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现代大学制度是现代大学的制度根基,现代大学是现代大学制度的主体,学术性是大学的根本特质,现代大学制度的形态具有多样性和特色性。当前,对于我国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尽管达成了表面上的某些共识,但基于浪漫主义的纯学术立场、秉承经验主义的移植思潮以及多元主义的逻辑思辨视角,使得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存在路径缺陷。应坚持功能论视角,将现代大学制度作为大学发展的基本导向、大学精神的重要依托、大学稳健运行的制度保障、促进知识创新的持久动力、校园深层文化建设的直接依据以及实现大学服务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建立符合我国大学发展需要的现代大学制度。  相似文献   

2.
大学自治、学术自由是有关大学理念的两个经典命题.在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呼声中,重新对大学自治、学术自由进行审视发现,二者同样有着强烈的制度内涵.通过对历史文献的检索,对大学自治、学术自由内涵的分析,本文认为,大学自治、学术自由不仅是经典的大学理念,而且是一项根本的大学制度.并进一步认为,现代大学制度的建立应以"大学自治”、"学术自由”为核心,一切大学制度的建立都应该有利于大学自治与学术自由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建立现代大学制度: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现代大学制度 ,是我国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现代大学制度有四层涵义 :前提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 ,符合高等教育规律 ;核心是面向社会 ,依法自主办学 ,实行民主管理 ;特征是学术自治 ,政校分开 ,权责分明 ,管理科学 ;关键是建立现代大学法人制度。  相似文献   

4.
现代大学制度的基本要求就是开放,董事会是现代大学制度下的大学走向中心、面向社会的制度选项。我国公办高校董事会建设发展迅速,但同时也存在定位模糊、功能弱化和运行虚化等问题。为更好发挥董事会的作用,需要以现代大学制度的立场,重新审视董事会制度,建立新型董事会制度,同时健全董事会运行机制,发挥董事会在联系校内外资源和完善大学治理结构两方面的功能。  相似文献   

5.
构建现代大学制度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在由政府主导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下,理顺大学与政府、社会的关系是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第一步.本文从"政府失灵"视角阐述了政府垄断高等教育管理的弊端,在此基础上提出转换政府职能、强化社会参与、制定大学章程等完善现代大学制度之外部制度的举措与途径.  相似文献   

6.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是未来我国高教改革和发展的主题,也是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创新型国家的核心任务.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特征表现在高教正向功能的发挥、尊重学术组织特性、鲜明的国别特征以及多元高教体系四个方面.当前我国大学制度建设中面临的诸种挑战表明,创建现代大学制度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必由路径.建立新的大学校长选拔制度,大学实行中位化管理,大学评价自主化以及强化大学协会功能,则是推进我国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7.
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是新时期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和必然趋势,而大学内部权力结构的制衡是现代大学制度的核心.如何以制度的形式对权力进行合理分配,形成各种权力的相互制衡,对实现大学管理的科学化与民主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当代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特征为:在运行中引入市场机制,由社会的边缘步入社会核心并成为"社会服务站",形成国际统一市场.为适应高等教育的发展,大学必须按消费者权益保护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和国际贸易规则,实行信息公开.在新的高等教育发展条件下,大学必须通过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提高运行效益,促进学术与社会价值的统一;而信息公开正体现了现代大学制度的内在规定性,故而必须通过信息公开法治化及建立信息公开责任与监督机制等措施,保障信息公开的施行,从而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制度文化是大学文化的核心,构建和谐制度文化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一所高校的发展归根结底取决于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取决于一种有利于教师队伍健康成长的和谐的大学制度文化。和谐的制度文化的创建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核心内涵,具体表现在代表现代大学精神的大学治理结构,以人为本的管理文化和由此产生的和谐的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10.
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是新时期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大学章程是大学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首先,笔者从分析现代大学制度出发,探讨现代大学制度的内涵及建立的必要性;其次,指出传统的高校管理方式出现了诸多问题,高校内部治理势在必行;最后提出以制定大学章程为途径,完善大学内部治理,进而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文学类课程在高师中文专业课程设置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以师范性为原则,突出文学性特点,构建以《文学概论》为核心,以《古代文学》为基础,以《现当代文学》为重点,以《外国文学》为难点,以相关选修课为辅助"的课程模式,正是为了提高文学类课程实施实效,实现与其地位相应价值的举措,是中小学语文教学大力倡导文学教育对高师办学的要求。落实这一举措,要求教师改变单一的学科课程及实施观念,打通文学课之间的联系,并能够对课程体系进行整体把握和灵活驾驭。  相似文献   

12.
现代生态科学对于生态世界不仅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和解释方式,而且也有自己独特的把握方式。生态整合意味着根据生态规律,将构成生态系统的生物要素和环境要素凝聚或融合成一个结构完整、功能完善、正常运转的有机整体的过程及其结果。以整体性为核心,从整体上思考、突出生态综合、重视非线性复杂现象构成生态整合方法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互联网渗透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和领域,由于本身的载体是一群对新生事物极其敏感的大学生,网络对高校的教育的影响也日见其盛。网络不仅改变着当代大学生学习、思维和生活的模式,也影响着他们的政治态度、道德风貌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4.
西南联大的教授治校制度在于协调了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不同作用,把大学的管理权、决定权真正交给了教授,并强调管理者的民主管理意识与服务意识,是以教授为重、以学术为本理念的回归。这一民主管理模式不断促进联大出人才、出成果。本文对其以"教授会、校务委员会、校常务委员会"为核心的组织机构与其他管理机构的具体实践与运作进行分析、归纳与总结,希望对我国高校管理与教育改革有一定的借鉴和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5.
高校实行两级教学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规模较大、学科较多的高校实行校院两级教学管理体制,扩大和完善学院一级办学自主权,是高等教育发展对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提出的必然要求。在实施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各种关系,使这项改革成为高等学校提高办学水平的有效举措。  相似文献   

16.
生存论意义上的价值核心,其价值基础是建立在生存意义上的。从生存行为出发,现代西方哲学家探索了价值的生成性、内在性和有用性。其中,对终极意义上的价值观念和价值体系进行了反思和批判,丰富了我们对价值观的理解。  相似文献   

17.
激发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机制,是高等学校进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首要任务。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机制的发生过程可以分为表面接受、自愿认同和真心接受三个阶段,其认同机制存在主动性、渐近性、差异性和变化性的特点,其发生过程是认同过程中各主体要素相互作用的过程,易受家庭、学校、大学生自身和社会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专科大学是韩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普通四年制大学共同搭建起韩国高等教育的二元结构。专科大学创立于20世纪70年代末,是在政府推动下由初级大学、专科学校等职业教育机构改编而成的高等职业教育机构;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专科大学在诸多因素影响下得到快速发展,学校数量和招生规模急剧扩张,办学模式日趋成熟;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为应对一系列内外部挑战,专科大学持续开展了以“特性化”为核心特征的改革,办学水平和社会认可度显著提升。在4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专科大学形成了办学定位明确、学科设置科学、产学合作紧密、多元职能共存等显著特色。韩国专科大学的发展历程及其办学特征,对中国推动高等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有着极为现实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9.
阐述了应用型本科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就业工作体系的内涵,剖析了构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就业工作体系的前提,构建了由"专业、课程、师资"三要素为竞争力内核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就业工作体系基本模型。提出了依托专业、课程、师资队伍建设,强化就业工作体系竞争力内核;搭建高校就业工作开放性平台,畅通就业体系内外循环;建立多维度、专业化的综合就业服务体系,形成竞争力内核支撑等应用型本科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就业工作体系。  相似文献   

20.
作为高考制度在操作环节上的改革——"平行志愿",其社会合理性、必要性以及在提高效率、弱化博弈的投机、维护社会公平方面的作用经过几年的实践效果是显著的;其负面作用是客观存在的,是由高等教育资源的稀缺性决定的,在实施初期必将经历从社会心理适应到认同的过程;其在志愿填报、投档和录取环节对考生和院校的影响充分体现了效率和公平的统一,同时产生的"生源市场"调节作用促进了高校的科学分工、合理定位,有助于高校特色和内涵的建设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