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传统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成为外向型经济较为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保税物流作为推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重要使能因素,对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优化产业配套、降低国际物流成本、提升运作效率等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简要归纳国内保税物流发展历程的基础上,以拥有我国首家(B型)保税物流中心的苏州市和同样拥有(B型)保税物流中心且以加工贸易闻名全球的东莞市为研究对象,从区位、交通、经济规模、产业结构和支柱产业等方面对保税物流与加工贸易的关系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对比分析,为国内保税物流的发展和在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过程中充分发挥保税物流的作用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背景下,科学理解企业贸易模式选择行为,对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从贸易中介空间集聚的视角,运用2000—2013年中国出口企业贸易数据,对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企业出口模式转型升级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验证。结果表明,目的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和贸易中介空间集聚均会显著降低企业加工贸易出口份额,提升企业一般贸易出口份额,且贸易中介的空间集聚将进一步放大这种“贸易模式转型升级”效应。这一结论对于不同的估计模型、估计方法和估计样本均保持稳健。由此可见,不确定性的外部环境会倒逼“两头在外”的加工贸易企业转型为一般贸易企业,而在本国合理发展和布局贸易中介,将有效缓解出口企业所受国外之约束,增强对外贸易发展中的韧性。  相似文献   

3.
加工贸易是现代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产业协作方式,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实现优势互补与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而服务贸易作为以服务性产品为交易内容的经济活动,也是加工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加工贸易的发展有着内在、密切的耦合关系.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和国际产业结构的调整,世界经济已明显展露出向以金融、信息、研发、设计、咨询、文化等为代表的“服务型经济”转型的迹象,服务贸易也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拉动力.因此,运用物理学耦合原理,深入探讨服务贸易与加工贸易之间的耦合性关系,以及如何提升两者之间的耦合度,利用其耦合互动效应带动山东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面对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经济衰退,我国应适度调整对外经济政策,努力保持国际收支的基本平衡,实现适度放松的货币政策和弹性的汇率政策,鼓励和引导我国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实行扩张的财政政策和转型的税收政策,加快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以促进我国经济的理性发展。  相似文献   

5.
金融危机以来国际贸易保护主义色彩浓郁,中国内部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存在一定的不可持续性和人口红利开始逐渐消失,中国加工贸易嵌入发达国家主导的全球价值链低附加值和低生产率问题引起了学者的注意。随着外部贸易环境、国内新常态要素禀赋结构的变化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需要,推动加工贸易企业升级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一个重要部分。通过分析中国加工贸易的起源、发展和现状,描述全球价值链背景下加工贸易的若干特征和“低端锁定”问题,引出了融资约束对企业经营决策、出口行为以及企业全球价值链上地位的影响,并围绕以生产过程、产品升级和功能升级为主的产业内升级和以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为特征的产业间升级两个角度,提出了中国加工贸易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上攀升的路径。研究认为,着重强调人力资本积累、本土企业技术外溢的吸收能力以及自主研发能力的培养,同时结合国际产能合作和“一带一路”倡议等现实背景,实现东西双向开放,塑造以我为主的包容性的区域价值链和国内价值链等,是中国加工贸易企业升级的路径和新机遇。  相似文献   

6.
中国已经迈入数字经济时代,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为代表的数字技术正深刻融入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数字经济与传统产业的融合有效驱动了商业模式创新和经济转型升级,但数字经济在某种程度上也对传统产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这其中也包括传统电商。因此,传统电子商务的转型升级迫在眉睫。“新零售”展示了未来电商企业转型升级的发展方向:未来的电商企业并不是简单的互联网企业,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零售企业,而是突破了传统“零售”范畴的商业生态系统,是一个“全渠道+物流+金融+新科技+场景+社交”的生态圈。通过跨界、整合、颠覆、创新商业模式和商业业态,“新零售”为传统电商企业找到了新的经济增长点。顺应“新零售”模式的发展趋势,未来电商转型升级的关键路径包括:融合零售精神与互联网精神,转变传统电商商圈观念,实现电商企业的智慧化转型,建立全渠道协同的生态圈,以及打造电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阐析了中国现行的制度创新对产业转型升级的影响程度,并以制度创新理论及推拉理论为依据,以全国31个省际面板数据为样本,采用产业结构高级化法,借助现代计量经济软件Eviews6.0,对中国现行制度创新对产业转型升级的影响现状进行了具体的剖析与实证性检验;针对中国规模以上大企业、大中型企业、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的外资利用度高,进出比例较高,而民营与国有控股企业外资利用度低,出口贡献度低,产品缺乏国际竞争力等现状,以及中国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的发展特征,提出制度供给也需与时俱进、创新发展,结合不同地区实际发展现状,进行必要的充实和完善,继而有效地推动产业转型的升级.  相似文献   

8.
加工贸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附加值低、没有形成产业集群效应、加工企业的规模小且管理水平低等,影响其健康持续的发展.也影响了我国经济国际竞争力。因此,需要通过提高技术创新、品牌创新、服务创新、监管手段创新等创新能力.促进加工贸易产业升级,优化我国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9.
金融危机倒逼珠三角地区转型升级,本文基于全国经济普查的微观数据,利用DEA模型从创新效率视角研究珠三角地区转型发展路径。研究发现:珠三角地区制造业前沿技术进步趋势放缓,粗放型增长模式导致规模效率超越"倒U型"顶点呈现下降趋势,技术效率对非珠三角地区存在显著的溢出效应,劳动密集型产业由珠三角地区转移到非珠三角地区,以寻求较低的成本和相对有效的规模效率,企业开始面临规模效率下降带来的创新效率提升瓶颈。在此过程中,非技术创新的作用开始凸显,企业需要对组织方式、销售策略等非技术因素进行改进和升级,以实现企业创新维度的新突破。  相似文献   

10.
为缩小地区经济差距,改变我国加工贸易东重西轻的分布格局,同时也为了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战略的顺利实施,促进加工贸易向西部地区转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政策视角着重论述我国西部地区加工贸易的现状和承接加工贸易的优势,进而分析影响西部地区承接加工贸易的制约因素,提出促进加工贸易向西部地区转移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不仅表明加工贸易能充分发挥我国的比较优势,并为确定我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提供理论指导;产业内贸易理论指明了我国加工贸易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方向;跨国公司理论解释了加工贸易与我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紧密联系;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指出建立国家竞争优势是我国加工贸易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深入研究这些理论可以进一步明确如何开展加工贸易,确定中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针对广东自贸区、海南自贸港各自发展的特点与优势,为了更有效地促进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建设,推动广东自贸区借鉴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制度与政策体系开拓国内外市场、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及利用高端要素,对广东自贸区与海南自贸港协同发展的优势、意义、存在问题进行研究。研究认为,广东自贸区及海南自贸港各有独特、不可替代、有助于双方协同发展的优势与特点; 政策环境带来的强而有力的资源、相互间人文地理相近性与产业发展上的互补性,使双方协同发展有必要性与可行性; 但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信息传递与共享等通道还不完善,彼此产业结构分布不同、发展进程差异较大,市场内驱力和政策支持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为了有效地推动广东自贸区与海南自贸港协同发展,需要畅通两大自贸区的基础设施连接和信息网络建设,协调传统产业互补发展,打造海南优势产业集群,改善和组合各自优势资源,在资金、技术和政策支持下完善政府合作机制,实现结构转型升级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签署对于推进中国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以特定产业以及价值链为例,分析RCEP推动中国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构建的途径。研究认为,RCEP的签署有利于中国进一步参与国际经贸规则谈判和全球经济治理,具体来说,通过外贸和投资路径,有利于关税减让以及区域内经贸规则的统一,促进中国与RCEP其他成员国之间的经贸往来,进而提高国内的生产和社会福利水平; 通过产业转型升级路径,能够促进中国相关产业更好地参与全球范围内的市场竞争和资源配置,巩固中国在区域和全球范围内产业链中的地位,推动中国产业转型升级; 通过国内改革路径,进一步扩大开放,深化市场准入制度、营商环境、国有企业等改革,更好地形成有利于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国内环境。  相似文献   

14.
当前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国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贸易保护主义悄然在世界范围内蔓延,使以自由贸易为特征的世界多边贸易体制受到了强烈的冲击。从形式上看,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以及技术壁垒、绿色壁垒、蓝色壁垒等非关税壁垒是当前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手段。我国是近年来遭遇贸易保护主义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愈演愈烈的贸易保护主义给我国的企业、产业和国民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自由贸易与贸易保护始终是对外贸易政策的两个基本方向,在世界经济出现衰退的情况下,贸易保护主义就有可能抬头。因此,我国不但要有长期应对贸易保护主义挑战的思想准备,更要根据形势的变化及时研究和制定有效的政策措施,一是利用多边和双边协调机制,加强国际合作,反对贸易保护主义;二是建立和完善应对贸易保护主义的有效机制;三是推进贸易发展方式转型升级,形成内需外需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15.
文化保税区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号召下应时而生,开始了“摸着石头过河”的实践探索,并呈现出集中分布下的快速发展、“园中园”模式下的地方主导、行政化管理下的功能趋同等特征。基于保税区贸易自由化转型的行业背景,从全国统筹、多元驱动、区域联动和产业升级4个维度探索中国文化保税区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6.
作为新时代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试验平台,自由贸易试验区能否有效促进出口产业升级,成为推进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和出口产业转型升级的一项重要议题。作者基于2007—2018年中国285个地级市面板数据,以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法评估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对中国出口产业升级的影响,旨在考察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能否通过人力资本结构优化有效推动出口产业升级,同时考虑技术水平、地理分布、“市—片区”布点、设立批次等城市异质性。研究结论表明: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有效推动了中国出口产业升级,在开展严格的识别假设条件和稳健性检验后,实证结果仍然是稳健的;从影响机制看,自由贸易试验区通过人力资本结构优化推动出口产业升级;从城市异质性看,对于拥有高技术水平、地处东部地区以及“一市多片区”以及“长周期”的城市,其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对出口产业升级的促进效应更强。文章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研究层次上,已有关于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关系的研究均停留在省级层面,忽略了城市在产业结构升级方面的异质性,而文章作者基于地级市面板数据,更为深入地考察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对出口产业升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对我国加工贸易造成了极大冲击,加工贸易进出口额大幅下降,加工贸易企业生存困难,国家通过一系列的政策调整,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企业的生存难题,但有些问题并未从根本上得到改善。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应立足于自身劳动力成本的比较优势,而不应该在目前的形势下盲目进行产业升级。  相似文献   

18.
外贸结构转型与经济增长及增长方式转变二者之间存在互动关系,外贸结构成长与经济增长转型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经济增长及增长方式的转变伴随着科学技术进步、生产力水平提高,产业结构就会从低层次向高层次转换,产业结构的高级化最终又会使比较优势结构发生变化,从而促进外贸结构优化,外贸竞争力增强。同时,质量型或内涵型经济增长方式将提高外贸水平与层次,增强外贸国际竞争力,优化外贸结构。反过来,外贸结构的变化又将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进而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即外贸结构转型带来贸易利益并增加实际国民收入总量,贸易利益诱发生产的专业化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而产业结构的调整促使资源配置的合理化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9.
随着低碳经济的发展,一些发达国家借此推行"碳壁垒"的贸易保护主义,对山东外贸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山东外贸增长方式具有粗放、高碳的特点,必须采取措施,降低产业中间链的碳排放,扶持低碳新兴产业发展,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推进贸易市场多元化,以使山东外贸出口产品符合资源、环保等方面的国际标准,增强其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