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姚皓华 《东岳论丛》2005,26(4):83-89
边塞诗派是唐代著名的诗歌流派。盛唐过后,唐代宗大历时期的著名诗歌流派“大历十才子”诗派也创作了不少边塞诗,他们的边塞诗与盛唐边塞诗派的边塞诗有同有异:其同在于两者均有边塞景色的描写及胸臆愁懑之情的抒发。其异之一在于盛唐时期蓬勃的时代精神造就了盛唐边塞诗中瑰丽雄奇的西域风景画,“大历十才子”边塞诗中的边地风物则少了盛唐逸气多了感伤色彩;之二在于盛唐边塞诗中的离愁别绪表现得愁而不惨、悲而不凄,而“大历十才子”笔下的乡思之情则凄惨愁郁、幽怨绝望。  相似文献   

2.
滕汉洋 《理论界》2012,(7):141-142
元稹"元才子"的得名在元和中后期,最早起自宫廷。使其赢得才子美名的诗歌主要是其风格轻艳的女性题材作品,即他自己所谓的"艳诗"。这一事实反映了元和时期的文学风尚,也为考察元稹诗歌在当时的接受情况提供了一个具体而微的例证。  相似文献   

3.
作为明代前中期的文学群体,“景泰十才子”的内部往来和外部交游均可以反映出明代文坛的众层化现象。他们内部阶层迥异、职业不同,外部的交游对象也涵盖王公贵胄、馆阁文臣、布衣山人、巫医百工等各个社会层级。过往将其视为景泰年间的文学群体是文学史的误读,“景泰十才子”的文学活动与永乐、宣德间台阁文人存在交叉,并且也曾创作不少颂圣作品。该群体的诗史地位存在逐步升格的情况,以此也可见明清学人的明诗史叙述策略。  相似文献   

4.
才子阿明     
阿明是班中的才子,在报刊上发了十来篇文章,惹得一个同学艳羡不已,"赶明儿,阿明成了大作家,我们可就沾光啦!" 大作家?阿明听了,一拍脑袋,假如有一天我真的成了大作家,"哈哈哈……"他赶紧捂住嘴巴,左右扫描一番,幸好没人看见,不然就有损文人斯文形象了.  相似文献   

5.
卢照邻是初唐文坛的一个重要诗人,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极具典型性的悲剧诗人。他在封建社会上针时期,由入仕到入道,最终惨死颖水,经过了文人精神、入仕之念与道家哲学的激烈斗争,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病才子。他积极推行新雅文风,反对六朝以来的形式主义创作传统,提出了很多有借鉴意义的文学主张,他的文学创作,特别是叙情长篇──七言歌行的创作,丰富了唐代文学的创作园地。  相似文献   

6.
“才子”说:金圣叹小说理论的核心范畴@吴子林$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北京100732~~  相似文献   

7.
伊丽莎白时期的七位"大学才子"在借鉴希腊罗马戏剧的基础上,传承了乔叟的写实主义传统,创立了英国的悲剧和喜剧,对莎士比亚的创作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此基础之上,莎士比亚创作了历史剧、悲剧、喜剧、传奇剧和悲喜剧,丰富了英国戏剧类型,也对英国语言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文学史上,唐代是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诗人辈出,创作繁荣,有如百川争流,群峰竞秀。既产生了举世瞩目的伟大诗人李白、杜甫及其光辉灿烂的诗篇,也出现了各种诗歌流派及其独具风格的作品。盛唐以降,继王孟、岑高、李杜之后有“大历十才子”。他们的诗虽然有一些是酬唱应制之作,但是有不少名篇传世,在唐诗中,有一定的  相似文献   

9.
明清时期,以金圣叹为代表的评点家惊叹于叙事文的审美形态,努力追寻其"不得不然"的内在特征.他们从"才子文心"出发探求叙事文形式美的根源,进而追溯至叙事文内在的生命特征,即"文"自身所具有的一种内在驱动力.实际上,这种"文"的生命动力特征并非与文人"无与",而是文人创作过程中"心"与"文"融而为一所达到审美自由境界,金圣叹所说的"化境"即是这样的境界.  相似文献   

10.
伤逝     
高介华 《江汉论坛》2007,(12):124-125
我自己常称的"江南第一才子"正明先生走了.从此,我多了一分寂寞,也多了一分哀伤.天何不惜斯人耶!  相似文献   

11.
淡味苏东坡     
蒋醺 《快乐青春》2010,(6):60-61
苏轼是个才子。才子是很得意的,受皇帝赏识时,他的书法漂亮、工整、华丽。他从没想过,他会让很多人受伤。别人没有他的才气,当然要恨他。  相似文献   

12.
段莹 《云梦学刊》2013,(6):77-83
大历诗风向齐梁的复归过程中,女性的介入是一个关键.唐代宗第四女升平公主凭借女主身份,乘天宝以后声色绮靡渐兴之势,对其驸马郭暧门下大历十才子的创作风气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升平公主对绮丽和雕琢的崇尚,去除了儒家正统价值观念对诗歌的附着,使诗歌回复到审美主义的本体.这种超功利的审美主义倾向,与梁陈宫体诗的宗旨是一致的,对于乱后诗风审美主义和形式主义倾向的推进,有着重要的作用.从整体上来说,升平公主对绮艳风气的引领,破除了传统雅正观念影响下的诗坛对于追求至美的欲念的约束,使文人的审美意识能够更加广阔,审美视角更加多元,对诗坛的风气和文人的心灵都是一种解放,并在某种意义上为元和诗歌部分风貌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3.
曹学俭是晚明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藏书家.他一生三仕两隐,无论在朝堂之上还是山林之中,他都结交了不少朋友,是晚明极具影响力的人物.考察曹学俭与闽中才子邓原岳、徐熥、谢肇荆和徐蚴的交游活动,不仅有助于我们深入研究曹学俭的生平、思想和创作情况,还可以为我们进一步了解晚明闽派诗风新变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具有重要的文学史意义.  相似文献   

14.
《古文观止》从十七世纪末问世以来,就得到人们重视,成为我国流传最广的古代散文选本.但这部《古文观止》中的大部分选篇,和在它之前三四十年出版的、由金圣叹评选的《才子必读古文》相同.《古文观止》中的许多思想性较强,艺术分析较为细致精到的评语,也往往和《才子古文》雷同.这说明《古文观止》的编选者吴楚材和吴调侯是参考过《才子古文》的.但由于他们的封建正统思想较浓,艺术欣赏水平不是很高,因  相似文献   

15.
“吴中四才子”指明中叶生活在吴中地区的祝允明、唐寅、文徵明和徐祯卿。时下文史界在提及此四人时大都将他们视为整体,有的甚至将他们视为文学社团。这一概念的形成,与《明史》的记载有很大关系。《明史·徐祯卿传》曰:“祯卿少时与祝允明、唐寅、文徵明齐名,号吴中四才子。”今人在编年谱时大都将“吴中四才子”形成的时间定为“祯卿少时”,即弘治十年(14 97) ,徐祯卿十九岁时。但这并无事实依据。据现存资料,“吴中四才子”的名目在明中叶并未出现。虽然在弘治、正德年间祝允明、唐寅、文徵明和徐祯卿经常被并提,但未有称“吴中四才子”…  相似文献   

16.
旅游是现代人重要的生活方式,但旅游活动早在中国古代就大量存在。唐诗描述记录了唐代文人多姿多彩、丰富的旅游生活。按其游览者旅游动机和心态,唐代文人的旅游活动可主要划分为欢乐的闲游、昂扬的壮游、失意的贬谪游和超然的道、释游四类。唐诗中文人的旅游生活及心态反映了唐代士人特有的时代精神和气质。  相似文献   

17.
论唐代文人与旅游文化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代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全民生活意志旺盛、思想自由解放的时代。各种条件的满足使唐代文人的出游热情高涨 ,并写出大量诗赋文章。唐文人对旅游文化的建设 ,在不同阶段其具体内容亦有所不同 :唐前期主要表现为游山玩水 ,欣赏名胜古迹 ;而唐后期则多以被贬谪的文人对边远地区旅游文化的开发建设为主。在我国旅游建设史上 ,唐代文人对旅游文化建设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周亮工参与刊刻金圣叹批评《水浒》、古文考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亮工是清初江南文学界和出版界的重要人物 ,在今人的金圣叹“腰斩”《水浒》研究中 ,都要涉及周亮工的论说 ,然而对于两人之间的关系却均语焉不详。其实周亮工对金圣叹的文学批评在总体上评价颇高 ,对圣叹的不幸遭遇有明显同情 ;更有甚者 ,在金氏的生前死后 ,周亮工分别不同程度地参与了《第五才子书水浒传》和《天下才子必读书》的刊刻  相似文献   

19.
这些年来学者谢泳先生关于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研究引起读书界的注意。他好像特别注意一个刊物、一个社团或一个高等学校里所集中的知识分子群体,由此切人,选题好,方法也适宜,这也就是所谓的精英研究,越来越显出它的学术价值。他较早、用力较勤的是对《观察》杂志的考察,同时进入视野的自然就是它的创建人储安平。在这一题目下,他出过两本专著,分量很足。也在此时,他就研究西南联大和清华大学。现在摆在读者面前的《清华三才子》(新华出版社2005年10月出版),就是这一研究的成果。这本书是关于罗隆基、  相似文献   

20.
门阀制度在唐代逐渐解体,士族阶级受到压抑;但其在政治上的影响依然存在,尤其是在婚姻爱情生活中影响更大。原因主要在于世俗观念的影响、寒门士子的前途压力和法律的明文规定。这些因素不但影响和调控了唐代文人的婚姻爱情生活,而且深刻地体现和反映到有关的文艺创作中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