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古书目目录类之源流考柯平一古书目目录类的产生目录之书,成熟于西汉。刘向、刘歆《别录》、《七略》据官府藏书定为七部:辑略、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数术略、方技略。众所周知,书目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以一定数量图书为前提条件的产物。其时书目甚少,无...  相似文献   

2.
《汉书·艺文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书目,对后代的书籍分类和学术流别的考察具有深远的影响。《隋书·经籍志》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四部分类目录,是继《汉书·艺文志》以后的第二部重要的古代综合性图书分类史志目录,它对我国古代目录学影响深远,对古籍考证、辨伪意义重大。本文从礼类文献目录这一角度,对《汉志》与《隋志》试作一个比较,从中看出二者的变化,以及历代统治者对礼教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汉书·艺文志》的编撰及其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书·艺文志》(下称《汉志》)系依据《七略》改编而成,且有所创新,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古典书目。它的产生,开创了利用官修书目在正史中编撰“艺文志”的先例。对于这类书目,郭沫若有中肯的评价,指出:“历代史书多有‘艺文志’,虽仅具目录,据  相似文献   

4.
自汉朝刘向开创提要目录以来,历代官私书目力仿其体,但官目因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完备者不多。《汉志》和《隋志》均为其中的上品,受史志目录篇幅限制,只作简单著录;魏晋南北朝时期士族子弟把持秘书监,品位虽高,并无真才实学,所编目录只是随手登记书名而已。至唐宋两代才出现几部较好的目录,如《开元群书四部录》、《古今书录》、《崇文总目》、《中兴馆阁书目》(以下简称《馆目》)等。《崇  相似文献   

5.
《四库全书总目》(以下简称《总目》)是清乾隆时期随编纂大型丛书《四库全书》而产生的一部综合书目,在分类上它沿袭传统的四部法而更加完美,代表了我国古代书目分类的最高水平。但是《总目》的分类仍然存在着许多明显的不足,本文主要分析《总目》史部著录史籍不足之原因。  相似文献   

6.
从经部角度比较《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四库全书总目》,三部目录从六艺略发展到经部,经部从无到有,经部分类的调整及类目的增加使尊经为旨的书志体学术史得以确立并获得发展。易、书、诗三类的书目传承与书目的净化和细化,透露古文经学重兴的消息。同时,尊经崇实的精神贯穿三部目录始终并持续发展。礼、春秋、论语类的书目细化及入目分歧,既是目录学发展明晰化的反映,也与经学自身的发展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7.
《历代妇女著作考》是一部记载我国古代妇女著作的专题文献目录和工具书,是妇女与性别研究学科专题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料,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它的"优质"成书与作者胡文楷先生长期致力于版本校勘、古籍点校和辞书编纂等专业工作相关,也与作者关注、重视搜求妇女著作并已编纂有《闺籍经眼录》、《昆山胡氏藏闺秀书目》等书目有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汉书·艺文志》(下称《汉志》)系依据《七略》改编而成,且有所创新,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古典书目。它的产生,开创了利用官修书目在正史中编撰“艺文志”的先例。对于这类书目,郭沫若有中肯的评价,指出:“历代史书多有‘艺文志’,虽仅具目录,据此也可考察当时的文化发展情况之一斑”。①就《汉志》的编撰思想和内容特点作一探讨,对于总结中国目录学的遗产与传统,更好地发挥史志书目的作用,都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隋书·经籍志》继《汉书·艺文志》而后出现,是根据隋代政府藏书目录而编成的,收录了梁、陈、齐、周、隋五代官私书目所记的书籍。它在吸收和借鉴了前人图书分类法的基础之上,采用了四部分类法并对其进一步完善,确立了四部分类法的规范,书中的总序、大序、小序等叙述了经、史、子、集的发展历程,对后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隋书·经籍志》中的注体制短小,提供了研究古代文化制度的宝贵资料,是我国古典目录学发展史上一部重要的专著。  相似文献   

10.
从古典目录中看中国传统知识结构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献是知识的载体.要了解传统知识结构的演变,就必须了解古代文献,而我国的古籍浩如烟海,我们不可能遍览,只有通过揭示与报导古代文献的古典目录来了解古代文献的概貌.古典目录始于汉代,到清代为止,最有代表性的古典目录顺次有四部,它们是汉代刘歆编辑的《七略》、唐长孙无忌等撰的《隋书·经籍志》,宋代郑樵的《通志·艺文略》和清朝永瑢等著的《四库全书总目》.书中都按一定的次序和详略记录了大量的书目,通过它们的类目比较,我们可以比较清楚地看到类目的变化情况(类目比较表附后).  相似文献   

11.
《千顷堂书目》是黄虞稷以自家藏书为基础编撰而成的明代经籍目录,是《明史·艺文志》编纂所据之蓝本。《千顷堂书目》内容中有诸多“缺姓名”“缺”“中阙”“阙”,尤其是卷六至卷八史部地理类之方志目录,多达五十四处,内容涉及人名、书名、卷帙等,现考补出其中十九处缺文内容。  相似文献   

12.
清朝同治十三年(1874年),张之洞任四川学政时,常有学生提出“应读何书,书以何本为善”的问题,他用了二年多时间,在浩如烟海的古籍中筛选了二千二百种常见的重要古籍,分门别类,编成一部为初学者指导读书门径的举要目录书——t书目答问》,于光绪二年(187年)刊行问世。这部书一问世,就受到知识界的普遍欢迎,成为《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之后极有影响的一部目录书。鲁迅先生说过:“我以为要弄旧的呢,倒不如姑且靠着张之洞的《书目答问》去摸门径去。”后来的蔡元培先生干脆把它作为简明、实有的购书目录。自西汉刘向、刘敬父子首创…  相似文献   

13.
每一时代的政治思想潮流和学术风气特征,对当时目录书的编纂,都有一定的影响,因而目录书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这种潮流和特征,起到“辨章学术,考竟源流”的作用。从两汉至隋八百多年中,史学大有发展,而目录书中“史部书”一类亦即由《汉书·艺文志》“六艺略”中的“春秋类”下脱出,经魏郑默《中经》,西晋荀勗《中经新簿》、东晋李充《晋元帝四部书目》,一直到唐初《隋书·经籍志》,终于逐步独立成“经、史、子、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概述了《四库全书总目》集部和其他三部对文学书籍的著录,以及它在体例上所具有的阐明文学源流和介绍作者事略、各书内容提要的特色,指出它在研究古典文学方面的参考价值与局限性,并进而论及中国古代文学目录以综合性图书分类书目中的集部为其主要形式的某些特点。另外,本文又将《四库全书总目》与《四库全书简明目录》中文学目录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15.
叙录体书目有机融合了目录基本结构的三大要素:书名、小序和解题(书录),是最为目录学家、学术史家称道的书目体制,常常被学者们推许为目录学功能的极致,成为“辨章学、考镜源流”的利器。同时,叙录体也是我国第一部系统书目的目录体制,也是中国古典目录学最初的成熟形态。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古代文学目录发展史的角度,论述唐宋文学目录继汉魏六朝之后发生的变化:《隋志》“集部”的正式确立,官、私书目中文学类目的进展,乐府解题与诗文系年目录的兴起,《通志·艺文略》“文类”的产生。进而阐明了唐宋文学目录的成就和影响。  相似文献   

17.
《四庫全书总目》是我国封建社会时期最后而且最巨大的一部官修目录,但不是传統的封建政府的藏书目录。本文試图根据纂修《四庫全书总目》的政治目的和时代背景,闡明乾隆帝为什么要做这一工作的原因,并依次說明《四庫全书总目》的纂修过程、內容以及对后世的影响等問題。  相似文献   

18.
自西晋苟勖的《晋中经簿》,把群书按学术门类划分为甲、乙、丙、丁四大部类,到东晋李充撰《晋元帝四部目录》,修定四部次序,至清末以前,四部分类法一直是我国传统目录系统的分类标准。1840年鸦片战争后,随着中西文化交流的发展,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不断介绍和引进中国,使中国传统的学术门类大为扩展。这样,传统目录系统也就无法反映近代科学文化的发展和新书的状况,从而开始了向旨在反映近代学术发展的近代化趋势。  相似文献   

19.
《新编天一阁书目》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宁波天一阁是我国现存最古的藏书楼.其创建者明代范钦主要致力于收集当代的著作和文献,形成了天一阁以收藏明代地方志、科举录为主的特色.天一阁藏书目录的编制,从范钦时代开始,其后不断有新编出现.这些书目,记载着天一阁盛衰变化的历史.骆兆平编著的《新编天一阁书目》,是建国后第一本公开出版的天一阁藏书目录,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天一阁藏书的现状和历史,著录谨严精到,信实可靠,具有学术性。  相似文献   

20.
清末以来,张之洞的《书目答问》成为颇为流行的一本工具书。作为研究中国古代及近代学术思想的推荐性的综合书目,即使是在今天,也仍有一定的使用价值。 《书目答问》共列举了二千二百多种童生们应读书籍的书目。按经、史、子、集四部分类,另加丛书目一类,每类下再分子目。类目名称大致与《四库全书总目》相似,但较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