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门拉顿珠是 15世纪著名的藏族艺术家、美术理论家和教育家。他创立了名冠画坛的门当画派 ,他的造像学名著《如来造像度量论·如意宝珠》为众多丹青妙手所称道、推崇。本文在查阅大量藏、汉、英文文献资料的基础上 ,对中外学者关于他的生平、艺术活动、学术成就、美学思想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初步的耙梳、整理和评介。并且 ,根据文献、口碑资料和实地调查 ,对门拉顿珠的生卒时间、出生地点、艺术活动、著作成书、刻版印刷地点、与门当派的形成密切相关的绘画作品“丝唐甲栽钦布”和绘画流派“丹路”的认定 ,以及元、明中原工笔青绿山水绢帛画对门当派的影响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世间本教源流》是藏族历史上的著名学者琼布·洛珠坚赞所著的本教史著作,是现存为数不多的本教流派著作之一。这部书不仅详细记述了本教的历史渊源和教法传乘,而且描述了本教对藏族早期历史的影响,佛教传入吐蕃初期与本教的强烈对抗,本教徒与吐蕃王室的关系甚至与之相关的座次排列和装束等。同其它本教史籍一样,本书中的许多叙述与佛教史家的说法有很大区别,提供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史料,对藏族史、藏族宗教史以及藏族古代文化史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这一著作的成书年代约15世纪。关于它的作者,我们知道的不多。此书一直以手抄本传世。本世纪初,意大利著名藏学家杜齐在西藏见到这本书的一个手抄本,并在其所著《西藏的宗教》中,第一次提到它,但因未能出版而未能被学术界充分利用。不久前,中国藏学研究中心才让太副研究员在四川阿坝发现了这本书的一个完整的手抄本。本刊编辑部特约多杰南杰先生翻译出来,酌情加注,分两次全文发表,以飨读者。 近年来,各地相继发现了一些以手抄本形式流传的藏文史料。这些手抄本中,许多是珍本或孤本,弥足珍贵。这里发表的《世间本教源流》即其中之一。热诚欢迎广大读者提供有关线索,积极推荐,以便使这些重要史料为学术研究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修词论著诗镜》是印度一位名叫旦志(一译檀丁)或称执杖者的诗学家所写的一部著作。自从公元十三世纪即藏历第五绕迥丁卯年由匈译师多杰坚参译为藏文后,至今已在藏族地区流行了七个多世纪。在这部著作译为藏文之前不久,萨班大师贡呷坚参在他所著的《智者入门》一书里,已经结合藏文诗写作的需要将该著作中的一部分译为藏文,并做了简要注释。这是否可以认为在西藏原本没有自己民族风格的藏文诗呢?不能  相似文献   

4.
全长618米、宽2.5米、画幅1500多平方米、重达1000多公斤的目前世界上最长的卷轴画———《中国藏族文化艺术彩绘大观》(以下简称《彩绘大观》),于去年8月在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隆务镇创作完成,并于近期在北京中国革命博物馆隆重展出。概观《彩绘大观》巨幅画卷内容博大精深,包蕴了藏族的历史、文化、民俗、艺术等诸多内容,涵盖世界的形成、藏族的起源、历代藏王、释迦牟尼传记、藏传佛教各教派源流的传承及历史名人、医学、天文学、文学、建筑等诸多成就,集中而全面地反映了我国藏区的各种名胜古迹、节日场面、日用品以…  相似文献   

5.
西藏早期的两本语法著作《三十颂》(Lunston-pa rtsa-ba sum-cu-pa)和《性入法》(Rtags-kyi-hjug-pa),西方一般认为是图弥三菩札所著。这两本文法书及其假定的作者,最初由达斯《西藏文法导论》(大吉岭1915年)一书介绍给现代学术界。达斯将这两本书大部分逐字译述。  相似文献   

6.
作为西藏歌舞团的舞台美术设计师,作者自上中央戏剧学院起即与藏族结缘,1959年分配至西藏歌舞团后,更是把一辈子献给了西藏。文章回忆了其与藏族结缘的经过,在西藏歌舞团的工作经历,尤其是创作《我们是大地的主人》、人民大会堂西藏厅壁画——《望果节》《雅吉节》的经历,并讲述了他所听到的几则老西藏的故事。  相似文献   

7.
宗喀巴是我国藏传佛教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是藏传佛教的集大成者。他所进行的整饬宗教和创立的格鲁派佛教,不仅对藏族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有重大影响,而且还传播到其它地区。宗喀巴一生从青海到西藏刻苦钻研显密经论,著书立说,建立了自己独特的佛教思想体系。他的著作全是用藏文写成的,目前见到的汉文译本还很少。他著的《中论广释》是依据印度佛教后期中观随应破派(应成派)佛护、月称的  相似文献   

8.
《诗镜》传入西藏后,七个多世纪以来,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不断有名家的注释及许多以《诗镜》为基本依据而写的诗例和作品问世。列为小五明之一的诗学,做为一门独立学科,其研究和实践始终不曾中断过。这个过程实质上是把古代印度的文学理论著作《诗镜》逐步民族化的过程.到了十七世纪中叶以后一个时期,在藏族地区,诗学的研究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这个时期主要代表人物和著作有五世达赖阿旺·罗桑嘉措的《诗镜释难妙音欢歌》(snyanngag melong gi dkavgreldbyangs can dgyespavi gludbyangsKyi mchanvgrel);米庞·格列囊杰  相似文献   

9.
藏传因明的发展、特点及其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关于这个问题,我拟分做三点来作个简单的介绍: 一、西藏旧因明的形成和新因明的形成及发展早在7世纪因明随同佛教传入西藏,最早翻译的因明著作是法称大师所著的《因明七论》中的《因滴论》、《观相属论》、《成他相续论》、《诤正理论》等,是由当时的噶瓦拜则和梵德朗卡两位译师从梵文译成藏文的。在10世纪西藏佛教后弘期,班智达·苏达那热格西和译师夏玛森杰翻译了陈那大师的著作《集量论》和《集量论释》(陈那的自注)。此后西藏的著名大译师仁庆桑布的弟子玛·格瓦罗珠(1044——1089)翻译了  相似文献   

10.
藏族古籍。藏文古籍除佛教经典和《甘珠尔》、《丹珠尔》外,已经出版的还有记载藏族历史的珍贵古籍《巴协》、《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西藏王统记》、《红史》和《西藏王臣记》等,另外还出版了大量的有关文学、哲学、语言文字、医药等学科的经典著作。在藏文古籍《西藏王臣记》(五世达赖喇嘛)、《青史》(桂译师宣奴史见)中记载了西藏农奴制的兴盛过程。为研究西藏社会历史以及我国古代普遍存在过的农奴制社会形态提供了可靠的实据。蒙古族古籍。中国蒙古族的三大重要历史著作《蒙古秘史》(原名《忙豁仑·纽察·脱卜察安》)、《蒙古黄金史》、《蒙古源流》(原名《宝贝史纲》),对于研究蒙古族的历史、语言、文化都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其  相似文献   

11.
丹曲 《中国藏学》2017,(2):189-191
正藏戏是凝聚着藏族文化各种社会信息的艺术形式。它既蕴含了藏族历史的年轮,又折射出藏族的时尚风俗,历史悠久,自成体系,在我国民族文化宝库中有着突出的地位。《西藏藏戏形态研究》~((1))一书是西藏民族大学李宜教授和辛雷乾教授主持完成的2011年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的研究成果。该书凝聚  相似文献   

12.
在青藏高原各大藏区的僧俗群众中,在当地美术界,人们纷纷传扬着一件新奇的事:一百五十多位优秀的藏族和土族民间画家正集合在青海“热贡艺术”的故乡同仁县,绘制一幅宽2.5米,长五百多米,题为《藏族文化热贡艺术彩绘大观》(以下简称《大观》)的巨幅唐卡。 “唐卡”包括壁画和卷轴画,是藏民族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它只是供  相似文献   

13.
论“明清实录藏族史料类编丛书”古籍整理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艳萍 《西藏研究》2021,(1):129-137
《明实录》《清实录》藏族史料的辑录与整理,对西藏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将《明实录藏族史料》《清实录藏族史料》与其他从《明实录》《清实录》辑录民族史料的著作相比较,说明其具有取材丰富便于利用等特点,但仍存不足,具有再整理的必要性。而再整理则侧重于从人名、地名与族名的用字,出处的标注,标点及简化字等的处理上进行举例说明,使这两部史书更为完备。  相似文献   

14.
杨嘉铭先生所著的<西藏建筑的历史文化>一书,是关于西藏建筑文化的学术专著.该书第一次对藏族建筑作了明确的历史分期,并论述了藏族建筑的形制、建筑与自然、社会环境的关系,使藏族建筑文化真正成为藏族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这本书的突出特点,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评谭·戈伦夫新著《近代西藏的诞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本世纪六十年代,国外曾经出版若干部系统地讲西藏历史和藏族文化史的著作,一时颇有风起云涌之势,在这一浪潮过去后,近二十多年来,虽然西藏地方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国外这一类出版物反而不多。读过1987年出版的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助教授谭·戈伦夫(A.Tom Grunfeld)著《近代西藏的诞生》(The Making of ModernTibet)我觉得它宛如一声惊蛰的春雷,给关心西藏历史研究的人们启示一个新的研究天地的到来,也给渴望了解西藏的一切的人们带来了温润的知识的新雨。本来,在学  相似文献   

16.
从“蕃”和“乃”的词源看西藏农业起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在远古时期的旧石器时代,西藏高原就有了人类的活动。可见,藏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藏语因此也保存了许多古词,本文仅从“蕃”和“乃”字的词源探讨西藏农业起源的一个侧面,以期抛砖引玉,求教于方家学者。 一、从“蕃”看西藏农业的起源 自古迄今,藏族一直自称蕃(bod)。那么“蕃”这一称谓起源于何时呢? 近代西藏著名的历史学家根敦群培在其所著《白史》中记载:“吾等此处,以最初时在自己语中即呼之为‘蕃吉域’(蕃境)”,在《贤者喜宴》中也可看出“蕃”早在松赞干布前就已  相似文献   

17.
"热巴艺术"流传在我国西藏、四川、青海、甘肃及云南等藏族居住区,具有藏族民间文化的代表性。其中"热巴鼓"舞蹈鼓点丰富、技艺精湛,"人鼓合一"的完美表演展现了藏族人民的精神与气质。文章以西藏地区藏族热巴鼓舞蹈的流变为切入点,阐析藏族热巴鼓舞蹈在变迁过程中"身体"作为文化符号的技艺构建;"国家在场"的热巴鼓舞蹈推动艺术形式的转向和权力对民间艺术的推动力;艺术实践者对于热巴鼓舞蹈的维持与更新、建构与再生产等问题,以此来说明民间舞蹈在文化实践过程中是如何实现动态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热巴艺术"流传在我国西藏、四川、青海、甘肃及云南等藏族居住区,具有藏族民间文化的代表性。其中"热巴鼓"舞蹈鼓点丰富、技艺精湛,"人鼓合一"的完美表演展现了藏族人民的精神与气质。文章以西藏地区藏族热巴鼓舞蹈的流变为切入点,阐析藏族热巴鼓舞蹈在变迁过程中"身体"作为文化符号的技艺构建;"国家在场"的热巴鼓舞蹈推动艺术形式的转向和权力对民间艺术的推动力;艺术实践者对于热巴鼓舞蹈的维持与更新、建构与再生产等问题,以此来说明民间舞蹈在文化实践过程中是如何实现动态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9.
元明汉族史家笔下的八思巴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八思巴不仅是西藏佛教发展史上(后弘期)的一代祖师,而且是藏族历史上继松赞干布之后又一伟大的政治家,是整个中华民族杰出的英雄人物之一。他毕生致力于民族团结,祖国统一,是一位值得大加宣扬的爱国主义者。萧蒂岩同志从《大藏经》和《元史》上节录并注释元明汉族史家写的《拨思发行状》、《帝师殿碑》和《八思巴传略》三篇文章,以飨藏族广大读者。期望有志之士,也将元代以来藏族史家笔下的《八思巴总传》等逐步地介绍给汉族广大读者,起到交流的作用。这对于学习、研究历史,增强民族自信心,激发爱国热情,以振兴中华,实现四化,是不无裨益的。  相似文献   

20.
西藏邮政杂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藏的邮政史,我们还没有什么研究。近年出版的《藏族筒史》及《藏族史略》等西藏通论性史籍对此都没有什么叙述.本世纪以来,国内出版了不少有关中国邮政或邮驿史的专著,但其中言及西藏的很少。所以,西藏邮政史的研究对于《西藏志·邮政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