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吴官正 《今日南国》2013,(10):48-48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不知道我爱你;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站在你面前你不知道我爱你,而是爱到痴迷.却不能说我爱你:  相似文献   

2.
做一滴净水     
杨达 《社区》2013,(11):52-52
古希腊第一个哲人泰勒斯说:万物都从水中来。空气是呼吸的水,江河是流转的水,云是飘飞的水,植物是站立的水,人和动物是行动的水,石头和金属,在一定的高温下也会还原成液态.它们是静默的水……  相似文献   

3.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当你走近主人公,你的思想与之共呜时,你便会感知青年科学家内在的科学品质和人格力量。而此刻,你所获得的,已不仅仅是一个故事。──作者手记真菌介体病毒的证实困扰世界科学界30年,却由一位中国聪明的小伙子解决了英国伦敦北郊有个小镇哈本登,小镇并无特色,但名气却响。其缘於座落在小镇上的英国洛桑试验站,洛桑试验站的植物病理学系是世界上最古老并最有影响的植物病理学系之一。1946年,随著电子显微镜的问世,植物病毒学即从这里发展起来。邀请他来此合作研究的亚当斯教授,是国际真菌传植物病毒学会秘书长…  相似文献   

4.
丰富的安静     
周国平 《社区》2008,(20):29-29
世界越来越喧闹,而我的日子越来越安静了。我喜欢过宁静的日子。 当然,安静不是静止,不是封闭,如井中的死水。曾经有一个时代,广大的世界对于我们只是一个无法证实的传说,我们每一个人都被锁定在一个狭小的角落里,如同螺丝钉被拧在一个不变的位置上。那时候,我刚离开学校,被分配到一个边远山区,生活平静而又单调。  相似文献   

5.
动物和植物     
《阅读与作文》2007,(11):54-55
植物在一生中经常会受到动物的伤害,因为几乎所有的动物都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植物因此采取各种办法来进行自我保护。很多植物并不是等着食草动物来吃定它们的叶子的,它们会采取反击手段,而且崩的是致命武器。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相似文献   

6.
人首先是一种动物 ,可是人类已经忘记了它 ,而动物永远不会认为人不是一种动物。只不过在动物的眼中 ,人已经变成了一种与所有动物都有极大不同的怪异物种。它的种种怪异的特点 ,使人远离了作为生命的动物群体 ,远离着生命的本性。尽管经历了种种血雨腥风 ,生命世界仍然在地球上存在了数亿年 ,而到今天 ,人与生命世界的远离 ,却成为导致生命世界毁灭的最大的祸患  相似文献   

7.
世界上有些动物名字叫鱼,实际并不是鱼,鱼用鳃呼吸,以鳍游泳的水生脊椎动物,而有些动物虽然也叫鱼,但不具备这些特征。  相似文献   

8.
在单位举行的一次演讲会上,一位同事的话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什么?既不是天涯海角,也不是彼此相爱却不能在一起,而是从脑到手的距离,从心动到行动的距离。从心动到行动可以很远,远到我们也许一生都无法走完,但也可以很近,近到触手可及。重要的是我们敢不敢做。”  相似文献   

9.
知识之窗     
地球能养活 多少人 1998年7月9日,联合国人口基金组织发表一份报告说:世界人口1999年将达到60亿;到21世纪末可能猛增到102亿。 地球究竟能容纳多少人呢?生态学家指出,人类主要靠吃植物为生,虽然也吃肉类,但被吃的动物是靠植物生存的,所以人类实际上是间接地在吃着植物。 但是地球上的植物不可能全部变为食物供人类利用,有不少植物是根本无法利用的,有的则要供养其他动物,剩下能为人类享有的那部分能量实际上只占植物总量的  相似文献   

10.
故事发生在很多年前的一个动物园里。那时,我和女儿站在一个老妇人和她的小孙女旁边。小姑娘脸上长满了红色的雀斑。孩子们排着队等待本地的一位画家在他们脸上画上动物图案。  相似文献   

11.
叶辉 《华人时刊》2012,(11):62-64
人类从哪里来?动物、植物和海洋生物从哪里来……?这些在许多人儿时就产生的好奇和疑问一直萦绕在他们的脑海里。去南京古生物博物馆(以下简称"南古馆),在那里能获取到答案,去那里来穿越远古华夏,亲历生命轨迹,领悟生命价值和意义。南古馆现代科技展示手段,让人们趣味地穿越时空南古馆座落于风景优美的玄武湖南面,门前有一条布满樱花树的道路,进入博物馆的大门,扑面而来的是一种远离闹市的清新气息。到了博物馆的大厅就仿佛走到了遥远史前世界的入口……  相似文献   

12.
《阅读与作文》2014,(3):10-13
2001年10月3日,在神农架林区的猴子石,几名外地来的旅游者在距离几百米的山坡上看到了一个2米多高,浑身棕黑色,两脚直立的奇异动物,并拍下了照片。从北京赶到的考察小组及时找到了他们,但由于相机的关系,拍出的照片很难看清。专家们和目击者赶赴现场勘察,希望能再次目击到这种奇异动物。在现场专家们发现了脚印和毛发。经分析,断定为是一种叫做苏门羚的羚羊留下的。接着,专家们又发现了动物睡窝和几处相对集中的粪便。经分析,它们既不是人也不是熊、猴或其他动物留下的,它究竟是什么动物?  相似文献   

13.
世界各民族语言中有大量有关动物的习俗语和谚语,这些语言背后蕴藏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反映不同民族对动物相同或不同的情感态度。文章在前期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十二生肖动物及其它动物词语研究的基础上,主要对汉语和英语语言中有关动物的成语、习俗语和谚语进行对比分析,从有关动物词语的字面意义出发,探讨挖掘他们的比喻意义、联想意义.寻找出英汉语言中动物词语的共同点和差异,揭示两种语言中动物词语在语义表达上的主要特点。指出英汉语言中包含动物名称的词语语义形成的基础,两种语言中运用动物词语进行语义表述的对等性特点,以及这些包含动物的词语所蕴涵的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4.
龙是由两种或多种动物和其他物组合而成的幻想中的动物。组合成龙的动物或其他物,并不是毫无选择的,它们都是民间信仰中具备兴云布雨或司水理水职司的神灵。由此可见,龙的形成与水神崇拜密切相关。人们为了有效或尽快解除水旱之灾,往往同时祭祀多种水神,即将多种水神放在一起祭祀。祭祀的对象往往不可能是实物,而多是象征物或图形。当人们将多种水神象征物或图形放在一起作为祭祀对象时,就很有可能将他们组装在一起。多种水神动物和其他物的组合便形成了幻想中的动物——龙。龙的形成发展过程是不同的水神动物由简单组合到复杂组合的历程。在这一漫长的组合历程中,留下了不同的组合体,因而也就形成了千奇百怪的龙。  相似文献   

15.
《阅读与作文》2010,(8):54-56
常人看法是,在生物世界的食物链中,植物几乎总是处于最底层,是要被动物吃的。然而有少数植物却能吃动物,有趣而令人惊奇。此类植物也被称作食虫植物。这些植物不仅可以捕食昆虫,甚至可以捕捉一些体型较大的动物,如蛙类、小蜥蜴、小鸟等,所以也被称为食肉植物。  相似文献   

16.
有些动物为了谋求生存而需要捕食其他动物的行为是可悲的。虽然尽管没有人想要捕食者死于饥饿,但从某种意义上而言,一个没有捕食他物的世界,则会是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造成悲哀捕食行为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四个:(1)捕食常常造成猎物的痛苦;(2)捕食经常挫败猎物的欲望;(3)除了悲哀以外,捕食是与其他各种形式的困难和痛苦密切相连的,其中包括那些享受捕食乐趣和漠然视之的行为;(4)悲哀是怜悯和仁慈要求的美德。我认为,当真正值得赞扬的捕食行为受到尊重时,人们可以悲哀这种捕食行为。人们可以尊重这些在捕食过程中发展和显现出来的值得钦佩的品质,而不是尊重发展及活动过程中呈现的途径。此外,重视检查捕食动物的总数并不妨碍人们对捕食行为的悲哀。持有悲哀捕食行为的观点,并不意味着(在某种意义上)反对自然本身,也不意味着反对正确评价捕食行为;否则就不是一个真正的环保者。最后,人们可以悲哀捕食行为而不必从逻辑上去阻止或扰乱这种行为。  相似文献   

17.
《社区》2011,(21):F0003-F0003
触摸自然,就是学习知识。置身于这个不需要课本的“课堂”.孩子们观察植物、亲近动物、触摸溪流的身体感知.开启着他们的智慧.培养他们的爱心,陶冶他们的心灵。  相似文献   

18.
迷糊的海水     
动物也会开花,虽似奇谈却是事实。 海洋中的开花动物种类很多,它们多为海洋中低等的无脊椎动物,一般固定或依附在海底或其他物体上。它们的许多外部形态与植物一模一样,可它们能开出比植物还美的各种各样的动物“花”。  相似文献   

19.
《阅读与作文》2007,(2):22-23
越洋贸易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件大事,一些原本只生长在某个地区的植物从此跨越万水千山,传播到遥远的异地,植物的传播看似波澜不惊,但却有着深远的意义,它们不仅改变了数十亿人口的日常生活,也影响了世界历史的进程。[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知守之间     
真相 现存鸟类有近万种,它们分布在世界的各个角落,从冰山到沙漠,它们是世界上分布最为广泛的动物之一。在所有鸟类中,大约有2/3的物种生活在热带雨林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