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建国后,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历了从客体向主体再向实践理性的发展过程,这一过程既是根据新的实践课题来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过程,又是对马克思的"文本"重新解读的过程.现今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任务就是确立实践哲学的思维方式,以使哲学返回生活世界,成为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2.
科技异化问题是一个很有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的时代课题,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与科技的关系日益复杂,科技异化问题日益凸显.对于科技异化问题的研究,我们应反对其思路上的传统哲学的两极对立的思维方式,确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思维方式和辩证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3.
实践思维方式与党的执政理论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践思维方式的基本方法论原则就是把理论问题还原于实践和人类生活本身,强调一切从实际出发,在实践中检验与发展真理。实践思维方式强调思维的相对性、批判性、开放性。中共三代领导集体坚持实践思维方式,面对不同的历史任务,提出了与各个历史时期相适应的执政党建设理论。执政理论建设要求我们贯彻实践思维方式,研究党的执政规律。  相似文献   

4.
司法谋求在"大调解"中的主导地位,是为履行政治职能、 提升司法"治权"及保障部门自身利益的需要.在权力的单边治理中,由于与行政机关在资源掌控与分配上的体制性不平衡,司法主导性停留在诉求层面,司法的实践形态与其官方表达相背离.诉诸"能动司法",亦无法解决表达与实践相分离的矛盾状态.这种矛盾的结合是当下中国司法参与社会运动式治理的根本特色.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实践哲学终结了西方近代的政治与哲学相对立的政治思想传统,实现了政治与哲学的联合.而这一联合以"实践"本身具有的政治维度为基础.政治维度是马克思实践哲学的一个根本维度,从这一角度可以把马克思的实践哲学理解为一种政治哲学.  相似文献   

6.
罗贤娇  王瑜 《创新》2021,15(6):1-11
马克思以唯物史观研究俄国等东方社会发展问题时,提出了经济文化落后国家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理论设想.列宁第一次把马克思这一理论设想付诸实践,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列宁关于经济文化落后国家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实践探索包含两个方面.一是跨越资本主义不可能一步到位.首先是通过革命跨越作为社会"制度"即上层建筑层面的资本主义;其次是通过发展"国家资本主义"在经济基础层面跨越资本主义;最后是利用社会主义制度对"国家资本主义"可能产生的问题进行限制,以避免资本主义的灾难,从而实现全面跨越.二是在农业生产上采取"迂回过渡"策略,对农业生产进行了一定的"妥协".列宁的探索留下了宝贵启示:"跨越"需要以把握"世界历史"趋势为前提;"跨越"不是要从经济上全面"拒斥"资本主义;既"占有"又"避免"是跨越的基本原则;"跨越"是一个辩证的历史运动过程.  相似文献   

7.
罗贤娇  王瑜 《创新》2021,15(6):1-11
马克思以唯物史观研究俄国等东方社会发展问题时,提出了经济文化落后国家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理论设想.列宁第一次把马克思这一理论设想付诸实践,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列宁关于经济文化落后国家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实践探索包含两个方面.一是跨越资本主义不可能一步到位.首先是通过革命跨越作为社会"制度"即上层建筑层面的资本主义;其次是通过发展"国家资本主义"在经济基础层面跨越资本主义;最后是利用社会主义制度对"国家资本主义"可能产生的问题进行限制,以避免资本主义的灾难,从而实现全面跨越.二是在农业生产上采取"迂回过渡"策略,对农业生产进行了一定的"妥协".列宁的探索留下了宝贵启示:"跨越"需要以把握"世界历史"趋势为前提;"跨越"不是要从经济上全面"拒斥"资本主义;既"占有"又"避免"是跨越的基本原则;"跨越"是一个辩证的历史运动过程.  相似文献   

8.
张云阁 《学习与探索》2006,2(1):148-150
发展观的变革实质是思维方式的变革。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是可持续发展的哲学内涵,可持续发展所倡导的“代际平等”和“代内平等”原则是实践观点思维方式的内在要求和现实体现。从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来思考可持续发展,对于我们从理论上深化可持续发展观的研究,在实践中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樊志辉 《求是学刊》2003,30(2):27-31
人学的发展是在哲学的视野下展开自己的思想历程,它大致经历了先验、超验、经验、实践四个维度,当代人学在实践哲学那里达到顶峰,也暴露出自己的不足.有鉴于此,本文提出"后实践哲学"视野下的人学构想.欲以此反抗我们时代的虚无主义滥觞.  相似文献   

10.
《社科纵横》2017,(3):125-128
任何法律都必须是实践的。突出法学的实践性、强调培养法科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几乎成了法学界极力追求的、具有极大正当性的流行话语。然而,谁都想证明自己的取向是实践的法学实践课程,只是在说实践,还没有真正在"论"实践,具体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缺失思考实践科学本身的构造;二是对实践的认识是缺少对应范畴感的;三是陶醉于所谓实用知识、实用技能;四是人为地创造并分割一些"实践的"和"非实践的"东西。法学的实践观必须在"综合"、"整合"与"融合"的意识下,在对应范畴意义上生存。从多层视角探索法律实践科学中存在的相关对应范畴,是培养复合型法学人才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为人类谋求解放的理论其形成同共产主义从空想到科学是同一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 ,马克思对共产主义的理解直接影响着他的哲学的发展和表述 ,而他的哲学观点又成为论证和进一步阐发共产主义思想的理论依据。正是在这种哲学与共产主义密不可分的联系中 ,马克思创立了唯物史观 ,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 ,从历史观的高度科学地阐明了共产主义是与历史发展相一致的变革现实的运动 ,只有实践唯物主义才能达到共产主义。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哲学凭借实践思维方式,克服了传统哲学思维方式的不足,其实践思维方式的方法论功能、立论基础和现代西方哲学的思维走向都彰显了马克思哲学在解决当代社会所面临的诸多问题上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实践思维方式的当代价值主要表现在:能动的实践观,对人类生活世界的关注;实践思维方式的批判性革命性。  相似文献   

13.
何萍 《求是学刊》2007,34(3):25-31
马克思的“实践的唯物主义”创造了一种新的文化哲学传统,这种文化哲学传统是对维科文化哲学的批判继承。在继承方面,马克思的“实践的唯物主义”采取了文化哲学的范式,把实践看作是人的自我创造活动,从人的文化性和生物性的统一上说明人的文化创造是如何可能的,把人的历史创造、人的发展看作是不断克服自身的自然性而走向文化性的过程;在批判方面,马克思的“实践的唯物主义”以工业阐发人的理性,并以此作为人的文化创造的感性基础,把近代哲学的抽象的理性改造为人的现实的批判的活动,从而创造了自己的文化哲学品格。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正是从“实践的唯物主义”的这种富有个性的文化品格中发展出马克思主义的工业文化批判理论。  相似文献   

14.
高鸿 《唐都学刊》2004,20(4):25-29
可持续发展的实质在于人类对自身实践活动进行合理调控 ,即对过去的实践观念和行为方式进行反思、批判和重建 ,对未来的实践活动进行必要的规范和控制。实践合理调控的实现需要具备主体、客体、中介和社会历史等方面的条件 ;实践合理调控的实施是一个从实践反思、实践理念的重构到实践过程中的反馈调节 ,再到对实践效果进行评价的动态过程。  相似文献   

15.
朱泓 《学术交流》2001,1(2):10-13
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唯物主义.而邓小平在新时代领导中国人民,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路线,并把这条"实践唯物主义"发挥到更高阶段.正是这种世界观的指导,才使中国的改革开放走上了一条正确轨道.  相似文献   

16.
实践唯物主义是马克思对自己哲学的一种概括。实践论和唯物论的统一 ,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 ,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以往哲学的重要标志。实践唯物主义从根本上克服了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的局限性 ,但它并没有超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因此 ,作为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实践唯物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 ,只有这样理解 ,才能全面地认识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  相似文献   

17.
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是我们想要的?怎么来创造理想的生活方式.生活本来就是多姿多彩的,工作、居家、户外、社交等等都是在生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怎么工作,如何来设计规划自己的工作进而来提升自己的生活品质,这个过程和构思显的尤为重要.设计是构思、设想、布局、谋划.设计的过程更是一种设计,一个好的设计方案必须经过一个好的设计过程才能有保障有质量的完成与实现.当我们接触到一个新的方案怎么入手来规划这个项目,就体现了每个人不同的设计方式和工作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实践观是邓小平理论的核心内容,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它是在继承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实践观的基础上,在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伟大实践中形成、完善、发展的,它对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精神状态产生了巨大影响。在思维方式上,人们跳出了单一思维模式,实现了思维多样化,人们从封闭保守转变为开放创新;在价值取向上,实现了现实性与理想性的统一,人们的精神状态健康向上。  相似文献   

19.
加达默尔的解释学强调理解、解释与应用的合一,其实应用就是实践的应有之叉.加达默尔重点论述亚里士多德的实践哲学,在亚里士多德那里,对技艺、科学与实践智慧有明确的区分,并指出了科学的自然知识和实践的人文知识的区别.在科学呈现出一种技术化趋势,并成为一种自律的统治力量的当代,加达默尔重新恢复了亚里士多德实践智慧的重要性,解释学不仅是哲学,而且是一种实践哲学,它直接面对人的存在与活动,与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它讨论的是人的"生存"、"自由"、"幸福"和"善的选择"等这些对人类来说最为至关紧要的问题.解释学作为实践哲学,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思维方式和理解的视角,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为我们提供了一种人的存在方式,解释学的真理可以使我们重归人文精神宝贵的精神家园,而这正是每一个现代人安身立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实践哲学和文化哲学这两个名词既被用来表述两种不同的哲学路向,也被用来表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两种建构模式和理论形态.在西方哲学的发展历程中,实践哲学有着悠久的传统,而从19世纪以来,西方文化哲学的兴起也成为了思想史上的重要事件,这两种理论路向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都有着深刻影响.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逻辑中,实践哲学与文化哲学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在某种意义上,这两种理论形态都不是一个完整、封闭的理论体系,而是一个开放的、"正在进行时"的理论视角.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在对当代人类生存困境进行反思和批判的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人类社会生活的理解,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对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从文化的视角凸显了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的基本精神和价值取向.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文化哲学是实践哲学的一种当代形态.文化哲学的视角本来就内在于实践哲学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