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版《辞源》第1183页有“戊地”条。该条的阐释文字是;“古西域地名。唐时昭武九姓之一。见《新唐书》221《西域传下》《康》。《大唐西域记》一作‘伐地’。”那么,“戊”“伐”之间,哪个为确?抑或二者都对呢?我们推究的结果是,通行本《大唐西域记》的这个“伐地”,仍是“戊地”之误。研究者不难发现,《新唐书·西域传下》《康》与《大唐西域记》有着重要的因缘关系。《隋书》《康国传》以及《旧唐书》《康国传》均无“戊地”这一名称,而《旧唐书·经籍志》不曾著录但《新唐书·艺文志》则著录有《大唐西域记》。这说明刘昫等人莫能见到而宋祁等人则见到《西域记》。同时,我们看到《新唐书·西域传下·康》的内容,要比《旧唐书·西戎传·康国》多出好几倍。进而我们又从这里清楚地看出《新唐书·康》取材于《大唐西域记》的印迹来。例如《西域记》卷一所记飒秣建国(康)、捕喝(安)、劫布呾那(曹)、赭时(石)、弭秣贺(米)、屈霜你迦(何)等国名,在《新唐书·唐》中竟是一字不差的出现;此外还有一些  相似文献   

2.
《马可·波罗行记》的真实性曾经受到很多质疑,那么它对西域的记录是否可靠呢?大约1273年末或1274年初,马可·波罗一行到达于阗(Cotan)和媲摩(Pein),他描述了这块属于忽必烈大汗统治下的土地,包括政治归属、居民生活、宗教信仰、各种物产等情况。我们将之与有关于阗的传世文献记载和出土文书记录相对照,除了玉河的位置有些误记外,他对于阗地区的描述并非无稽之谈,而是有关13世纪中叶西域历史地理的宝贵资料。  相似文献   

3.
本文刊布和考释了2006年由民间找宝者发现于策勒县达玛沟乡北沙漠废墟的四件汉文文书残页(其中一件背面有于阗文),论证了文书中的"蔺城镇"可能即《新唐书》中的"兰城镇",《新唐书.地理志》所载"兰城镇"或"兰城守捉",应是"蔺城镇"或"蔺城守捉"之误。考释了《唐某年于阗供酒帐》,指出账页上的"硕"即容量单位"石"。C6号文书残页首次透露了中土诸子百家的经典曾通行于古于阗,但残存文字出自何书,或者系失传古籍佚文,尚需研究。  相似文献   

4.
《新唐书·宁远传》疏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结合中外文献有关记述和中外学者研究成果,考辨了《新唐书·宁远传》所记历史、道里的真伪.本文辨别了钹汗(古渠搜国)与破洛那(汉代大宛)的差异,呼闷城、西鞋城、渴塞城的对音;考证了拔汗那与唐朝关系之演变,指出汉籍所记西域诸城之间道里和拔汗那至长安道里的失误.  相似文献   

5.
《新唐书·渤海传》记载:“高丽故地为西京,曰鸭(?)府,……;曰长岭府,领瑕、河二州。”“长岭,营州道也。”贾耽《道里记》(《新唐书·地理志》七下引)记载:“自都护府东北经古盖牟、新城,又经渤海长岭府,千五百里至渤海王城。”一般公认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正中华书局2003年12月出版的周叔迦、苏晋仁先生的《法苑珠林校注》,是目前《法苑珠林》最好的校注本。然因该书卷帙浩繁,有些校点和勘正可再商榷,笔者不揣浅陋选取数条略加考辨,以就正于方家时贤。1.《西域传》云:"奘师发迹长安,既渐至高昌,得蒙厚礼。从高昌给乘,传送至瞿萨旦那国东境,即汉史所谓于阗国也。彼土自谓于道国也。东二百余里有婫摩城,中有旃檀立像,高二丈余,极多灵异光明。疾者随煽以金薄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探讨锡尔河北岸的康居王庭和粟特古城。我们的结论是:第一,1968年锡尔河中游北岸,以及2001年撒马尔干城郊外发现的游牧人偏洞室墓,当即康居古墓;第二,2004年锡尔河支流阿雷西河畔库勒塔佩遗址发现15块康居国粟特文粘土砖。这里水草丰美,并发现粟特铭文,当即康居王冬都"蕃内地";第三,康居王夏宫"乐越诺地"在今锡尔河中游北岸讹答剌城附近。此城与康居王冬都"蕃内地"(今库勒塔佩)直线距离约134里,与《汉书·西域传》说康居两王庭相距"一百五十九里"完全相符;第四,卑阗城本为康居境内一座粟特城镇。粟特人摆脱康居国统治独立后,卑阗城成为石国都城。故址在今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市西南80公里的康卡古城。张骞出使西域时觐见康居王当在卑阗城。  相似文献   

8.
《新唐书·石国传》疏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关于唐代的石国,汉籍有许多记述,《新唐书·石国传》记载尤详。这些记述既记录了石国的史实,又反映了唐朝与石国的关系和唐人对石国的认识。《新唐书·石国传》记云:“石,或曰柘支,曰柘折,曰赭时,汉大宛北鄙也。去京师九千里。东北距西突厥,西北波腊,南二百里所抵俱战提,西南五百里康也。圆千余里,右涯素叶河。王姓石,治柘折城,故康居小王窳匿城地。……隋大业初,西突厥杀其王,以特勒匐职统其国。武德、贞观间,数献方物。显庆三年,以瞰羯城为大宛都督府,授其王瞰土屯摄舍提於屈昭穆都督。开元初,封其君莫贺咄吐屯,有功…  相似文献   

9.
现存文献中,有关于阗王朝的史料分属汉文、藏文和于阗本地语言文字资料三个系统。最先为于阗立传的是《汉书》卷九十六《西域传》。其后,历代正史传记相继续之。除正史外,汉文古籍还拥有许多涉及于阗的僧人行记和佛教著述。前人研究于阗史都是根据这一系统文献。上世纪末本世纪初,藏文古籍的研究整理、考古发掘和敦煌藏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释氏西域记》中有关龟兹的材料,系僧纯378年左右在龟兹所收集的,因此,《释氏西域记》所谓“国北四十里有雀离大清净”的“国”,应是吕光伐龟兹(公元384年)之前的龟兹都城;而《水经注》所指的都城应是北魏时代的王都。据《水经注》所记水系,雀离大清净应在西源水(今渭干河)上,北魏时的都城应在东川水(今库车河)上,雀离大寺与北魏龟兹都城分别在两条河上。而《水经注》所载“龟兹城,故延城矣”一语,正如黄文弼先生所指出的那样,说明北魏时的龟兹都城——龟  相似文献   

11.
一 黑山头古城很早就见于记载。西清《黑龙江外记》称:“巴图尔霍硕有砖城,方数里,址犹及肩者。其砖式与色,皆非近代所有,则城之从来久矣。巴图尔霍硕在呼伦贝尔境。”西清所称之砖城,即黑山头古城。巴图尔霍硕,《黑龙江舆图》作巴图尔和硕,位于喀布尔河与特勒布尔河相会合处,同特勒布尔河南岸的黑山头古城隔河相望。屠寄《蒙兀儿史记》  相似文献   

12.
读书笔记     
<正> 张佩纶,丰润人,清季显宦,亦喜读书。除校注《管子》,尚有《涧于日记》;除宦场交游外,间有记学之文,亦可观。今择其可供参考者,摘录于下,并加评论。日记名《涧于》,“涧于”两字殊少见,何以名之,盖“涧于”为丰润一水。水见于《水经注》卷十四鲍丘水条下:《魏氏土地记》曰:蓟城东北三百里有右北平城。鲍丘水又东,巨梁水注之,水出  相似文献   

13.
去年第四期《学术研究》的《书海酌蠡》栏载有易名同志《“嚼杨木”辨》一文,辨析“嚼杨木”典故的由来.易名同志引清人赵松谷注,认为嚼杨木是以杨枝漱刷口齿,杨木即齿木,即今之牙刷。言有未尽,似乎还有可补充的地方。因为说来这是一个古代的“洋”典故。嚼齿木本是古代一般印度人的卫生习惯,古代印度佛教徒在寺庙里也有这种习惯,而且这后来几乎成为了寺庙中一种固定的卫生规定。嚼齿木为什么又称为嚼杨木?这里面实际上有一点小小的误会。玄奘《大唐西域记》卷九即称:“(那烂陀寺)有奇树,高八九尺,其干两枝,在昔如来嚼杨枝弃地,因植根柢,岁月虽久,初无增减。”讲的就是嚼杨木。但义净《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卷上在提到同一地方的佛齿木树时,却指出齿木树不是杨柳。嚼齿木确也不限于只嚼杨枝。因为《南海寄归内法传》卷一又云:“(齿木)或可大木破  相似文献   

14.
读僧义净《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和《南海寄归内法传》,对了解古代中西交通和中外人民友好交往很有参考价值。古代中西交通中的吐蕃路吐蕃人即今藏族同胞,其主要居地,即今西藏。“吐蕃”应该读为“吐播”,西方各国称藏族为Tibet,中国古代文籍中亦作“图伯特”,大概是原来的译音。《新唐书·吐蕃传》说:“吐蕃本西羌属”。《旧唐书·吐蕃传》微异,说“吐蕃在长安西八千里,本汉西羌之地”。羌在中国古代文献中,每与氐并提,称为氐羌。氐羌和匈奴都是古代中国境内强大的少数民族,氐可能就是Tibet的缩音。  相似文献   

15.
羌人西迁与和阗起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史·西域传》有一段特别引人注目的话:“自高昌以西,诺国人皆高鼻深目,唯此[于阗]一国貌不甚胡,颇类华夏。”(《周书》及《通典》也有同样的记载。)要解释这种现象,就得追溯和阗起源的历史。  相似文献   

16.
中国西部文献是我国宝贵的历史文化财富 ,也是国外学者研究、译述的热点。本文对西部文献“西域传”《大唐西域记》《元朝秘史》“唐蕃会盟碑”的译述情况作了概括介绍 ,简要分析了其译述特点 ,有助于我们对西部文献研究的开展  相似文献   

17.
《洛阳伽蓝记.宋云惠生使西域》:“(王)即起塔,封四百户以供洒扫,户人有患,以金箔贴像所患处,即得阴愈。”此处叙述宋云等人游历捍城的见闻。整段文字的意义比较显豁,其中的“阴愈”,字面简单,似乎容易理解,《洛阳伽蓝记》最重要的传世版本,如古今逸史本、如隐堂本、学津讨原  相似文献   

18.
一、南北朝时期的失韦地域 南北朝时期的失韦大致方位,可从《魏书》所记失韦四邻部族的地域确定。 据《魏书》卷100记载,“失韦国,在勿吉北千里,去洛六千里。”“豆莫娄国,在勿吉国北千里,去洛六千里,旧北扶余也。在失韦之东,……于东夷之域最为平敞”。“地豆于国,在失韦西千余里”。“乌洛侯国,在地豆于之北”。据此,失韦、豆莫娄、地豆于大致在同一横向地带,乌洛侯则在失韦西北。关于勿吉地域,《魏书·勿吉传》说其“国有大水,阔三里余,名速末水(今第二松花江),”“国南有徒太山,魏言‘大白’(今长白山)”,则勿吉南起长白山,缘第二松花江流域而居。豆莫娄,《新唐书·东夷传》载曰:“高丽灭其国,遗人渡那河,因居之”。那河,即今嫩江及第一松花江。豆莫娄人当北渡第  相似文献   

19.
本世纪初,英国人斯坦因在我国新疆的探险中,曾于罗布泊南岸的米兰古城遗址,及和阗北面的麻扎塔格古戍堡,获得古藏文简牍三百多支,影录发表于《西域》(1921年)和《亚洲腹地》(1928年)两书中。之后,英国学者 F.W.托马斯对这些简牍进行了释读,陆续刊载于《皇家亚洲学会会刊》上,后收入《关于新疆的藏文文献和文书》第二卷(1951年)。  相似文献   

20.
文章归纳了玄奘《大唐西域记》中传说故事里动物形象的四个主要特征,分析并阐述了三类动物形象的内在意蕴,说明塑造动物形象可以突现人类言行,传达作者思想感情,进而强化作品的戏剧性,深化作品的主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