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进入80年代以来,行政改革成为日本国内的热门话题。 行政改革的背景:70年代末80年代初,日本最终实现了追赶西方发达国家的目标,经济规模空前扩大,经济转入低速稳步增长,战后经济恢复时期和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的行政体制已不能适应变化了的社会经济环境;在国际交往中,日本同世界各国的贸易摩擦愈演愈烈,日本经济结构和市  相似文献   

2.
经济发展与收入分配关联作用问题是中国经济学者研究不多的问题,更是中国经济实践将面临的难题。文章首先实证分析了1979年中国改革前后居民收入分配与经济发展格局的不同特征以及两者关联机制的重要变化;在此基础上重点考察改革以来居民收入分配变动对经济增长的重大影响,揭示了收入分配同经济发展的非啮合矛盾,即金融浅化同收入、经济高增长不协调,分配模式和结构演进相悖,收入结构扭曲与体制及增长模式转换的障碍;进而提出矫正居民收入分配结构偏差,深化分配机制改革,以推动90年代经济发展的基本主张。  相似文献   

3.
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经济开始进入买方市场格局,国内需求特点相应发生了变化,内需不足成为经济裹足不前的重要原因,因此,从消费、投资、净出口三个最终需求方面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进行分析,探索影响其变化的原因及其变化规律,找出能够拉动中国经济的增长点是必要和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徐梅 《日本学刊》2002,(1):64-78
市场开放与经济增长有着越来越密切的关系。战后日本在逐步开放市场的过程中实现了经济高速增长。但 80年代中期以后 ,由于日本的结构改革和市场开放滞后于国际化和其自身经济实力发展的要求 ,日本经济在发展过程中矛盾逐渐积累 ,最终导致经济陷入长期萧条。因此 ,建立适应国际化的市场开放体制仍将是日本经济今后面临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5.
经济增长与温泉旅游的兴起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消费是一种高需求收入弹性的消费,旅游业是现代经济发展的产物。随着世界经济的增长和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全球第一大产业。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带动了中国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影响我国旅游业和温泉旅游发展的主要因素有:人均GDP不断提高;自由时间增多;城市化;交通状况;对外开放;中产阶级壮大;商务会展增多;有车族的出现;新生代消费群体形成,等等。  相似文献   

6.
前言     
自从上个世纪 70年代末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 ,中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不断获得新的进展 ,在这一体制转轨的基础上 ,中国实现了持续的高速增长 ,并伴随着显著的结构变化。进入 2 1世纪后 ,中国经济仍将保持相对的高速增长 ,但同时也将面临很多挑战 ,其中最大的挑战之一就是中国将进入高失业阶段 ,近年来中国的真实失业人口规模扩大 ,失业率高居不下 ,经济增长带动就业增长乏力 ,由此决定了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和完善在整个经济体制改革中的重要性空前提高。差不多同时 ,我们也观察到 ,始于上个世纪 80年代中期的日本泡沫经济 ,叠至…  相似文献   

7.
社会经济运行是在社会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相互联系与协调发展中实现的。社会生产与消费的关系从根本上说是生产决定消费,但消费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生产。这种决定不仅表现为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动机和市场,还表现为消费增长方式最终地决定着经济增长方式,因为经济增长归根结底要受到消费增长的约束。我国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巨大生产力,已使社会经济面貌和居民生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到本世纪SO年代末和叨年代初,我国绝大多数居民已经解决了温饱,开始迈向小康阶段。小康和温饱的最大差别在于居民生活追求的指向不一样,温饱时期…  相似文献   

8.
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加速增长阶段上,应选择消费需求导向与供给推进相结合的发展模式,通过消费需求导向,促使供给结构发生超前变化,由新的供给结构推动消费需求构成的变动和经济增长。非均衡更能加速增长,应以总需求略于大总供给作为发展政策的基础,实行结构调整为主,总量控制为辅。  相似文献   

9.
1、调整和变化的时代80年代的亚洲经济是调整和变化的时代。四小龙推进产业高级化,摆脱了世界性萧条,面对80年代后半期对美贸易摩擦的激化,通过扩大内部需求持续支撑着经济增长,再次加快了产业调整步伐。80年代后半期开始,东盟转向了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使出口剧增,工业基础扩大。时至今日,这种“结构变动的连锁反应”的势头依然很猛。不过,东盟并非步四小龙走过的老路。可寄希  相似文献   

10.
本文探讨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持续变动的国际环境和中国国内政治之间的互动关系是如何导致中国对外政策最终向“左”转的;并在此探讨的基础上,确定1962年中国对外政策变动的性质、特点、原因及其在60年代中国对外政策演变中的历史位置。论文分三个部分:1.50年代末中国对外政策的动荡及其根源;2.1960年中国对外政策调整的特点和动力;3.1962年中国对外政策向“左”转的历史原因。本文的结论是:国内政治形势变化是导致1962年中国对外政策变动的重要原因,对中国对外政策由此产生的某些特点必须进行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1.
论日本的主银行制度及其变化与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式金融体制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在企业和银行之间长期的、稳定的、综合的交易关系中,形成了主银行制度。主银行制度是在日本特殊的经济、社会环境和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并对经济增长特别是1950—1960年的高速增长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进入80年代特别是90年代以后,由于国内外经济环境和银行、企业关系的变化,特别是泡沫经济崩溃后长期持续的经济萧条,主银行制度内部性、封闭性、不完全竞争性的缺点已开始显现出来,出现了若干变化的迹象。与此同时,自80年代后期日美就经济结构进行协议以来,由于日本“异质性的资本主义”、“异质性的…  相似文献   

12.
朝鲜和韩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既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共同点是:两国在20世纪60年代经济发展水平差别不大。不同点是:两国经济在半个世纪里都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韩国从20世纪70年代起,经济出现高速增长,朝鲜则相对滞后;两国发展经济手段不同;自20世纪80年代,两国综合国力差距拉大;朝鲜自然资源丰富,韩国则相对贫乏。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的高速增长使得中国经济结构深层次的问题逐步凸现出来,经济发展受到资源环境、国际市场、经济结构失衡的约束,需求管理的局限性日益显现,长期问题和供给问题进一步突出.目前中国发展面临的约束条件发生了变化,结构失衡出现了新特点,经济发展方式的目标从短期向长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点从需求管理向供给管理转变,需要从战略、路径和主体行为实现一系列的转型.  相似文献   

14.
库兹涅茨曲线表明,从传统农业产业向现代工业产业转变过程中,一国的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差距变化呈现一种"倒U"趋势.中国经济在改革开放后的三十余年里保持高速增长,但收入分配差距并没有达到"倒U曲线"的拐点,居民的收入差距还在扩大.是"倒U曲线"不符合中国的实际,还是中国的"倒U曲线"具有特殊性.借助于马克思生产与消费关系原理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之所以没有实现收入分配的转型主要决定于体制转型和转型方式这两个因素;而要实现中国经济增长促进收入分配转型必须改变初次分配中的劳动者地位,以及转变消费、投资和出口在拉动经济增长中的结构;为此还要有相应的政策予以大力支持.  相似文献   

15.
韦长伟 《创新》2011,5(3):23-26,126
自19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在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变动背景下,中国知识界经历了一系列思想大分化,形成了新左派和自由主义两大思潮。两大思潮于1990年代中后期开始的论争更是近年来知识界内部一次少有的交锋,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由于中国新左派和自由主义在思想渊源上的分歧和对立,导致两派对现实中国的一些重大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问题的认识存在激烈的争论。  相似文献   

16.
日本式企业体制:构造与变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日本独具特色的现代企业体制,即所谓日本式企业体制,曾在50—60年代促成高速增长,70年代抵御石油冲击,80年代缓解日元升值压力等重大经济事件中发挥过不容忽视的积极作用,而在90年代的长期萧条及其他经济社会环境的变化中又暴露出一系列不容回避的严重问题。正是这些问题的存在并不断恶化,才导致日本式企业体制本身也不得不处于全面而深刻的变革之中。本文拟对日本式企业体制的基本构造及其特征进行系统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其已经或正在显现出的变革态势予以初步探讨。日本式企业体制的基本构造及其特征  本文论及的日本式企业体制,所指称…  相似文献   

17.
市场经济是需求导向型经济,作为最终需求的消费需求是拉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最终力量。而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研究如何扩大消费需求绝不能脱离金融支持。防范风险型储蓄过快增长、信贷消费条件过于苛刻、流动性约束及金融市场化程度不高等因素制约了居民消费意愿和消费市场的发展。因此,从金融视角出发,创新消费信贷产品,加快新农村金融支持,调整金融结构政策,加大金融服务政策支持及完善金融环境和法制建设等是有效促进消费需求增长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且面临着国际市场需求低迷,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挑战。在此背景下,迫切需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内需的扩大和提高,其中扩大消费需求尤为重要。通过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消费率的变动情况,发现我国最终消费率的下降主要发生在2000年以后,且主要是由居民消费率下降导致的,鉴于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国情特征,选取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2000年以后的收入与消费支出数据,将影响城乡居民消费的消费能力与消费意愿两个重要因素进行了量化分析,在此基础上运用ELES模型分析了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研究发现,与消费能力相比,消费意愿在较多年份制约了城乡居民消费支出的增长,且对城镇居民的制约程度大于农村居民;城乡居民居住类消费支出的增加对其他类消费的增长产生了一定的挤出影响;居住、交通通信、其他用品及服务类未来有可能成为城乡居民共同的重要消费增长点。  相似文献   

19.
徐跃华 《探求》2000,(3):36-38
一、发展消费信贷的必要性 如何使消费需求随投资需求的扩张而增长,是当前广东省经济生活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经济理论证明,投资需求是消费需求的派生需求,没有消费的增长,投资是不可能长期、无限制地自我循环下去的。投资自我循环只能导致粗放的数量型扩张。扩大投资需求最终还是要由消费需求来实现。所以,只有消费需求才是经济增长真正持久的拉动力量。近年来,广东省出台的一些改革措施,改变了消费者的收入预期,消费倾向明显减弱,使政府扩大投资的政策打了折扣。因此,目前应采取有效措施,刺激消费需求的增长。根据广东省现…  相似文献   

20.
《探求》2015,(3)
在经济发展转向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下,优化消费环境、提升居民消费是增长动力转换的重要突破口,也是实现经济结构再平衡的重要途径。本文在构建消费环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分析了改革开放30多年来广州消费环境和城市居民消费的变迁,实证测算了消费环境长短期变动对居民消费水平影响的方向和程度,找出关键的消费环境因素,结合消费环境对居民消费行为影响的问卷调查,提出优化消费环境、提升居民消费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