建设的自觉性、紧迫性;加大体育课程思政元素、红色元素的挖掘与恰当运用;课程思政建设与研究必须常态化、制度化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