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日经济关系的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中日关系在经历了“政热经冷”、“政经双热”、“政冷经热”三大阶段后,目前又陷入了“政经双冷”的困境。目前中日经济关系的“转冷”,主要表现在中日贸易增长明显减速、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相对萎缩、日本对华经济援助急剧减少、中日经贸摩擦连续不断和中日经济合作明显滞后等方面。同时也应看到,围绕中日经济关系,近期也开始出现一些有利因素,有望推动中日经济关系走出困境。中日双方应该采取有效措施推动中日经济关系尽快走出困境。  相似文献   

2.
中国日语热的现状与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雁 《日本研究》2011,(4):113-118
近10年间,中国国内学习日语的人数有了一个急速的增长,进而形成了不断升温的日语热的社会表象。让人回味的是,这种日语热的表象,即日语学习人数的增加、高校日语专业的扩张、留学日本浪潮的峰起,却是在中日关系“政冷经热”的过程中显现的。这一表象的出现,除却了中日贸易关系不断深化等经济动因的引导之外,还深受日本漫画文化传播等文化动因的影响,以及受日本政府的留学政策与日本高龄化社会带来的就职前景等社会动因所牵动。  相似文献   

3.
中日关系走到了十字路口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当今中日关系很不正常,主要表现为中日首脑互访中断三年多、“政冷经热”、中央政府交流与政党交流呈温度差等。中日关系不正常的负面影响也日益显现,如“政冷”开始影响“经热”、两国部分民众相互厌恶的情绪化倾向升温、中日政治关系倒退导致了两国关系的“国内政治化”等。走出“一报还一报”的恶性循环,增强两国之间的相互信任,将成为今后一个时期中日关系的主题。  相似文献   

4.
“战后日本50年”中日学术讨论会在京举行孙震海1995年9月25日至26日,“战后日本50年”中日学术讨论会在北京举行。讨论会由中华日本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和日本新构想研究会共同举办。新构想研究会成立于1990年11月,是日本总理府认可的政...  相似文献   

5.
在日本 ,“日本”这一国号 ,与在中国一样 ,都是用汉字书写的 ,其发音Nippon/Nihon ,也是来自古汉语发音。也就是说 ,日本这个国家是用外语来表述自己的国号的 ,而不使用诸如“やまと (Yamato)”一类的本国语。这是为什么呢 ?“日出之本”的称呼 ,显然产生于来自日本以西方为中心的观察 ,作为自称显得有些不自然。根据最新研究 ,它与“日域”、“日下”一样 ,都是被中国称为“东夷”的名称 ,在日本的古代宫廷里已经有人认为 ,它是“日本”人自己从外部接受过来的称呼 (例如 ,《日本书纪私记丁本》 ,成书于 93 6— 943年 )…  相似文献   

6.
2002年以来中日关系的不正常局面,促使中日两国很多有识之士进行深入思考,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出现了"政冷思热"的局面.本文通过分析中日关系的5个"温差",认为中日关系不正常的负面影响还在日益显现,关键在于妥善处理日本领导人参拜靖国神社问题.并且提出,当前中日关系正处在一个十字路口,正面临5个方面的严肃考验,而实现两国首脑互访,已经成为中日关系"再次正常化"的标志.  相似文献   

7.
“日本军国主义复活论”是中国国内对日认识的一种重要观点,其发展过程 存在着明显的不同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国内学术界和媒体中关于“日 本军国主义复活论”的研究和宣传明显增多,这与国际形势的变化和中日两国国内发展 状况有密切关系。中国国内针对“日本军国主义复活论”的观点,还存在着大量不同的 看法,主要集中在军国主义国家的具体条件、对日本走向军国主义的制约因素的强调、 对日本国内多元化与右倾化关系的看法等方面。“日本军国主义复活论”反映了中国国 民中存在的一种对日本的不信任感、对日本未来发展的警觉和忧虑,这已经对中日关系 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关于上述观点争论的由来、争论焦点及其对中日关系的 影响进行了综合性分析  相似文献   

8.
中日关系"脱困"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 ,中日间因存在太多的曲解、误解和不了解、不理解 ,造成两国关系处于“经热政冷”、“民热官冷”的失衡状态和复交以来前所未有的互信危机。要摆脱目前的困境 ,则需双方从战略大局出发 ,从利益共同点入手 ,从具体事情做起 ,立即停止人为的恶意曲解 ,逐步消除主、客观原因造成的误解 ,加强多层次的交流沟通以增加了解 ,设身处地地换位思考以加深理解 ,通过排除障碍 ,达成共识 ,共同创造“经热政热”、“民热官热”的和谐氛围 ,推动中日关系朝着友好互信、合作双赢的方向发展。1.恪守各项原则 ,维护政治基础。中日双方都视对方为重要的…  相似文献   

9.
2006年10月,新任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对中国进行了“破冰之旅”的访问。2007年4月,温家宝总理应邀对日本进行正式访问,被称之为“融冰之旅”。中日关系开始走出了持续五年之久的“政冷”低谷。两国高层互访标志着中日关系新局面的形成。随着2007年上半年中日关系的继续“回暖”,这段时期也将成为中日关系重新定位的关键时期。尤其是中日两国“战略互惠关系”的确立,双方必须克服各种困难和干扰,为形成更加和谐的双边框架而努力。综观两国近年来的关系变化,可以说2007年,将是中日关系重新定位进程中的一个“关键年”。  相似文献   

10.
杨卓冀 《日本学刊》2002,(3):153-157
“日本模式”作为后发型现代化国家乃至发达国家学习的典范 ,历来为人们所推崇。然而 ,自从进入 2 0世纪 90年代直至现在 ,日本经济一直在低谷徘徊 ,这是否意味着“日本模式”的破产 ?如果是 ,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局面 ?是政治的或经济的原因 ,还是地理的或文化的原因 ?如果不是 ,那么应当怎样解释日本经济的现状 ?怎样评价日本经济的改革 ?日本经济的出路在何方 ?由于涉及的领域太多太杂 ,对于上述问题 ,各个学术领域见仁见智。即使在同一学术领域 ,意见也不尽相同。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 ,无论日本经济、“日本模式”甚至日本的根本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东亚近代化历程中的杰出人物”中日共同研讨会述评贾蕙萱北京大学日本研究中心与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经过半年多精心筹备,于1995年12月4日至7日,在北京大学举办了“东亚近代化历程中的杰出人物”中日共同研讨会。与以往研讨东亚近代化问题多从传统文化、政...  相似文献   

12.
李秀石 《日本学刊》2006,(1):105-117
日本的“两个中国”政策,顺应美国的对华战略需要,并服务于战后重经济、轻军事的国家发展总体战略。为了在周边构筑日本经济发展所必需的资源供给地与产品市场,日本在台海两岸之间制造出彼此相互防范、敌对、竞争的局面,从中坐收两岸中国人争取日本之利。本文从国民党政权“以德报怨”对日外交的失败,分析日本对华战略的实质与特点,以及其现实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中国威胁论"之虚实考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放 《日本学刊》2004,(4):99-109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日本经济的长期低迷 ,有关“中国威胁论”和“日本产业空心化论”纷纷出笼。从一般分析看 ,发展中日经贸关系是各自经济和产业发展的需要 ,从两国贸易关系看 ,中国并未对日本构成威胁 ,增加日本对华投资也是有利于两国的举措 ,因而可以认为 ,当前中日贸易关系完全是建立在互补和比较优势基础之上的  相似文献   

14.
日本政治结构的演变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5年9月11日举行的日本众议院大选,出现了自民党大胜的结局。日本政治结构出现了新变化,“一党优位制”以“2005年体制”的形态得以重现,首相的决策地位进一步提高,自民党强行通过法案的能力进一步增强。未来几年内这一局面不会发生大的改变。在新的政治结构中,日本的周边外交是否将更趋强硬?这一点成为国际社会的关注焦点。  相似文献   

15.
战后日本经济的成功,是举世公认的。最彻底地学习日本的南朝鲜,用了不到30年的时间,也终于摆脱了外债累增的局面,成功地从一个发展中国家发展成为“准发达国家”,现在这也已是举世公认。可以说,当今世界的各个国家,为了发展本国经  相似文献   

16.
新千年伊始 ,日本军民还沉浸在一年一度年假的欢娱之中 ,首相森喜朗却已在元月七日踏上了前往南非、肯尼亚、尼日利亚和欧洲的希腊进行正式访问的行程 ,从而成为访问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的首位日本首相。此举打破了日本首相年初首访美国或亚洲邻国的惯例 ,同时 ,揭开了日本外交“走入非洲”的序幕。  森喜朗把新世纪之初的首访地定在非洲国家 ,出于什么样的考虑 ?这与日本的“政治大国”进程及去年年末森氏内阁提出的“战略性外交”有何关系 ?本文拟就这一问题试加以论述。  一、由“经济大国”向“政治大国”迈进   1945年 8月 ,日本…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 90年代初泡沫经济崩溃以来 ,日本经济长期低迷 ,失业率持续上升 ,就业形势严峻。近几年来 ,日本政府及各有关方面为应对这种局面 ,一直在协调各种关系 ,商讨对策。 2 0 0 2年12月日本“雇用问题对策会议”通过了《关于雇用问题的政劳资协议》 ,它针对日本当前面临的问题提出了方向性的改革方案和具体措施 ,不仅为解决日本的雇用问题开出了处方 ,还意味着战后日本雇用体系的终结。  相似文献   

18.
张义素 《日本学刊》2001,(3):138-145
当前 ,日本正处于政治、经济、社会的全面变革之中。近些年来 ,日本的社会思潮发生了一系列明显的变化 ,这将对日本的内政和外交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2 1世纪日本的走向如何 ?这是中日两国研究人员必须关注和认真思考的问题。为了深入研究和解答这一问题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和中国国际友好联络会于 2 0 0 0年 1 2月 1 8— 1 9日共同举办了“当代日本社会思潮”国际学术讨论会。中日两国青年学者围绕日本的国民意识、历史观、新民族主义、社会思潮等诸多问题 ,进行了深入、坦诚的交流 ,取得了很好的成果。一、关于当代社会思潮近年来 ,…  相似文献   

19.
张石 《东西南北》2011,(23):23-25
“3·11”大地震彻底暴露了日本政官制度的腐败与无能,面对将要像福岛原子炉发生“炉心融化”一样发生“中枢崩溃”的日本,一个倔强的有良知的日本人再也按捺不住了。他将自己在日本能源政策制定实践中亲历的肮脏做法公之于众,几乎是“泣尽继以血”,写下了震聋发聩的《日本中枢的崩溃》一书,揭露了福岛核电灾难是一起日本政、官、商沆瀣一气引起的“人灾”,而等待他的却是更加严酷的人生。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 ,无论是研究日本近代文学抑或中国现代文学 ,“私小说”都是一个难以忽略的话题。1这首先是因为 ,“私小说”是近代以来日本文学中最独特的样式 ,它所表现出来的诸种特征直接联系着日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与个性。在这个意义上说 ,理解“私小说”不仅是认识日本的文学而且是理解日本文化、日本民族的精神结构的一个有效途径。其次 ,众所周知 ,中国现代文学的 3 0年历史与日本社会、文化、文学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 ,而其中“私小说”和“普罗文学”尤其引人注目。 2 0世纪 2 0年代 ,以“私小说”为主的日本近代文学 ,极大地影响了一代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