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风文艺思想研究述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根据研究者思维模式及关注重心的变化 ,把胡风文艺思想的研究分为三个阶段。前期研究关注的主要是它是否符合以及在多大程度上符合正统话语 ;1988年以后 ,则致力于发掘胡风文艺思想的“独特性” ;90年代末期以来 ,研究者们对文化语境和知识分子人格之间的互动关系 ,进行了多角度的透视和反思。同时 ,本文还强调指出 ,在当前的时代 ,胡风研究仍具有很强的观实指向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胡风与卢卡契相似的生活经历为参照对象 ,指出二者文艺思想在作家主体性美学精髓、现实主义的创作主张和人道主义的艺术本质等方面的同异之处。  相似文献   

3.
冯雪峰与胡是风现代文学史上的两个重要理论家,也是两个悲剧人物。他们不仅命运相似,在文艺观点上也有许多相同的地方。由于他们的理论富于独创性,且常与占主导地位的观点相左,一直被视为“异端。”他们的理论被认为是资产阶级的或修正主义的。每逢运动,批胡风,必然要捎带上冯雪峰;而批冯时,义将他列入“胡风派”。但是,他们究竟是不是一个“派”?在这个“派”中谁主谁从?连批评者自己也未必清楚。事实上,冯雪峰与胡风的观点虽有不少相同之处,但它们的差别仍然是很大的。本文将着重比较他们文艺观点之异同,而对其理论的长短,不作过多评论。  相似文献   

4.
“胡风”第一枝──读《胡风文艺思想新论》吉彦波尚延龄教授的《胡风文艺思想新论》一书(敦煌文艺出版社1995年出版,收入“甘肃作家丛书”)出版了。翻阅这本胡风文艺思想研究的开拓之作,感到有很多话要说。自1985年始,笔者和尚先生一直同校工作,尚先生主编...  相似文献   

5.
胡风文艺思想与左翼文学理论没有本质上的区别。胡风 反对现实主义只是反对某种概念化的表达方式,并不反对现实主义本身。胡风与左翼作家的 不同是方法论的而不是世界观的。比较而言,胡风对西方批判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文学理论 持有保留态度。  相似文献   

6.
胡风文艺理论具有双重性 :既是政治工具 ,又是审美创造 ;既追求“诗人”使命的完成 ,又时刻不忘“战士”的责任感 ;既以集体为本位 ,又时刻不忘人的主体能动性。胡风文艺理论对文学的时代性与审美性的整合构成了其文艺思想的二元论态势。胡风文艺理论的二元论状态一方面是对自身双重社会角色的调和 ,一方面是对当时强大的社会本体和现实政治形势所作出的不失原则的文化妥协 ,这表现出一个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社会良知和艺术良知  相似文献   

7.
朱朝辉 《齐鲁学刊》2008,(2):147-150
胡风文艺思想中存在着鲜明的现实主义倾向与理想主义倾向,这两种倾向的交融化合,使胡风文艺思想呈现出独树一帜的"异质性"。深入研究胡风文艺思想的这两种倾向,将有利于我们借鉴、运用其文艺理论的合理内核,更好地推动当代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胡风的诗论     
1937年7月,胡风在上海自费编印《七月》旬刊,同年7月移至武汉,改为半月刊.作为一个诗人,胡风在《七月》的编辑工作中,对于及时地反映抗日的现实生活、充满革命激情的诗篇格外注意,常把它们编排在刊物的首篇.此外,他特别致力于培养和造就青年诗人,注意在《七月》上发表青年诗人的作品,因而在《七月》周围聚集了一大批青年诗人.他们之中有艾青、田间、阿垅、鲁藜、邹荻帆、绿原等诗人.他们的诗篇真实地反映了抗战的现实生活,抒发了人民大众高涨的抗战热情,在艺术形式上,继承和  相似文献   

9.
胡风传略     
胡风,本名张光人,笔名除胡风外,还有谷非、高荒、张果等。1902年生,湖北省蕲春县人。他的父亲最初靠做豆腐卖维持一家人的生活,母亲是出身雇农的孤女,做过童养媳;笔名胡风的“胡”字,就取自他母亲的姓。胡风幼年家贫,从小便开始做放牛、拾柴草一类的劳动,使他带上了浓郁的“泥土气味”。胡风的父兄,常受豪绅的欺侮,很希望胡风能识识字,记记账,振兴家声。他从十一岁开始  相似文献   

10.
胡风的启蒙     
红苇 《学术界》2003,(3):137-144
考察 3 0、40年代现代启蒙思想状况时就不应该忽略胡风。 3 0、40年代的胡风始终以继承、发扬鲁迅先生富有现代意识的启蒙精神为己任。胡风与鲁迅不同 ,胡风人格中的“左翼战士”精神状态 ,是胡风终身性的价值选择  相似文献   

11.
胡风与鲁迅     
胡风自鲁迅逝世后 ,自觉担当起鲁迅精神与鲁迅思想的阐释者宣传者捍卫者 ,几十年来矢志不渝。这形成了他独特的鲁迅观 ,影响深远 ;不仅为鲁迅研究工作提供了参照 ,也给他本人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胡风在文艺理论上自成一家,在美学上也有他独特的美学思想。建国初期,胡风的美学思想有相当影响。胡风的美学思想主要是在解放前形成的。他在留学日本期间,学习和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文艺思想和美学思想,但也受到“拉普”的影响。回国后,他参加了“左联”,受到鲁迅的影响,从而确立了唯物的美学观。胡风是以对唯心主义美学的批评来开始他的美学活动的。他在《林语堂论》中指出,林语堂的“中心哲学,就是意大利克罗车教授底美学思想”,“这个美学思想在文学批评上就是斯宾加恩底表现主义的批评,也就是‘创造与批评本质相同’的创造的批评”,“对于这个个性至上主义,对于这个  相似文献   

13.
胡风的话语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上世纪40年代的言说语境中,胡风有其独特的话语方式:欧化白话文。胡风的白话文欧化在词汇、文法和叙事三个层面上铺展,又在具体的文本中结合为一个整体。如果把胡风的欧化白话文放置到现代白话文生长过程中,可以看出它继承了“五四”的白话文写作和启蒙主义的精神,继承了鲁迅“直面”生活的现实主义气质,同时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现实主义文学观。这些直接构成了胡风欧化白话文的精神后援,欧化白话文的话语方式和言用者胡风的结合,就成了“胡风话语”。  相似文献   

14.
胡风与冯雪峰*●支克坚笔者在本书中专门论述了胡风的文艺思想同鲁迅文艺思想的联系,以及这种联系在中国现代文艺思潮史上的意义。笔者在本书前面还曾说过,胡风和冯雪峰,在四十年代革命文学内部论争中,曾经构成一个理论派别,而冯雪峰恰恰又是在一个阶段上代表了中国...  相似文献   

15.
五十年前,毛泽东发表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这一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经典文献,精辟地论述了文艺与生活、文艺与人民、文艺与政治、作家在文艺创作过程中的立场、观点、思想、感情等一系列根本问题,奠定了毛泽东文艺思想的理论基础,标志着一个崭新文艺思想体系的诞生,为中国革命文艺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回顾《讲话》发表以来半个世纪的历史进程,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当毛泽东文艺思想得到全面、准确理解和坚持的时候,文艺事业就繁荣、发展;而当毛泽东文艺思想被片面,错误地理解,甚至被淡化、歪曲的时候,文艺事业就遭到挫折,甚至走上偏离社会主义和人民群众的歧途。这就充分证明了毛泽东文艺思想对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从二十年代后期开始,梁实秋作为新月派的主要理论家参与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系列重大的文学论争,在这些论争中,梁实秋的文艺思想作为资产阶级的人性论的代表受到批判,后来一直沿用这种提法。仔细考察梁实秋的文艺观,我们发现,梁实秋的思想观点用我们通常所理解的资产阶级人性论(即自然人性论)来解释,有许多矛盾之处。比如,他一再宣扬人性论,但对以资产阶级人性论为基础的近代人道主义却极力抨击,认为人道主义不合乎人性,声称“吾人反对人道主义”。他主张文学应诉诸普遍的人性,而又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在很多讲话和报告中论述了文艺问题,这些论述对于拨正文艺发展方向,解决波“四人帮”据乱了的理论是非,纠正文学艺术界出现的偏差,指导文艺工作,起了巨大的实际作用,在理论上是对毛泽乐文2思想的发展。一、提出新的“二为”方向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乐《在延安文艺座谈完上的讲话》中就指出:“我们的文学艺术都是为人民大危的,首先是为了工农兵的,为工农兵而创作,为工农兵所利用的。”工农兵方向的提出,是当的虽尚河子形势的实际需要和中国文艺自导发展的内在要来。毛泽乐还提出了“文2是从属于政治的”论断。从上…  相似文献   

18.
胡风与鲁迅     
本文的宗旨,完全不在于讨论胡风与鲁迅的个人关系。一般说来,作家之间的个人关系,同他们的文艺思想一致或不一致,固然有某种联系,但并非一回事。因此,对于研究工作来说,它也许能说明什么,也许什么也不能说明,胡风和鲁迅这个题目的应有主义,同样不在这一点。本文也不打算讨论在例如。“两个口号”论争这样的具体事件中,胡风和鲁迅的共同见解。因为,个别事件或某个问题上的一致或不一致,也未必就能说明作家之间文艺思想根本点上的联系及其性质。而胡风和鲁迅文艺思想根本点上的联系及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同志在坚持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基础上,结合改革开放这一新形势,对毛泽东文艺思想进行了新的阐述。文章主要就文艺的二为方向、文艺与人民的关系、“双百”方针、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四个方面论述邓小平同志是如何坚持并发展了毛泽东文艺思想,并就毛泽东文艺思想和邓小平文艺思想的历史功绩、基本特征等方面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霍俊明  岳志华 《中州学刊》2006,2(2):221-224
胡风的诗论构成了其文艺理论的不可忽视的部分,他的诗论注重诗人的人格力量和道德感,重视诗人的主观战斗精神和战士身份,并推崇和鼓吹无拘束的奔放的自由诗歌体式,对诗艺和其他诗歌体式则相对忽视,对诗人身份的认定也有偏颇之处。胡风的诗论正是在合理与偏移之间同时展开与进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