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全球化是一种全方位的历史进程和叙事模式。文化全球化跨越了文化的边界,打破了文化表达方式的单一性,并日益成为诠释事物的文化场景。围绕文化全球化的影响和发展趋势,学术界形成了趋同论、冲突论(异质论)与融合论三种观点。融合论超越了趋同论与畀质论的相互矛盾之处,强调文化的地方化,主张文化在相遇之后可以相互借鉴。这一观点为全球化下中国文化的定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全球化的深入,引发了人类文化的对立和冲突,也产生了文化的融合和趋同。《超级女声》源于《美国偶像》,是《美国偶像》在中国本土化改造的成功典范,充分体现了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整合。全球化下,人类文化需要在差异中实现整合,民族文化则需要在整合中坚持创新。  相似文献   

3.
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造成对全球文化的压力.但文化并没有像人们所预测的那样在短时间内出现全球化的文化趋同;却在相反的方向上出现了逆全球化的现象.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文化必须重新定位自身与其他社会因素的关系,去适应全球化趋势.  相似文献   

4.
意识形态趋同论的本质是否定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实现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一统化。意识形态趋同论不符合经济全球化发展的现实与趋势,在理论上是站不住脚的。我国必须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努力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  相似文献   

5.
在全球化时代,多种文化相互冲突、融合,导致当前中国公民教育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文化危机,表现为文化认同危机、文化趋同现象明显等。中国公民教育应当回归文化,培养青少年的文化认同感和文化价值选择与判断能力,惟其如此才能肩负起自己应有的使命。  相似文献   

6.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冷战的分崩离析,世贸组织的建立,世界经济加快了由区域化、壁垒性朝全球化发展的趋势,人类社会呈现出越来越多的相同特征,这是否意味着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差别不复存在了呢?两种制度能否趋同,敢问路在何方?一直以来理论界对“趋同论”思潮的产生时间、“趋同”目标及性质界定等方面争议颇多。本文通过对“趋同论”研究现状的考察,进而阐发自己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7.
当前,全球化背景下各种公司治理模式是走向趋同还是保持存续(即多元)的问题,是比较公司治理学派争论的核心问题.趋同论者认为全球化背景下的制度竞争将促使公司治理向效率较高的模式趋同,而存续论者则认为路径依赖和制度互补性将导致公司治理长期存续.即使是在趋同论内部,由于受政治体制特别是意识形态,如民族伦理特性所导致的差异影响,对于趋同的实现形式和趋同于何种模式的争论也难以弥合而将长期存续.  相似文献   

8.
全球化已成为世界的一种普世性历史潮流,不同文化之间的冲突、交流和融合势在必行,文化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更加突出.只有提炼出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化特质即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并吸纳异质文化的积极成分,交融发展,才能使全球化进程中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与时俱进,彰显其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9.
只有根植于本位文化的民族传统,才能思考"花木兰"文化现象的本土文化原型和时空场景,弄清楚来龙去脉和文化变迁。本文以新文化地理学为思考背景,剖析"我者"眼中的《花木兰》历史场景、地理场景、民族场景、后现代场景等。并从异文化角度出发,认为"他者"眼中的《花木兰》有另类文化解读:美国人眼中的花木兰不同于中国人眼中的花木兰,她实际上是男人眼中的女英雄。在以西方国家的优势文化为主导的全球化冲击下,我们需要保持文化全球化和本土化的融合,探索文化融合主题和共享,最后实现文化大同。  相似文献   

10.
全球化促使了国际社会的相互依存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国际社会各成员之间经济、政治、文化都处在相互接触、碰撞之中。各种价值观念的冲突在所难免,但价值冲突并不必然导致国际社会的混乱和动乱,相反导致了各种价值观念的趋同与融合。在融合过程中,最根本的就是各主体价值观的相互认同与有机结合,最终形成国际社会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1.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化的现代性诉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化的现代性追求历经曲折。一方面表现为以西方为榜样的倾向,另一方面,出于对文化民族性的维护而抵御西方。激进与保守的对立和斗争贯穿于中国文化现代性诉求的全过程。中国文化的现代性必须正确处理一与多的关系,既要放眼全球,与普世价值保持一致,又不能在全球化进程中迷失自性,与传统完全脱节。中国文化的现代性追求应该在坚持共性与个性的统一方面作出表率。  相似文献   

12.
全球化主要有两种可能性。一种是经济全球化,这是现实的可能性;一种是文化全球化,这是抽象的可能性。全球化这两种可能性是由其本质决定的。我们从对文化全球化的抽象可能性分析中可知,在全球化的历史语境中普世价值是没有现实性的。价值选择是经济全球化扩张和文化生存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3.
全球化已经成为一股不可阻挡的潮流 ,其影响和冲击是全方位的。文化全球化是全球化的一个方面 ,是当今世界文化发展中的一种客观趋势。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有着悠久文化传统的发展中国家 ,如何应对全球化对于民族文化的影响和冲击 ,保持民族文化的独特个性 ,有效地开展文化建设是涉及我国民族文化发展战略的大问题。  相似文献   

14.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影响最深远 ,影响范围最广泛的趋势。它必然会促进国家之间经济上的相互交往 ,促进政治上的相互合作 ,从而进一步加深文化间的交往与合作 ,促进文化全球化的形成。在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 ,中国的文化产业的发展受到了严峻的挑战。为迎接文化方面所受到的挑战 ,我们要调整文化产业结构和经营方式 ,加强特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把握文化消费市场的需要 ,构筑文化产业和文化管理人才的培养基地 ,同时处理好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各种关系。这是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5.
在全球化的历史进程中,文化与经济的结合促进了世界文化、经济的日益发展,文化全球化与经济全球化相伴相生,而且文化作为基于国家实力之上的“软权力”,其地位与作用日益上升。全球化在给本土文化带来挑战的同时,也为多样文化的共融与发展提供了契机。  相似文献   

16.
当比较集中的文化全球化讨论热潮即将落下帷幕,面对文化全球化的存在现状及发展态势,学界逐渐对这一问题得出结论,文化全球化并非是指一种超越民族、国家界限,且整合了各民族文化特性而产生的一种凌架于各民族文化之上的单一独立并具有普世价值的文化形式,也并非主张以西方文化来主宰和主导世界文化发展的全球文化西方化,而是由经济全球化过程所决定的、以文化传播技术为媒介的、多元文化交流与互动的全球化.  相似文献   

17.
全球化语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对于中国学术界来说,文化全球化与文化多元化、政治全球化与政治多元化、拒斥"西方中心论"和狭隘的民族文化观与向近现代西方先进文化学习、马克思主义的世界性和民族性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是从问题学的层面上支撑着全球化语境的四条问题链。  相似文献   

18.
文化全球化是全球化的一个重要维度,体现了当今世界不同文化之间相互碰撞、相互融合的过程。文化全球化的形成由来已久,但推动其加速发展的应是现代信息传媒技术的飞速革新。在文化全球化背景下,世界文化的走向体现为三种可能模式:文化同质化、文化异质化,以及文化混合化。这三种模式实质上是文化中心主义或文化相对主义倾向对文化走向产生的影响。文化中心主义和文化相对主义均有其合理之处,但也都存在着局限性。构建和谐、理性的全球文化,需要不同文化间进行积极的对话与融合。  相似文献   

19.
文化全球化作为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进程,是一个长期的、不均衡的复杂过程。中国要全面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先进文化的支撑。从考察文化全球化的特征入手,探究其成因,展望其发展趋势,有利于我国文化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实施。  相似文献   

20.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人类文化的多元需求,使文化全球化成为历史必然。它给中国文化的现代化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挑战。中国的民族文化必须立足自我,迎接挑战,积极融入文化全球化,在文化全球化中创造本民族的文化特色,应该着重从民族文化的综合创新、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我国的文化产业三个方面入手,实现中国文化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