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宋德孝 《北方论丛》2012,(3):135-138
受索绪尔符号学的影响,巴特、列斐伏尔、鲍德里亚等消费社会理论家认为,消费社会中消费的涵义发生了转变,它超越了经济学意义对物品使用价值的占有,成为一种对意义关系的占有,即符号性消费。他们进而将对消费社会的符号学批判纳入到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范畴之中,试图开创"符号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他们提出的"符号消费"、"符号价值"、"符号的政治经济学"等范畴,颇具时代性,但试图将"符号的批判"替代马克思的商品逻辑批判,尤其试图消解使用价值的现实性,则是其理论舛误所在。  相似文献   

2.
博德里亚的符号批判理论,是对建立在商品的符号消费基础上的消费社会和消费主义文化的批判理论,是批判后现代消费主义文化的理论支点.这一批判的符号理论,首先是在结构主义符号学视域下对物品的符号意义的建构,其次是对资本主义消费社会的商品符号及其价值的政治经济学批判;最后是对资本主义消费社会的广告图腾的符号学批判.  相似文献   

3.
法国著名哲学家鲍德里亚从物-符号消费-符号价值等概念,构建起一个完整的符号价值体系,并探索这一体系和经典政治经济学的价值体系之间的联系,试图通过对符号拜物教的批判来摒除消费异化。他在揭露资本在消费领域运行的固有本性的同时,也存在着对经典政治经济学理论的曲解。我们只有正确认识并妥善处理消费和生产之间互动互促的关系,树立科学的消费观,摆脱符号化消费和异化消费的困扰,以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为追求,在全社会建立合理消费、适度消费的新常态,才能促进社会协调、和谐、可持续发展和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4.
杨嵘均 《东南学术》2024,(2):149-161+248
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大数据技术、云计算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等的发展,网络符号消费已经成为社会消费的主要形态之一,并呈现出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向。客观地看,网络符号消费的未来发展呈现出社会阶层比附的取向。为了回应这一消费现象和社会现实以及解决由此而产生的系列社会问题,需要对其进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并探求其可能的超越路径。这就需要对网络符号消费阶层比附取向的弊端进行技术解蔽与实践纠治,以调节收入分配为前提,在提高管理水平和能力的基础上推进资本投资以及网络符号消费的正向化发展,同时引导人们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回归理性、回归日常生活。  相似文献   

5.
资本主义进入到发达工业社会,其资本运作重心由经济领域向日常生活领域偏移,消费文化掀起了新的变革,符号消费横空出世。媒介文化是后工业社会技术与资本合作成功的产物,亦是资本操作的平台,而符号消费则是文化参与经济成功实践的果实。符号消费是现代性带来的产物,而现代性的命运与资本逻辑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对符号消费进行批判的理论依据就是对现代性的批判,进一步说就是对资本的批判。  相似文献   

6.
杨生平  韩蒙 《江汉论坛》2014,(5):110-114
面对消费社会中消费物、消费主体以及需求性质的新变化,鲍德里亚在批判马克思拜物教理论基础上替代性地提出了符号拜物教理论。由于过分凸显消费批判与拜物教批判的符号学视角,鲍德里亚彻底否认了物质生产,夸大了符号的主导作用与消费社会的非连续性,导致消解拜物教的现实道路的堵塞和幻想般的象征颠覆的出现。与之相反,马克思立足于从物质生产到资本批判的方法路径,从生产过程出发理解消费过程,阐释了消费过程的资本运作及其社会效应,并指明了拜物教实质和拜物教批判的辩证特性,从而为分析和超越拜物教的当代形态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指引。  相似文献   

7.
符号消费构建消费文化--浅论鲍德里亚的符号批判理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梅琼林 《学术论坛》2006,(2):181-183
作为西方批判学派的主要人物,鲍德里亚对现代消费社会进行了研究,并逐渐开始偏离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发展出自己的一套消费社会的理论。他从物的消费进入符号消费的领域,建立了以符号消费为主导的符号政治经济学体系,并从人们对“物”的消费行为中,看到物或商品对人的本性的支配与异化,看到了实际蕴涵的更深层的“符号”消费。文章分析鲍德里亚的理论转变,从而探求他的符号消费构建的消费文化的本质。  相似文献   

8.
布希亚以符号统治为视角深刻批判了当代资本主义的消费社会,建构起一种消费社会的符号批判理论。布希亚对启蒙的参照理性和现代主体所进行的批判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但是这一批判在清算前者的先验主义、绝对主义以及意识哲学等消极特征的同时,错误地走到了另一极。在布希亚的批判理论中依然可见客体主义的偏见、文化主义的霸权、极端相对主义的怀疑论以及实在论的残余等等,深入反思和批判这一理论的局限性无疑有助于我们更为合理地认知现代社会的消费文化。  相似文献   

9.
资本主义生产机制的现代转型、大众媒介的普遍运用等多种现实因素推动消费在存在意义与行为方式上实现积极转变。消费逐渐摆脱实用性逻辑的束缚,获得与人的生存体验及存在价值直接相关的符号意义,灵韵化为主体传达内在情感的美学意象。消费的意象化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它构筑起现代社会的独特景观,并为构建消费主体、维持现代社会自身的合法性提供意识形态佐证。因此,在资本全球化驱动文化融合的背景下,对消费现象的批判必须依循美学批判与意识形态批判的双重路径。  相似文献   

10.
与马尔库塞和阿格尔等人分别基于人道视角、生态视角批判自由消费的异化本质不同,鲍德里亚以物(商品)的功能的零度化为理论切入口,通过对消费内涵的重新定义,以及对符号拜物教的理论指认,提出必须引入符号学才能彻底揭露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消费异化本质及其统治策略的隐蔽机制,由此建构了基于符号视角的独特批判向度。但鲍德里亚将其理论语境和关注视野仅仅锁定在符号消费和文化意识层面,过度夸大了消费对社会发展的深层作用以及符号逻辑批判的积极效应,遮蔽了资本这一现代性问题域的轴心地位和根本意义,从而导致其批判理论只是停留在分析异化现实的直接性和表象性层面上,阻断了深入社会现实本质的可能,并最终陷入符号决定论的虚无主义理论局限。  相似文献   

11.
符号消费构建消费文化——浅论鲍德里亚的符号批判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鲍德里亚作为西方批判学派的主要人物,他对现代消费社会进行研究,并逐渐开始偏离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发展出自己的一套消费社会的理论。他从物的消费进入符号消费的领域,建立了以符号消费为主导的符号政治经济学体系,并从人们对“物”的消费行为中,看到物或商品对人的本性的支配与异化,实际蕴涵的更深层的“符号”消费。本文分析鲍德里亚的理论转变,从而探求他的符号消费构建的消费文化的本质。  相似文献   

12.
鲍德里亚在《消费社会》里向我们描述了一个超越于物之上的符号社会,深刻剖析和揭示了这种由符号建构起来的消费文化体系的内在运行机制及其意识形态功能.透过符号的神奇功能,我们看到了潜藏在消费文化体系背后的资本这只无形之手.它利用市场经济原则将符号播撒到日常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渗透到人的无意识深处,从而达到对社会的全面控制.  相似文献   

13.
休闲体育消费研究:一种文化与社会学的解读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本文从消费社会学和体育社会学的角度入手,以大众消费文化为契点,分析了休闲体育作为当前大众消费的新热点其文化和社会的符号性意义。文章认为,在大众消费社会里,休闲体育运动已经成为文化记号和被消费的对象,是大众文化之符号消费的一种,成了符号消费的对象,即被消费的休闲。在此,人们关注的是符号的所指,符号的意义在于显现差异,也就是休闲体育运动是一种建构差异的符号消费。  相似文献   

14.
列斐伏尔指出,二战后的资本主义进入了消费社会,消费社会利用符号体系实现着对日常生活与消费的双重控制。语言丧失了现实指涉物,通过自我指涉确立了权威、形成了符号拜物教,由此成为消费社会最强有力的技术系统和意识形态。具体来说,书写语言与各种技术相结合,利用大众文化和流行时尚控制人们的消费与生活,为官僚主义的恐怖主义统治提供基础。要将日常生活从消费和官僚体制下解放出来,就必须通过诗性的语言学革命取代书写语言,重新赋予日常生活以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15.
在鲍德里亚看来,当代社会在经济现象形态方面表现为消费经济的活跃,需要进行符号经济学批判。当代消费经济具有独特的运行机制,是将各种商品都转化为符号体系的过程,这既是资本的进一步扩展、资本增值的实然逻辑,又是技术理性的渗透、媒介信息的传播,还是物体系的形成、拜物教的深化。消费经济及其奢侈文化从大都市扩散到世界各地,推动了当代商业的发展。当代消费经济令人与人之间关系冷漠,围绕人的不再是实际物品,而是众多意义,需要用结构主义符号学分析其运行机制,采用艺术性变革的方式消除消费异化。艺术能够建构具有救赎作用的乌托邦,不应只为了满足感官刺激,而要通向真理之路,唤醒人的创造潜能,改造消费社会的不合理机制。  相似文献   

16.
符号消费是由消费需求主导下的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是后现代社会的主导消费范式。符号化的旅游体验及消费是一个建构符号和解读符号的过程。对旅游主客体系统进行符号化解读,对旅游消费的符号表象化危机进行反思,重视符号与意义的建构、符号载体和符号价值挖掘的统一,加强旅游符号的宣传和营销,最终使旅游者感知旅游吸引物背后所代表的符号化的社会价值和理想,实现消费预期的符号系统与现实体验的重叠与同构。  相似文献   

17.
鲍德里亚的符号消费理论揭示了消费社会从"物"的消费,向"符号消费"的过渡,也揭示了符号、符号消费对消费者的诱导、导向作用.在消费过程中,绝大多数消费者并不能理性地解读符号,各种所谓个个性化消费,实际上已被趋同化、从众化的"隐性"潮流所遮蔽.符号误读是一种对消费文化的误读,是消费文化趋同化、从众化的根本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8.
消费模式的嬗变体现了人类文明的演进历程。后现代社会的消费以"符号消费"为中心,发生了质的变化。消费不再仅仅是一个经济的、实用的过程,而且还是一个表达文化符号与象征意义的过程。符号消费的逻辑是,以后现代主义理论为根基,以大众传媒为载体,采取消费商品的符号象征意义的形式,以此实现消费者的社会认同或社会区分。"符号消费"具有双重性,一方面,它体现了社会进步,另一方面,它的某些具体消费样式,如炫耀性消费、奢侈性消费,陷入异化之中。"符号消费"这一范畴在其本意上应该是具有伦理意蕴、伦理限度与伦理反思精神的。  相似文献   

19.
鲍德里亚的"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鲍德里亚认为,消费社会是一个以符号经济为主要特征的社会第一,符号取代实物成为消费主体,具有独立的符号价值;第二,符号的生产也是意义的生产,追求符号价值的获得与追求身份地位的认同具有同构性;第三,符号意义引导符号消费,它是一种集体话语,并非个人行为.鲍德里亚针对后现代新情况,即电子媒介所带来的图景真实与符号、现实与想象之间的界线消失,符号价值上升到主导地位,并引导追求意义、欲望及自我认同的迷狂消费.他认为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已不足以解释消费社会的符号现象,批判的触角必须深入到对符号政治经济学的批判.  相似文献   

20.
传统经济学中,消费被视为一项追求个人效益最大化的理性的活动。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消费的符号特性日益凸显,符号消费在人们的各类消费中比重越来越大。对于成年人消费市场中消费品的符号特性,前人已经做过深入探索,但鲜有关注青少年市场中的符号消费。文章从青少年最常消费的手机商品入手,探讨青少年的符号消费,并对这种现象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