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业现代化的中国道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据统计截止2019年末,中国常驻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60%,乡村人口数量为55 162万,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9 077万,这意味着中国的城镇化仍有较长的一段路要走。农业现代化不仅是农业发展问题,而且是农民福利增加和农村和谐稳定问题。中国的农业现代化必须回应小农户的生产和生活需要,为留守村庄的农民提供基本的就业和收入,并逐步解决小农户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农业现代化的中国道路与关中实践》一书在对关中平原的农业农村发展进行案例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宏观数据分析,提出一种“以家庭经营为基础、社会化服务为保障”的统分结合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2.
中国农业现代化道路的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业现代化是一个世界性的大趋势。世界上所有发达国家的农业都实现了现代化,并且,农业现代化水平一直在持续不断地提高着。不同国家的农业现代化模式不尽相同,其根本区别就在于所拥有的资源禀赋的差异。中国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国家,其资源禀赋独特特征决定了必须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而绝不能照般任何国家的经验。本文旨在在美、日模式的基础上对中国农业现代化的道路进行经济学分析。一、农业现代化的两种模式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就是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所谓传统农业,按照舒尔茨教授的界定,就是“完全…  相似文献   

3.
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特色内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对农业现代化的一般规定性、中国农业现代化的特殊规定性以及支撑内容进行了分析,认为中国农业现代化的特殊规定性决定了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选择,既不能简单模仿照搬国外做法,又不能简单走回头路,必须运用创新理论进行科学决策。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阐述了毛泽东在探索中国农业现代化道路过程中所提出的思想,以及我党根据毛泽东的思想所采取的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战略步骤、方法。分析了这些思想、步骤和方法产生的原因,以及他们对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影响。肯定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制约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诸多因素,阐明了在选择中国农业现代化道路和模式时,既要考虑到中国现行的农业经营形式,又要有利于处理劳动力严重过剩,资金和农用资料短缺等等矛盾的观点。从而得出7中国农业现代化只能走劳动密集型生化技术与低投八生态农业相结合的道路。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从中国是一个经济文化长期落后的农业大国国情出发,对中国的农业现代化问题进行了艰辛探索,创造性地提出了中国农业现代化的理论,他的有关论述成为了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由于受到国内外环境的限制,以及中国传统小农经济思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毛泽东在农业现代化发展问题上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失误。对毛泽东在农业现代化道路的主要贡献及其失误进行探讨,有利于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历来重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新中国建立后,根据当时的历史条件,及时引导农民走互助合作的道路,启动了中国的农业现代化进程。在此基础上,又提出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并规划了科技兴农之路。对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大国怎样实现农业现代化进行了一系列艰辛探索,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理论财富。  相似文献   

8.
农业是民生之本,立国之纲。1955年底,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工作加速完成之际,为了更好地指导农业发展,给亿万农民指明一个奋斗方向,毛泽东统筹考量我国现实国情和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经验,领导制定了《1956年到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这一指导农业发展的专门规划。这一规划集中体现了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生产、农村建设和农民进步等重大问题的集中思考和实践总结,是党独立自主探索新中国农业现代化道路的一次伟大尝试。这一规划的出台与实施为党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解决好“三农”问题并成功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道路提供了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9.
为寻求适合中国国情的农业现代化道路,毛泽东进行了艰辛探索。这种探索虽然未能由毛泽东本人达到既定目的,但为我们最终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道路奠定了必要的基础。毛泽东的探索抓住了中国农业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努力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实际相结合,不乏良好的开端。探索的代价没有白付,我们今天找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道路,正是纠正和避免毛泽东曾经犯过的错误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在目前全球化、市场化、信息化的新经济条件下,中国传统农业生产还占有很大比重,生产效率低,资源配置经济效益差,仍是比较典型的小农经济。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把农业与新型工业化结合起来,从根本上改造传统农业。农业工业化理论就是在这样一个历史背景下提出来的。探讨了农业工业化的理论内涵、运行方式和理论基础,为解决中国“三农”问题,建设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11.
日本农业发展有二千多年的历史,过去曾一直是日本主导的经济部门,一九四七年,农林渔业就业人口占全职业人口总数的54.2%,占国内纯产值的35.4%,因之,曾有“农业为国家之本”的俗语。日本的明治维新,并没有触及农村的封建势力,广大佃农长期受着地主的重租盘剥。尽管农业职业人口很多,却常有饥餓之灾发生,一直没有解决日本人民主食大米的供应,每年都需要从中国的东北、台湾以及朝鲜等进口大量稻米。一九四○年,米占进口总值的5.7%。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使日本农业受到严重破坏,谷物  相似文献   

12.
学术界对中国的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争论不休,一派主张规模化农业;另一派坚持小农农业;还有人提出适度规模的家庭农场农业道路。本文综述了三种农业发展模式的优势与要求,指出了评价农业发展方式的三大标准是农业生产率、劳动力转移和资源利用率。但目前对于农业生产率的衡量没有统一标准,也没将资源利用率纳入其中,同时还对劳动力转移现实的地区差异缺少关注,以及理论与实践的脱节,这是后续研究中需要解答的问题。最后,本文强调对于农业现代化的认识是极为复杂的事情,需要极为谨慎。农业现代化也许并非单一路径,但基本方向是绿色农业道路,要将产品、生态和资源安全与提高综合效益并满足普通大众需求的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我国人民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的中心工作。全世界人民对中国在本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都很重视。而在现代化建设中,如何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是有待研究和解决的重要问题。从中国实际出发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是指我们在进行现代化建设中,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应当采取什么方法、步骤,如何选择最优化的方案,来多快好省地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探索宋东亮“现代化”理论①作为研究人类社会的发展由传统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一门新兴边缘性学科,为历史研究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思维方式,极大地拓展了历史研究的领域。运用这一理论审视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发展,不但有助于更加清晰地说明其艰难的...  相似文献   

15.
安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大省,高效农业是切合安徽实际的农业现代化模式,也是安徽向农业强省跨越的必然选择。发展高效农业,既受到资金、技术、市场、土地、运输、保鲜诸多条件的限制,又面临着巨大的增长空间和大好机遇。只有真正转变农村工作方式,把发展高效农业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解决一些具体问题,安徽高效农业才能出现快速推进的局面。  相似文献   

16.
小规模、分散化的农业家庭经营格局阻滞现代生产要素的采纳与农业生产效率的改进,这意味着衔接小农户与现代农业需要突破传统农地规模经营思路,探寻中国道路。农业分工与专业化发展为中国农业现代化开拓出新空间。通过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即由专业化的服务供应商为小农户提供部分或全部生产环节的生产要素支持或者托管服务,可弥补小农户的禀赋局限,促使其以迂回投资的方式采纳现代高效的生产要素。这是不同于美国与日本“资本型农业”的“第三条道路”。由社会化而引入的现代生产要素、企业家能力与组织方式,可视为“大国小农”农业现代化转型的基要性变革。文章对“农业社会化服务研究”的专栏文章做了简要介绍,并对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尤其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基要性变革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一贯高度重视农业发展,并对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科学内涵、制度依托、物质基础、战略重点、基本动力、外在保障等一系列基本问题进行了科学阐释,从而对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出了重大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一贯高度重视农业发展,并对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科学内涵、制度依托、物质基础、战略重点、基本动力、外在保障等一系列基本问题进行了科学阐释,从而对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出了重大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19.
党的二十大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目标,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主要依托习近平总书记《论“三农”工作》重要文献,对中国特色“并联式”农业现代化的主要内涵、发展现状、历史根据、重点选择和政策取向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发现,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态势已经形成,农业现代化呈现出与工业化广泛融合、与信息化有机融合、与城镇化深度融合、与农村现代化一并规划、与农民富裕一体推进等现状。究其原因,这是由中国农情、制度和世情所决定的。基于上述分析,提出了新发展阶段下中国特色“并联式”农业农村现代化道路对策建议。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要真正做到农业农村现代化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在时间上同步演进、空间上一体布局、功能上耦合叠加,应重点解决好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农业生产经营方式转变、城乡新的经济循环体系建立、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同步发展路线图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