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洛阳古代剧场发展演变历史悠久,而现存的戏楼多为清代建筑。这些戏楼有着不同的建筑样式、风格和规模,既展现了古代工匠的聪明才智,又蕴涵着洛阳丰富的戏曲演出风俗。  相似文献   

2.
周贻白借鉴西方的“theater”概念,最早开始探寻戏曲的剧场性特征.他的《中国剧场史》一书从“剧场的组织”、“剧团的组织”、“戏剧的出演”三个方面,首次对戏曲的早期剧场形态进行了总结.此外,周贻白还尝试将中国剧场置于世界剧场发展的历史长河之中予以考察,通过关注外来舞台风气对国内剧场的影响,寻求戏曲与其他国家戏剧在艺术审美上的差异性与互通性.  相似文献   

3.
民国时期,随着新的学科观念的传入,"戏剧学"在学科建构上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剧场演出作为戏剧学中重要的一环,在民国时期的文化产业中也大放异彩。受到西方戏剧观念的影响,民国时期的研究者开始关注中国戏剧的组织管理与剧场演出,并逐渐形成了民国时期特有的"剧场观念"。这种观念表明研究者认识到剧场演出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关系,为戏剧产业链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扬州剧场考     
剧场是戏剧演出和观看的场所,在历史上分布既广,称名亦异。扬州曾为戏剧发展的重镇,由于时代久远,其剧场遗迹,早已荡然无存,而史料记载,亦皆语焉不详。本文博稽群籍,钩沉见隐,就扬州剧场之名目、地点、结构、性能等多有论述,尤于有清一代,记述甚详。凡所胪列,大抵信实可征,可为治地方戏曲史之一助  相似文献   

5.
指出中国古代戏曲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独立的,又是受历史观念制约的;官方主流文化,宗教观念文化,都对它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纵观中国古代1000余年的戏剧史,就是一部与各种哲学思想互相依存、密切联系的历史.儒释道思想交互作用于古代戏曲,使得古代戏曲出现了一个佳作如林、异彩纷呈的繁荣局面.  相似文献   

6.
戏剧作为一种艺术样式,其审美价值究竟偏向于文学性还是剧场性,其功能究竟是重启蒙还是重娱乐,这历来是争议不休、难有定论的问题。即使在今天,中国一些戏剧学专家依然因为各自侧重点的不同,从而看到了当代中国戏剧的两种迥然不同的走向。通过对中国近代以来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戏剧进行分析,发现这两种走向其实并不矛盾,相反是整合。当今,在中国戏剧创作中文学与舞台、启蒙与娱乐间对立、偏废的现象正逐渐消淡,二者的融合与统一日益成为一种明显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二十世纪末,政治剧为新历史戏剧、生活戏剧、情感戏剧、实验戏剧等取代。革命剧场、边缘剧场、当面演剧场、叙事诗剧场等流派迭彩纷呈。诗情画意、轻歌曼舞成为舞台主要表现形式,而传统的打做念唱已不可同日而语。银幕、幻灯、激光、数码、高保真、虚拟等使戏剧获得了新的表演空间和表达纬度,引发了戏剧理念和实践的革命。  相似文献   

8.
李立 《南都学坛》2015,(3):10-14
河南南阳东汉时期尤其东汉中晚期乐舞百戏画像中巾舞、长袖舞与伴唱、抃歌、稽戏等相结合的表演形式,其艺术叙述功能和艺术表现能力得到进一步丰富和增强,为情境化和情节化的戏剧叙述创造了条件,而戏楼的出现又为歌舞戏的表演提供专业性的舞台条件。汉画像及考古材料能够为古代代言体戏剧于东汉时期尤其东汉晚期河南南阳地域出现的认识给予艺术表演方面的佐证。  相似文献   

9.
《申报》与近代上海剧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申报>是中国近代创办最早的中文报刊之一,它与近代上海戏剧艺术尤其是近代上海剧场的发展具有良性互动的关系.这种关系体现了社会文化环境对于戏剧艺术发展的重要作用,是近代中国文化与艺术传播史上的重要个案.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讨论幻觉的基础上对幻觉性及剧场性内涵作了一番梳理。幻觉性与剧场性皆有积极性与消极性之分。幻觉性与剧场性并非“冤家对头” ,而是相反相成的。抛弃剧场性的幻觉性与抛弃幻觉性的剧场性的结果都一样 :只能取得消极性的效果。互不相容、彼此对立的只是消极性的幻觉性与剧场性 ,而积极性的幻觉性与剧场性之间是完全能够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的。未来戏剧演出的发展必然是在将消极性的幻觉性与剧场性降低到最低限度的情况下 ,积极性幻觉性与积极性剧场性的完美融合。这种积极性的幻觉性与剧场性的完美融合 ,已经出现于中国当代戏剧舞台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