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接受史的角度对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进行研究,考察后代读者对陶诗自南北朝至清代这千年接受历程,按接受美学理论,从效果史、阐释史、影响史这三方面进行论述。陶诗并不是一开始就为人接受,这其中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以陶渊明田园诗代表作《归园田居·其一》为例,各代的诗评家对其接受程度并不相同.而对陶诗的接受程度不同也正反映出各代文艺风气和审美趣味的不同。  相似文献   

2.
从接受史的角度对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进行研究,考察后代读者对陶诗自南北朝至清代这千年接受历程,按接受美学理论,从效果史、阐释史、影响史这三方面进行论述。陶诗并不是一开始就为人接受,这其中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以陶渊明田园诗代表作《归园田居·其一》为例,各代的诗评家对其接受程度并不相同,而对陶诗的接受程度不同也正反映出各代文艺风气和审美趣味的不同。  相似文献   

3.
李剑锋博士的专著《元前陶渊明接受史》 ,在齐鲁书社的支持下终于出版 ,使陶学界又多了一枝奇葩。在陶学领域 ,大量的学术论著主要集中在陶渊明及其诗文本身的研究上。 2 0 0 0年 ,九江师专陶渊明研究中心陈忠、朱和君、张驰曾编撰了一册《陶渊明研究资料索引》 ,列举国内外论文、论著两千多篇 (部 ) ,体现了陶学研究的主要成果。它们主要集中在思想、艺术、考据、陶学评论等方面 ,对于古代研究和模仿陶渊明的情况尚无系统的描述。2 0 0 0年 ,钟优民的《陶学发展史》出版 ,在该方面作出了重大的开拓。及至 2 0 0 2年 ,李剑锋的《元前陶渊明…  相似文献   

4.
加强陶渊明接受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陶渊明接受史的轨迹进行描述和探因,极有必要提到陶渊明研究日程上来.这主要基于两点第一,现代西方解释学和接受美学为陶渊明接受史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参照;第二,国内文学研究现状特别是陶渊明研究现状表明,陶渊明接受史研究急待展开.  相似文献   

5.
袁晓薇博士的论文《别让"接受"成为一个筐——谈古代文学接受史研究的变异和突围》分析了当今接受史研究的误区,并给出了几条"突围"的良方,值得肯定。但该文中一些观点与评述存在偏颇之处,会使读者对接受史研究的现状产生诸多误解,不利于接受史研究的进一步推进。对于新兴的接受史研究来说,与其过于苛责,不如更多地予以宽容。  相似文献   

6.
梅尧臣在宋代首先打开了陶渊明接受史的新局面。他对陶渊明的接受经历了一个浅学——力学——超越的历程。他接受陶渊明既有个人禀性、经历方面的原因,又有时代价值观和审美思潮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文章主要由近年来古典文学接受史研究中存在的一些倾向所引发的思考相对于探寻古代学者和作家对某一作家作品的研究和接受,我们更应当重视现当代学者和作家对古典作家作品的研究和创作上的接受;应当重视生活环境、社会思潮、学术理念以及政治人物在历代接受中的作用,尤其是时代风尚、政治人物的偏好以及所引起的学界趋奉方面研究;要重视海外作家学者对中国古典作家作品的接受研究,尤其是学者们对中外作家或研究方法间进行的比较研究;应当重视非纸质文字乃至非文学资料在历代接受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探讨《长恨歌》的文本接受史问题。认为历代以唐玄宗和杨玉环爱情经历为题材的作品多以《长恨歌》作为叙述和评说的基础,可以视之为《长恨歌》的特殊接受史。结论是《长恨歌》存在着多方面的接受可能性,诸文本包含着独特思想和深层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9.
文章分析、评述了陈鼓应《老庄新论》、刘笑敢《庄子哲学及其演变》、颜世安论文《生命·自然·道》、《论庄子游世思想》三家论著中关于庄子研究的不同参照系和研究方法。笔者赞同对道家文化进行多视角、多层次的研究 ,强调进行学术研究应注重吸取前人已取得的科研成果。  相似文献   

10.
沈文凡教授等所著《名家讲解唐诗三百首》是《唐诗三百首》全新的注本。“全新”是指在文学总集注本中有意识地发掘具体某一作品的“接受小史”研究。以文学总集中“诗人创作者为主体的影响史研究”,这是迄今为止学界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接受史研究所未及的,是文学接受史研究的模式与事例的创新。“接受小史”,“是指后代诗人从创作上继承、借鉴三百首中名篇的情况。这是‘名诗’和‘名句’传播和被接受的过程”。模式或事例创新,体现在“作为创作者的接受影响和摹仿借用”。是揭示《唐诗三百首》中的名篇、名句对后代作家的影响史,以及后代作家对《唐诗三百首》中的名篇、名句的“摹仿借用”。本书有两个方面尤其值得注意:一是揭示后代作家“摹仿借用”唐诗名篇的影响史:二是揭示后代作家“摹仿借用”唐诗名句的影响史。  相似文献   

11.
虽然现代中国的文学学科的建立,其理论基石基本上依赖于对域外理论的接受,但有关域外文论的中国接受史研究,在<接受的复调--中国巴赫金接受史研究>问世之前,基本上还未受到重视.该著不把"知识"创新的根基落在新观念、新方法、新视野之上,而是让"知识"回归到"问题"的求解这一原始的根本上来,以及它总是自觉地对自己所从事的研究从研究方法上进行考量,从而在展露出新颖的研究领地的时候,还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套有关接受史的独到的研究概念与方法的体系,这在中国的接受史研究的一定的范围或一定的意义上,可以说是具有范式开创意味的.  相似文献   

12.
古人撰史,秉笔直书者有之,隐恶溢美者亦有之。《明史·循史·方克勤传》便是典型的隐恶溢美的范例。这或者不是作者本意。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失实情况的呢?值得作一番详细的考察。《方克勤传》与两个人有绝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司马迁《史记》的《越王勾践世家》和《货殖列传》在《国语·越语》的基础上对范蠡有了更全面的记载,塑造了栩栩如生的范蠡形象,成为历代文人了解范蠡其人其事的重要途径。诗人们也纷纷有感而发,创作了许多以范蠡为创作主体的咏史诗。以唐宋两代诗人歌颂范蠡的咏史诗为切入点,通过分析这些诗歌对范蠡建立功业的称赞,对其功成身退的向往等,探讨唐宋诗人对范蠡形象的接受情况。  相似文献   

14.
自上个世纪末古典文学接受史研究兴起,学者们或专注于某一作家个案历代接受的梳理探讨,或致力于古典文学一般接受规律的归纳总结,产生了一批具有示范意义的研究成果. 陈文忠的《中国古典诗歌接受史研究》(安徽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刘学锴的《李商隐诗歌接受史》(安徽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朱丽霞的《清代辛稼轩接受史》(齐鲁书社2005 年版)、袁晓薇的《王维诗歌接受史研究》(安徽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等著,都以资料的翔实、体系的严密、论述的深入,将接受史研究向前作了重要推进.  相似文献   

15.
一月六日至九日外语系举行了粉碎“四人帮”以来的第二次语言文学研究报告会,十七位教师在会上作了报告(其中两篇书面报告).他们从不同的方面讲了自己的研究成果.这些报告中有研究语音语调的,如《谈英语的节奏》(姜可立),《英语语调的用法》(吴仕儒)、《谈国际音标》(毛瑞煊);有语法和语言史方面的探讨,如《英语动词类型初探》(陈治安)、《关于俄语中的几个问题》(陈道安书面发言)、《英语语言史漫谈》(刘文哲).有几篇论文是研究作家和作品的.如徐宗英的《诗人哈代初步研究》、孙法理的《论瓦尔特·惠特曼》及叶锐明的《谈谈契诃夫的短篇小说》·陈历荣的《新沙皇永远也达不到的岸》是对苏联小说《岸》的评价.吕进的《“拿来主义”的典范》则是对鲁迅的外国文学研究的研究.此外还有《翻译漫谈》(江家骏)、《外语教学目的之探讨》(张正东)、《公共英语教学中的  相似文献   

16.
阮籍及其《咏怀》诗对陶渊明创作产生了明显的影响,可作为阮籍《咏怀》诗接受史研究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7.
本文拟分析和叙述与蒙古历史复杂的时期 1 91 1 - 1 91 9年的事件有关的 ,挪威籍商号代表特·阿·鲁斯塔德的一封信函。首先需要简要介绍一下有关这一时期的研究概况和一些新的原始资料。蒙古的历史学家在论及有关 1 91 1 - 1 91 9年的蒙古历史时 ,撰写了大量有关民族解放运动及其成果博克多汗蒙古国的论著。蒙古历史的这一时期是由内、外许多复杂因素所决定的。这一点每一位历史学家是清楚的。由此来看 ,需要对在内、外蒙古 ,巴尔虎等地方发生的内部事情 ,以及对它们有影响的外部因素进行认真研究。近年来 ,有关该时期蒙古的内部情况 ,蒙古…  相似文献   

18.
《王维诗歌接受史研究》是中国古代作家接受史研究的一部力作,不仅填补了王维研究领域内的学术空白,深化了对王维及其诗歌艺术的研究.更以其“接受史论”的特色,在同类著作中别开生面,提升了古代文学接受史研究的学术品格.  相似文献   

19.
接受史研究能为文学经典的当代价值确证提供参照。梳理《祝福》的文学研究史与教学解读史可以发现:该小说在政治与审美两种力量的博弈中经历着曲折的接受历程;在语文学科视阈下显示出由“工具”向文学本位转变的趋势。文学研究与教学解读不应偏离与割裂,《祝福》的价值传播需获得学科建设的合力。  相似文献   

20.
接受理论充分肯定了读者在文学系统中的重要地位,开辟了文学研究的新领域。柳宗元是一个具有旺盛生命力的文学家,其作品接受史的内容丰富多彩。对柳宗元的接受史进行研究,是一门有着丰厚内涵的课题。在走向柳宗元接受史研究的进程中,须掌握相关的理论,洞悉研究的现状,做好研究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