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婚俗小说是话本小说中独特形态的婚姻题材小说,它不同于婚恋小说.婚恋小说以“写情”为本,彰显真情的意义;而婚俗小说则以“写俗”为本,强调礼俗秩序.婚俗小说依托相应的婚俗观念、婚俗程式构筑情节,展示社会生活,表达作者观念.依据话本小说故事情节对婚俗观念或行为的不同结构方式,可以将婚俗小说分为因俗生事和依俗结撰两种类别.  相似文献   

2.
鲍宗豪副教授的新著——《婚俗文化:中国婚俗的轨迹》(以下简称《婚俗文化》),已由上海人良出版社出版。该书突破了以往婚俗研究的框架,力图从文化的理  相似文献   

3.
李洪华  石伟 《兰州学刊》2008,(9):133-135
收继婚俗是我国传统婚姻陋俗之一,在清代这样一个少数民族的政权和封建社会末期的特殊时代依然比较流行。文章利用大量史料来论述清朝收继婚俗的表现,清代官方和民间对收继婚俗采取的禁止措施与效果,并分析了收继婚俗之所以在清代有令不行、屡禁不止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王平 《东岳论丛》2007,28(3):65-68
在古代长篇章回小说中,以较多笔墨描写婚俗,始于《金瓶梅》,继之以《醒世姻缘传》和《红楼梦》。三部小说都以家庭生活为素材,婚俗描写则成为重要内容之一。婚俗描写在三部小说中表现出不同的特征,有着不同的功能。这些婚俗描写对刻画人物性格、表达创作主旨、构思故事情节都起到了重要作用。通过比较三部小说在婚俗描写方面的异同,也可为解决某些悬而未决的问题提供一定的线索。  相似文献   

5.
元代蒙古族的婚姻习俗有不少与中原汉族传统婚俗不同之处,如多妻、抢婚残余、收继婚等。元朝入主中原之后,蒙古族婚俗对中原汉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同时,在中原汉族伦理道德观念的影响下,蒙古族的婚俗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相似文献   

6.
婚姻作为人的生息与繁衍过程,在不同的地域呈现出不同的文化含义。巴渝婚俗作为巴渝地区的日常性存在,是解读巴渝人文内涵的一把钥匙。巴渝婚俗的地域文化人格,源于巴渝人对人生的关注和热爱。从地域文化的角度来说,巴渝婚俗虽然是中原婚俗文化这个大文化圈中的一个次文化圈,但从其文化品性来说,它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因此它与中原婚俗文化除了具有共通性的一面外,还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一面。挖掘包括巴渝婚俗在内的风情民俗,对于弘扬传统文化精神,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7.
徐惠婷  粟丹 《浙江社会科学》2012,(10):58-64,157
西周婚姻制度主要体现宗法伦理道德精神,以维护男尊女卑的等级原则为宗旨,对婚姻的原则、要件及解除等规定十分详备。中国传统婚俗中耳熟能详的"同姓不婚"、"门当户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六礼"等传统婚俗,均可以追溯到西周。文章从西周婚姻制度和中国传统婚俗的主要内容着手,分析两者的内在联系,透过中国传统婚俗文化的历史表象,揭示其内在深层的底蕴和精华,为今天的婚姻家庭伦理道德建设提供启迪。  相似文献   

8.
文章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对阿勒泰市哈萨克族婚俗和哈巴河县吾尔达拜村哈萨克族婚俗进行整体的把握和阐释,通过展示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哈萨克族婚俗的共性及差异,在历时和共时的解读中,分析了哈萨克族婚礼及其仪式音乐的变迁。  相似文献   

9.
南票地区农村汉族婚姻习俗的特点,是时间长而讲究多,其中渗透着满族婚俗因素。各民族婚俗的相互渗透,形成民族团结的文化基础。婚俗对于调节人际关系也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泰国瑶族源自五岭地区的湖南、广西、广东,在脱离母体后,泰国瑶语发生了变化。在词汇构成方面,两地瑶语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泰国瑶语较多地保留了民族固有词和文化习俗词,而国内瑶语有些固有词已不见于口语,仅存留在歌谣里,大量的文化习俗词也逐渐消失;泰国瑶语中的借词除共有的老汉语借词外,还有泰语以及其他东南亚语言借词,国内瑶语则限于汉语西南官话借词;泰国瑶语新词的借用方式倾向于半音译半意译,国内瑶语则更多地直接搬用;泰国瑶语有一些新创词,创词方式也多用固有词素和语序,国内瑶语则很少有新创词。  相似文献   

11.
阳江是我国南海疍民的主要分布地之一,有着自己独特的舟居文化,在婚姻习俗上有着不同于当地其他民俗的鲜明特色。通过田野调查,参与体验2016年阳江开渔节疍家婚俗表演等方法,在访谈游客、当地居民和阳江闸坡疍家婚俗省级传承人过程中,发现阳江闸坡疍民婚俗传承保护中存在着传承主体不明、有利益冲突等问题,分析了不同传承主体在这些问题中的作用,试图寻找合适阳江疍民婚俗文化保护和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桂榕 《学术探索》2009,(5):51-56
婚俗作为回族社区维护族群边界的重要文化机制,其文化意义在于拥有不变的伊斯兰教文化内核。本文以云南纳古这一著名回族社区为田野个案,试图建构和解读在纳古历史变迁中,宗教信仰与地方历史文化传统、人际关系如何共同编织回族婚俗文化之网的,就纳古回族婚俗的历史变迁进行人类学阐释。  相似文献   

13.
杨懋君 《阴山学刊》2001,14(2):59-62
清末民初婚俗发生了显著变化,主要表现在择偶标准、媒介方式、婚姻礼仪的演变,以及婚姻法规的加强和离婚的增多。这对现代社会的婚俗产生了深远影响,值得认真研究,以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八排瑶语属于瑶语支勉语藻敏方言,分布在广东省连南瑶族自治县。根据教科文组织语言活力评估指标,对八排瑶语的语言活力状况进行调查评估,结果表明,八排瑶语已经呈现活力不足状况,并开始出现某些濒危的特征。八排瑶语与汉语长期密切接触的过程中,语言系统各个层面都受到了汉语方言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5.
婚姻习俗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民族文化价值观和文化心理的反映.文章通过对维吾尔传统婚俗的分析,探讨了维吾尔婚俗的主要特点及其蕴涵的民族心理.  相似文献   

16.
近代广东瑶人数量及其分布情况长期是一个谜。国民党政府虽然从1928年就开始重视这个问题,并历经多次调查,但直到败退台湾时仍然是一笔糊涂账。对于国民党政府一直弄不清楚的各地瑶族人数,共产党政府却在九个月内就迅速查清。国民党政府关于连阳瑶人数量的统计失实,反映出当时是否设置化瑶局,取决于瑶人的真实人数,由此导致化瑶局经常片面夸大瑶人数量、不愿深入调查的事实。出现这种状况的另一方面原因在于国民党政权没有建立现代的基层社会组织。  相似文献   

17.
《周易》与古代礼制、礼俗关系匪浅,《周易》中具备五礼,《周易》的许多卦爻辞反映了上古时代我国的婚俗婚礼情形,详细考论了《周易》中的奇异的婚俗现象,虽以男娶女为正,但亦有母系制残余,并考论了媵婚制的一些鲜为人知的礼制情况,如“反归以娣”、“归妹愆期,迟归有时”等爻辞。《周易》时代的许多婚俗婚礼一直延续到春秋时代,而男娶女为正等婚姻六礼的实行则一直延续到晚清。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婚俗是在一夫一妻制基础上形成的,在人类认识水平较低、神鬼观念盛行的古代,它同其它民俗一样,不可避免地掺杂着许多迷信因素。这些因素一部分已随着婚俗的变异而消逝,但还有一部分,至今仍残留在婚俗中,起着消极作用。因此考察婚俗中的迷信内容及其演变,分析其虚伪性和危害性,有助于破除迷信,又利于移风易俗,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周代,中国已形成了一套较完整的婚嫁礼仪,简称“六礼”,即《仪礼·士昏礼》所说的: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近亲。六礼即婚嫁的六道程序,照东汉大儒郑玄的注来解释,“纳采”是男方‘与彼合婚姻”,“女氏许之”后所行的第一道程序,男方向女方送上“采择之礼”,礼  相似文献   

19.
壮族妇女的婚俗与生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壮族社会崇拜女性观念的形成 ,使壮族妇女在婚俗与生育文化中居于重要地位 ,且有着深远的影响。尤其“入赘”婚俗的男女平等观念影响着人们的生育观 ,为“生男生女都一样”提供了合适的生长土壤  相似文献   

20.
元代收继婚俗及其演变与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代的许多民族都曾有过收继婚姻的习俗。元代蒙古族入主中原 ,曾在中原地区汉族之中推行这种婚俗。但到后来 ,收继婚俗在汉族和蒙古族中都发生了一些变化。这是由社会的和经济的文化的多方面因素决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