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小平 《领导文萃》2012,(2):101-104
借鉴毛泽东的军事思想和技巧,在企业经营实战中学习毛泽东,如今已是中国企业家群体中再正常不过的事情。20世纪50年代初的一个早晨,蒋介石在其台北官邸与蒋经国和随从晤谈。突然,蒋介石发问:"你们说,什么是艺术?"蒋经国和随从不知其为何发此一问,只好微笑作陪。"毛泽东打仗是艺术。"蒋介石突然把声音提高了八度:"是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曾这样评价过曾国藩:“我于近人,独服曾文正。”曾国藩,字文正,我国近代史上赫赫有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理学家,晚清第一名臣。心存敬畏意识,保持头脑清醒,是曾国藩一生为官从政之道的核心。他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与其谋略过人和坚韧不服输的性格有很大的关系,而他功成名就后的全身而退,则得益于他的“敬畏”观。  相似文献   

3.
过则勿惮改     
<正>《论语·学而》曰:"过则勿惮改。"意思是说,有了过错要勇于改正,不怕改正。由此可见,知错就改是儒家倡导的一种自我修炼、自我完善的方式。曾国藩一生"立德、立功、立言",实现了士大夫"三不朽"的人生追求。毛泽东也曾发出了"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的感慨。"君子太上立德",曾国藩始终把"立德"放在首位,他天天进行反省,曾在家书中这样写道:"念念欲改过自新"。  相似文献   

4.
张宏杰 《领导文萃》2010,(20):45-49
<正>曾国藩的智商不过中等。梁启超说:"文正固非有超群绝伦之天才,在并时诸贤杰中称最钝拙。"左宗棠一向瞧不起曾国藩,屡屡不留情面地批评他"才短"、"欠才略"、"才亦太缺"、"于兵机每苦钝滞"。学生李鸿章也当面说过他太"儒缓"。曾国藩自己也常说"吾生平短于才"、"秉质愚柔"。  相似文献   

5.
<正>毛泽东在1972年对我说:"我们大家的老朋友蒋介石委员长不赞成这个。"他一边说,一边挥了一下手,这个手势也许指我们的会晤,也许指整个中国。在我1953年首次会见蒋介石的时候,这位  相似文献   

6.
单夫 《领导文萃》2010,(16):52-54
<正>自遵义会议始,毛泽东逐步成为中共事实上的领袖。一旦蒋介石确认了毛泽东在中共的核心作用,他也就不得不寻思如何与毛交手,周恩来则成为他们之间的"中间地带"。1937年6月,在国共第一次庐山谈判中,蒋介石提出:"国共合作,红军要收编了,朱、毛也可以离开军队,出来做事,我看还是  相似文献   

7.
从诗歌本身的特点来看,反复诵读,"死"读硬记,能很好的帮助学生领会到诗歌的精髓,达到读诗的最佳境界。清末阅读学家曾国藩在《谕纪泽》的家书中说"李杜韩苏之诗、韩欧曾王之文,非高声朗读则不能得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韵"。朱自清  相似文献   

8.
流沙河说,曾国藩既可恶又可 怕。他写了一篇随笔《可怕可恶的曾国藩》评说之。说曾国藩可恶,不是新论,罗尔纲先生早就给曾国藩定过性,说他是“一个大  相似文献   

9.
正不少人心中的曾国藩,往往是"权谋"的形象。曾国藩因此也成为官场权谋的代名词。事实上,曾国藩领导力的核心,并非权谋,而是理念。曾国藩"非有超群轶伦之天才,在并时诸贤杰中,称最钝拙"曾国藩并非天资聪明之人。左宗棠对曾国藩的评价是"才略太欠",是  相似文献   

10.
闻一 《领导文萃》2006,(12):106-110
1945年12月30日,斯大林在接见蒋经国时曾说过这样的话:“毛泽东不相信蒋介石,蒋介石也不相信毛泽东。”事实上,在20世纪30年代到40年代的期间,斯大林尽管承认蒋介石政府是中国惟一合法的政府。但他实际上对蒋介石并不信任;当然,他对毛泽东也不信任。斯大林、蒋介石和毛泽东这个互不信任的三角的形成有多种原因,但斯大林个人的决策起着十分重大的作用。斯大林的决策总是以苏联的利益为重,总是从这个立场出发来解决苏联和其他国家、其他共产党的关系,苏联和中国的关系自然也不例外。从20世纪30年代初到1949年米高扬秘密出访中国,斯大林、蒋介…  相似文献   

11.
史哲 《领导文萃》2006,(11):57-61
“枪杆子里出政权”,这话本出自蒋介石的老对手毛泽东之口,但蒋介石却实践得更早。从东征、北伐、宁汉对立、军阀大战,直至“剿共”初期,蒋介石凭借其在军事上的显赫战绩,树立了个人的威望,并由此渗入党政权力核心。当然,这并非完全属“枪杆子”之功。蒋介石的传记作家布莱恩·克罗泽这样评价蒋介石,在军事谋略上,他受过良好的训练,而且久经沙场,不过与他在战场上的建树相比,他最大的天才是搞阴谋政治。事实上,蒋介石在这两方面都表现出了足够的才能。尤其是在1926年以后,他在国民党不同派系之间,在各个军阀、各种势力之间,甚至是自己身边的…  相似文献   

12.
杨奎松 《领导文萃》2012,(23):53-57
必须承认,毛泽东和蒋介石对中国20世纪的历史都起过相当重要的作用。他们固然是政治上的对手,却有很多很相似的地方。他们之成为国共两党的一代领袖,既是时代使然,多半也是他们的共性适合了这个时代的需要的结果。他们的出身都属中间阶层看过他们传记的人都应该知道,蒋介石出身于普  相似文献   

13.
<正>晚清名臣曾国藩无疑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颗耀眼明珠,其以显赫的功名,实现了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完成了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事业。其至今被世人视为楷模和典范,后世流传着"为官须看曾国藩"的美谈。曾国藩以"耐烦"为为政第一要义,凡事主张勤俭廉劳,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从梁启超到毛泽东等思想家、政治家,  相似文献   

14.
邬静 《科学咨询》2008,(20):58-58
从诗歌本身的特点来看,反复诵读,"死" 读硬记,能很好的帮助学生领会到诗歌的精髓,达到读诗的最佳境界.清末阅读学家曾国藩在<谕纪泽>的家书中说"李杜韩苏之诗、韩欧曾王之文,非高声朗读则不能得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韵".朱自清亦在其<朗诵与诗>一文中指出:"语言不能离开声调,诗文是为了读而存在的","只有朗读才能玩索每一词、每一语、每一句的义蕴".洪镇涛先生也说,朗读是语文的第一教学法.  相似文献   

15.
这是蒋介石发给毛泽东的邀请电,字字企盼之情,火焰般跳动。  相似文献   

16.
蒋介石是一个军事家吗? 蒋介石的部下说:“蒋公雄韬伟略,用兵如神,是中国最杰出的军事家。” 台湾学者说:“领袖蒋公是一位知行合一的大军事家。” 香港学者说:“蒋介石精通《孙子兵法》,指挥着数百万大军,他和毛泽东并称20世纪中国两大军事高手。”  相似文献   

17.
从《中国之命运》说起 1943年3月,蒋介石用小册子形式出版了一本大著作《中国之命运》,借国家名义鼓吹国民党一党专政。此书于7月间传到延安,毛泽东对几个“秀才”说:“看来,蒋介石给你们出了题目了。”陈伯达领会毛的意思,立即动手写反驳文章,用三天三夜,  相似文献   

18.
<正>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英苏等国对蒋介石打击中国共产党的态度颇有非议,要求蒋介石避免内战。迫于压力,蒋介石于1942年7月下旬和8月中旬,两次约见周恩来,提出要与毛泽东会面,商谈国共两党关系问题。毛泽东觉得可行,周恩来则认为蒋介石包藏祸心,万一将毛长期留渝,不准回延安,共产党群龙无首,那还得了吗?毛泽东和其他中央首长反复思量,决定派从苏联疗养回来  相似文献   

19.
理由 《领导文萃》2014,(24):56-60
正岳母曾志于1926年入党第二年就赶上蒋介石"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在湖南则是"马日事变"中对共产党员的凶残大屠杀。她参加过湘南暴动、毛泽东与朱德的井冈山会师、保卫黄洋界、大柏地决战、古田会议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她是中国共产党员的"原型"——这些人的理念、追求、操守以及个性中的共性,即使在后来的和平生活中,也一直保持原先的样子。时移事  相似文献   

20.
正胡林翼(1812—1861),字贶生,号润芝,湖南益阳人,进士及第,典型的"官二代",父亲官任詹事府少詹事,岳父则是大名鼎鼎的两江总督陶澍。曾国藩多次在奏折中夸赞胡林翼的才力远胜他十倍,而张之洞更将胡林翼奉为老师并多次拜谒设在武昌的胡氏祠堂,毛泽东青年时期则因钦佩仰慕胡林翼而将自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