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关于制度变迁的三个假说及其验证 总被引:92,自引:0,他引:92
本文结合中国和其他一些转型国家市场化改革的经验事实 ,提出并验证了关于制度变迁的三个新的理论假说 :( 1 )同一轨迹上制度变迁的边际收益先递增后递减 ,其变化轨迹呈倒“U”型曲线 ;( 2 )政府行政力量推动市场化改革在一定时期内是可行的 ,有效的 ;( 3)制度变迁中不同主体的角色定位和转换主要取决于制度变迁对各自利益的影响 ,也受制于其他因素。 相似文献
2.
梅德平 《高等函授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6(2):1-4
国家理论是新制度经济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从国家理论中有关国家与制度变迁的相关性的角度 ,对国家的基本特征、国家实施制度变迁的动机 ,以及国家在制度变迁中的作用问题做了分析 ,并说明了国家制度变迁理论对我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我国报业经营改革的制度变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制度问题对于任何一个社会系统而言都是最重要和最根本的问题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报业经营改革的制度变迁经历了恢复广告、自办发行、增张扩版、兼办都市报、组建报业集团、国内报业资本运营等六个阶段。与政府主导的国企改革略有不同,我国报业经营制度的变迁过程体现了以诱致性变迁为主、政府主导性变迁为辅的渐进性变革特性。由于初始条件和改革成本的制约,今后我国报业经营制度的变迁方式仍将选择渐进式道路。 相似文献
4.
当代西方新制度经济学方法论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制度经济学的方法论是一个十分复杂的混合体 ,它包含了以往经济学方论发展史上其自认为有用的多种成分 ,有时甚至是一些相互矛盾的因素都被其所吸收 ,体现了有容乃大的气度 ,与库恩所谓的思维中保持“必要的张力”有异曲同工之处。新制度经济学最重要的一个基础 ,就是方法论 相似文献
5.
新制度经济学理论认为,市场经济和与之配套的一系列制度基础是目前为止最有效率的制度安排,是使一个国家具有极大创新精神,促进经济发展的根本因素。虽然很多发展中国家模仿发达国家建立了市场经济制度,但经济发展依然停滞,从而陷入制度困境。原因在于这种制度安排缺乏一个富于创新活力的微观群体和有效的制度基础,为此,必须实行相应的制度变迁。 相似文献
6.
交易费用、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新制度经济学理论体系透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制度经济学作为用经济学的方法研究制度的经济学 ,它的兴起是经济学研究发展的历程中的一场革命 ,从此经济学方法才真正应用于对制度的研究。新制度经济学经过了几十年的演进、发展 ,不断趋于成熟、完善 ,形成了以交易费用理论、产权经济学、契约与委托—代理理论、制度与制度变迁理论为主要支干的理论体系。研究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对于我们批判地学习、借鉴新古典经济学 ,进一步学习、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治理报刊摊派实施细则》的出台,为中国报业发展提供了一个新契机。文中分析了目前中国报业集团发展的现状,指出新一轮报业改革的重点旨在打破传统体制的壁垒,真正面向市场,按照资本运营的方式实现报业产业化运作。 相似文献
8.
从比较的视角出发我们可以看到,转型国家在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多样化的制度安排,促使对转型经济的研究越来越倾向于用产权与制度变迁分析代替所有制分析。本文认为,与产权与制度变迁分析不同,所有制分析由于注重交易关系背后的生产关系,注重社会演进过程中所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经济利益的矛盾冲突,因而更具科学性。但混合经济的出现对所有制分析范式提出了挑战,因而对所有制范式的研究也应当不断深化,本文最后对所有制分析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本文阐述了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刻含义的理解 ,并由此出发 ,着重从干部制度改革的必然性、必要性方面讨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干部制度改革的重大指导意义 ;从有利于扩大社会民主、遏制腐败和树立新思想、新观念等方面 ,概括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干部制度改革中的实践和理论意义。同时 ,探讨了进一步实践“三个代表” ,深化干部制度改革还有待于解决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0.
新制度经济学的提出和盛行对世界各国的经济理论和实践带来重大影响,它关于制度变迁和制度创新的理论,对中国的经济改革及其发展方向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思考路径。回顾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改革程序及目标的变迁历程,对于理清改革思路、确立今后的改革方向有着重要意义。国企改革的重要途径是构建现代企业制度,实施企业制度创新,其核心是实施企业产权制度的改革与创新。改革的发展和深化还要求政府的机制和职能也作出相应的有效的调整和转换。 相似文献
11.
12.
制度变迁与路径选择:再论张謇君主立宪思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世纪初,张謇一改其在戊戌变法时期对君主立宪主张"若即若离"的态度,转而积极提倡.这一转变的关键.源于张謇自经济实践中产生的时制度创新与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深刻体认,即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只有首先进行整体制度的变迁才能实现单项制度的变革. 相似文献
13.
我国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制度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我国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制度存在着制度供给与制度需求的矛盾,在教育制度演进的三个阶段中不同程度的存在,同时由于城乡二元结构导致城乡教育制度严重失衡。形成了持续失败的路径依赖,而政府作为流动人口义务教育制度变迁的个体,要承担起本应承担的责任。我国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制度建设的路径取向应为: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制度供给取向,政府、学校与市场有机结合的制度运行和改革取向和兼顾整体、均衡的制度变革取向。 相似文献
14.
报社由事业单位转向传媒集团式企业经营,是我国文化体制改革发展的大势所趋,改革后报业将实行采编与经营两分开。人事管理制度,作为报业制度改革的其中一个重要方面,也要进行相应的改革,即由传统的人事管理转变为人力资源管理。本文根据报业传媒集团的人才特点和对人才的特殊要求,结合目前报业集团的人才管理现状,对报业传媒集团的人力资源管理进行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古代史中,国家政治制度从以分封制为代表的地方分权发端,逐渐向中央集权波浪式变迁,呈现分久必合的趋势。本文使用信息不对称理论、产权理论、国家理论和制度变迁理论等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对这一现象进行了研究,指出周代设立分封制是通过配置产权加强激励、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的需要,而纵向分权向集权的变迁是由统治者提供保护的最佳规模逐渐增大、统治者谋取国家产权私人化以获取租金最大化以及中国选民退出成本和罢免统治者的成本极高等多个因素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6.
余益民 《高等函授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8)
作为新政治经济学浪潮中崛起的两个经济学分支,公共选择学派和新制度经济学派的核心观点虽然大相径庭,但在对待制度变迁上却又形成了一定程度的互补,本文分别参照两派经济学家的经典思路提出了对中国税制调整改革的一些设想,认为中国税收的制度变迁首先必须厘清利益格局,向着符合社会倾向的方向改革,其次要注意改革成本的归宿不能殃及民众。 相似文献
17.
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模式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国有企业体制变迁过程是在市场机制缺损的条件下由政府部门来推动的,由此便决定了国有企业的体制变迁是一种强制性制度变迁而非诱致性制度变迁。因此,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便成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紧迫任务,其中建立企业法人财产制度应成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8.
当代西方政治发展理论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中的现代化研究,现代化语境下的政治发展理论往往倾向于把政治发展道路界定为朝着西方政治民主的进程,而随着70年代现代化理论的衰落和80年代以来新制度经济学的兴起,西方政治发展理论很快摆脱现代化范式的理论困境,实现了从“现代化”到“制度变迁”的语境转换。 相似文献
19.
论“入世”后中国报业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入世的到来;新闻传播业无论是作为信息产业还是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的一部分,都将面临巨大挑战.作为传统媒体的代表──报业更是如此。面对这种新形势,中国报业应当及时调整心态,积极采取对策,开放视野.加快国内报业的整合与改革.加紧打造高效率集约化的报业集团.只有这样;才能在国外媒体冲击的激流中站稳脚跟,并寻求到自己的发展空间。大致说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 一、从媒体自身角度来看所应采取的对策 1、从经营理念和报业机制上看,我国报业亟需变革以迎接加入WTO后的挑战。中国的新闻媒介必须走向世界,参…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三四十年代 ,中国近代乡村社会的制度性改革对象———保甲制被南京国民党政府重新拾起 ,并逐渐在全国推行 ,这就是所谓保甲制的“复兴”。这种“复兴”固然与传统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但由于具体历史背景的不同 ,国民党这时推行的保甲可分为“剿共”保甲和“新县制”保甲两种体制 ,它们在推行目的、具体内容和性质上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 ;同时 ,它们又同属于保甲制由式微到复兴的历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保甲与自治的关系由相互对立发展到了相互融通 ,国家权力对乡村社会的渗透也在一步步地加强 ,出现了国家政权“内卷化”的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