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从2005年山西社科院《山西抗战口述史》的出版,到纪实纪录片《晋商》在全国的亮相,山西"口述历史"作为史学研究的新分支,借助大众传媒技术,逐渐为公众所熟知。然而,从媒介生态发展视角来看,近年来山西众多以"口述"为主的栏目或研究项目存在着生态失衡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根据库恩的科学范式评价标准,对北美和中国两地的媒介生态学研究的学者共同体、研究的关注点及研究方法进行分析,双方的媒介生态学研究有很大的差异。从中比较发现,北美的媒介生态学研究经历了上百年的传承,形成了传承有序的学术研究脉络,拥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并形成了一个有着共同研究旨趣且边界清晰的学术共同体,已经成为一个成熟的研究范式。而中国的媒介生态学研究起步较晚,尚缺乏独有特色的理论资源、研究思路和稳定的学术共同体,中国的媒介生态学研究要成为成熟的理论范式,还需要进一步开发本土的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3.
现象学作为现代西方最主要的哲学思潮之一,具有极其重大的方法论意义,根本上标志着一种以本质直观为核心的哲学方法.麦克卢汉的传播学研究明显体现出"面向事情本身"的现象学精神,其最具代表性的"媒介即讯息"的论点向我们宣示了可被直观把握到的媒介本质,它作为对关于媒介效应的自我意识体验加以现象学的描述和反思的必然结果,实际上正体现了麦克卢汉在有关媒介的认识领域中对于本质直观的成功运用.  相似文献   

4.
麦克卢汉曾经说过,如果没有研究诗歌和艺术的训练,他就不会研究媒介。作为一位文学学者,麦克卢汉对于媒介研究的灵感、成果都得益于他对诗歌、艺术的研究。在对诗歌、艺术进行研究的过程中,麦克卢汉发现,诗歌这种艺术形式与诗歌的内容对人们的认知效果产生了不同的影响。从古至今,诗歌的内容主要都集中于抒发情感、表达希望、寄托理想等方面,变化不大;但是诗歌这种艺术形式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他艺术种类,如音乐、建筑、雕塑等也都有形式和内容的效果相分离的特点。麦克卢汉诗歌、艺术的研究成果为理  相似文献   

5.
作为克服口语时空上的局限性而产生的文字,汉字和英文在构字策略上有很大不同.汉字义与形关联,英文必与音关联,这种差别通过以文字为基本媒介的传播机制内在地定制了东西方文明的不同形态和面貌.这种差别在今天依然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相似文献   

6.
波兹曼《童年的消逝》一书运用媒介生态学的历史方法,为童年在欧洲的诞生、在美国的消逝找到了依据。童年的社会本性、弗洛伊德和杜威合成的童年概念基本范例、童年与成年的社会性区别,共同组成波兹曼童年理论的起点;童年、文化与媒介三者的动态关系是其童年理论的主线;媒介即环境的思想则是波兹曼对童年命运做出解释的根本。他从微观媒介符号环境的作用机制和宏观社会传播环境的演进中探索文化变迁的根源,从而揭开了隐藏于童年背后的媒介生态学原理。尽管波兹曼的童年理论存在缺陷,但它却提醒我们关注和思考电子新媒介时代下的童年命运以及本土文化的命运,这是这一理论穿越时空的力量所在。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研究《南方都市报》对四川地震及其后续事件的视觉生产流程及其所呈现的灾难景观,发现视觉生产者的伦理困境主要体现在拍摄者与被摄者之间的关系和图片发表对读者的影响两个层面。同时,文化环境与个体环境相互交织,形成个体选择与视觉秩序之间的差异。中国的文化空间和现行政治拉开了表面的距离,但内里仍然服务于整体的意识形态,视觉系统因此承担着必须的社会政治功能。中国的视觉生产者也必然背负更多的责任考量和道德顾虑。因而,期待影像能让公众的关注转化为爱心行动,并改变灾民的生存状态,成为中国视觉生产的终极目的。视觉生产者贯穿其中的视觉控制,实际上内含着灾区与灾区之间,灾区与媒体之间,灾区与援建方之间的多重博弈,表现了中国权力博弈的特有逻辑。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社会发展进入"环境敏感期",环境群体性事件高发引起了国内外诸多媒体的关注报道。针对2012年10月22日爆发的宁波PX事件,本文采用内容分析和文本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人民网和英国BBC中文网两家媒体的相关新闻报道进行比较研究。研究发现,人民网和BBC中文网在宁波PX事件的不同阶段其报道数量、报道议题的设置、消息来源的选择、事件归因的报道等方面存在着诸多差异性。在此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中英网络媒体的报道分析,对宁波PX事件的原因进行反思并提出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9.
从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高兹在实践方面逐渐牢固地建立了对资本主义的政治生态学的批判路径。他的生态批判不仅是全面的,而且还有一个尤为显著的特点:他从生态学内部挖掘出人文的、政治的意蕴,即政治的生态学方法,这种方法展现了一种生态和谐的生存方式。正是因为这种从生态学内容和方法上考察的研究范式使高兹的生态马克思主义思想与其他生态理论家的思想区别开来。  相似文献   

10.
随着媒介革命的纵深发展,中国新媒体发展已经进入了“微时代”。与之相应的是,网络谣言层出不穷,使得网络成为媒体危机甚至诸多突发事件恶化的媒介,导致社会风险扩大化、恶性化发展。网络谣言具有明显的社会危害性,在义愤心理、信息流瀑、从众效应、群体极化和偏颇吸收的作用下,本身即形成了一定的自我强化机制。因此,针对新媒体时代网络社会的新常态,必须强化网络社会制度规范,创新网络社会治理模式,切实提高网络谣言的治理能力,发挥网络积极正面的功能,使之趋利避害。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本世纪初北美Media Ecology引入之后,中国传播学界引发的一场"媒介生态学"与"媒介环境学"之间的论争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梳理、语义分析与文本分析的研究方法,对论争的缘起、发展以及两派学人各自的主张、论争的焦点进行了梳理和分析。经过近十年的沉淀和思考,当下对于Media Ecology在中国的发展与思考,将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论文对于两派的关注,不仅注意到两派之间的差异,还注意两派研究的同一与涵容之处。希图为学界对媒介生态学与媒介环境学的认识提供新的视角与思考。  相似文献   

12.
翻译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语言观象,是实现跨语言、文化交流的重要工具.从某种意义上说,成功的翻译活动是否在一特定文化中存在,将决定该文化发展、更新和自我适应的能力.任何具体的活动都离不开系统的理论指导,翻译活动也不例外.翻译理论在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具有不同的观点,对其进行总结,可以揭示翻译理论的基本发展导向,未来的研究重点和方向.  相似文献   

13.
生态学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从经典生态学时期对植物、动物的研究到现代生态学时期对生态系统研究的开展,生态学的研究领域不断拓展,生态学也日趋成熟和完善。在生态学发展过程中,其对人的关注也经历了一个演进的过程,研究客体开始了对人和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转向,即人类生态意识渐渐觉醒,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以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的人类生态学出现。人类生态学已成为生态研究的重要动向,将成为生态学发展的新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4.
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流派的一支,在生态问题上的阐释较为深刻,深入社会里层。其代表人物有安德列.高兹、本.阿格尔、威廉.莱易斯、詹姆斯.奥康纳等,他们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在生态问题上的阐述。尽管多数的生态马克思主义学者都带有空想性的色彩,但美国学者詹姆斯.奥康纳却克服了这一点。他的观点是从历史性的唯物视角分析生态问题,是典型的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和视角。他将文化和自然问题纳入到对复杂社会生产关系的讨论之中去,因此,其对生态问题的阐述贴近现实而具有说服力。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种综合性研究范式,语料库译学与相关学科的交叉融通是其诞生发展的重要动因,然而学界鲜有以其学科关联为对象的研究,且现有论述多罗列学科门类而疏于分析阐释。文章以1993—2021年间WoS刊载语料库译学研究文献为数据,通过绘制知识图谱,结合WoS学科分类、引文统计,以及帕累托分析法,尝试厘清语料库译学学科关联的主要门类、亲疏关系、关联学理及发展趋势。研究表明:语料库译学的学科关联内生于学科自身的继发性并在多个层面和维度展开;内部关联以“翻译学?语言学”为主要向度;外部关联延伸至计算机科学、文学与文化研究、教育与教育研究等数十门边界学科;关联整体面向于人文社科,且呈现出多元化、交叉性和综合性的趋势特征。   相似文献   

16.
从认知角度进行文学语篇研究有多种标签,如认知批评、认知文学理论、认知文学批评等。本文采用的是“文学的认知研究”这一术语。文章首先试图回答“什么是认知”以及“什么是文学”的认知研究这两个问题,然后探讨了文学认知研究的发展历史。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课程评价研究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课程评价研究除了继续关注课程评价内涵、课程评价模式等内容外,课程评价方法以及发展性课程评价成了研究的新热点.这些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对课程评价概念理解过于宽泛,对课程实施过程的评价关注不够,以及对课程评价理论的研究与实践相疏离等.围绕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的整合的研究,加强地方及学校层面的课程评价的研究,以及对促进中国特色的课程评价理论建设的研究等,将会是今后一个时期内研究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旅游业的发展和创新离不开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指导,更离不开旅游实践的检验。试从旅游可持续发展理论中的旅游动力系统、旅游地生命周期、旅游环境承载力三个微观方面进行综合阐述,以期对现阶段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研究和旅游实践起到一定的学术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随着理论认识的变化,西方的女性主义媒体研究大致经历了形象分析、文本分析、文化研究三个阶段。在形象分析阶段,研究者主要关注大众传媒对女性形象的塑造,认为媒体倾向于较少、较低、刻板化、类型化地呈现女性形象;在文本分析阶段,研究的主要任务是揭示文本中被编码的、深层的父权制意识形态;在文化研究阶段,研究者突破了文本的局限,把关注点投向了女性受众、日常生活、社会情境等现实层面上来探讨性别文化及其建构过程。  相似文献   

20.
北美媒介环境学派是继经验学派、批判学派的第三大传播学派。该学派各理论家聚焦媒介技术发展对社会文化的影响,但对媒介技术发展的态度却差异甚大。第一代理论家以英尼斯和麦克卢汉为代表,主要揭示媒介技术本身的特点规律和带来的社会影响,以悬置主体的科学主义态度给学界呈现被传播学界忽视或遮蔽的问题。第二代理论家以波斯曼为代表,对媒介技术发展深感恐惧和无助,站在文化批判的立场上,面对媒介技术对现代文明与秩序的颠覆与破坏深感忧虑和悲观。第三代代表理论家莱文森则对媒介技术发展给人类信息传播、生产生活带来的便利和构建一种崭新的价值观念而欢欣雀跃,呈现出一种极强的乐观主义态度。北美媒介环境学派针对媒介技术的态度转向,既是特定理论家的媒介技术态度观构建的个体呈现,同时也彰显了该学派对媒介技术认知的历史与逻辑,展开了该学派的丰富性和立体面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