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了张学良联共思想发展的轨迹,集中研究了九一八事变前后,集国仇家恨于一身的张学良思想发生的巨大变化,探讨了张学良联共思想产生的基础及客观必然性,分析了张学良和平统一思想及民主进步思想对联共思想形成的重要作用,以及张学良对实现第二次国共合作和抗日战争的胜利立下的不朽功勋。  相似文献   

2.
指出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张学良将军,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位真正朋友。论述了张学良联共抗日的思想基础、形成及其实现联共抗日的途径。同时,对张学良联共抗日思想与行动进行了评析,从而为学术界进一步研究和评价张学良将军与中国共产党人的关系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3.
张学良主政东北期间,在对待共产党的问题上与蒋介石不同.从张学良早期处理共产党案、对青年人加入共产党的认识、对研究共产党学说的态度以及对共产党反日爱国活动的支持等,探讨了张学良1935年以后在民族矛盾急剧尖锐、民族危亡急剧严峻之际,思想发生急剧变化,最终走上联共抗日道路的早期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4.
6月1日,是我大伯张学良的生日,也是我们回娘家与家人大团聚的日子。小时候是在台湾,后来在美国,每到5月中旬,无论我有多忙,我一定放下身边所有的事,准备整装回家,数十年从未间断过。  相似文献   

5.
指出东北大学在风风雨雨走过的80年中,始终保持着在张学良任校长期间培育而形成的爱国主义的光荣传统。强调张学良的爱国思想是这一光荣传统的灵魂,尤其着重结合东北大学的办学宗旨,张学良对东北大学学生爱国行为的培育、支持和呵护,东北大学体育运动蓬勃发展方面的史实,分析了其中所蕴含的张学良的爱国思想,以弘扬东北大学的爱国主义传统。  相似文献   

6.
浅议张学良将军的爱国爱民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学良将军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爱国主义的典型代表。从"东北易帜"到"西安事变",由军阀后代成长为民族至上的"千古功臣",体现出张学良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操。他一生爱国家、促统一,无愧为"千古功臣"、"民族英雄"、"伟大爱国者"的称号。  相似文献   

7.
张学良的抗日爱国思想及其时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学良的抗日爱国思想是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历史和现实结合的角度,分析和论述了张学良抗日爱国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阐明了从东北易帜到西安事变前后张学良抗日爱国思想的发展与变化;着重分析了张学良从执行不抵抗政策到逼蒋抗日和联共抗日的爱国行为与举措;强调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研究张学良抗日爱国思想对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8.
张学良具有独特的个性魅力。从他在“回忆录”中对“自我”进行的审视,可概括为:“胆大”、“好勇”、“自专”的秉性,“满腹忧患”的爱国思想和“不计利害”的自我牺牲精神,这也是西安事变发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九一八事变后,张学良在公开执行“不抵抗”政策的同时,对东北义勇军的抗战,一直坚持暗中支持援助的方针,对义勇军的兴起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但这一方针的实行,不具政府行为的支持,力度极为有限,才导致了义勇军的最后失败。既要公开执行“不抵抗”的政策,又暗中实行支持义勇军的方针,使张学良在九一八事变后一直处于两难境地的尴尬状态中。总体上看,张学良对东北抗日义勇军的支持行为没能改变其“不抵抗”政策的本质。  相似文献   

10.
张学良受其阶级地位、认识水平的局限,在他的世界观里包含着若干矛盾:爱国与愚孝、爱国与忠君、抗日与惧日、抗日与剿共。但纵观其一生,爱国主义思想始终占首位,并能随着历史条件的变迁,逐渐克服矛盾,走出困惑,使其思想不断升华,最后高举爱国主义旗帜,毅然发动“西安事变”,成为有功于国家、民族的英雄。  相似文献   

11.
<正> 张学良在中国现代史上,以主张联共抗日发动西安事变而名震中外。但是,张学良原是奉系军阀领导集团的重要骨干,后又依附于蒋介石,成为南京国民党政府的重要成员,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一直是拥蒋“剿共”的。1935年底以后,他的思想开始发生了变化,由拥蒋“剿共”转变为联共抗日。本文就他的这一转变原因,谈谈自己的粗浅看法。 1928年6月,张学良开始主政东北,12月,东北“易帜”,这是他走上拥蒋道路的第一步。1930年,国民党新军阀发动了中原大战,蒋介石和反蒋各派都极力拉拢张学  相似文献   

12.
张学良同中国近代史上绝大部分著名人物一样,受中西双重文化视野交融的影响,具有双重文化人格.他的外在性格虽具东北人鲜明的特色,但更多的是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他内在的品质则几乎完全是中国传统文化打造的,以仁、义、信等儒家的伦理道德标准为其终极坐标;而他的气质则又是集文人的优雅、侠士的豪气和英雄的坦荡于一身.张学良在近代历史上所起的巨大作用,固然是客观条件为其提供了活动的场所,但其文化人格则是重要的内在因素.  相似文献   

13.
对青年价值观进行了界定,阐明了张学良青年价值观在特定历史条件下萌发、形成、成熟的发展脉络,从历史经验、现实需要、发展眼光三方面阐述了张学良青年价值观的内涵,指出其特点:张学良的青年价值观是他在国破家亡历史条件下自身的感受和体认;它的核心和精髓是复兴民族、矢志救国;身体力行以自己的行动践行自己的思想。指出了研究张学良青年价值观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张学良是近代著名历史人物,他不仅是一位爱国军人,对于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也非常重视。他在民族危难之际,不计个人恩怨,积极支持协和师生的抗日救国活动,并为当时的北京协和医学院教学工作解除了人体解剖教学面临的重大难题。回顾这段历史,既可以为我们了解张学良生平提供新的窗口,又可见证近代中国医学发展的风雨历程。  相似文献   

15.
张学良将军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者,同时也是一位富有平民情怀的军人。他厌恶"吾国之军阀、官僚,日以大烟、麻雀为生活"的恶习,提倡平民生活,同情内战下普通百姓的痛苦遭遇,希望青年不慕官场,求学上进,做有益于国家的有用之才。认为国之兴衰匹夫有责。这些都体现了他精神世界里的平民意识。围绕着"自身本愿为平民"、"对战争下受难平民的同情"和"希望青年人做一个好平民、好国民"等三个方面,阐述了其平民观的内涵及精神价值。  相似文献   

16.
张学良于1928年执政东北并兼任东北大学校长,他坚信国家富强之关键在于人才的培养,他多次捐出私产,倾力发展大学教育。在张学良主办大学教育、推动东北高等教育发展的过程中,完全体现出他吸引人才、厚待人才、重用人才之观念,他的努力最终使得东北大学这一地方大学在30年代初跻身中国一流大学的行列。分析张学良的人才观念,能使我们更深入地了解这一历史人物以教育振兴东北的爱国爱乡情怀,并冀图对当今的大学教育的发展提供借鉴和某种思路。  相似文献   

17.
现代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和必然归宿。在现代化进程中,每个国家甚至一个国家的不同地区在不同时期其发展程度也不尽相同,影响因素颇多,这其中不能排除某些历史人物的个人因素作用。以现代化为视角,对张学良主政东北时期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教育等方面的现代化建设进行考察和研究,着重探讨了年轻的张学良不受传统思想的羁绊,以满腔热情投身于东北地区的改革与建设。张学良鼓励农业生产,实施屯垦实边;扶持民族工业,推动经济发展;发展基础设施,建立现代金融机构;鼓励出口,发展对外贸易;整军建军,推进军队现代化建设;尝试行政改革,努力建设现代型地方政府;发展文化教育,提高国民素质。张学良为东北地区的现代化建设作出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带有悲剧性和时代性的张学良的软禁生涯的解读,探讨了西安事变后张学良被蒋介石及其继任者长期软禁而不能获得自由的诸多原因,揭示了铸成这一没有法律依据的罕见刑罚的复杂背景,展现了张学良为了国家和民族利益不惜牺牲自我的爱国情怀和高尚情操,激励今天所有的炎黄子孙为完成张学良生前追求祖国和平与统一的夙愿而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19.
论张学良个人档案的史料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学良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风云人物。由于他对历史的贡献和复杂的人生, 引起海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他赠送给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个人档案的公开,为深入研究张学良以及与之相关的历史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张学良个人档案纠正了其祖籍、出生地等问题的讹传;消解了史学界有关西安事变问题的许多疑问;印证了某些重大历史事件当事人回忆资料的准确程度等。  相似文献   

20.
张学良体育情源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张学良终身热爱体育、积极倡导体育、竭力发展体育的深深体育情结之渊源;提出"以健全之身体,求精妙之学问"是张学良体育情源之基点,"健身强国,抵御外侵"是张学良体育情源之核心,"倡导体育,造成复兴民族之生力"是张学良体育情源之根本三大基本观点;得出张学良决不是单纯地关注体育,而是站在国家的高度、民族的高度、救亡的高度,从战略的意义上来认识体育、倡导体育、发展体育,是要通过发展体育来为振兴中华、复兴民族奠定物质基础和精神基础之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