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刘宋世家大族杰出作家谢灵运之所以在山水文学创作中取得如此突出成就,是因为其家族的庄园经济生活状况对其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谢氏家族富足奢华的庄园经济生活催生了谢灵运的山水诗,并影响其山水诗的创作题材、情感状态、精神境界和审美取向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长久以来,人们常常低估谢灵运山水诗中理语的价值,将其看成"玄言的尾巴".这种从简单进化论的角度出发的观点,有待进一步商榷.事实上,如果考察谢灵运山水诗的实际创作,可以发现谢灵运山水诗中的理语并非尽是玄言亦非诗歌的尾巴.尽管这些理语受到玄风的影响,然而其实质却并不在于谈玄说理,或装点门面,而是对文人孤独情绪的表达.这也是决定谢灵运此类诗称为山水诗而不是玄言诗的关键.因此,以更实际的态度认识谢灵运山水诗中的理语是对谢灵运山水诗做出全面、客观评价的重要步骤.  相似文献   

3.
谢灵运山水诗中的以理灭情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谢灵运山水诗中的景与理,在抚慰他的忧虑苦闷上获得一致,并进而统一在一起。景与理都是谢灵运用来消忧的工具,二者的地位是相等的,谢灵运的山水诗与玄言诗中的景色描写有很大的不同,谢灵运的山水诗更多的还是学习当时的山水之作,而不是玄言诗中的山水描写。  相似文献   

4.
刘宋谢灵运与中唐柳宗元都创作了大量山水诗,谢灵运是山水诗鼻祖,山水诗自此历经隋朝、初唐到柳宗元生活的时代,自然产生新变。直至金元之际,诗评大家元遗山认为各朝各代诸多诗人中只有柳宗元最似谢灵运,其实二人同中有异,谢柳在寂寞心态上有着表面上的相似之处,实则在对待山水态度上以及此种心态在诗中呈现出来的风格上有着细微差异。  相似文献   

5.
论谢灵运山水诗用典的特色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殊的人生经历和政治遭际,对谢灵运的文学思想产生重大影响,其诗作中儒、释、道并存的烙印十分鲜明.后世论及谢灵运山水诗,多集中批评其玄言入诗的优劣,较少关注史传人物、儒家经典、屈子辞赋等典故的运用.其实,谢灵运山水诗用典,称得上是神奇的多面手,或直接引用,或巧妙化用,或多方糅合,无不出神入化,亦折射出谢灵运儒、道并用思想.  相似文献   

6.
通过比较谢灵运和柳宗元山水诗,可见二人在用笔方面都如工笔画,但在设色上有艳丽和清丽之分;表达的情感内容都是“寂寞心”,但表现在诗歌中又有贵族名士气和文士气之别。并由此角度看出柳宗元对谢灵运的继承和发展,继而揭示从晋宋到中唐山水诗演变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7.
谢灵运的一生与佛教有不解之缘,作为"山水鼻祖",其创作的山水诗精工细致,更独具佛学意蕴,尤其饱含佛教的净土信仰.在他的山水诗中,谢灵运欣悦地表达了自己对佛学的理解、对人生归宿的趋向及悟理之后宁静淡泊的心境.  相似文献   

8.
山水诗是杜甫诗作的重要题材之一。杜甫山水诗意境有别于谢灵运、王维而独具个性。创造出壮阔苍劲、奇险变幻的意境,同时也兼具清新细腻之美,为山水诗的发展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谢灵运的山水诗第一次将自然山水当作具有独立审美意义的对象加以关照,并通过精微的体察调动各种艺术手段来表现山水之美。由于当时从理论到实践都还未能对山水诗形成更高的艺术规范,因此谢灵运的山水诗也还未能创造出情景理完美结合的深邃意境。  相似文献   

10.
如何处理山水诗中情韵、理趣和山水景物的关系是山水诗演变的关键课题,是山水自然审美意识的是否成熟的标志。作为山水诗的开拓者和集大成者,谢灵运和王维搭建了山水诗艺术的整体框架和格局,完成了山水诗从产生到成熟的演进历程,展现了山水诗融入情韵与理趣的逻辑进路。这是对魏晋以来的山水诗传统的关键课题的辨证解决,即以一种最坦然的风度体现了曲尽物态与妙写心境兼得而美的诗学美学目的。  相似文献   

11.
先秦两汉是中国山水诗的孕育期。《诗经》中已经出现描写山水景物的诗句。《楚辞》中山水景物的句子大大增多;渐趋于具体;景与情进一步契合交融;借景物以象征自我心志和人物、事件。汉代赋体的景物铺叙更加细致,更加具象化。魏晋则是山水诗的催生期。曹公父子感怀、宴游、游仙诸诗标志着山水诗阵痛的到来。文章认为魏晋时期中国山水诗有三大催生因素:江南明媚秀丽的山水景物诱发了诗人的灵感;隐逸、隐居山林之风盛行;五言诗的日臻成熟。而山水诗最终完成于谢灵运的永嘉山水诗,其特点是将山水作为自觉的、直接的、特定的审美对象,将山水情化诗化,而又极貌写形、刻画入微。  相似文献   

12.
从思想内容、艺术结构、景物描写、语言风格四个方面对"二谢"山水诗的畀同进行比较论证,可以看出谢灵运构架了玄言向山水过渡的桥梁,谢朓贯通了南朝山水向唐代山水演进的坦途.  相似文献   

13.
"人的觉醒"是对魏晋南北朝政治混乱,社会痛苦的反弹。谢灵运的山水诗创作,是这种反弹的意识形态的衍生物之一。本文试图从魏晋时期的社会背景方面,探讨谢灵运山水诗创作的思想根源和艺术成就,以及对后代诗歌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魏晋玄学与魏晋山水审美的联姻主要是通过三种途径完成的,具体到谢灵运来讲,他的山水审美则主要是从把山水之爱当作人的本能需求的角度切入的.由于把人的山水之爱归结为人的生命本性对自然美本身的本能追寻,而并不像有的士人那样,只将山水视为某种哲理或某种生命境界的展现,如此就使谢灵运的山水审美在形式上发生了重大改变:一是一改对景物静观默照式的悟赏,而为兴味盎然,近似疯狂的邀游;二是在山水诗创作鼢中对山水美本身有了更多的关注.谢灵运山水审美机制的改变与魏晋玄学对人性至善的积极肯定密切相联系,所以,我们认为他的诗歌总有一个玄言尾巴,主要是由于对于他的山水审美切入方式发生误读造成的.  相似文献   

15.
中国山水诗源远流长,自谢灵运首唱伊始,诗人在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中,赋予山水最深沉的情感,藉山水抒发诗人心中悠远的乡思和回归家园的渴望。通过对种种山水意境的创造,展示诗人强烈的生命追求,探寻生命哲学的底蕴,并在山水中体验生命的终极意义,使山水诗承载起了中国文人博大深沉的人生情感和生命情怀。  相似文献   

16.
摘要:SJ 油田为一低渗透油藏,天然能量低。受 CO2气源不足以及油井管柱抗腐蚀能力差的限制,持续的CO2–EOR 不适合 SJ 油田的实际情况。鉴于此,一个改进的对策是用 N2推动的 CO2前置段塞驱代替持续的 CO2驱油。本文根据 SJ 油田先导试验区的流体特征,对比了连续注入 CO2驱油和 N2推动的 CO2前置段塞混相驱油的效果和机理。在注 CO2、N2细管驱替效率及最小混相压力实验测试基础上,通过注 CO2、N2与地层原油多级接触混相驱机理相态模拟,长细管前置 CO2混相驱替 + 后续 N2段塞顶替驱替机理一维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前置 CO2段塞 + 后续 N2顶替驱油时原油与注入气的互溶情况、气驱界面张力变化规律、气驱过程中 C2—C6的中间烃组分在油气两相中的分布、气驱过程中油气两相的黏度以及密度变化。结果表明 SJ 油田实施前置 CO2段塞 + 后续 N2顶替驱油时,后续的 N2与前置的 CO2段塞不会出现严重的扩散弥散,注气前缘仍能保持 CO2的富集并实现稳定的混相驱油即在注气总量相同的情况下,N2推动的 CO2前置段塞驱可以获得与持续的 CO2驱相同的驱油效果;同时减少了 CO2的注入量,从而可减缓 CO2长期注入对油井管柱产生的腐蚀。所得认识对 CO2驱提高采收率技术的改进和发展具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17.
摘要:试井参数优化是对通过测试得到的油气井井底流压及产量数据得到的油气藏模型参数进行优化处理,得到最符合油气藏实际情况的参数。试井存在多解性,以往使用的最优化方法要求目标函数连续可微,受初值影响较大,是属于寻找局部最优解的办法。为此,提出了一种混合差分进化算法的试井分析最优化方法。将标准差分进化算法加以改进,与模拟退火算法和小生境思想结合在一起,构成一种混合差分进化算法,该算法在保证算法全局搜索能力的同时,能更快地收敛到非线性问题的最优解。进一步将该算法应用到试井分析中,构建了基于混合差分算法的试井分析方法,不需要估计井筒和油藏参数的初值,也不要求目标函数连续可微,优于标准差分进化算法。通过实测试井资料分析,与 L–M 方法相比,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谢灵运山水诗的旅游美学意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中国山水诗的开创者,谢灵运在游赏山水之后创作的山水诗发现和描绘了大自然的美丽风光,创造了奇趣盎然的旅游美学意境,是对现代旅游美学的启迪。  相似文献   

19.
大量使用对偶句是谢灵运山水诗在语言形式上的一个标志性特征,也是构成大谢体艺术魅力的重要因素。本文在对谢灵运之前中国古典诗歌对句艺术的发展进行简要回顾后发现,谢灵运山水诗的对句既有对前代写景对句的熔铸,更有诸多突破之处。其诗创造出丰富的结构模式,并在审美艺术上做出可贵尝试,将五言写景对句艺术推向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