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大学生婚恋教育是一个极其重要却又容易被忽视的问题。从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乃至人本观念的视角,结合时代特征,实行大学生婚恋教育,实现婚恋教育模式从“管制”向“导引”转变;婚恋教育实践从“分化”向“协同”转变;婚恋教育理念从“成才”向“成人”转变。切实推进大学生婚恋教育落实落地。  相似文献   

2.
无论是现实生产力的发展和理论研究的进展,都要求我们对“劳动者”这一范畴做进一步的考察。 纵观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历史,可以把它划分为三大阶段,即古代生产力→近代生产力→现代生产力。在这一过程中,不仅生产资料和劳动对象发生了重大变化,劳动者及其构成也发生了质的飞跃。第一,就劳动者个体来说,不仅体质大为增强,而且素质(特别是智力)已由体力型转变为专业科技型。第二,特别重要的是,劳动者的内涵发生了变化。传统意义的劳动者即“蓝领工人”,往往只占很小的比例,而所谓的“白领工人”则越来越成为劳动者的主体。就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地位和作用而言,显然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劳动者,但就他们与生产资料的关系来说,则与蓝领工人没有区别,他们一般也不占有生产资料,因此  相似文献   

3.
秘密社会的生存模式可以从其组织结构形式、资源获取方式、社会交往模式和内部聚合机制等“显性”要素来进行系统考察;在近代社会变迁过程中,这些“显性”要素随之发生了变化:组织结构由传统的“封闭型”逐渐向“开放型”嬗变;社会资源获取方式由“非正式”途径向“非正式”与“正式途径”交替转变;社会交往模式“单一化”向“多样化”转变;内部聚合由“价值导向”机制向“利益激励”机制嬗变。  相似文献   

4.
苏南现代化模式向来是学术界关注的重点,并经常引发争论,甚至遭到质疑。近30年来苏南现代化进程所取得的成就,似乎并不符合正统经济学和政治学的逻辑。而基于新政治经济学维度的考量则表明,苏南现代化进程虽经历了从“苏南模式”到“新苏南模式”的演变过程,但并没有改变市场化和政府主导的路径,整个苏南地区基本上是“强政府弱社会”的局面。如果继续维持这一局面,苏南现代化模式可能进入路径锁定状态。根据现代化的特点、现代政府的发展特点和文化历史传统,未来苏南社会经济的发展模式应该是一种既能保证社会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又能充分发挥政府作为社会总体利益的代表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统筹、协调和控制的“强政府强社会”模式。苏南社会经济发展模式要实现从“强政府弱社会”向“强政府强社会”的转变以及从政府主导型向市场主导型的转型,必须采用改革基层政府体制、建立不同利益主体的协调机制、推动和规范民间组织的发展以及培养建立在公民权利义务基础上的社会资本等多元并举的变革策略。  相似文献   

5.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和发展,科学技术与生产实践之间的相互影响模式逐步由原来的“生产——技术——科学”转变为“科学——技术——生产”,这一转变更加明确地突出了科学技术在现代社会当中对于具体的生产过程和社会进步发展是有极其重要的先导作用,是社会历史进步的重要因素和主要力量,对人类社会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力量。  相似文献   

6.
本书写的是从内战爆发到19世纪末的美国历史,主要阐述“镀金时代”美国的发展变化。它是近代美国向现代美国转变的历史时期,其主要特征是从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在这两个历史性转变带动下,美国政治、经济、社会结构和思想文化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从而为20世纪现代美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数据生产力是人类生产力在更高层次上的延续。从生产力构成要素看,数据生产力标志着人类生产方式依次从“以土地为起点”“以劳动为起点”和“以资本为起点”向“以数据为起点”深入发展;从生产力内在矛盾发展看,数据生产力推动人类生产力发展路径从“改造和利用自然”向“认识和理解自然”以及“认识和理解人类自身”发生深刻转向,从而为突破工业生产力所面临的自然界限和技术界限迎来曙光;从生产力发展状况看,数据生产力在深化劳动分工的同时又呈现出“消解分工”的趋势,使人类劳动的内容和结构发生根本改变。数据是数据生产力的基础和核心,数据生产力是建立在“经验型数据”和“理论型数据”发展到“数字化数据”基础之上的,而数字化数据呈现出物质属性与精神属性统一、人格属性与财产属性交融、工具属性与资本属性并存的复杂特征。因此,需要以精神生产力理论、生产力主体理论和社会生产力理论等为重点,深化马克思生产力理论,引领和推动数据的生产力功能充分释放。  相似文献   

8.
论农民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历史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确看待农民的历史作用,是制定正确的农村发展政策的前提之一。在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过程中,农民是被动地适应转变,还是主动地推动历史进程变化,这是评价农民历史作用时遇到的根本问题。本文作者认为,从基本趋势上看,农民是现代化进程中的主体之一;而在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中的某些历史时期,农民甚至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9.
面对21世纪教育的发展趋势和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学校体育的教学指导思想,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片面的生物学评价向完整体育评价转变、从“阶段性体育”向“终身体育”转变、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因此,如何提高人的社会竞争力,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势必成为学校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现代化与人口转变理论王渊明从传统农牧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现代化进程,是一次全方位性的深刻的历史变革。伴随各国现代化的进程,不仅社会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政治体制和人们的思想观念要发生变化.人口发展的模式也有了根本性的转型。对于人口发展的变化,人们...  相似文献   

11.
英国工业革命是一场全方位的变革.由于工业革命所带来的社会变迁, 经济、政治、宗教和文化机构接管了家庭的许多功能,家庭逐渐抛弃了执行"直接代表社会"的职能,获得了执行"代表个人"的特殊职能,从一个功能多样的单位变成了相对单一的单位,使得家庭结构简化.家庭体制是我们考察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社会的一把钥匙,认清其变迁有助于理解社会结构的变化,进而阐释这一时期的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2.
自工业革命以来的城市化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居住生活模式。文章对英国工业化伴随着城市化的过程中的人类集约式居住行为的发展进行了分析。从城市人口集聚、城市社会制度、城市生活方式以及城市形态发展的视角对集约式居在行为、空间、公共住宅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从居住行为的角度研究西方工业化国家在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对于审视当今我国城市化发展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人类自工业革命以来,到19世纪西方先发国家从前现代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遭遇种种危机的情境形成,促使人类开始重视社会发展问题;并逐渐形成了基于同一生产力技术结构体系--工业社会的两种发展理路和逻辑传统,即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和以古典理论为基础的西方社会发展理论.虽然两种发展理论的逻辑传统存在历史观、价值观的重大区别,但也因共同建构于工业社会这一生产力技术结构体系而具有许多共性的东西.虽然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有选择与扬弃,但共性必须寓于个性之中.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山东青岛3个社区的事例考察,以社会人类学的研究方式对社区结构进行描绘,进而探讨了现代中国基层社会结构变动的个性化特征.研究表明:不同形态的社区形成显示出"差序格局"的结构性特征的共通性与稳定性,从"基层结构范式"视角探究中国基层社会结构变动的逻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简论城市与城市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的兴起和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现象.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状况,可将其分为古代城市、中世纪城市、近代城市和现代城市.随着工业革命浪潮的到来,有大量外来人口涌入城市,形成了城市化现象.认识城市的发展规律,总结其他国家和地区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将有利于我国的城市化建设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6.
工业革命发展的不平衡是19 世纪欧亚格局变化的轴心,促成了西方对东方支配地位,也是东方反抗、挑战西方的重要动力。英国霸权的盛衰,其他西方列强国际角色的变化,日本国际地位大逆转,亚洲革命风暴的旋起,无不在工业革命的车轮上行进。  相似文献   

17.
发生在18世纪中叶的英国工业革命,是英国历史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到19世纪40年代工业革命完成后,英国成为“世界工厂”,成为世界最强大的国家。本文主要从英国工业革命发生的原因、过程,以及工业革命的社会后果等方面进行述评。  相似文献   

18.
英国工业革命时期英语的发展变化主要体现在人们对英语语言规范化的高度重视。讲一口标准的英语成了体现人们社会身份的重要标志,英语发音的规范化对英语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民权观的特性是由国际环境、政治形势、社会结构、经济形态、文化传统与社会心理所决定的。中国近代民权观包括革命派与改良派。民主政治建设必须要有一系列复杂的前提条件的;民权革命为民主政治建设开辟道路,但不能等同于民主政治建设。政治建设必须立足本土,适应各民族政治发展过程中不同历史时期的具体需要,适当地借鉴外域经验,才会达到预期的目标。近代中国所面临的关键问题,是如何重新整合政治资源构建现代民族国家制度,实现政治制度的转型。这体现在以“民权”为核心的新的国家形态的建立。  相似文献   

20.
在信息革命浪潮的冲击下 ,当代社会已经面临和产生了许多新的社会问题 ,人类的生存方式也在进行着巨大的变革。由于信息革命是随着西方科学技术的进步与社会形态的发展同步进行的 ,一般而言 ,西方社会所面临的是一种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渐变而不是突变。中国则不然。从社会生产力与社会经济形态的整体结构来看 ,中国没有经历西方社会的大多数国家从封建社会转变为资本主义社会、从自然经济转变为产业化经济的正常的历史进程 ,而是跳过了资本主义直接走上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 ,尚处于从传统的自然经济向产业化工业转变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因而信息化浪潮对中国社会传统观念和思维方式的冲击力便显得尤为激烈 ,诸多的迷茫困惑由此产生。面临这种不可回避的新技术潮流的冲击与挑战 ,中国人应该怎样正确地思考和应对 ,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