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民族地区水库移民可持续生计资本及其生计策略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可持续生计分析"方法为基础,提出脆弱性背景下,移民五大生计资本、民族文化传承及制度政策环境影响移民生计策略,移民的脆弱性感知对其生计策略有调节作用。对四川、云南两地移民村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少数民族地区水库移民的社会资本同质性强,民族语言、习俗保存较好,但生计资本总量不足,人力资本极其短缺,自然资本较搬迁前明显减少,务工收入成为其金融资本的主要来源,不同生计资本变化的组合导致不同的生计策略。应关注移民中的弱势群体与弱势生计资本,加强下一代移民职业教育,提供正规发展资金扶持,加强医疗保险救助,促进文化之美的少数民族可持续生计发展。 相似文献
2.
夏艳玲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9):7-13
易地扶贫搬迁不仅要"搬得出",更要"稳得住",而生计可持续性发展是移民"稳得住"的保障。本文利用熵值法,通过构建可持续生计评价体系调查巴马瑶族自治县的易地扶贫搬迁,将研究对象分为已搬迁移民、欲回迁移民、未搬迁移民三种类型,并分析其搬迁前后生计资本的变化情况,然后分析家庭结构、安置方式与迁入地区对搬迁移民生计资本的影响。研究表明,搬迁后已搬迁移民的生计资本整体水平提高,而欲回迁移民与未搬迁移民的生计资本则略有下降;不同的安置方式移民对生计资本增长率的影响程度为:有土分散安置>有土集中安置>无土集中安置,搬迁到乡镇的移民比搬迁到县城的移民生计资本增长快;未搬迁移民未搬迁的主要原因是其家庭的经济能力不足、家庭成员受教育程度低谋生能力较弱以及生活成本高等。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重视提升移民的人力资本;按照移民致贫原因和特殊需求实施移民计划;要实现移民的空间转型和社会转型同步,以扶贫而非搬迁为重点;需要从无土集中安置为主的非自愿移民模式,转向以就地就近扶贫安置为主的自愿移民模式。 相似文献
3.
以可持续生计框架为研究基础,通过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方法,对阿拉善盟生态移民的生计资本进行定量评估,可揭示出生计资本与生态移民家庭收入之间的数量关系,从中探讨当前制约生态移民后续生计发展的主要因素,从而提出提高移民生计资本累积能力以及发展可持续生计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段跃芳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3):116
水库移民是因修建水库或水电站工程而搬迁的人口,属于工程性移民。水库移民有其自身的独特性与复杂性,被称为世界性难题,涵盖土地、房屋、基础设施等有形资产损失及其补偿和重置,人力资本、社会资本等无形资产损失及其补偿和重置、区域社会经济系统和移民家庭可持续生计系统重建等。我国目前已是世界上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规模最大、水库移民人数最多的国家,仅大中型水库移民就超过2400万人,其中20%尚属 相似文献
5.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145-156
通过参与式观察法、深度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对青海省囊谦县生态移民家庭的生计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分析,结果发现:三江源生态移民工程的实施为移民的生计发展提供了一系列机遇,但同时生态移民生计转型和发展过程中仍然面临诸多问题,具体包括基本生活难、就业增收难、因病致贫突出、社会认同感差等四个方面的困难。基于此,从完善移民补偿方案、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增加金融服务供给、创造非牧就业机会、健全社会保障制度、重视社区网络建设等六个方面提出了促进生态移民可持续生计发展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6.
祁丹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4(4):34-38
“十四五”规划强调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保障移民后续生计安全,如何增强移民的可持续生计成为了重点。基于可持续生计理论,通过实地调研,分析M社区搬迁前后移民生计资本的状况,探讨移民后续生计发展问题。研究表明:易地扶贫搬迁后,移民的生计资本提高,生计状况有所改善,但仍存在移民就业持续性差、移民主体内生动力匮乏、安置区产业尚待发展等生计风险。为此,主要从发展人力资本方面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提高移民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7.
旅游精准扶贫绩效影响因子研究——基于可持续生计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精准扶贫作为一种重要的产业扶贫方式对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有巨大的促进作用。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旅游产业的发展也可能会与扶贫目标产生一定的偏离。利用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对花桥村从事旅游业农户与从事非旅游业农户的可持续生计水平进行对比,并对旅游扶贫的效果进行了定量评估,结果发现:(1)花桥村开展旅游精准扶贫以来,农户的金融资本与社会资本得到显著提高,旅游扶贫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2)花桥村农户的文化素质普遍较低,该因素成为农户进一步提升可持续生计水平的瓶颈;(3)旅游精准扶贫在开展过程中伴随着“精英俘获”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拉大了农户之间的贫富差距。针对花桥村旅游精准扶贫过程中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1)继续坚持社区参与的旅游扶贫路线,保证贫困人口在旅游开发过程中的话语权;(2)扶贫更要“扶智”,要加大对当地贫困人口职业培训和基础教育的投资;(3)丰富旅游扶贫的方式,建立旅游扶贫利益分享机制。 相似文献
8.
9.
生计水平取决于所采取的生计策略,生计策略取决于所拥有的生计资产状况.在对鄱阳湖退田还湖移民生计状况调查的基础上,应用可持续生计框架对移民的人力资本、社会资本、自然资本、物质资本和金融资本等生计资产的状况及其特点进行分析,表明移民的生计策略较为单一、生计水平相对较低.因此,为促进移民生计的发展,应对移民各类型资产的改善提供直接的和间接的支持. 相似文献
10.
孙海兵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6)
可持续生计是移民稳定的保障,生计资本是重建生计的核心。通过对三峡与南水北调外迁农村移民的调查,对二者的生计资本及其对安稳发展的影响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三峡移民的生计资本总量略高于南水北调移民,但二者都处于较低水平;人力资本中的生活适应和社会资本中的基层支持对二者稳定发展均起着重要作用,而土地等自然资本没有显著影响;非自愿搬迁引发的消极心态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移民可持续发展。外迁移民安置地应重视关怀和帮扶满足移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今后水库移民安置可顺应新型城镇化趋势,在尊重移民意愿的基础上稳妥推进非农化转移。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要矢志不渝地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党在新的历史征程中对农村发展作出的新一轮战略部署,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重要环节。乡村文化建设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是凝心聚力的粘合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高举乡村文化建设的旗帜,坚决打赢乡村文化建设攻坚战。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乡村文化的功能价值、传承主体、文化特色、文化自信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变迁。新时代要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实现小康社会的庄严承诺,需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乡村文化建设;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农民的文化主体地位;严守文化根脉,抓好乡村优秀文化遗产的挖掘整理工作。这样才能不断增强乡村文化的活力,以乡村文化建设带动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 相似文献
12.
产业的适时转移不仅是发达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也为欠发达地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机会。本文通过分析我国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现状,找出西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存在的问题及其形成原因,最后从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产业承接能力、以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推动产业转移、加强教育和促进人力资源开发、制定相关配套政策等方面提出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3.
我国农村信用社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及制度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明贤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1):56-59
论述了“路径依赖”的理论 ;分析了我国农村信用社制度变迁的状况及信用社改革存在“路径依赖”的原因 ;利用制度变革理论对我国农村信用社制度创新的方向进行了设计 ,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郑容发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4(3):59-62
指出充分认识我国经济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性及我国西部大开发将对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 ,提出在西部大开发中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1)人才是关键 ;(2 )科教要先行 ;(3)实现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持的良性循环是前提 ;(4 )要以农业发展为基础 相似文献
15.
西部地区是中国式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点和难点区域,人才是强化西部中国式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支撑。当前西部农业现代化转型过程中的人才缺位困境尤为突出,如农业基础人才源头性缺位、农业现有人才整体性缺位、高端人才区域性缺位等。强化西部中国式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人才支撑,要做到完善基础教育机制,培育本土农技人才,形成地区发展内生力;发挥农林高校作用,推进学科创新和高端人才培养,助力地区发展转型;加强地区吸引力,建立健全支持政策和保障措施,提升地区发展活力;提升地区建设水平,促使优秀人才扎根西部,夯实地区发展基础;瞄准关键环节用好高端人才,补足弱点短板,促进地区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优选西部地区吸引外资的路径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西部大开发的顺利实施。坚持以事实为依据 ,指出西部大开发引资中的“误区”和“雷区” ,提出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吸引外资、促进西部大开发的新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17.
乡-城人口迁移与农村老龄化——基于农村迁移人口生育率变动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2):72-76
改革开放之后,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乡-城人口迁移规模也越来越大,并且由于农村青壮年人口的迁移倾向远大于老年人口,我国乡-城人口迁移从总体上看主要表现为农村青壮年人口向城市的大规模迁移流动。乡-城人口迁移会对农村人口年龄结构及老龄化演进产生较大影响,其影响既包括农村迁移人口的年龄结构差异所产生的影响,也包括农村青壮年迁移人口生育率变动而产生的影响。那么,基于农村迁移人口生育率变动的分析,则是揭示乡-城人口迁移下的农村老龄化演进机理的一个重要视角。 相似文献
18.
人力资源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已经成为推动和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资源。创新型人力资源作为一种特殊性的经济资源,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最活跃的能动生产要素,贯穿于现代化经济体系构建的全过程。以农业发展对人力资源需求变化为切入点,通过对西部地区农业人力资源效能与农业经济发展相关性的分析,发现其农业发展现有创新型人力资源数量、结构和质量均不足以支撑当下区域农业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据此提出完善顶层设计,确保人尽其用;把握经济发展需求,按需引进人力资源;改善西部地区发展环境,做好人力资源统筹规划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依据不同历史背景和时代条件下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和面临的主要任务的不同,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中国化发展的脉络可以归结为形成、发展、丰富和完善等四个不断演进的阶段。从“一定要每日每时关心群众利益”、“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逐步政善生活”、到“不断使全体人民得到并日益增加看得见的利益”,最后到“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属”,逐渐完善。其共同点在于人民利益至上。 相似文献
20.
探讨了烟台市实现农村经济二次飞跃的六大潜力点,提出了本市选择经济增长点依据的原则,并讨论了利用潜力点实现经济目标的途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