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4·20"芦山强烈地震后,《宝兴县灵关镇核心区修建性详细规划》作为宝兴县灾后重建的实施性项目展开编制,既是以地方为主体的灾后重建新模式下的规划应对,又是新型城镇化背景下针对我国万余人口规模小城镇普遍具有的多元性特征作出的规划思考。在尊重居民重建意愿、维护居民自主定居权的基础上,融合规划控制性与实施性,对规划框架、工作机制、工作方法的创新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2.
从汶川地震后首次公开亮相,中国社工介入灾害救援和灾后重建工作已历时5年.作为灾难的见证者和灾害社会工作的践行者,我们经历了汶川紧急救助到社区重建的整个过程.在汶川地震五周年即将到来之际,四川大地又遭地震重创,在这个时刻将我们在灾害社会工作领域5年的经验进行总结与反思,期望能对雅安灾后重建的社工介入,尤其是中国灾害社会工作运作机制的形成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3.
<正>伴随着快速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我国的城镇化率已达到53.7%。但是,在空间快速城镇化的同时,我国"人口城镇化"缓慢的问题依然突出,大量由农村转移到城镇的新进城镇人口缺乏稳定的就业与相应的文化、技术教育,这逐渐成为阻碍我国城镇化建设进一步发展的主要矛盾,基于这样的现实背景,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的战略方向。至此,新型城镇化将成为当前及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国家战略调整的重点,而与新型城镇化相关的议题也将成为新一轮城镇发展建设中各方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4.
在汶川地震5周年即将到来之际,4月20日8时02分,雅安7.0级的地震再次揪住人们的心.公益组织与公众几乎在第一时间开始了救援行动,而这次公众的选择与5年前有明显不同,民间爱心洪流开始更自觉、更自发地选择更让自己信任的民间公益组织.过去"官办公益机构"在灾后救援中"一统天下"的局面正在被民意所改变.  相似文献   

5.
汶川大地震发生距今已经两年有余。在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过程中,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涌现出许多新做法和新现象,这值得政府及社会各界深思。当以研究的视角来探求社会工作对灾害管理的介入时,笔者发现,以社会工作为导向的民间组织开始成为汶川地震重建工作中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6.
汶川地震灾后社会建设中,除修复已损毁的建筑设施外,来自民间的公益组织在重建灾区社会关系、社会融合、社会秩序、社会环境等方面也有很多新尝试,构建了灾区社会建设的支持体系.整理民间公益组织在汶川灾区的实践样本,以期对本次4·20雅安地震灾后社会建设有所借鉴. 农村社区重建的乐和模式 由著名环保人士廖晓义在四川省彭州市通济镇大坪村发起的"乐和家园"项目,保留了自然村的历史形态,不仅帮助村民争取到政府投资的村道项目,彻底改善山村交通状况,还通过"乐和生态保护协会"组织村民重建家园.  相似文献   

7.
汶川地震已经过去5年,芦山地震再次唤起了人们对灾难的痛苦体验与回忆.无论是社会工作理论研究者还是实务工作者,有必要反思我国灾害社会工作的现状与存在局限,提出灾害社会工作专业能力提升之道. "5·12"地震,社会工作的一次集体亮相 "5·12"地震可以说是我国社会工作的一次集体亮相.地震之后,由高校、实务工作者组成的社会工作服务站(点)以及社会工作机构纷纷投入震后服务,在灾民心理情绪支持、物资救助、灾民能力促进、社区关系修复与重建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与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要遵循城镇化的客观规律,积极稳妥推动城镇化健康发展。现在提的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被称为"新四化",并冠以"新型"二字,那么,新型城镇化究竟"新"在哪里?有何新内涵?有什么值得期待的新亮点?本文在此作一次简要的解读。  相似文献   

9.
王振坡  张静文 《城市》2013,(8):24-28
十八大后,"新型城镇化"已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城镇化将成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载体,成为撬动内需的最大潜力。2011年,我国内地城镇化率首次突破50%,城镇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城镇化进入关键发展阶段;2012年我国城镇化率比2011年提高了1.3个百分点,城镇化率达到52.6%;根据预测,30年后我国农村人口将由  相似文献   

10.
"汶川"重生     
聆听"汶川" 自2008年5月12日那一场浩劫开始,"汶川"便跳入了人们的视野,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重建近两年来,来自"汶川"的喜讯也一直不断. 地震发生后,根据胡锦涛、温家宝等中央领导同志关于"把灾后重建与扶贫开发结合起来"的指示精神,特别是回良玉副总理要求扶贫办要抓紧制定贫困灾区灾后重建规划的重要指示,以及国务院<汶川地震灾后重建条例>、国家抗震救灾总指挥部重建规划组有关要求,国务院扶贫办编制了国家确定的汶川地震51个极重、重灾县内4834个受灾贫困村的灾后恢复重建 总体规划.  相似文献   

11.
随着国内外发展环境的深刻变化,未来5~10年,中国的新型城镇化将面临重大机遇,并将在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中扮演重要的历史性角色。而当前最为关键的是,如何解决中国城镇化质量不高、不可持续的问题。规模发展已显瓶径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在拉动经济快速增长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但由于与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直接相关,其规模城镇化的特点比较突出。例如:以工业化为主导、以做大经济总量和承载投资为主要目标、以土地批租为重要手段。这种城镇化模式在推动经济增长的同时,也积累了产能过剩、资源浪费、环境破坏等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12.
正2013年4月20日,因为一场突出其来的地震注定成为很多人记忆中不可触碰的伤痛。回望芦山、宝兴,太多的眼泪将这一年浸润得悲壮而深情,饱满而沧桑。这一年,四川省国土资源系统的干部职工和雅安人民一起用在这片历经风雨的土地上顽强生长着的爱、勇气与坚强、宽容与善良,手挽手、肩并肩,守卫生命家园。"生命工程"成为共同话题一年来,从中央到地方,"生命  相似文献   

13.
新市镇作为上海城镇化体系中连接城、乡的关键环节,其地位与功能的确立,其与新城的合理分工、功能互补的作用,对上海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十分重要。上海应在建设好新城的同时,将新市镇建设放到与新城建设同等重要的地位,以充分发挥新市镇在新型城镇化中的作用。推进新市镇建设,应采取市场主导、政府调控的模式;应强化新市镇规划,通过政府引导,由研究机构、社会力量等对全市新市镇发展进行全面规划;应在发挥市场作用的同时,强化市、区两级政府的协调管理机制;须走新型城镇化的道路,即按照"集约、智能、低碳、绿色"的要求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生态镇、绿色低碳镇。  相似文献   

14.
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阶段,产业经济和产业园区的不断发展带来了城镇空间的持续拓展和城镇人口规模的不断增长;在新的形势下,"产城融合"成为了我国实施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战略的重要举措。本文首先解析"产城融合"的内涵,然后结合西宁市"产城融合"发展的研究案例,探讨以"产城融合"为导向的新型城镇化及产业社区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5.
随着十八大报告关于"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战略的提出和我国首个城镇化规划——《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的出台,以生态文明为导向的城镇建设成为我国城镇化的新趋势。包括洁净空气、环保制度等在内的生态型公共产品是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其供给状况直接影响人们的健康和生活品质,决定着城镇的生态化水平。因此,本文拟从我国城镇化过程中生态型公共产品的供给现状出发,深入分析其供给内容、方式及瓶颈,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供给主体多元化、供给方式市场化、供给资金专门化、供给体制健全化的"四化"策略,力图为我国新型城镇化实践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正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人民大会堂向第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在"2014年工作总体部署"中提到9项"重点工作",其中,"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位列第五。但横亘在新型城镇化面前的最大难题,就是钱从何来的问题,无论是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经济,还是进城农民融入城市所面临的就业、社保、住房等,都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持。据国开行预测,2020年前,新型城镇化至少需要50万亿元新投资以满足新增城市居民的需  相似文献   

17.
未来20年将是我州城镇化进程的重要阶段,中国到长期持续的大规模怏速城镇化不仅成为经济增长的动力,也是中国经济能否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关键时期。国际城镇化发展规律表明,当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城镇化率超过50%时,就到了城镇化加速发展的时期。从人均GDP看,按照当年汇率6.2855计算,2012年中国人均GDP达到6102美元,城镇化率达到了52.57%,远低于发达国家同样人均GDP水平时期的城镇化率,具备了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客观基础和条件。  相似文献   

18.
为有效推进"5·12"地震受灾农户恢复重建工作,四川省广元市国土资源局朝天区分局多措并举,克服人员少、交通不便等各种困难,去冬今春共完成7073户灾后重建户农房规划选址工作.  相似文献   

19.
"汶川地震"过去已经两年多,"三年重建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时限即将到达,按照重大灾害重建的一般规律,灾害发生后2-3年为救援和早期重建阶段,之后的5-8年将进入到长期生计发展阶段.地震灾区贫困村的灾后重建在完成了住房、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环境改善等主要重建任务后,早期重建阶段的核心目标基本实现,接下来即将跨入长远生计恢复阶段.  相似文献   

20.
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审议决定将新型城镇化建设作为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头等问题。新型城镇化是我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也是实现现代化的核心所在。虽然新型城镇化一直强调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但实际上,土地的城镇化同样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点。农民关心问题的焦点集中反映在土地问题上,而农村土地制度的核心是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致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成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的重要内容。只有真正解决好了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土地流转的问题,才能实现新型城镇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强中国的综合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