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 毫秒
1.
试论龚自珍《尊隐》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尊隐》是龚自珍的一篇重要政论文,表现了作者对清王朝统治形势的根本看法,对其前途作了虽然膝陇却很实际的推断,体现了作者所达到的时代思想高度,理所当然地受到研究界的关注,但由于本篇写作时间难以确考,又采用寓言的表现手法,无论是写作时间还是内容的真正寓意,都存在着不尽相同的看法。本文拟在前人论述的基础上,就个人的认识与体会,发表一些浅见,就教于方家。关于《尊隐》篇的写作时间,大体认为是在嘉庆十九年(1814)前后。如孙钦善先生说:“写作的具体时间不详,作者《己亥杂诗》其二四一云:‘少年《尊隐》有高文,猿… 相似文献
2.
3.
宋延平 《延边大学东疆学刊》1988,(3)
《围城》的结构特点是什么,它具有怎样的审美功能?这一问题到目前尚无文章作专门论述.本文拟就此方面作些探讨.文章要点:一、社会历史时空与人物心理时空的矛盾组合,时空关系的隐显处理及分体时空的构造,是《围城》在时空艺术方面的新探索,也是其结构特征之一;二、淡化情节,将情节作为时空转换的机制,并形成四个链环,是作品的情节结构特点;三、《围城》结构就自身(内容与形式的结合)而言是独创的、完整的,但站在审美的立场上,其又是“曲高”而“和寡”的.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龚自珍的经济思想是完整理解其思想全景的一个重要侧面。《平均篇》、《农宗》两篇文献基本反映了其这方面思想的主要内容,从中可以看出龚氏以农为重的理想主义模式。龚自珍的经济思想,从根本上讲,是源于其政治思想和社会抱负的。他的经济模式绝对不会触动士人阶层的利益,这是其潜意识中自我认同的精神实质决定的。 相似文献
5.
皮锡瑞不仅主张孔子作六经,还认为"经之名"出自孔子。然而,他在《经学历史》中提出的五项证据都是不能成立的。在此之前,龚自珍《六经正名》已提出了两项皮锡瑞没有面对的反证。要证成"经之名"源于孔子,比证成孔子与六经的关系更加困难。皮锡瑞为了证明"孔教"仍然有用,故此格外坚持"孔子之教",遂把"经"之名也要追溯至孔子头上。这是多了举证责任,却又无法圆满地佐证其说。相比之下,龚自珍"天下有六经久矣"之说,比皮氏之说更高明,也更经得起推敲。 相似文献
6.
本文试图从读者的角度结合“接受美学”的方法,对《三国演义》的艺术接受问题作一探讨。 一、《三国》艺术接受的历史 《三国演义》是以东汉末年军阀纷争为历史背景的,在其成书之前,三国故事早有流传。随着历史的演进,时间的推移,人们逐渐丰富着正史、稗乘所载三国故事的内涵,而经元末明初文人的进一步整理加工,终于创作出这一部通俗演义。三国故事在演义作 相似文献
7.
我国资产阶级作为一个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以前,已经有近代启蒙思想为这一历史变革作出精神准备。龚自珍是当时进步思想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龚以文学的形象表现他激进的民主思想,他的文学与他的近代民主的狂飙思想融结一起,其《病梅馆记》可说是代表。许多人说这篇文章是批判封建专制时代压制和摧残人才的,但这并没有将其思想说透。其实这篇文章的思想高度,是提出了个性解放的社会要求,这是属于进步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体系的,反映了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代表了一种进步的思想潮流。 相似文献
8.
9.
龚自珍《病梅馆记》举当时梅产地以“江宁之龙蟠”为首,但江宁(今南京)之龙蟠地小名微,而且不像“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那样盛产梅花,不过历史上江宁的盆梅生产一直较为突出。《病梅馆记》应作于作者道光二十年(1840)九月江宁之行之后,而其最直接的触因是江宁的盆梅产品。 相似文献
10.
《原野》是曹禺继《雷雨》《日出》而后写出的第三个剧本,然而,《原野》不仅没有赢得《雷雨》和《日出》那样的声誉,反倒招来许多批评。主要的批评意见是:仇虎这个人物被作者所加的复仇、爱与恨、心理谴责等因素神秘化了,他只是一种与命运抗争的力量的象征,失去了丰富复杂的社会性格。尤其是第三幕中布置了过多的象征性的环境气氛,把许多神经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伦理学的发展经历了四大阶段 ,即新中国伦理学的初创时期、经受严重挫折的时期、恢复时期和发展繁荣时期。就其学科性质而言 ,新中国伦理学主要是马克思主义的规范伦理学 ,或者说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规范伦理学。论及新中国伦理学的历史地位 ,可以说它是现代中国伦理学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是五千年中华伦理文化在新的历史时期的继承和发展 ,也是现代世界伦理文化的重要一脉。 相似文献
12.
金庸作品中有大量的隐士形象,大致可分为三类:(1)历经曲折离奇最后悄然离去;(2)由隐居生活到入世然后再出世;(3)"半隐".金庸主要是通过类型化的背景人物烘托、对人物孤独心境的开掘和表现等手法来塑造众多的隐士形象的.如此反复地经营此类形象,这和作者的人生体验有着密切的关系.金庸是孤独的,而孤独是一种心理失衡.深受传统文化影响的金庸把内心的孤独成功地转向了利己(道家的全身保身),使之平衡. 相似文献
13.
汪武军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1,23(8):58-61
隐逸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日益受到学界的重视,研究成果层出不穷,呈现出研究面宽、朝纵深方向发展的纷呈局面。稽诸正史,旁及笔记文集,研读今人著述,发现对"隐士"的定义及"隐士"文化理论建构的过程认识和描述,莫衷一是,各持一端,多有不符合历史实际之处。考察"隐士"一词出现以前的"隐士"文化的历史衍变,探究儒道两家对"隐士"文化理论的建构,方能明白"隐士"最为本初的面貌,也才能更准确地理解"隐士"这一文化现象的特质。 相似文献
14.
子夏孔门求学三事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子夏孔门求学事迹,《礼记》、《说苑》、《孔子家语》等多有记述,但说法不一,时间地点不明,真相难辨。究其实,子夏于鲁哀公七年出任卫国行人,车有盖是公务需要;孔子不"借盖"是知其贫无二盖,担心影响其公务。子夏"短于财"而非"吝于财"。子夏丧亲在哀公九年,服丧期间研读《尚书》,为免遭赵简子报复而"使民未有闻焉"。子夏哀公十四年受孔子委派赴洛邑"求周《史记》",过卫遇"读史记者"纠正"亥豕之讹",并非"返魏"。 相似文献
15.
隐士是中国古代一个非常特殊的社会阶层。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尊重隐士的传统,历代统治者基本上都是礼敬隐士的。但自先秦以来,反对隐逸的呼声也一直不绝于耳,有时甚至达到了相当激烈的程度。本文通过对尊隐、反隐两种历史现象的分析,发现古代统治者对待隐士所使用的乃是带有很大主观随意性的双重标准,而其立论的出发点却惊人地一致。 相似文献
16.
17.
中国水文化丰富多彩,这其中就包含了人们赋予水的信仰。本文通过对文献和民俗资料的调查,从水能增强生殖力、生命力以及人们经过沐浴以敬神这三个层面,进一步说明沐浴这一与水有关的活动对古人精神信仰的影响及作用。 相似文献
18.
19.
田丽华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5,(2):162-164
东北少数民族赫哲族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独具渔猎生产特色的宗教信仰,其中对鹰的崇拜十分突出。对鹰崇拜产生主要原因是因为当时赫哲族物质生产落后,对周边自然万物的认知能力所限,同时也源于赫哲族对鹰作为生产辅助工具的依赖以及内心对它所拥有的威力的折服与向往。赫哲族的鹰崇拜较多地反映在本民族的神话传说中,而以翱翔在我国古代东北及西伯利亚一带的鹰隼——海东青为创作原型所塑造的"阔力"形象在赫哲族民族史诗——伊玛堪中比比皆是,这充分展现出赫哲族对鹰深厚的崇拜之情。通过对赫哲族鹰崇拜的研究,能够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和精神核心,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