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三峡文化是以长江三峡为中心、包括重庆直辖市与湖北宜昌市、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在内的地域文化。在历史上,三峡文化对巴蜀文化、楚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对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都发挥过积极作用。正值长江三峡水利枢纽这个跨世纪的宏伟工程进入全面建设之际,探讨三峡文化的底蕴和内核“,揭示三峡文化精神的要义和特点,对于长江经济带的开发建设,对于中华民族的继续腾飞与繁荣,其重大的现实意义当是显而易见的。什么是三峡文化的底蕴和内核?或者说,什么是三峡文化精神?我们认为,大而言之,可以归纳为如下四点。一、厚德载物,和…  相似文献   

2.
清扬 《天府新论》1999,(5):96-96,F003
充满神奇色彩和风光旖旎的三峡,古往今来,一直对学者文人散放出迷离的魅力。最近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三峡文化》,就是当代青年学者屈小强、蓝勇、李殿元撰索三峡文化的新著。细阅全书,作者对三峡文化提出了引人注意的独到见解,是值得肯定的。首先,此书用大量的文献资料和出土文物为支撑,认为长江三峡是中华文明起源中的亮点之一。指出距今200万年前,中国最早的人类———巫山人就已经活动于三峡一带。历史上的三峡人为创造、丰富和发展三峡文化及中华传统文化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为后人遗留下不少十分珍贵的历史经验和文…  相似文献   

3.
长江三峡一直是国内、国际旅游的热点。随着长江三峡大坝的截流,长江三峡旅游市场由加速发展变得缓慢了。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之一是东南亚金融危机带来的市场冲击。三峡旅游业的发展现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本文拟对三峡旅游业发展的几个问题作一些探讨。一、大江截流对三峡库区将产生深远而有益的影响1.三峡库区的兴建将带动多项事业的发展三峡大坝建成后,库区将形成1150平方公里的水面。除航道外,仍有近700平方公里的水域流速变缓,水质变清变肥,表水层转暖,是虾、贝、鱼、鹅、鸭、鳖等水生动物养殖基地。因此,三峡水库形成…  相似文献   

4.
澧水     
澧水位于中国湖南省西北部,流域跨湘鄂两省,长388公里,流域面积1.85万平方公里,澧水与长江三峡,清江处于同一暴雨区,易与长江分流入松滋河的洪水相遇,造成下游洪灾。  相似文献   

5.
谁的三峡     
长江三峡是中国旅游的王牌和世界旅游的重要品牌.它是我国京西沪桂广、丝绸之路、长江三峡三条黄金旅游线路中形象最突出、品牌效应最高的一条线路.……  相似文献   

6.
董爽  张燕 《中文信息》2004,(6):4-23
三峡已经告别过好几回了,这几年,人们怀着各种目的,一直在告别。告别三峡的风物,告别三峡的文物古迹,告别三峡人延绵了几千年的生活方式。在三峡库区蓄水移民以后,我怀着这样的怅惘去游历三峡。然而,随着三峡之行的深入,淡淡的惆怅逐渐被一种新的感悟所替代,三峡作为长江这样的一条母亲河中最有民族文化意的江段,是无法告别的,因为它的奇山异水,文物古迹,人文方式,已经成为川人以及中国民俗文化的一部分,文化的脐带是剪不断的。  相似文献   

7.
沅江上游杨二洞动物群时代为晚更新世末期,有些小哺乳动物在我国更新世时期首次发现。动物群特征反映该地当时具有南亚热带森林古环境,与三峡峡谷动物群特征相似,与三峡山塬动物群区别。该地有较多小哺乳动物,晚更新世以来发生了从低海拔向高海拔山区生境转移现象。这种生境转移对认识大熊猫生态演变有重要参考。洞穴堆积物特征反映三峡南缘晚更新世末期河床侵蚀性下切明显,发生过较大的地貌变化。  相似文献   

8.
长江三峡地区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人类起源地之一,从地理方位、自然条件等来看,这块地区是远古巴人的发源地。巴人和巴文化的典型特征或表现形态是"巴风巫韵",而巫文化最早则起源于巴人的制盐术,并与女性分不开,它对整个中华民族的心理积淀产生了较大影响。在构建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的过程中,整个长江三峡地区都应该确立"巴风巫韵"的历史文化基础。而巫山则处于"一肩挑两头"的核心地位,因此,必须进行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开发,才能使巫山真正成为长江三峡旅游的文化象征和情感归属之地。  相似文献   

9.
在重庆升为直辖市之后,市委、市府抓住机遇,制定进行经济文化建设的有力措施之一,就是“建设长江三峡文化长廊”。建设好“三峡文化长廊”,是开发三峡库区的一件大事。作为蜚声中外的丰都鬼城的文化项目的建设和发展,在上述三峡文化长廊的建设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有必要充分发挥它的重大作用。明确它的地位和作用。 (一)充分重视“鬼城文化”在长江三峡文化长廊中的明星地位。  相似文献   

10.
2015年1月24-25日,由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和三峡大学共同主办的首届中国三峡城市合作与发展论坛在湖北宜昌举行.来自高校、科研机构以及政府、新闻媒体的500多名专家、学者、政府官员围绕“中国三峡城市合作与发展”主题展开研讨,提出了很多精彩纷呈的观点. 一、长江经济带与三峡城市群 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肖金成研究员首先从长江经济带与长江中上游一体化发展的角度分析了长江经济带的地域范围、功能定位、发展措施以及推进城镇化进程的基本思路.在此基础上,肖金成提出了推动三峡次区域合作的建议,即在三峡次区域范围内基于平等互利的原则、促进资源和贸易在区域内的自由化,实现次区域范围内经济发展的一体化.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措施包括建立区域互动合作机制、推进一体化市场体系建设以及加大金融创新力度等.  相似文献   

11.
长江三峡不仅是举世闻名的旅游胜地,而且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水利资源,开发后具有巨大的防洪、发电、航运、水产养殖等综合效益。三峡水利枢纽的建设是根治长江水害。开发长江资源的关键性工程。对综合开发利用长江,振兴长江流域经济,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将起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朱国庆  李卫红 《理论界》2007,3(4):44-45
三峡民族地区是长江中游最重要的生态区,三峡民族地区的政治文明建设是三峡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特以三峡民族地区为研究对象,阐述制约三峡民族地区政治文明建设的因素及其影响,分析三峡民族地区政治文明建设的条件,探讨推进三峡民族地区加强政治文明建设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3.
春袭龙滩     
山,没有三峡的雄伟. 水,没有长江的湍急. 工程,比不上世界第一的三峡水电站. 移民,仅有三峡移民的10%. 历史,比不上"巫山人"的古老. 文化,没有三峡灿烂的星光. 传说,也没有"巫山云雨"的优美和"大禹治水"的悲壮……  相似文献   

14.
三峡涌潮,长江放歌.   6月的三峡大地,在一批新闻弄潮人的拔弄下,鼓点激越,火热激情,令世人瞩目的首届见证三峡民间艺术节,在万州如期举行,盛况空前.   ……  相似文献   

15.
从新中国成立,周恩来作为政府总理,遵循“治国先治水”的古训,本着对人民负责的精神,一直把治理长江水患,开发利用长江水力资源,促进长江流域经济的全面发展,当做政府工作的头等大事,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始终没有放松长江流域的工作。周恩来在长期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总结经验,形成了一系列关于治理开发长江流域的思想、理论、计划和方案。一、周恩来治理开发长江流域思想的主要内容周恩来关于治理开发长江流域思想内容十分丰富,集中反映在他在三峡现场会上的』总结发言和由他主持起草的(总结记要)、在成都会议上所作(关于三峡…  相似文献   

16.
瞿明刚 《船山学刊》2008,(4):156-158
长江三峡是悲秋的文学主题和时间悲情的原发地、多发地、绝响地。宋玉的《九辩》以心物同构模式和社会、人生、自然的巨大悲剧内涵开启悲秋的主题和传统,宋玉也成为真正的“言秋之祖”,“宋玉悲秋”也成为重要的文学典故。长江三峡的悲秋主题在汉魏六朝即已扩为宏响,至唐代杜甫《秋兴八首》和《登高》而达到高潮。  相似文献   

17.
在“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的构建中,要以保护生态环境为根本和切入点;以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坚实依托;以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为关键和主线,正确认识所谓的“产业空心化”问题;以整合文化旅游资源、确立科学的旅游战略为重要举措;采取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对策,使“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节”的全面构建得以尽快实施,并在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自古以来,长江的开发利用与湖北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今后随着长江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特别是随着三峡巨型水利枢纽的建设和长江航运事业的振兴,长江在湖北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将更加重要.因此,认真分析长江对湖北经济发展的影响,使长江中游的开发利用同湖北的经济发展相互协调,是制定湖北经济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9.
蒲晓东 《西部观察》2004,(7):104-105
重庆三峡学院坐落在长江三峡库区腹心地带的万州区,随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的建设应运而生,经国家教委1994年3月26日批准成立,是实行办学体制改革和重庆市高校后勤改革首批试点院校之一.……  相似文献   

20.
蒲晓东 《西部观察》2004,(8):104-105
重庆三峡学院坐落在长江三峡库区腹心地带的万州区,随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的建设应运而生,经国家教委1994年3月26日批准成立,是实行办学体制改革和重庆市高校后勤改革首批试点院校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