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黑龙江柯尔克孜族与新疆柯尔克孜族虽同出一源,但两地的民歌却随着历史的推移和易地迁徙,逐渐形成了各不相同的风格和特点。黑龙江的柯尔克孜族民歌在传统的柯尔克孜族民歌基础上,更多地吸收了蒙古族、达斡尔族音乐的丰富营养,在体裁、旋律形态和节奏特点等方面形成了与新疆柯尔克孜族民歌不同的、独具特色的黑龙江柯尔克孜族民歌风格。  相似文献   

2.
衬词,作为歌词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不只存在于达斡尔族传统民歌里,即便在近、现代民歌中,也被不断采用着。本文仅就《黑龙江达斡尔族传统民歌选》等书所载的民歌中的衬词,对其来源、使用规律和审美价值做一粗浅的探讨。 达斡尔民歌就体裁而言,一般可分为“扎恩达拉”、“哈肯麦”歌曲、“乌钦”和“雅德根伊若”(即萨满歌曲)四类。在这四类歌曲中,每种体裁的歌曲,都拥有自己的常用衬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达斡尔族的文化源流及其在不同时期经历的显著变迁进行了回顾与梳理:达斡尔族早期与汉文化的历史渊源,形成其发达的农耕文化;清朝和民国时期,达斡尔族文化与满族文化和蒙古族文化碰撞与交融;伪满时期,达斡尔族遭受了文化侵略和奴化教育;新中国成立后,达斡尔族语言文化受到了切实的尊重。本文试图揭示文化接触与变迁的共性规律。  相似文献   

4.
达斡尔族是我国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之一,据一九九○年人口普查为十二万人。达斡尔族为契丹后裔,是一个有着较高的文化素质和悠久历史的民族。十七世纪前,达斡尔族业已发展成为黑龙江流域各民族中经济文化最先进的民族,为开发和驻守祖国北部边疆做出了贡献。在达斡尔族历史发展过程中,达斡尔族妇女以其聪慧的才智,辛勤的劳动,女性的温情,影响着达斡尔族历史的发展。本文谨就达斡尔族妇女在达斡尔族历史发展过程中(一九四九年前),在生产、生活及社会中的作用作一概述,有失当之处,请同志们给予批评匡正。  相似文献   

5.
赫哲族、鄂伦春族、达斡尔族是黑龙江省的土著民族,对其传统民歌中的山歌小调类歌曲、民间歌舞中的歌曲、民间说唱中的歌曲、"萨满"祭祀歌曲进行分析比较,以期对北方少数民族的音乐文化特征有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达斡尔族在不同时期经历了显著的文化变迁,近年学界对之作了深入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文章主要从七方面考察了清朝至清末民初时期达斡尔族的文化变迁概况:一是中国达斡尔族的文化变迁概况研究;二、达斡尔族语言文化变迁;三、达斡尔族体育文化变迁情况;四、达斡尔族文化变迁与教育的关系;五、达斡尔族农业方面的文化变迁;六、达斡尔族婚姻习俗变迁;七、具体包括法制变迁和经济模式变迁。  相似文献   

7.
有清一代,随着满语文在达斡尔地区的推广,达斡尔族民间出现了借用满文字母拼写达斡尔语的现象,达斡尔族人创制出的“达呼尔文”在本民族社会广泛使用。敖拉·昌兴及其继承者的文学创作实践促进了“达呼尔文”的使用与推广。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达斡尔族知名学者恩和巴图等对“达呼尔文”进行积极的改进与规范,达斡尔族的一些学术机构也为“达呼尔文”的传承与发展进行了多方面的努力。  相似文献   

8.
达斡尔族是具有悠久历史的勤劳勇敢的民族。关于达斡尔族的族源,近一个半世纪以来,史学界有两种观点,即蒙古分支说与契丹后裔说。最近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达斡尔族简史》,通过对契丹族的历史变迁和达斡尔历史传统,以及契丹和达斡尔在语言、生、产生活方式的共同点之比较与考证,确认达斡尔族为契丹后裔,解决了久悬不决的族源问题。  相似文献   

9.
达斡尔,意为"耕耘者",是达斡尔人的自称,最早见于元末明初.清康熙初年,出现了"打虎儿"的译名,以后又常译为"达胡尔"、"达虎里"、"达呼尔"等,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本民族意愿,统一定名为达斡尔.研究认为达斡尔族人可能是辽契丹族的后裔.  相似文献   

10.
鲁日格勒含义为燃烧或兴旺之意,达斡尔语"鲁日格勒贝"可以引申为"跳起来吧".鲁日格勒是达斡尔族民间舞蹈的统称,它因地域而异,有"阿伯罕"、"郎突达贝"、"哈库麦"和"哈根麦勒格"等几种叫法,是达斡尔族特有的一种歌舞形式.鲁日格勒舞作为达斡尔族的民间舞蹈,于2006年被我国列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1.
达斡尔民族民间舞蹈是达斡尔族具有独特魅力的舞蹈艺术,在达斡尔传统文化艺术领域占据着无可替代的地位。通过对达斡尔民族民间舞蹈的内容及各时代发展、达斡尔民族民间舞蹈的类别及艺术特征、达斡尔民族民间舞蹈的传承及传播、达斡尔民族民间舞蹈的重要性及意义等内容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介绍,为更好地宣传和保护达斡尔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达斡尔民族民间舞蹈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2.
呼伦贝尔的大兴安岭林区是众多北方少数民族的摇篮,繁衍生息着诸多古老民族,其中鄂温克、鄂伦春、达斡尔族被呼伦贝尔人称为“三少民族”。三少民族在森林环境中,以特有的生产、生活方式创造了丰富的森林文化。其中的思想、行为层面上的文化内容,具有鲜明的自然保护意味和深刻的环境伦理学意义,而其崇尚、敬爱、回报自然的传统思想尤为突出和重要。本文对三少民族共有的自然崇拜及自然观做了阐述,并简要分析了这一文化现象的客观作用。  相似文献   

13.
汉民族几千年在与大自然的相依相存中,把自然万物和人的生命活动、精神意念相应相合,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植物民俗文化。大自然的植物,被人们赋予了浓郁的民族文化内涵,具有了独特的民俗色彩。  相似文献   

14.
都市民俗是在都市环境中蕴育形成的物质民俗、社会民俗、精神民俗及语言民俗等。在20世纪华洋杂处的上海,都市民俗形成了其特有的兼容并蓄的特点。对上海都市民俗的文学书写经历了20世纪30年代新感觉派的“异质民俗”书写、40年代新市民作家的“日常民俗”书写,以及80、90年代当代作家的“民俗寻根”书写等阶段,从而建构起了一条跨越时空的都市民俗文学书写的独特的风景线。都市民俗的文学创作承传也积淀着作家个人的文化情结与国家民族的文化记忆,具有文学史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15.
陕北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历史造就了陕北民俗文化,其中民俗体育活动更是陕北黄土民俗文化血缘因子中最为重要的元素,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之一。通过对陕北民俗体育的社会特征及功能价值的研究,挖掘其在全民健身,社会文化发展,经济旅游及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土家族原生型民间音乐资源十分丰富,其品种纷繁多样、蕴藏量大、覆盖面广,有非常重要的艺术价值。土家族原生型民间音乐属于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具有独特的音乐特征。土家族原生型民间音乐的保护、开发、利用能促进地区两个文明建设的提升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有序进行,有利于提升土家族原生型民间音乐的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7.
关于建立陕北特色图书馆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用定藏"是图书馆建设的基本原则,陕北独特的物产资源与旅游资源、独特的文化艺术,以及作为革命老区的独特的政治传统,使建立陕北特色图书馆成为开发和发展陕北的前提和基础,而陕北特色图书馆建设必须跟上时代的发展走数据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18.
钟敬文先生提出的"多民族的一国民俗学"的学术命题,对于中国民俗学科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每个民族都形成了自己的文化特征,有些少数民族的民俗文化依然保留得相当完整。中华民族的民俗文化是由多元文化组成的,不同民族的民俗文化相互融通,构成多民族的中国民俗文化。  相似文献   

19.
民族音乐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自都形成了自己鲜明的民族特色。在民族、民间歌曲中,衬词的运用也都无不体现着各民族、各区域的特点。衬词作为一种音乐化的语言,在民族音乐表现中,有它一定的艺术内涵和审美内涵。它的艺术内涵不但体现在鲜明的形象上,也体现在动人的情感上,不但体现在生动的性格上,也体现在形象的意境上,而且还体现在生活的情趣与演唱的韵味上。作为民族音乐文化的一部分,衬词的表现力十分丰富。它在艺术表现上不但内涵丰富,也给我们带来了音乐表现上的艺术美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