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丁怀超 《学术界》2002,(5):188-196
中国现代化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必将进入知识经济时代 :知识将成为生产的主导要素 ,知识将实现资讯信息化 ,知识阶层成为社会的主导性阶层 ,终身学习成为生活的需要。知识经济时代要求国民具有学习、创新品质、合作精神、交往沟通意识和知识生产、传播、应用的素质。我国国民在素质上远不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我们要通过教育、教化、修养和体验等不同方式提高全民的素质 ,迎接中国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推进社会的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2.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把教育推到了社会大舞台的前台处:教育地位的空前凸显,则使人们“活到老学到老”的所谓终身教育已化为一种重要人生内容,人们需多次学习,终身学习,才能跟上时代步伐,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江泽民总书记《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二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指出:“当今时代是要求人们必须终身学习的时代,不实现知识的不断更新,就必定要落后。”他还要求:要在全党养成勤奋学习的风气,并把这种风气大力推广到全国人民特别是广大青少年中去。  相似文献   

3.
论官德修养     
中国共产党始终高度重视党员干部的道德修养问题,它事关中国共产党持续执政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干部标准是中国共产党一贯的作风.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再次强调这一标准,并进一步提出“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领才、以德润才、德才兼备”的新标准,以期继续加强官员的道德修养,有效应对“四个考验”和克服“四个危险”.官德修养的目标是快乐施政即乐政,内容包括公正、忠诚、宽容和廉政.为达到官德修养的目标必须要建立健全官德修养机制.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纪念日即将来临之际,我们重新学习刘少奇同志《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旨在研究《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在党的建设史上的地位和作用;认识新形势下学习宣传《修养》,对于加强党的建设、贯彻落实“三个代表”思想和“以德治国”方略的重大意义;探讨新形势下学习《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应着重解决的实际问题,通过重新学习这篇光辉著作,人们一定会得到更多新的启发和教益。文章提出,《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是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党建思想的结晶,学习《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是新形势对我们的要求。认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共产党员修养的根本途径仍然是学习和实践。  相似文献   

5.
马江 《兰州学刊》2001,(2):67-68
21世纪是一个知识奔流、信息密集、科技进步迅速转化为生产力 ,知识经济越来越直接地融为综合国力的时代。面对这样的态势 ,世界各国都在抓紧制订跨世纪发展战略 ,争先抢占科技、产业和经济的制高点 ,我国也适时制订了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强调要“把经济发展真正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一句话 ,我国要在当今激烈的世界经济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 ,就必须顺应潮流 ,乘势而上 ,抓紧发展知识经济。而要发展知识经济 ,就必须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一、大力发展教育 ,着力提高全民族科技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6.
周铭举 《云梦学刊》2003,24(3):87-89
理论素质修养包括“人生修养,艺术修养,学识修养”三大因素。然而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理论素质修养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要加强学生理论素质修养,必须深化教学改革,调整培养目标,加大理论课时量,彻底扭转传统教学上重技能、轻理论的观念,并在实践性教学环节上予以强化和检验。  相似文献   

7.
2006年全面开始的“两课”改革将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合并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在改革后的课程设置方案下要进一步讲好、讲透法律原理和知识,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养,须重视以下教学方法:一是注重概念分析,力求精确透彻;二是加强举例教学,力求简洁生动;三是穿插法理知识,力求庄严正义;四是勤于思维引导,力求学以致用。  相似文献   

8.
知识经济的核心是科技,关键是人才,基础是教育。在知识经济时代,高等学校的地位将发生重大的变化,高等学校不仅仅是传播知识,培育人才,创造知识,丰富人类知识宝库的地方,而且要逐渐由社会活动的边缘走向社会活动的中心舞台,逐渐成为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重要的推动力量。面临新的历史使命,高等学校如何抓住机遇,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笔者认为,高等学校的改革要适应知识时代,关键是转变教育观念,在“创新”二字上做文章。一、从传播知识向创新教育转变二十一世纪是知识化、信息化、学习化的社会。世界各国都普遍…  相似文献   

9.
在年轻领导干部中提倡注重人品修养,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需要,也是时代的要求。尤其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年轻领导干部要尽快成长起来,担当起历史的重任,加强人品修养更有其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通识修养是时代的要求,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时钟体系”通过大学、时代、素质、家庭、交往、集体、社会等12个方面的拓展,可以提升当代大学生的通识修养和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知识经济的新时代 ,知识经济已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最重要的资源 ;全球化的竞争和合作 ,知识在世界范围内即时传播和利用 ;知识人才在激烈竞争与流动 ,人类将面临一场新的技术革命。 2 1世纪是经济全球化世纪 ;时代赋予大学新的职能 ;新时期大学生必须树立新的学习理念 ,必须“学会学习” ,掌握新动态 ,研究新方法 ,迎接新挑战  相似文献   

12.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江泽民同志强调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讲修养、讲道德、讲廉耻”,意义极其重大。它是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又一次新的探索,是完成历史使命、迎接新挑战的时代要求,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大举措,是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的战略需要,也是解决党内主要问题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3.
林科 《南方论刊》2006,(3):52-53
记者出镜是电视记者在新闻事件现场直接面对摄像机(观众),以采访者、目击者、参与者或报道者身份出现在屏幕上。电视新闻记者出镜已是当今电视新闻报道中的一种常见而重要的形式。它充分发挥了电视传播的现场感和面对面传播的优势。这一最富有电视特点的报道形式,促使出镜记者的队伍在我国电视新闻界不断繁衍壮大。2002年下半年北京广播学院筹办第一期“出镜记者”班,它的目标直指5年后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耐人寻味的是,第一批“出镜记者”尚未“出徒”,就已被北京电视台“订购一空”,其迫切心情可见一斑:“你培养多少,我需要多少”,大有“…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是一个语言修养水平较高的群体 ,但也存在明显的不足之处。这些不足对大学生的形象塑造形成制约。大学生要消除这些制约因素 ,就必须充分认识语言修养的层级性要求 ,采取必要措施加强语言修养 ,塑造良好形象。  相似文献   

15.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高等师范美术专业的大学生应具备什么样的修养,这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重要问题。在某种程度上,这一问题关系到祖国美术教育事业是否真正发展、提高的严肃问题。因此,高师美术生必须在思想品德、文化知识、文学艺术及师范素质修养方面努力提高自己,才能成为真正的高师美术生。  相似文献   

16.
关于个人修养,从古至今都有许多有识之士大力倡导并且身体力行。古人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把修身作为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首要条件,可见个人修养是何等重要。古人还说:“一日三省吾身”,要求人们每天要三次反省自身的行为,可见个人修养如人一日三餐要吃饭一样,一天都不可缺少。马克思主义者历来重视共产党员的修养和无产阶级的自我改造。我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刘少奇同志早在上个世纪40年代,在中国共产党还没有执政的时候,就专门撰写了《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教育和告诫全党同志,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要努力加强修养,做一个优…  相似文献   

17.
日前,我办召开接待员会议,传达了市领导的有关要求,指出公务接待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要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加强基础性知识的学习,拓宽接待工作的视野和知识面。接待员要了解方方面面的知识,包括基本礼仪知识、菜肴有关知识、地方文化知识、外语知识、普通话知识等等。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接待员人人都必须成为一名“专家”,但至少应该努力成为一名“杂家”。二是要努力钻研业务,  相似文献   

18.
在近几年对当今处在什么时代的讨论中,不少同志认为:当今所处时代仍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列宁的时代观点仍然有效,并没有过时。笔者认为,这是值得商榷的。现提出以下意见供讨论。 一、研究当今所处时代的方法问题 革命导师马克思曾经指出:“要了解一个限定的历史时期,必须跳出它的局限,把它与其他历史时期相比较。”列宁也指出:“只有……首先估计到区别不  相似文献   

19.
在新闻传播过程中,记者和编辑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最基本。最重要的关系二者之间能否实现良性互动,直接影响着传播的顺利完成。编辑是记者和读者之间沟通的“桥梁”,记者采写的新闻作品只有通过了编辑这一关,才能与传播对象——读者见面。因此,记者要想提高稿件的见报率,使自己的作品不被或少被“枪毙”,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记者应有“编辑观点”。《人民日报》资深记者林钢曾在一篇心得文章中说:“要知道,记者工作永远要受到版面和时间的制约。越早认识到这一点,就越能获得自由。”这确是深刻的经验之谈。但版面掌握在谁手里呢?众所…  相似文献   

20.
《周易》是一部教人寡过向善之书,充满了实践理性的智慧。它强调主体通过主动的德性修养来获得事业的成功,在“崇德”与“广业”之间建立合理的联系,阐发了成功靠人而不是靠神的唯物主义观点,显发了人的主体性精神。对德性修养要有敬畏之心和尊重之意,并持之以恒,常德长行。“三陈九卦”为德性修养提供了一个以易卦为指导的模型,阐发了德性修养的依据、途径、功用和价值等方面的道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