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指出:“一定的生产决定一定的消费、分配、交换和这些不同要素相互间的一定关系。当然,生产就其片面形式来说也决定于其他要素。例如,当市场扩大,即交换范围扩大时,生产的规模也就增大,生产也就分得更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102页)这就是说,从一定意义上来看,流通对生产也有决定作用。流通范围和渠道的扩大,可以促进商品生产的发展。流通对生产的反作用,在社会再生产的过程中表现得十分明显。首先,流通的速度直接影响着社会再生产的速度。社会再生产的总时间,包括着流通时间在内。流通时间越快,社会再生产的周期就越短。经营管理不善,流通环节多,流通时间长,就必然使社会再生产的周期延长。其次,流通反映商品供求关系,起到调节生产和需要的作用。由于消费者的需要千差万别,当某些商品生产脱离客观需要时,流通就起着检验生产的作用,调节生产和需要之间的平衡。第三,在流通中,通过购销活动,商品互相竞争,可以促进生产部门提高产品质量,改进规格型号,增加花色品种,不断地提高生产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2.
所谓流通,正如马克思指出的,“是交换的一定要素或者也是从总体上看的交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102页)又说:“流通是以全面的交换行为和这种行为的经常更新为前提的。”(同上书,第101页)这就是说,流通既是商品和货币不断转化所形成的一种交换序列,又是一切商品交换行为的总和。  相似文献   

3.
蒋海益 《江汉论坛》2002,3(7):39-42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着重对生产要素职能(功能),尤其是资本职能(功能)进行价值分析。在人类社会早期,劳动作为唯一要素决定价值;在现代生产过程中已是多种要素功能互补共同决定价值。所以,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绝不是“价值一元论”。把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重新诠释为“功能价值”分析,既符合马克思的本意,也将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探索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在常见的工具书和政治经济学著作中,有一种流行的说法,就是在私有制条件下,价值规律“自发调节生产和流通”(《辞海》上卷505页),“自发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不同部门的分配,调节商品的流通”(《简明政治经济学辞典》168页),就是在社会主义的“农村集市贸易上……价值规律仍然自发地调节生产和流通”(同上)。其实,把“自发”二字加在价值规律的头上,是很不科学的。首先,任何规律本身都不具有自发的属性。所谓“自发”,是指人们还未认识和掌握客  相似文献   

5.
《资本论》第二卷研究了资本的流通过程,阐述了再生产的理论。它既是马克思的《资本论》这部伟大著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又具有完整的理论体系。节录本基本上保持了这种特点,为广大干部学习马克思主义再生产理论,提供了一个较好的读本。现就这本书的基本结构、主要原理和现实意义,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 《资本论》第二卷的结构,是运用唯物辩证法,对资本的流通过程进行详尽地科学分析而建立起来的。 在《资本论》第一卷中,马克思着重考察了资本的直接生产过程,而对资本的流通过程,除购买劳动力这一流通行为之外,都是作为假定的前提而没有展开分析。但是,资本的运动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生产决定流通,流通在一定的条件下也决定生产。剩余  相似文献   

6.
<正> 对于“两种生产”及其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理论界有备种不同的理解和解说。孙美堂同志的《关于“两种生产”真正含义的辨析》(载《东岳论丛》1986年第3期,以下简称《辨析》)一文对此提出了新的见解,读后给人以一定的启发。但是笔者以为,文中一些基本观点仍是值得商榷的。《辨析》认为,以往人们对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以下简称《起源》)序言中提出的“两种生产”的理解,“都有一个共同的错误:自觉不自觉地把历史中起决定作用的物质资料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认为,货币流通是商品流通的反映,货币流通的客观需要量,是完全由商品流通的规模来确定的。正常货币流通的需要量就决定于商品的数量、商品的价格变动和货币流通的速度三个因素。如果是黄金铸币,那末,它可以根据市场需要,由人们很自然地通过贮藏手段进行调节。黄金币值不决定于市场商品量的多少,而决定于黄金本身的价值。但纸币却是另外一种情况。马克思说:“如果流通中金量决定于商品价格,那末相反地,流通中纸票的价值却完全决定于它自己的量。”(《政治经济学批判》第85页)因此,当纸币数量超过商品流通的客观需要时,每个单位的纸币所代表的价值必然要减少,具体点讲,如果  相似文献   

8.
经济过程是最基本的社会过程。马克思、恩格斯高度重视社会过程中的经济过程,把人类经济活动摆在决定其他社会活动的基础地位,并始终把社会经济活动作为过程的总体来考察。在他们的著述中,不仅社会生产过程、交换过程,流通过程等想法随处可见,而且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版序言中,马克思明确宣称:“我们的观点是: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早在写于1857年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马克思就已指出,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构成一个总体的各个环节、一个统一体内部的差别”。而在《资本论》第三卷中,马克思写道:“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就整体来看,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各种经济过程构成统一体、总体、整体即系统的有  相似文献   

9.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生产是整个经济活动的起点和居于支配地位的要素,它决定消费,而消费的增长又是产生新的社会需求,开拓广阔的市场,促进生产更大发展的强大动力,在这个意义上,消费又决定生产。我们一定要在生产发展、经济效益提高、国家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和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关系的  相似文献   

10.
按照马克思主义原理,社会再生产是由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这样几个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的环节所组成。马克思说:“一定的生产决定一定的消费、分配和交换和这些不同要素相互间的一定关系。”①又说:“这种分配包含在生产过程本身中并且决定生产的结构……。”②城市财政资金分配结构是由经济结构决定的,但资金分配结构也不是完全消极反映,它通过  相似文献   

11.
一定的物质资料占有形式,是一个社会经济形态的基础。物质资料的占有形式决定生产过程的根本性质,决定交换和分配的特定形式。因此,为了更好地认识一个社会的基本经济结构,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就必须深入研究物质资料占有形式问题。 (一) 所有制的核心问题是人们对物质资料、即对财产的占有。马克思明确指出:“一切生产那是个人在一定社会形式中并借这种社会形式而进行的对自然的占有”。(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90页)人对自然的占有,  相似文献   

12.
精神生产是以创造精神产品、提供精神服务为目的的生产,马克思称之为“思想、观念、意识的生产”(《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30页)。精神生产作为经济范畴,是和一定社会的生产关系相联系的。精神生产的性质,决定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形态,受一定的生产关系和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制约。精神生产总是为经济基础服务的,资本主义社会如此,社会主义社会也如此。社会主义的精神生产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精神文明是社会的精神生产和精神生活发展的成果,表现为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完善,教育、科学、文化的发达,人们思想、政治、道德水平的提高,而这一切无不取决于精神生产的发展。另一方面,社会主义精神生产也参与了国民经济的运行和再生产过程中的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环节,因而在国民生产总值的创造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精神生产在国民生产总值创造中所占的份额将越来越大,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13.
(一) 1978年以前我国出版的一些政治经济学专著,对于社会生产力,一般只是简单地说,由生产资料(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和掌握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人构成。简言之,一个是物的要素,一个是人的要素,根本不提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以后,随着邓小平同志讲活的发表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深入发展,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观点,被纳入一些政治经济学著作,是个可喜的进步。但是从目前情况看,一些同志对“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问题,还保持在只承认“在生产力的物的因素和人的因素发展变化中,科学技术起着重要的作用。”(参阅许涤新主编《政治经济学辞典》上册,人民出版社1950年版)而不承认科学技术是一个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社会生产力要素。我认为,这种观点同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是有一定距离的。它有碍于人们  相似文献   

14.
《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根据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社会主义的实践,所有权同经营权是可以适当分开的。”为了增强全民所有制企业的活力,应使之“真正成为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成为具有一定权利和义务的法人。”这就从法律制度上提出了全民所有制企业  相似文献   

15.
关于“总和”的思想,是列宁《辩证法的要素》中的一个十分重要思想。《辩证法的要素》一共十六条,其中直接讲到“总和”的就有三条(二、五、七),间接讲到的则有七条(一、三、四、六、八、九、十)。在整个《哲学笔记》中,更是多次谈到“总和”问题。本文认为,认真学习和研究《辩证法的要素》中这一基本思想,对于深入理解唯物辩证法这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反对唯心  相似文献   

16.
(六)“俭刚伤事、侈则伤货”的消费论 为了实现“富国安民”的目标,必然要涉及产品的消费问题,即“俭”与“侈”的关系问题。在这方面,《管子》作者提出了一种独特的消费理论,即从所谓“俭则伤事,侈则伤货”(《乘马》)的观点出发,既主张节俭,又提倡侈靡。 所谓“俭则伤事,侈则伤货”,按照一般的解释,就是说节俭会使生产停滞和流通不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生产是整个经济活动的起点和居于支配地位的要素.它决定消费,而消费的增长又是产生新的社会需求,开拓广阔的市场,促进生产更大发展的强大推动力,在这个意义上,消费又决定生产。”《决定》深刻阐明了生产与消费的相互制约关系。认真学习和领会这一论述,对于我们打破旧的消费观念,变革消费意识,美化人民生活,进而促进生产的发展是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的。  相似文献   

18.
李凤忱,宗可正二同志在《‘决定’一词涵义辨析》(《社会科学辑刊》一九八○年第六期)一文中,对“决定”一词作了“辨析”,断言“决定”一词的“严格确定的涵义”指的是“第一性的东西对第二性的东西的作用”。除此之外,在“反作用”意义上使用“决定”一词,就是离开唯物主义,滑向唯心主义。我认为,这种“辨析”,很值得再“辨析”。首先,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在“一定条件下”起“决定作用”的“决  相似文献   

19.
<正> 国营企业实行厂长负责制,是企业领导体制的改革,实行民主管理,则是党和政府的一贯方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现代企业必须有集中统一的领导和生产指挥,必须有高度严格的劳动纪律”;“只有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才能适应“建立统一的、强有力的、高效率的生产指挥和经营管理系统”的要求。同时又强调指出:“因为我们的现代企业是社会主义的,在实行这种集中领导和严格纪律的时候,又必须坚决保证广大职工  相似文献   

20.
依据马克思主义观点考察物质生产和艺术生产的关系,既要唯物的,又要辩证的。艺声、石岚同志的《论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内在联系》(载《文学评论》1981年第2期,以下简称《联系》,引文不标出处)一文,提出一些有益的见解,但是基本观点是值得商榷的。现就一些问题发表一点个人的浅见。一、两对概念的界限马克思、恩格斯用辩证唯物主义理论阐述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以下称“两种生产”)的关系,指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总的说来,物质生产决定艺术生产,两者具有必然的联系;同时也指出两者关系的复杂性,存在着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发展不平衡(以下称“不平衡”)的关系。这种“不平衡”正是建立在“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