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正> 1998年4月份,个体户李某与一家毛巾厂签订毛巾购销合同。合同约定:“李某支付‘订金’2万元”。此后,李某按约交付2万元,但毛巾厂未能履行合同。李某向法院起诉,要求毛巾厂双倍返还订金4万元。法院审理后认为:“订金”与“定金”,虽然读音相同,且只有一字之差,但性质完全不同。“订金”属于预付款性质,不适用法律  相似文献   

2.
今年元月,我公司因业务压缩,决定将负责对外签订合同的赵某解聘,并已收回合同专用章,责令其交回全部的空白合同书。谁知,赵某却背着公司以私自留存的益有公章的空白合同书,继续以公司代理人的名义,与原客户A商场订立了一份购销合同,收取40万元定金即潜逃。我们一直认为公司无需承担该合同义务,因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审理经济合同纠纷案件中具体适用〈经济合同法〉的若干问题的意见》中规定:“合同签订立人盗用单位的介绍信、合同专用章或者盖有公章的空白合同书签订经济合同的,应当确认为无效经济合同,一切责任应由盗用人自负。”但法院却照样判决我公司担责。请问:这是怎么回事?——李欣  相似文献   

3.
当了10年县乡镇企业局局长,为农民保了69万多元贷款,退休后打工10年替农民还了39万元的债。山西运城市夏县乡镇企业局退休局长为民保债还账的事迹在网上传播后,被网民亲切地称为“还债局长”。有人说,胡丙申是个“憨憨”。那么,胡丙中是否真的憨?他因何保债,为何还钱?  相似文献   

4.
合作开发房地产合同的“名与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婷 《决策与信息》2010,(12):133-133
在实践中,存在着大量的名称为合作开发房地产合同,但内容却为其他性质的合同。那么,合作开发房地产合同与其他名为合作但实为其他性质的合同应该怎样区分呢?笔者认为,合作开发房地产合同与其他名为合作实为其他性质的合同的本质区别在于合同各方当事人是否共同出资、共享利润、共担风险。其中“共担风险”是区分合作开发房地产合同与其他性质合同的核心要件。  相似文献   

5.
<正>我购物时获得商场返还的4张面值20元的购物券。我用其中两张购买了一份售价25元的物品。但商场却拒绝找回15元钱,理由是商场为促销而举办购物返券活动,我自愿参加是对该项活动所设定事由的认可,双方均应按返券规则行使权利,承担义务。由于商场已在购物券背面声明“本券不兑换现金亦不找零”,属履行了告知义务,也表明赠与行为是附条件的,时双方均有约束力。请问:商场的做法对吗?——利茗  相似文献   

6.
《领导广角》2001,(6):35-35
由于当地渔政部门的扯皮推诿,驻马店市养鱼户张公瑾养的20万斤鱼被污染致死却无法索赔。张公瑾以行政“不作为”将渔政部门告上了法院,但法院的判决却令人大吃一惊:这个已经行使了4年执法权的机构,竟被认定为“非法机构”而驳回了他的上诉。  相似文献   

7.
邹德萍 《决策探索》2004,(12):28-29
夸年8月和9月.在中国教育界发生了两起“石破天惊”的事件:一名广西考生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录取.但必须交纳10万元才能领到录取通知书。对此.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中科院院士李末向社会公开道歉。内蒙古通辽市一考生因比兰州理工大学规定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差3分.该校要考生交3万元才能被录取。两件事被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曝光后.引起强烈社会反响。“招生腐败”从幕后被推向前台.成为上至中央领导,下至平头百姓们关注的最大的社会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8.
2006年2月。柳某到我处赊购价值8万元的货物时,与我签订了一份《房地产抵押合同》。约定,如果柳某不能在2个月内还清货款,其提供作为抵押物的店房则归我所有。期满后,由于柳某未能清偿贷款,我提出办理转移抵押店房所有权的手续,却遭到柳某拒绝。无奈,我向法院起诉,要求责令柳某履行合同。不料,法院竞认定我们自愿签订的合同无效。这是为什么?  相似文献   

9.
<正>宋某从一家公司开出了一张货物价值28000余元的提货单,到仓库提货后,保管员出于疏忽没有将提货单收回。宋莱遂串通李某,由李某持原提货单再次提得货物。许多人认为,宋某重复提货属没有合法根据而获取利益,使公司蒙受经济损失,构成民事法律关系中不当得利。因而对宋某只能适用《民法通则》第九十二条的规定,责令其返还全部财物或价款。请问:该观点对吗?——柳青  相似文献   

10.
水田 《经理人》2002,(4):66-67
张挥曾在一家国营性质的集团公司任职。刚被破格提升为业务组长时,他大学毕业刚一年。虽然下属不过5、6个人,但他仍然感到了压力:“我是这些人里面最年轻的。就在那不久前,我还得按礼节,用‘哥’‘姐’之类的称呼他们。”当时他力图像朋友一样地对待他的新下属们,但后来,却出现了不能服众的情况:“任务执行不下去,开会讨论不出结果,有时下属甚至跟我讨价还价。上司开始怀疑我的能力,我很尴尬。”干了几个月后,他选择了离开。“现在回想,当初的做法其实挺幼稚的。”  相似文献   

11.
角度问题     
顾其斌 《决策探索》2005,(10):95-95
“抛砖引玉”是人所皆知的成语,“抛政策引资”则是时下不少地方决策层的招商法宝。在这一拨招商大潮中,有的地方“怪招连连”,颇惹人注目。比如,《中国青年报》报道说,甘肃省庆阳市正宁县出台的招商引资政策规定:投资1000万元以上者,享受副县级工资待遇:投资500万元以上者,享受正科级工资待遇:投资300万元以上者,享受副科级工资待遇,  相似文献   

12.
田保海 《决策与信息》2010,(10):100-100
在生活中经常遇到商场超市悬挂出“假一赔十”、“偷一罚十”类似的条款,当消费者真的买到假货找到商家“假一赔十”时,商家便会按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规定的双倍予以赔偿;当有人在超市里被怀疑偷东西时,不但遭到罚款的惩处,甚至还会遭到搜身、挨打等遭遇,这两种情况的处理都是与商家的规定不相符的。那么,商家的这种规定的性质是什么呢?是否有效?其效力何在?本文从法律的角度对“假一赔十”和“偷一罚十”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有消息称,由国管局联合工信部、科技部、财政部等七个部门负责修订的新的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办法已会签完毕。该方案规定:正部级官员用车的排气量不高于2.5升、价格不高于35万元。购车价格规定比先前下降了10万元,  相似文献   

14.
一份判决,引发争议 小伙赔偿“被撞”老太7.9万元 新年伊始,一则有关河南小伙子李凯强的新闻引起人们广泛关注。 李凯强向媒体反映,他原本是助人为乐,反倒遭到“报应”——2008年8月21日,还是大学生的他,在骑电动车回家的路上,扶起一位倒地老人,反被老人指认为肇事者。前几天,他收到了赔偿7.9万元的法院判决书。  相似文献   

15.
河南省灵宝县豫灵镇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为了创造“政绩”和“形象工程”,大举借债办企业、搞开发,致使这个仅有6万人口的小镇负债竞高达1亿多元,以目前的还款速度,这笔“政绩债”要还100多年。  相似文献   

16.
鲁阳  杨敏  李琼 《经理人》2023,(3):70-72
<正>为保证招投标项目中介合同有效可行,招投标中介合同应当严格遵守公开、公平、公正的招投标程序,不得出现承诺中标的意思表示、不得进行串通投标行为以及应当在合同中明确约定中介成功的定义。2021年1月1日生效的《民法典》承继了原《合同法》的规定,将居间合同统一定义为“中介合同”。而《民法典》所称的“中介合同”,是指中介人根据委托人的要求向委托人报告订立合同的机会或者提供订立合同的媒介服务,委托人向中介人给付约定报酬的协议。  相似文献   

17.
《领导文萃》2011,(13):109-111
问题243:材料1据报道,某地政府为了达到招商引资的目的,设立了一个临时性的机构与投资者签订一个项目合同。合同签订后,事情突然起了变化,该临时机构也随之消失,与此同时,投资者还发现该项目用地属于“未经批准擅自占用土地”,其开发行为属于“违法行为”,遂将某地政府告上法庭,结果,法院判决认定其与政府签订的合同无效,导致投资者近千万元的投资化为泡影,类似的个案并不鲜见,这让我们再一次将目光投向临时性机构。  相似文献   

18.
石某、周某等 5人约定共同出资设立一家有限责任公司。公司章程规定,每人出资 20万元,公司注册资本 100万元。 2000年 4月份,石某等 5人伪造了一份金额 100万元的银行进账单,欺骗某会计师事务所,并获得该事务所出具的 100万元到账的验资证明。石某等人随即凭此验资证明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理公司登记手续,领取了《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执照上载明“注册资本 100万元”。此后,该公司在经营活动中负债达 260万元,债权人向法院起诉。法院查明该公司 100万元注册资本是虚假投资,不具备企业法人资格,属于个人合伙组织,遂依法判令石某…  相似文献   

19.
谢邦宇在94年第10期《党校科研信息》上撰文指出:币场经济在本质上应该是“法治经济”,而不是“法制”经济。“法治”和“法制”虽则只是一字之差,但本质殊异一是切不可等同或混问使用的。所谓“法制”.作为法律制度的统称,要么用来泛指国家的法律和制度,要么用来灾示国家的一种管理方式.通常不外乎被使用于这样两种意义。前一种意义主要指法律规范体系和调整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化的总和,其含义近似于“法”;后一种意义上主要体现民主原则的制度化、法律化,仅在某种程度上含有“法治”的意思。而所谓“法治”,则主要是指以法治…  相似文献   

20.
《经营管理者》1991,(4):46-48
“消耗综合管理”,是我厂在实行军转民内转外战略性转变过程中和探索品种、质量、效益型发展模式,寻求企业管理的整体优化和最佳效果的实践中,综合分析企业的消耗状况,总结“双增双节”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完善提高而形成的一项企业管理基本制度。3年来的实践证明,这一管理方法对强化自我约束机制,全面降低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消耗,增强自我消化能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是行之有效的,1989年度,实现综合降耗价值251万元,其中直接降耗143万元,1990年,直接降耗197万元(其中,降低原材料消耗103万元,降低能耗68万元,节约日常费用23.5万元),能耗:1989年和1990年,分别达到国家二级、一级企业能耗行业标准,此项管理方法于1990年11月通过航空系统部级管理科研成果二等奖的评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