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一、我国氏族公社时代原始宗教的产生在意识形态的发展史上,无神论和有神论是相互对立的两种世界观的观点体系。但是,从起源来看,宗教比无神论古老。宗教产生于原始社会氏族公社制度时代,那时无神论产生的条件尚未成熟。到了早期阶级社会,随着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的发展,人们的阶级意识和最初的科学思维在同宗教有神论的斗争中,无神论思想才萌芽滋长起来。这种情况,有其客观的物质生活的根源,决定于社会发展一定阶段上的生产方式,在世界各民族的历史上都有普遍性,中国历史也不例外。因此,要了解无神论的萌芽,不能不追溯宗教的起源。  相似文献   

2.
恩格斯科学无神论是19世纪上半叶产生的科学形态的宗教观,其生成和确立过程交织着恩格斯对以往宗教信仰和各种宗教理论的检视性反思。恩格斯科学无神论阐明宗教现象和宗教问题的派生本质即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确立科学与宗教之间的对立关系,在科学和无神论的一致性上对宗教神秘主义和“唯灵论”进行批判;厘清共产主义与宗教原则区别,为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无神论的论证。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无神论的完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理论贡献,即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无神论进行科学化的表述;从不同角度阐明了宗教的演化规律,首次对宗教发展进行细致划分,将马克思主义科学无神论研究引向深入;在宗教与社会主义关系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科学无神论。恩格斯科学无神论对我们今天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3.
(一)宗教迷信盛行是资本主义社会十分引人注目的现象同中世纪相比,资本主义社会宗教的势力和影响无疑已经在相当程度上削弱了。但是,宗教迷信的泛滥仍然是一个极其引入注目的现象,它同资本主义社会高度发达的科学、物质文明形成十分鲜明、十分尖锐的对照。  相似文献   

4.
无神论是古代唯物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古代贯穿无神论观点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就是在同宣扬宗教迷信的各种唯心主义思想斗争中发展起来的。斗争的焦点,集中在“天人关系”和“形神关系”这两个主要问题上。以下仅就形神关系方面的论争,谈谈自己的粗浅看法。(一) 先秦两汉时期,以天人关系为中心,在思想领域内展开鼓吹“天命”论与反对“天命”论的论争,这是当时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斗争的主要内容;同时形神关系的论战也在宣扬鬼神迷信与反对鬼神迷信的斗争中逐渐地开展起来,展示出我国古代无神论思想发展过程中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5.
必须加强对大学生进行无神论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同“法轮功”邪教组织的斗争 ,其实质就是一场无神论与有神论、科学与迷信、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较量。这一斗争也给高等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敲响了警钟。正确地分析在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中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 ,有针对性地深入批判唯心主义有神论 ,加强无神论教育 ,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6.
把唯物论和无神论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何一个辩证唯物主义者都应站在唯物主义的角度去看待、解释一切事物 ,把唯物论和无神论建立在科学基础上。为此我们必须理解科学 ,反对伪科学 ;学会理性思维 ,反对经验主义 ;区别知识、宗教与信仰 ,尊重科学知识。使自己成为一个有力抵御伪科学和迷信等歪理邪说的一个彻底的唯物主义者  相似文献   

7.
在佛教传入和道教产生以前,中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宗教,但又有很强的原始的宗教现念和多神的原始宗教信仰。汉代主要是一种非常独特的、泛神论的、以我为中心的、功利性的、严肃与戏谑同在的“类宗教”,在社会精神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民间信仰也受到它的影响,而表现为多种形式,形成许多陋俗,成为两汉社会的一大景观。两汉时期一些无神论思想家所加以批判的,也主要是这种类宗教迷信。  相似文献   

8.
在校大学生的宗教教育,应基于他们未来所肩负之社会责任角度,培养其正确的宗教观和宗教判断能力。据此,高等学校应当开设宗教教育的通识必修课。课程内容,应直面现实,务实、切实。其重点,首先是宗教常识,尤其是应重点讲授各主要宗教的基本教义,以增强学生识别邪教的能力,并能够正确认识宗教与迷信、民间习俗的区别;宗教与科学的关系;唯物主义宣传与宪法赋予公民宗教信仰自由权利的关系。我国现行的宗教政策、法律法规,应是该课程的另一个重点。高等学校宗教教育,是宗教健康发展的基石;而健康发展的宗教,则是实现社会和谐的支撑之一。  相似文献   

9.
严格意义上的迷信的对象 ,是某种超自然、超逻辑、非理性的神秘力量。迷信者往往相信自己可以通过某种特殊的方式同这种力量沟通。从性质上看 ,迷信具有非理性和盲目性 ,它不像科学那样是怀疑的和批判的。从迷信的内涵看 ,它不仅是一种认识 ,而且包含着许多情感的因素 ,并且和迷信者的意志相关。迷信与宗教有密切的联系。人们之所以相信迷信 ,有多方面的因素。要克服现代流行的各种迷信 ,需要普及科学文化知识 ,积极培养科学精神和理性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0.
宗教是麻醉人民的鸦片。马克思主义者是彻底的无神论者,是和有神论及宗教根本对立的。为了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积极开展无神论教育,是我国意识形态领域里的一项长期战斗任务。 在社会主义历史阶段,还存在着阶级和阶级斗争,存在着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斗争,存在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性,存在着帝国主义、社会帝国主义对我国侵略和颠覆的威胁。国内外的阶级敌人还会利用宗教,把它作为破坏我国的民族团结,分裂我国的统一,颠覆无产阶级专政,复辟资本主义的工具;千百年来的有神论观念和宗教迷信,在一些人中,特别是部分少数民族地区,还有一定的影响。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是战胜有神论和宗教的强大思想武器。只有坚持不懈地进行无神论教育,才能使群众从有神论观念和宗教迷信的桎梏下解放出来,更加意气风发地参加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的三大革命运动。  相似文献   

11.
费尔巴哈“爱的宗教说”历来否定者多,本文辨析其思想内容、实质及其两重性,指出“爱的宗教”是无神论的同义语,它主张以文化代宗教,是人们维系情感需要的产物,它其实并不是宗教,而是人本主义哲学世界观。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它的批判是有分寸的。在现实社会中,它作为迷信的解毒剂、强权的缓解剂,作为改善人际关系的途径和宗教消亡的中介,仍能发挥出积极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2.
无神论作为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在建设中西方社会价值观中起到了积极作用.由于中西方文化传统和思维方式不同,无神论在建设社会价值观中的作用亦存在差异.表现在理论旨趣上,西方无神论以关注世界本体追寻奠定了西方人本主义价值观的基础,中国无神论则以着眼现实社会政治生活奠立了中国传统社会群体本位价值观的基础;价值本位上,西方无神论推动个人本位价值观的确立,中国无神论促进群体本位价值观的形成;作用方式上,西方无神论以批判宗教神学促进个人本位价值观的确立,中国无神论以驳斥世俗迷信推动人本主义价值观的形成.考察比较无神论在建设中西方社会价值观中的作用,对我国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摆脱了局限性,并对唯心论和各种反科学观点、偏见不做丝毫让步的唯一革命的科学世界观,马克思的无神论宗教观则是这一科学世界观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是人类历史上一切无神论学说的思想精华。马克思把自己亲手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具体地运用到宗教这个领域,科学地阐明了宗教产生的社会根源,阶级根  相似文献   

14.
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是近代唯物主义发展的高峰,破除了封建主义迷信思想,举起唯物主义和无神论的战斗旗帜。在唯物论的前提下,主张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意识是物质的属性,否认上帝是物质运动的推动力,反对自由意志,主张将宗教批判与现实结合起来,并从此出发论证了宗教产生的认识和存在的根源,揭示了近代唯物主义发展的基本倾向和趋势。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农村宗教活动较以往活跃,具有隐蔽性、功利性、“不自由”、宗教信仰和迷信观念相互参杂的特点。其成因包括基层社会信仰缺位、基层组织功能缺失和文化教育落后等。加强对农村宗教活动的引导和管理需要从加强无神论教育和思想使治教育、巩固基础教育、完善基层组织及其工作机制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6.
科学与迷信是互不相容的,人类文明的进步历史是科学不断战胜迷信的历史,我们只有宣传科学、相信科学,用科学真理来武装自己的头脑,才能更有力地反对迷信、破除迷信,我们的社会才会进步。  相似文献   

17.
近二十年内,苏联对宗教信仰和无神论信念进行了非常活跃的社会学研究。在这段时间里,已经收集了许多地区、各社会群体、人口群体、职业群体居民对宗教和无神论态度的大量资料。一、基本概念和社会学研究的方法社会学研究宗教不仅从一般的理论角度出发,把宗教看作是在整个社会体系中占有一定地  相似文献   

18.
群众性、民族性、国际性、复杂性和长期性是宗教的五大社会特性。宗教之所以会连绵几千年仍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与上述五大社会特性自然有密切关系。但是,从宗教沿革的历史来看,恐怕还与它的较强的社会适应性有关,研究宗教的社会适应性对于把握宗教发展的规律,尤其对认识我国现阶段宗教的性质和社会功能,是具有一定意义的。  相似文献   

19.
当前受社会上"宗教狂热"的负面影响,高校部分大学生深受宗教信仰的毒害。高校应及时调整教育原则与方法,通过对其进行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和科学无神论等相关知识的教育,使其重建信仰,从而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自觉抵御各种不良社会思潮尤其是宗教观念的影响和渗透。  相似文献   

20.
五四时期,以陈独秀、李大钊等为代表的一批先进知识分子在批判旧文化、宣传新文化的同时,对宗教问题进行了探索,形成了对宗教问题的一些基本观点。认为宗教是与鬼神密切相关的,是对神的信仰和迷信,是想象的产物,也是文化的一种反映;宗教的产生和存在有其复杂的原因,其自身发展和演化的规律,并会最终走向消亡;宗教在历史上和近代都起着阻碍社会进步的作用,但对增进人类的文明、道德等也起过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