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一八五六年爆发的关系到太平天国革命盛衰的天京事件是什么性质?韦昌辉在这一事件中应该承担什么责任?是太平天国史研究中长期争论尚末解决的问题。文化大革命之前,许多史学家都曾把这一事件看作是太平天国领导集团的“内讧”、“内部分裂”。但是,文化大革命以来,尤其在“四人帮”影射史学流毒泛滥成灾的年代里,天京事件的“内讧”性质被否定了,变成韦昌辉为篡夺革命领导权而蓄意发动的一场“反革命暴乱”。韦昌辉成了“混入革命领导集团的阶级异已分子”、“篡权复辟的野心家”、“反革命两面派”、“屠杀革命战士的刽子手”等等,成为破坏太平天国革命的十恶不赦的历史罪人。把天京事件说成是韦昌辉所发动,并把这次事件看成是韦昌辉“反革命暴乱”的人,主要有两个论点:其一,天京事件是困韦昌辉妄图变太平天国农民政权为地主阶级专政的反革命复辟活动而引起;其二,韦昌辉挥舞屠刀,滥杀无辜,使二万太平军战士惨遭杀害,是韦昌辉的疯狂阶级报复。笔者认为,天京事件的性质不是韦昌辉发动的“反革命暴乱”,而是太平天国领导集团的“内讧”。  相似文献   

2.
1856年9月,太平天国内部发生了韦昌辉残杀杨秀清等人的严重事件。近年来,史学界都把这一事件说作反革命政变,韦昌辉这个阶级异己分子、阴谋家已遭到人们一致的鞭挞。但是对被杀者杨秀清如何评价,却存有争议。最近中华书局出版山东大学等四院校编《中国近代史》一书中,把杨秀清说作“蜕化变质分子”,说他被杀前“篡位夺权的野心逐渐暴露”,洪秀全密令韦昌辉回京“‘勤王诛杨’,正是要粉碎杨秀清的篡位夺权阴谋”。这种说法,我是不同意的。杨秀清进入天京后虽然犯了一系列的严重错误,但他还不是一个篡权夺位的野心家,并未沦为天国的罪人。  相似文献   

3.
韦昌辉,是金田首义六王之一,对太平天国的创建是起了很大作用的。但多年来,特别是建国以来,史学界在太平天国的研究中却很少提及韦昌辉在金田起义中的作用,甚至由于天京事变而把韦昌辉说成是“钻进农民起义队伍”的“阶级异己分子”。把韦昌辉参加金田起义也说成是“怀着不可告人的目的”而“投机革命”。我认为这个评价是不公正的。关于他参加金田起义的目的和在金田起义中的作用,由于史书在这方面留给我们可供参考的资料不多,所以更有必  相似文献   

4.
韦昌辉是太平天国革命前期的六领袖之一,是仅次于洪秀全、杨秀清的第三号人物。要正确评价韦昌辉,必须全面考察他在太平天国革命进程中的表现。人所公认,金田起义时,韦昌辉毁家纾难,义无反顾,率领全家人参加革命。正如《天情道理书》所说:韦昌辉“认识天父天兄,不惜家产,恭膺帝命,同扶真主”。金田起义后,韦昌辉一直过着南征北战的戎马生涯,“不惮劳瘁”,统领太平军“机警善战”,屡创清军。早在1851年1月1日,就同洪秀全、杨秀清等,大破贵州镇远镇总兵周凤岐、浔州协副将李殿元,并击毙清江协副将伊克坦布等。同年8月21日,韦昌辉与杨秀清在桂平新墟夜袭向荣营时,生擒游击袁贵。9月25日,他又同肖朝贵、冯云山、石达开等攻占永安州,打死了代理知州吴江、平乐协副将阿尔精阿。在驻军永安时,率军保卫“地形开阔,乏险可守”(钟文典“《太平军在永安》)的北城。由于永安城防守严密,清军只能远远围困,不敢进攻。所以有诗句称“孤城咫尺无人近,半载遥从壁上观”(无名氏:《粤西独秀峰题壁诗》)。永安突围时,他参与指挥的三冲伏击战中,一举击毙清朝四个总兵及副将、知州、守备七人,取得歼敌五千余人的重大胜利。  相似文献   

5.
韦昌辉是太平天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长期以来,史学界对韦昌辉的评价,基本上采取了全盘否定的态度,“阶级异己分子”和“天京事变的罪魁祸首”是否定他的两顶帽子。粉碎“四人帮”以来,一些同志本着“百家争鸣”的精神,对韦昌辉的评价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促进了太平天国史研究的深入开展。但在展开学术讨论的过程中,有的论者认为韦昌辉是“埋藏在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部的定时炸弹”,在天京事变中,“客观上是清朝政府镇压太平天国革命的头号功臣”。这种论点是长期以来给韦昌辉戴上的“阶级异己分子”和“天京事变罪魁祸首”两顶帽子的同意语,笔者不同意两顶帽子的传统看法,本文就上述两个问题,提出一些粗浅看法,求教于史学界的同志们。  相似文献   

6.
多年来,由于林彪、“四人帮”散布的极左思潮的干扰,在太平天国史上,一些人物被神化了,而另一些人物则被鬼化了。北王韦昌辉就是被鬼化了的人物当中的一个,什么钻进太平天国内部的阶级异己分子”啦,“投机革命的阴谋家”啦,等等,仿佛他一出娘胎就是个坏人,好象他是有计划打进太平天国专门搞破坏似的。我们认为,这不是学术研究和评价历史人物应有的实事求是的态度。事实上,韦昌辉在太平天国史上发挥过重大的作用,有过一定的贡献,当然也有不可饶恕的罪过。本文不打算全面的论述韦昌辉,只想着重谈谈他对太平天国所作的一些有目  相似文献   

7.
韦昌辉考辨     
一“投机革命”辨很多论者提到韦昌辉参加起义是“投机革命”,其根据是张德坚《贼情汇纂》的两段记述:“昌辉素业质库,兼饶田产,富甲一邑。洪秀全倡乱。所过富室一空,掘土数尺,昌辉惧,献银数万入伙,封为北王。”“元玠韦昌辉之父……家本富有,闻洪逆倡乱,惧毁其家,随子入伙,尊为国伯。”如果对史实认真核对一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对韦昌辉有新的评价。认为韦昌辉参加太平天国金田起义,笼统说是投机革命的阶级异己分子不妥当。论点有如下几点: 第一,韦昌辉虽然出身地主家庭,,但毁家纾难,与反动地主应有区别。韦昌辉参加起义时是个二十余岁的知识青年,屡试不酬,“深恶清政”,对清朝腐朽的统治和黑暗的社会现实,产生一定的不满和反抗的思想。只看他的地主家庭出身,而不看他倾家起义和反清思想,是不全面的。  相似文献   

9.
秦日纲是太平天国前期八王之中一个特殊的人物。他曾参加金田七人首义,为革命立下过丰功伟绩;也曾附从韦昌辉发动天京事变,犯下了严重错误。这样一个重要而复杂的人物,理应在太平天国史的研究中占据一席之地,并获得一个公允的评价。但事实上并非如此。解放以来,太平天国史的研究欣欣向荣,仅评价天国人物的文章便不下数百篇。可是在这众多的文章中,竟没有一篇是专门评论秦日纲的。有的文章即令顺便提到秦日纲,也只寥寥数语,一笔带过,且大都予以否定的评价;只有李润苍同志在一段不足三百字的文章中,认为他“可以功过相抵”。这种冷落的状况,与史学界对洪秀全、杨秀清、石达开、韦昌辉、李秀成等人的热烈争论,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为了打破这种沉寂的局面,笔者不揣谫陋,写了这篇拙作,以期抛砖引玉,并就教于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10.
1856年的“天京事变”是太平天国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有关“天京事变”的史料,众说纷纭。有的固可互为参证,有的则大相径庭。由于引用的史料及对其分析不同,结论也迥然各异。过去的论文和著作,很多把布列治门的《太平天国东北两王内讧纪实》和麦高文的《太平天国东王北王内讧详记》作为重要史料来引用,因为这两篇报道,均自称系根据目击“天京事变”的肯能等人“口述”写成。1976年发表的英国太平天国史专家柯文南教授所著《太平天国造反者》一书中,引用了也自称根据“肯能口述”写的雷兹诺《镇江与南京》的史料,更引起一些人的兴趣。这些史料对研究“天京事变”影响极大,很有必要对它们的可靠性加以考证。  相似文献   

11.
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在我国是一个老的学科,也可说是一个新的学科。说它“老”,是说建国前有的学者就开始运用传统史学的方法着手探讨研究近现代史料问题:建国后有的学校并且开设了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的课程。说它“新”,是说长期以来有关这一学科的专著和论文还是很少,几乎没有这方面问题的深入讨论,在史学研究领域中普遍不够重视,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的科学体系远远没有建立。 目前,以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为内容的专书也有几部出版。这些专书尽管名称不一,或曰“资料概述”,或日“史料学”,但内容不外以下几种:一是介绍各种类型的史料(档案、书籍、回忆录等),一是介绍各时期的史料,一是史料整理方法。或者一种为主,或者两种、三种兼而有之。还有的把史料学的必备知识如年代,职官、地理、目录等视作史料学,甚至从事史料工作的同志也有的认为他的业务本身就是史料学研究。由此产生一系列问题:到底什么是史料学?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研究的对象、任务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近代史(1840——1949)研究领域中,太平天国史研究一枝独秀,发展成“太学”。如何进一步深入地进行“太学”研究呢?我认为,除了挖掘新史料、寻找新的研究课题外,有必要对太平天国史研究中的某些问题进行更深一步的探讨。拙文不揣浅陋,直陈己见,冀求教于“太学”前辈。从太平天国政权性质谈起 1851年1月11日,金田起义爆发,太平天国农民运动揭开了序幕。3月,洪秀全在广西武宣东乡称天王。12月,洪秀全在永安封王建制,诏封杨秀清为东王,肖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冀王。1853年3月,太平军攻克南京,以两江总督衙门为天王府,改南京为天京,正  相似文献   

13.
石达开在诛杨问题上的态度是颇为复杂的。他固然赞同杀杨,但是却并没有参与诛杨“密议”;他在事变后匆匆赶回天京,目的是要制止韦昌辉等的滥杀,而并不是为了给杨秀清报仇。  相似文献   

14.
韦昌辉是太平天国名将,是太平天国前期杰出的领导人之一,但很多年来,他一直被作为反面人物写进太平天国的历史。近年来,有一些研究者对此提出争议。目前,史学界众多论者就其金田起义的首义之功,意见比较一致,多于肯定。但对其它问题,特别是作为太平天国兴亡的分水岭的天京事变中韦昌辉的责任问题,则存在很大的分歧。大多数论者均认定韦昌辉是天京事变的“主要责任者”、“罪魁祸首”,有的甚至说他“在天京事变中的罪  相似文献   

15.
一八五六年九月爆发的天京事变,是太平天国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在这场内讧中,数万名太平军战士惨遭杀害;东王杨秀清、北王韦昌辉、燕王秦日纲相继殒命;翼王石达开亦负气拥众出走。从此,太平天国革命由高潮走向低潮,由兴盛走向衰败,直到天京陷落,元气始终没有恢复过来。对这场浩劫,谁应当承担主要责任呢?过去,人们普遍认为,韦昌辉是天京事变的罪魁祸首,秦日纲在内讧中也犯了不可赦免的罪行。基于这一认识,史学界在否定韦昌辉的同时,几乎也毫无例外地对秦日纲予以否定的评价。  相似文献   

16.
出于篡党夺权的政治阴谋,“四人帮”别有用心地鼓噪儒法斗争时,连农民战争也硬塞进儒法斗争的模式。梁效之流宣称:农民战争为法家路线的继续推行扫清了障碍,开辟了道路。这就是臭名昭著的“开辟道路论”。1975年,叛徒江青在大寨胡诌的一篇居心叵测的“讲话”里,也东拉西扯地大谈农民战争。她极其浅薄轻蔑地说:农民起义领袖“被杀的被杀,自杀的自杀”,投降的投降,“还包括朱元璋他后来做了皇帝就是了。”言外之意,老调重谈,“开辟道路论”而已。就在这通“讲话”里,江青把清朝称“满清”,把韦昌辉的反革命暴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近代史学史上,傅斯年的名字和“史料学派”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正是在他的明确倡导下,中国近代史学研究领域内逐渐形成了一个以史料为研究对象的学术派别,而这一派别的兴起和发展以及对史学研究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又无疑提高了他的知名度,使他成为本世纪初史学界的名流,因此,提到傅斯年,就不能不提到“史料学派”,而谈到“史料学派”,也不能不注意到傅斯年史学思想的渊源,以及他的史学思想对这一学术研究派别的兴起和发展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一、博斯年是“史料学派”的创建者和精神领袖“史料学派”,是本世纪中国史学研究领域内一个具有庞大声势和广泛影响的学术派别。因他们曾提倡“以自然科学看待历史语言之学”所以,也有人称其为科学派。但  相似文献   

18.
土家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根据历史学家、民族学家和考古学家的研究,基本上能够“土家族”。土家族不仅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而且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土家族的音乐舞蹈艺术史和土家族的民族历史一样古老。土家族的音乐在汉族的历史文献中记载得很简略,而这简略的记载前人误释的地方又不少。因此,研究土家族音乐史不但要注意史料的搜集,而且要注意史料的辨正。其中,前人对汉代人著作中记载的《巴俞》题意的误释,即属于要《巴俞》之乐。”[13]郭璞、颜师古等人都将“《巴俞》”理解为“巴西郡阆中县的俞(渝)水”。作为一(阵)。俗喜歌…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文献史料:问题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献史料之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意义正在成为研究界的重要话题。但在充分肯定其意义的前提下 ,我们却有必要检讨这一思潮可能存在的“问题” ,同时反思它的“方法” ,这才是我们推进学术发展 ,同时也是真正加强文献史料工作的健康态度。  相似文献   

20.
“诗”是科尔沁蒙古族对其古老的原始多神教——萨满教巫师的通称。但许多人,甚至有的“博”本人,亦不知“博”尚有“萨满”这一称呼。正如德国学者海西希所言:“从涉及蒙古人的早期史料中,从蒙古联盟时期到国家形成……都能接触有关萨满教的叙述。”古老的蒙古萨满教,对蒙古的历史、军事、文艺、民俗等诸多方面确实有过极其重要的影响。古今中外的蒙古学研究者,无不重视这方面的探讨,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