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楚艺术装饰之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饶平山 《理论界》2005,(1):204-205
装饰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艺术,深深根植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楚艺术中的装饰更是艺术中的杰出代表,本文从青铜器、漆器、丝绸、竹编、绘画雕刻等方面阐述楚艺术装饰所具有形式美感,表达楚人对精神生命的执着与热爱,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相似文献   

2.
喜剧,在本文中不是当作一个戏剧艺术的范畴,而是当作一个美学理论的范畴。在这里所作的探讨,不是从喜剧一般出发的探讨,而是从一个与喜剧有关的命题出发的探讨。如果在这个探讨中对喜剧一般形成了一些新的提法和解释,那末,这只是为了激发热心的人们对于喜剧美学理论的进一步批评与思考。 历史观的命题与美学的命题  相似文献   

3.
一个被忽略了的美学范畴——美因及其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美的本质是什么?”这是美学研究中公认的最重要而又最难解决的问题。它之所以难以解决,在很大程度上又是由于“美是客观的还是主观的?”这一的问题没有被很好地解决。“美是客观的还是主观的?”这是一个很迷惑人的问题。假若让我们单凭生活经验做印象性的回答,那么我相信大多数人对美的客观性和主观性会同时予以肯定的。这在艺术作品的描写中很容易找到例证。如《陌上桑》写秦罗敷的美貌:“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着悄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这就是所谓佳人之姿倾国倾城。照此描写,不分  相似文献   

4.
如今单元房的特点是:2.6~2.8米的有限高度及扩大了的厅、室。这好比给画家一张张较长的横幅白纸,在上面做画,更应注意画面的起伏错落,才好生出诗的韵律来。 A、装饰灯具的高耸与低垂 在面积较大的客厅中,可在房间的一角,垂吊一只高1.5~2.5米的细长形吊灯,灯泡采用磨砂罩式的,灯光不必太亮,给人一  相似文献   

5.
楚辞的美学价值四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良志 《云梦学刊》2006,27(6):37-47
楚辞本身并不是美学著作,但却是研究中国美学不应忽视的角度。骚人遗韵,开辟了中国人审美生活的新境界。说到楚辞的精神气质“,自怜”二字最可当之。楚辞的“自怜”,一是自怒,二是自爱,三是自慰,三者一体相联。楚辞的格调是忧郁的,楚辞具有浓厚的感伤色彩。楚辞的“自怜”还深藏着一种超越情怀,在超越的境界中延伸生命、寄托理想。从哲学和艺术观念上看,楚辞对后代的重大启发之一,是关于时间的咏叹。此称为“物哀”意识。楚辞触动着中国艺术琴弦的最隐微之处,中国艺术的唯美传统、超越情怀、感伤的气质以及对生命意义的追问、存在价值的追寻等,这些艺术世界的核心内涵,都与楚辞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心理主义美学派里普斯曾用复合的方法在深度情感中看到审美情感的本质和美学范畴的交叉,这成了提出复合的美学范畴的一个依据,诸如悲剧的喜感;崇高或积极的价值由于滑稽而被否定时产生的混合感情便是幽默等等。野美也是一个复合的美学范畴。人们把“野”视为审美对象,不仅与特定的历史和文化相联系,而且它本身就处于自然美、滑稽、幽默、怪诞、悲剧性、优美等多种审美形态的网络点上,因此野美不是一种“纯粹美”,而是一种复合的  相似文献   

7.
不了之了:一个潜藏艺术智慧的命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二《论画体工用榻写》有这样一段著名论述: 夫画物特忌形貌彩章、历历具足,甚谨甚细而外露巧密.所以,不患不了,而患于了;既知其了,亦何必了?——此非不了也:若不识其了,是真不了也.这就是中国艺术批评史上引人瞩目的“不了之了”论,一个潜藏艺术智慧的深刻命题.这一命题之所以深刻,是因为它的提出,不仅是基于前代艺术实践的积累和扬弃,而且与稍后“象外之象、景外之景”所揭示的诗歌意境美学特征相佐,在绘画美学领域提出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作为空间形式直观的绘画平面,在具象描绘之外,还要构成一个令人驰骋遐想、回味无穷的境界.作为人对世界的解释和观念的艺术,应当是一个含藏无尽的生命世界.只有这样,艺术才能正确地解释自然和生命,才能反映人对客观世界的真正观念.“不了之了”这一命题不仅反映了中国艺术观念发展的飞跃,揭示出其理性思辨的总体后面所潜藏的那种审美感受的丰富性和民族审美趣味的同一性,而且在展现传统审美价值观念的同时,显示了中国艺术理论历史发展的创造力和生命力.  相似文献   

8.
本文认为,宋人黄伯思对楚辞体特征的论说,只是对这一文体语言外壳的描述,未能涉及问题的本质。笔者指出,楚辞是一种内容和形式密切相关的特殊文体,而浓烈的抒情性则是楚辞体最突出的本质特征。文章从情感内涵、情感特征、抒发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具体解析,同时还从文学史的角度对楚骚传统展开论述,认为爱国主义文学传统、“士文学”传统、“骚文学”(骚体诗形式)共同构成了楚骚文学传统。文章最后还对屈原以后楚辞体文学为何辉煌不再的原因进行了简要探索。  相似文献   

9.
“美是什么”命题辨伪──认知美学初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是什么"命题的提出是以客观唯心主义为基础、以美"理念"及"美本身"的存在为思想前提的。因此,该命题一经形成就内在地含有着美是一种实体存在的答案,误导美学研究两千多年。认知美学理论认为:只有破除掉该命题的束缚,代之以"美概念表示什么"命题,才可使美学研究的思路获得解放;审美关系是在一般功利关系基础上转化而成的,其转化的关键因素,是人形成了新型的认知方式,可以对事物形象产生非功利的愉悦感觉。这种感觉被称之为"美"、形容为"美"。因此,美概念本是对主观感觉的表述,不是对任何实体性对象事物的指称,"美是什么"命题不能成立,"美本质"问题也不应存在。  相似文献   

10.
作为对审美意义和生存意义的揭示,“崇高”历来是一种重要的审美形态。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历史和社会的发展,当代中国电视剧对崇高美的追求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崇高美的表现主要体现为悲剧性以及壮美式上。本文最后阐释了当代中国电视剧崇高美追求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历史悠久、卷帙浩繁的楚辞学领域 ,长期占主流地位的一直是考据训诂方法或社会学方法。始于本世纪初的王国维的艺术审美研究方法虽然有近一个世纪历史 ,但这种极为切近楚辞学艺术本体研究的方法由于多种历史原因而并未繁荣扩展开来 ,直到本世纪八、九十年代 ,它才随着新时期美学理论热潮又重新显现。本文初步厘定了这一学术路向相对于传统方法的优越之处 ,清理了它的多种表现形式 ,并且预示艺术审美研究对楚辞学领域的重要作用 :它开拓了一种新的阐释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一个哲学命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说实在话,从学哲学到教哲学,我一直没有真正弄懂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这一哲学命题。更确切地说,是没有弄明白为什么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而同一性则是相对的。不过,既然说这个原理是列宁和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发展,那当然是不应怀疑的,也是不许怀疑的、不能怀疑的 (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舆论一律”是绝对的。比如,说“一分为二”是普遍规律,谁也不能怀疑,这是绝对的。谁反对谁就是现行反革命。但是,同时又说“对毛泽东思想是不能‘一分为二’的”,这也是不能怀疑的,是绝对的。谁反对谁更是现行反革命 )。有怀疑 (在…  相似文献   

13.
14.
本文对综合性艺术的发展及美学价值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5.
<正> 屈原的出现使我国文学史上第一次写上了有名有姓的作家。他创造了几乎可以说是至今还没有人能够企及的抒情长诗《离骚》、哲理诗《天问》;他的《九歌》是第一套在民间恋歌巫曲基础上创造的抒情组诗,文学史家视为原始戏剧性歌舞珍贵的记录。他的《桔颂》是我国第一首咏物诗。他的《招魂》  相似文献   

16.
实践美学的核心命题“劳动创造了美”还有另一种译法:“劳动生产了美。”这两种译法,在中文的语境中有着不小的差异。“创造”一词,通常指的是那些前所未有的、建设性的行为,而且带有一些形而上性质。它的内涵和外延都具有相当的不确定性和可延展性。相对而言,“生产”一词词义就比较平实、具像、确定、有限得多。实践派美学家们未作有根据的辨析,却明显地偏爱“创造”这一译法,显然是因为这一译法能使他们对自己的学说所进行的发挥,既获得更大的余裕,也不失权威的背景。然而,更准确的并获得认定的却是“生产”这一译法。实践派美学家们今后仍然可以坚持甚至发挥他们原有的学说命题和体系,但应全凭他们自身的努力,而不能再以不准确的文本解读,去借取经典作家的理论庇荫。  相似文献   

17.
兼评屈原否定论(载《重庆师院学报》1984年第2期)  相似文献   

18.
《楚辞》之美在于重旨、复意之隐美以及独拔、卓绝之秀美的和谐统一。杨宪益与戴乃迭、孙大雨、许渊冲、卓振英的《楚辞》英译本在展示原文的隐秀天成方面具有一定的共通性,体现了“中和之美”的翻译观。译者们在深刻理解原文哲理情思以及深远意境的基础上,不同程度地采用了模糊化翻译和显化翻译再现隐美与秀美,其目的是在彰显中国文化特色的前提下,使《楚辞》以一种更加便于目的语读者接受的方式存在于异域文化语境中。  相似文献   

19.
曹禺的戏剧创作从一开始就力图体现出与一般剧本迥然不同的展开方式和叙述方式,这种展开方式和叙述方式与其说是戏剧的不如说是小说的。曹禺是用小说叙述的方式来建构其独特的戏剧体格,戏剧之“体”与表现之“式”的错落参差,是曹禺戏剧的艺术特色和风格个性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他的剧作长久地保持现代性魅力的奥秘之所在。曹禺耽溺于刻画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揭示复式的主题,自身主体意识在人物刻画中时显突破欲望,剧情交待常用第三人称策略。这种小说方式的展开使得曹禺戏剧走上了符合现代艺术规律的路径,同时也是他在新中国历史条件下总是进入不了状态的深刻原因  相似文献   

20.
蔡觉敏 《云梦学刊》2005,26(4):42-45
屈子文学有相当高的艺术性,这种艺术性与楚艺术的滋养是分不开的,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楚艺术品的创作技巧影响到屈原的艺术手法,屈原的作品和楚艺术品一样,表现出具有装饰美、色彩美、曲线美及具象和抽象相结合的特点。二是楚艺术的精神影响到屈原,其生命力量影响了屈原作品的精神格调,使屈作表现出昂扬的生命力;其创新精神影响了屈原的创作,屈原也善于立足于楚艺术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