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正>从目前为止的记录来看,和珅和大人是中国第一贪,但大家可能有所不知的是,和大人曾经主持制定过一则反贪律令,史称和一条。这和一条叫做议罪银,也叫罚银,又称自行议罪银。这和  相似文献   

2.
高峰 《领导之友》2014,(3):46-46
正2013年,一些省部级高官相继落马,还有数以千计违反"八项规定"的干部被曝光。这中间,中纪委当然是战功卓著,但公众的参与和推动自然也是功不可没。可以说,在强大的反腐态势面前,中国的官员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提心吊胆,担惊受怕。  相似文献   

3.
本文尝试在省长省委书记个人层面上系统考察中国省份经济增长。当我们控制了时间固定效应、省份固定效应和常见的决定省份经济增长的因素后,不同类型的省长省委书记的经济增长绩效显著不同:从来源的角度看,来自中央部委的省长省委书记的经济增长绩效并不显著;从离任后去向的角度看,调任中央的省长省委书记在任期间并没有获得显著的更高的经济增长绩效;从任期内的经济增长轨迹看,一部分类型的省长省委书记的绩效显著地呈现倒U型变动,而其他类型的绩效则没有这一特征。  相似文献   

4.
廖新波 《决策》2010,(1):91-91
近年来,媒体活跃了,政治气氛宽松了,官员们也开始“敢”说话了。 年终盘点,有的媒体也就这个话题进行“投票”,我估计2009年最雷人的官话可能就是“那你是准备替党说话,还是准备替老百姓说话?”我这里不讨论其前因后果,就这句话而言,我认为官员首先要学会如何代表自己发言,是“敢”说话和不说“雷语”的前提。  相似文献   

5.
苏洁 《决策》2009,(4):60-61
对于地方官员,特别是地方高官,借助媒体,在“两会”上“秀”一把,“秀”出地方新气象,“秀”出领导新风采,也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6.
如何评价地方官员的政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强 《决策》2003,(12):34-35
浙江湖州市委书记杨仁争近日指出,以GDP为中心的政绩考核,其主要弊端是一些地方把“发展是硬道理”错误理解为“GDP增长是硬道理”,为追求一时的经济发展速度,不惜违背经济规律,盲目上项目、办企业、搞投资,结果造成大量低水平重复建设,导致很多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更有甚者,GDP变成了可以用来“一俊遮百丑”的升迁硬指标,一些地方将其层层化解到乡镇,并与干部考核挂钩,结果导致弄虚作假等许多不良后果。而解决这些弊端的关键则是建立科学全面的地方官员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7.
网络风暴下的官员生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芳  兰燕飞 《决策探索》2009,(23):26-28
网络反腐已经得到了中央层面的高度肯定,地方官员感受到了信息公开环境下执政的压力和困扰。未来,他们将如何化解随之而来的新的治理难题?  相似文献   

8.
黄莹莹 《决策探索》2011,(17):52-53
官员的雷言雷语,早已不是什么稀奇事,但每次听闻,还是会给民众心理造成强烈的冲击。前不久,一句“反正我信了”,暴露的是对百姓生命损失缺乏责任和愧疚。在慰问遇难消防战士的家属时的一句“恭喜”,则更令人心寒。而那位炫耀自己“去过60多个国家”副市长,反衬的是他内心对老百姓痛点的漠视或无知。  相似文献   

9.
刘俊 《决策探索》2010,(7):27-28
两会落幕,官员们的表现褒贬不一,有的部长被录音笔堵到下巴时仍微笑作答,有的地方官员反问女记者:"你是哪个单位的?"在我们这里,官员对记者打官腔早已司空见惯。再看看西方官员,就会发现,中国官员面对媒体时,对话的技巧还很欠火候,至少跟中国作为崛起中的大国地位很不相称。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中国官员真正"学会对话",不仅事关自身形象,也关系着国家形象,以及是否可以让本地区老百姓生活得更有尊严。  相似文献   

10.
乔新生  刘圣中 《决策》2012,(1):68-70
面对各种问责制度的实施,面对各种问责官员一定时间之后继续复出,公众感到一种欺骗感和焦虑感,公众不仅不相信这些官员,更不相信这种制度。[案例]一条信息引起了一阵沸腾,"宜黄前县委书记邱建国出任抚州金巢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宜黄前县长苏建国任抚州市公路局局长"。面对各界质疑,抚州市委组织部回应称,抚州市委、市政府对邱建国和苏建国受组织处理期满后重新安排任职,是根据工作需要以及两人的  相似文献   

11.
"中国特色联邦主义"、"晋升锦标赛"从财政分权和政治晋升的角度解释中国的增长奇迹,然而无论在哪种机制下,地方官员的更替都会造成地方经济政策的不连续,进而导致资源配置扭曲与财政效率损失。本文首先建立了一套财政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利用随机前沿法对1999~2012年31个省份的地方财政效率进行测算,然后搜集了同时期各个地级市党政领导的简历资料,采用地级市官员变更比例作为政策不连续性的代理变量,考察了政策不连续性对财政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1)由地方官员变动导致的政策不连续性显著降低了地方的财政效率,这种影响以地级市市长变更最为显著。每有一位市长更替,将导致该省份财政效率下降约0.15个百分点。(2)市长任期对财政效率有U型影响,新市长上任1年内,官员任期对财政效率产生负影响,因为换届过渡时政策不连续最明显,1年后地方财政效率逐步回升。(3)新任市长为快速做出政绩,短期内会实施大量新政,致使政府消费扩大、财政赤字扩张,引致财政效率损失。  相似文献   

12.
《新京报》2013年1月11日【事件回放】《人民日报》官方微博1月7日公开征集"最反感的官话套话"。"高度重视"、"亲自过问"、"现场指挥"、"积极、及时、立即、确保"成为最反感官话套话。  相似文献   

13.
夏炎 《决策探索》2011,(8):70-71
古人把官员退休称作“致仕”,一般来讲,官员退下来后,其身份与在职时发生了巨大变化。通俗地讲,就是退休后的官员是一个无职无权的自由人。但是,古代官员退休后的身份却不可与没做过官的老百姓同目而语。因为他曾经是官,便有了官的履历、地位和社会影响力。因此,退下来的官回到地方,表面上看,他无职无权,却是一个可以对中央及地方社会产生影响的人物。在古代,大部分官员退休后,一般都过着悠闲的生活。但是,还有一些官员虽然身退,却依然心系国家和百姓,凭借着个人能力继续发挥着自己的余热。  相似文献   

14.
鄂璠 《领导文萃》2012,(12):71-73
上至国务院前总理,下至县委书记、县长,都有话要说,都想要表达自己的声音。官员出书尽管只揭开了政务运作背后的一角,但却足以窥见现实中国最核心的事实朱镕基为什么要讲真话2011年9月8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四卷本《朱镕基讲话实录》公开发行,引起关注。一个多月后,从事中文图书市场零售  相似文献   

15.
<正>"你是准备替党说话,还是替老百姓说话?"以郑州市规划局副局长逯军的这则惊人一问为代表的官员雷人语录,几乎成了2009年中国互联网上最热门的话题。一些不同职务、不同领域的官员们做着相同的事情,那就是用一句更比一句震撼、雷死人不偿命的话语,来冲击人们脆弱的神经,考验人们的心理承受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的金融体系中,地方金融机构一直被视为弱势群体,但近年来已成长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特别是伴随着国有大型金融机构的垂直化管理,地方金融机构越发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但长期以来,地方金融机构一直受困于地方政府的干预,累积了大量的风险,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也饱受诟病,特别是近来民间金融及地方融资平台等问题更是引发了社会对地方金融体制改革的关切。  相似文献   

17.
说起躁动,真正躁动的不是老百姓,而是各级政府官员。官员躁动跟现行的体制设计有关,所以有些官员面临三年不升迁的时候有些心理躁动,但我特别希望两院不能噪动,法官不能躁动。  相似文献   

18.
<正>面对生态环境急剧恶化的严峻现实,建立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制度保障体系已刻不容缓。将环保绩效审计纳入地方官员离任经济责任审计,不仅是按  相似文献   

19.
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经济处于剧烈动荡时期,各种社会问题随之凸显。利比亚政局更替、北约接管对利比亚军事行动指挥权、占领华尔街抗议活动在西方国家的蔓延等,都对地方官员的领导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自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地方官员升迁标准由过去以政治表现为主转变为了以经济绩效为主。虽然以GDP、地方政府税收增长为基础的现行地  相似文献   

20.
正一、地方官员的GDP崇拜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了30多年的高速经济增长,这被外界称为"中国奇迹"。有人将这一奇迹归功于中国的发展主义政府,并且将当代中国的政经关系概括为"中国模式",这种模式不同于强调自由市场的"华盛顿共识",各级政府通过产业政策、货币政策和行政干预,深度介入经济发展,地方官员更是将经济增长作为政府的第一要务。但近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