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民合作社内资金互助是新型农村合作金融范畴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这种互助性经济组织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能够有效展现出民间金融交易方面信息优势与交易成本优势,融资机制灵活,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程度的组织性和规范性。梳理现有文献,发现随着农民合作社内部资金互助业务的不断发展,诸多困境也在不断凸显。基于山西省供销合作社的调研数据,从资金互助试点的运营绩效和规范程度两个方面,探讨了农民合作社内资金互助业务所面临的困境,并提出相关建议以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发展型社会政策日益得到国内学术界的关注,一些学者纷纷以此视角来对当前我国农村面临的社会问题进行研究。农村贫困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农村研究的重点,事关我国的社会发展和民生建设,农村互助资金正是政府为解决农村贫困问题而开展的有益探索。基于发展型社会政策的视角,着重分析现阶段互助资金在各地农村实施的运行状况和绩效,并进一步提出互助资金在农村反贫困治理中的应用:完善农村贫困治理主体多元化政策,实现多元主体共同治理的格局;完善社会资本建设,努力提升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实施"包容性"特征的农村互助政策,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共享发展成果。  相似文献   

3.
我国农村互助养老的制度化演进及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互助养老能弥补现有农村养老保障的不足,提升农村老人的养老服务质量,但农村互助养老尚存在定位不明确、资金难持续、管理欠规范和专业服务缺乏等问题。提升农村互助养老效果的最佳路径是制度化。根据新制度主义理论,从价值共识、规范制定和组织管理三个要素和普适性、稳定性两个维度分析发现,我国农村互助养老正处于由自发地、无序地互助到有序、规范、稳定、普适的互助养老模式发展的制度化演进中,现阶段还存在互助价值偏离、资金人员匮乏和结构功能失衡等文化认知困境、组织困境和规则困境,需转变理念,增进共识;整合资源,多元筹资、合理配员、明确权责,以理顺秩序,提升效果。  相似文献   

4.
农民合作社具有与生俱来的益贫性,发展合作社是贫困地区精准扶贫的有效途径。我国农民合作社正处于快速发展过程中的健全规范阶段,多元主体参与下的异化问题,特别是对贫困农户相关权益排斥性问题突出。构建农民合作社扶贫机制,需要在有效克服农民合作社组织机制、扶贫机制和产业扶贫机制固有缺陷的基础上,从农民合作社治理机制、贫困农户互助机制、合作社间合作机制、政策构建等方面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5.
农村互助养老的合作生产困境与制度化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自助-互助"原则建立的农村互助养老是一个短期利他但长期利己的互助合约。田野调查发现,在村庄缺乏普遍互惠规范的情况下,因社会信任水平低下和动员方式不当而不能激发出足够强烈的合作动机,农村互助养老的合作生产难以建立并持续。因此,应构建具有"小公共性"的现代村庄共同体,为建立农村互助养老合作生产长效机制提供环境支持;应针对农村老年人弱势性特征以及短视性决策行为,构建改进版的基于互联网技术治理的"时间银行"互助模式,为合作生产的发展提供持续性与制度化的内在激励;应将农村互助养老中的合作生产升级为组织层面的全流程集体合作生产,并通过内嵌于生产过程中的需求偏好显示机制和自我增权效应,实现农村养老服务永续供给的闭路循环。  相似文献   

6.
《国务院关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提出:“农村合作基金会不属于金融机构,不得办理存、贷业务,要真正办成社区内的资金互助组织。”;“要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对农村合作基金会进行清理整顿。”笔者认为,这并不意味着农村合作基金会已走入死胡同,相反,这为各地农村合作基金会走出误区指明了正确的方向。本文拟就农村合作基金会的发展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7.
农民合作社与新农村建设的互动性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村实行包干到户后农民处于离散状态,组织化程度较低,自我整合能力较差,分散的农户难以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这是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中的一大难题。破解这一难题的根本途径在于促成和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民合作组织。发展农民合作社是建设新农村的必然选择。但新农村建设与农民合作社之间绝非单向度的关联关系,而是具有很强的互动性,主要表现为:农民合作社对新农村建设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有利于实现农村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新农村建设为农民合作社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为其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奠定了人才基础,缓解了资金压力,优化了法制环境。在我国新农村建设中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组织是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8.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是我国农村扶贫的重要举措,是一种基于农户自我管理、自我组织和自我发展的扶贫形式。基于多个具有代表性的贫困村互助资金的调查,对村级发展互助资金运行情况和功能进行分析而发现:互助资金在当地开展和运行过程中,农户对其认知度、参与积极性和管理满意度较高,但贫困农户的实际参与能力与水平却比较低,限制了互助资金效用的发挥;互助资金是当前解决农村贫困群体资金需求的有效途径,在增强村民交往与合作、促进改善村民关系、提高贫困农户自我发展能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人口老龄化是21世纪全球人口发展面临的主要趋势。在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的背景下,首先对农村老年互助保障合作社进行背景分析,深入探讨我国建立农村老年互助保障合作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初步界定农村老年互助保障合作社的基本内涵及其组织特征;然后重点从内部组织机构、产权制度、监督机制等方面探讨其运行机制,通过内、外两个角度分析其组织功能;最后从立法、政策、资金和培训等方面提出发展农村老年互助保障合作社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安徽省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的发展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安徽省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迅猛发展,但在发展中还存在诸多障碍,如资金来源有限、监管缺失、管理经验少、人员素质较低以及准入门槛较高等问题。因此,通过调查、分析,提出进一步发展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的建议:降低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的准入门槛;扩大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的资金来源;加强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的内部治理和外部监控;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以期促进农村资金互助组织更好更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11.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我国推动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整合农村资源的重要平台,其资金问题成为制约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瓶颈因素.在分析农民专业合作社资金互助运行机制的基础上,以福建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实地调查数据为例,对福建省农民专业合作社资金互助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认为,福建省农民专业合作社资金互助组织结构建设较好,制度建设较差.据此,从政府、合作社与正规金融等角度提出农民专业合作社资金互助建设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农业生产资金不足一直制约着我国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传统以农村合作组织为核心的资金互助模式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农户生产资金不足问题.文章分析当前农村合作组织"内部"资金互助和"内部+外部"信用合作两种典型融资模式存在的不足,从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视角提出以联合体内各经营主体之间商业信用为核心、以农产品订单未来收益权质押和应收账款质押为媒介的新型农业供应链融资模式,并对发展农业供应链金融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农业生产资金不足一直制约着我国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传统以农村合作组织为核心的资金互助模式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农户生产资金不足问题.文章分析当前农村合作组织"内部"资金互助和"内部+外部"信用合作两种典型融资模式存在的不足,从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视角提出以联合体内各经营主体之间商业信用为核心、以农产品订单未来收益权质押和应收账款质押为媒介的新型农业供应链融资模式,并对发展农业供应链金融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农民合作社的反脆弱性及其贫困治理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合作社作为农村发展的重要经济载体,其反脆弱性在农村贫困治理领域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在联结农民个体、聚拢闲散资源方面,农民合作社是重要抓手:一方面,通过把单个的农民集合起来,增加农民群体共同抵御社会风险的能力,提高农民群体面对市场经济带来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的抗逆力;另一方面,农民合作社发挥实体平台作用,将农村较为优良的资源聚集起来,发挥资源整合效应,提高农村优质资源的利用率,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降低农产品的市场交易成本,提高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文章剖析农民合作社社员在组织能力、管理能力、自我发展能力等方面的反脆弱性,探讨农民合作社在整合经济、社会以及文化等资源方面的反脆弱性发展,进而论述在农村反贫困战略中,农民合作社的贫困治理能力。 农民合作社的反脆弱性,为其参与贫困治理提供了可能性,其反脆弱性发展为农村贫困治理增加了可及性,农民合作社的贫困治理能力日趋提高。  相似文献   

15.
人口较少民族的互助行为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的背景形成下以亲缘、血缘关系、邻里关系为纽带共同抵御生产、生活风险的一种生活方式。在探讨了现代社会人口较少民族地区农村社会结构变化、农村人口流动加剧以及在全国普遍实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背景下,重视和弘扬人口较少民族地区村民之间的传统互助行为,充分发挥传统互助行为的作用,以弥补农村低保对于农村贫困人口精神慰藉等方面的不足,逐渐完善人口较少民族地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6.
2015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山东省在全国率先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金融试点工作,其中枣庄市被省政府确定为信用互助业务重点试点城市,通过把农民零散的余钱集中起来,在农村合作社成立"信用互助部",定向帮扶农民生产,有效破解了农村因缺少担保、小额分散而导致贷款难的局面。研究结合枣庄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的发展历史与实际情况,探究枣庄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的现状,总结了枣庄市信用互助业务试点情况及成功经验情况,指出目前存在的可持续性偏弱、资金使用不对称及外部监管力量不足等问题并进行了原因分析,提出促进枣庄新型农村合作金融试点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三位一体"是农业经济体制发展的重大创新,为避免因实施"三位一体"而形成"一体"的"超级部门",可将"三位一体"首先在最基层的村级层面展开,形成倒逼机制,然后,自下而上。基于村级层面难以开展农信社的存贷款业务(尤其是小额存贷款)的实际情况,因此,亟需一个新的微型金融组织来代替信用社在"三位一体"新型农村体制中的职能。农村资金互助会的设立弥补了村级层面中金融组织的空白,成为建立"三位一体"必要环节。但农村资金互助会面临着严重的融资困难的问题,为发展村镇级的"三位一体"农协,必须优先建立并完善资金互助会这一内生性的农村微型金融组织,为此,必须给予资金互助会一定的融资权,发挥资金互助会自身的"亲民"优势,采取新型的融资方式,使得这种农村微型金融组织,扎根泥土,开花结果。  相似文献   

18.
考察了西北地区两个以集市为基础形成的农民合作社,通过观察农村集市60年来的深刻变化,分析了集市经济与社会关系网络的演变及其对农民合作社生成的影响。研究显示:(1)农民家庭的活动半径扩大了几倍,随着经济与社会进步,并在行政权力配置资源的作用下,农村集市体系基本上由县城、乡镇所在地、行政村构成;(2)农村集市非常活跃,其发达的经济网络,是建立农民合作社的经济基础;(3)农村集市的新的社会关系网络仍未形成,而传统型的社会关系网络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合作社生成的初始成本、决策成本和协调成本,但其封闭性也会对合作社吸收新成员以及建立民主规范的内部治理留下隐患。  相似文献   

19.
农村互助养老是具有中国乡土特色的农村养老模式之一。在传统乡村文化“互帮互助”的理念下,以地缘、亲缘为主的乡村生活为农村互助养老的实践提供了可能。农村互助养老的本质是“自助?互助”,文章通过社会资本理论三个核心维度,对农村互助养老实践的内在行为逻辑、现实困境以及可能的实践优化路径进行探讨,提出未来互助养老模式可以在多元主体参与、农村互助养老的供给体系、传统文化优势及提高老年人信任等方面不断发展完善。为农村互助养老服务的长效发展提供了可行性的理论支撑以及路径优化措施,有助于提高农村老年群体幸福感,促进农村养老事业的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20.
扶贫互助资金项目是国家继扶贫贴息贷款之后推广的又一项重要的信贷扶贫项目,自2006年开始在全国试点以来,在发展中逐步变革。扶贫资金互助社的运行本身就是一个政府和互助社之间利益的冲突与协调的博弈过程,本文着重分析了二者行为抉择间的完全信息静态博弈,确定了混合策略的纳什均衡点,在此基础上对扶贫互助资金项目的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