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正> 一、全球跨国公司发展趋势及其对华投资格局 据联合国跨国公司项目的一项研究资料表明,整个80年代全球国际直接投资呈加速增长趋势,1990年流量达到2340亿美元高峰。尔后突然下降,1993年仅为1700多亿美元,这主要与世界经济的周期性衰退有关。90年代国际直接投资很可能大幅增长,值得注意的是,投向发展中国家的外国直接投资自90年代以来一直趋增,从1990年的310亿美元增加到1993年的460亿美元,预测到2000年增至800亿美元。 改革以来,我国投资环境明显得到改善,吸引了大量的外商来华投资,同时可由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相对低廉的成本、巨大的国内市场和人均收入的增加,对外资也产生了强大的牵引力。许多跨国公司已同中国建立了业务联系,一些跨国公司正在将其生产迁厂至中国,国际知名跨国公司正在将注意力转向中国这一颇具潜力的投资市场。目前已有数百家跨国公司来华兴办各类企业,如美国的摩托罗拉公司、O&G公司、IBM、  相似文献   

2.
李盾 《管理世界》2005,(11):156-157
自20世纪80年代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以来,经过初期考察、试探和以技术引进方式为主的阶段,1992年起进入以外资并购国有企业为主的大规模直接投资阶段。入世后,中国利用外资政策又实现了一个重大突破,即鼓励外商以并购投资的方式参与大型国有企业的改革与重组,使外资参与国有企业改革成为趋势,越来越多的国有企业将通过并购融入国际市场。(一)外资控股并购国有企业的状况1.外资并购在中国的发展及规模尽管全球并购浪潮此起彼伏,20世纪90年初、中期,外资并购在我国的规模还非常小,直到90年代中期以后,外资并购才逐渐有所发展。根据《世界投资…  相似文献   

3.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股票市场投资作为投资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国的股票市场都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在国际成熟市场日趋发展的背景下,中国股市亦日趋成熟,价值投资理念逐渐被市场广泛应用。现在价值投资在中国股市上的适用性如何?本文主要介绍了价值投资理论以及我国股市的投资理念现状,从资本市场、企业和证券监管体系等方面分析了在我国股票市场上推行价值投资的问题以及价值投资是否适合于我国股市,从而提出一些我国在推行股票价值投资的有效措施,如上市公司内在价值的提升、资本市场的完善、加强证券监管、控制游资等等。通过这些分析,权衡价值投资理论在中国股市投资上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4.
大股东控制影响上市公司投资效率的路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使用随机前沿分析(SFA)测度中国上市公司投资效率的基础上,将股权结构、公司治理机制、投融资行为与投资效率纳入一个统一的框架体系,运用通径分析方法,就大股东控制对投资效率影响的作用机制及其效应进行实证分析,以鉴定中国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结果表明:大股东控制对投资效率具有“激励效应”和“损耗效应”的两面性,并且其“损耗效应”大于“激励效应”,大股东控制通过独立董事比例和资本结构对投资效率发生的“损耗效应”是中国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无效率的根本原因。因此,只有完善其他能有效制约大股东“损耗效应”的公司治理机制,才能有效地优化上市公司的投资行为,促进中国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中国各地区投资环境评估与比较:1990~2000   总被引:43,自引:0,他引:43  
自改革开放 ,特别是进入上世纪90年代以来 ,市场广阔、发展潜力巨大的中国成为外商直接投资的热点。自1993年以来 ,中国吸收的外商直接投资一直位居世界各国的前列。到2001年底 ,中国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约3500亿美元。2002年上半年 ,中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246亿美元。由于外商直接投资带来的益处 ,中国政府以及各级地方政府争相吸引外商直接投资。但是应该注意到 ,无论按流量还是按存量来衡量 ,外商直接投资在我国各地区特别各省市的分布极不平衡。例如 ,1990年东部地区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占当年全部外资的93.9…  相似文献   

6.
中国作为FDI东道国的国际地位:比较与展望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一、中国作为FDI东道国的地位:全球比较和大国间比较1 .FDI流入额和在全球FDI中所占份额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 ,中国吸引了大量的跨国投资。90年代 ,中国吸引的跨国投资 ,约占发展中国家吸引跨国资本总额的1/4 ,吸引外资成效显著。然而 ,在90年代上半期和下半期 ,中国外资流入的增长速度与全球跨国投资的增长速度相比变化很大。90年代上半期 ,中国外资流入的增长速度 ,远远快于全球跨国投资的增长速度 ,中国吸引的外资占全球跨国投资总额的比重 ,在1993~1996年期间 ,连续4年高达10%以上 ,其中在199…  相似文献   

7.
1987年刚进入中国市场,达能通过品牌输出和直接建厂,但无功而返。此后,达能改变了投资方式,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起,资本猎手达能带着一沓沓支票不断出入本土著名的食品饮料制造商们的大门,开始达能在中国的并购时代。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指数投资的原理及在中国市场的适用性,试图阐明投资方法与市场环境结合的重要性,最后以期为中国证券市场证券投资方法的选择和应用问题做些说明.  相似文献   

9.
<正>中国的改革起始于地方,地方政府曾是中国创新的主要动力之一。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地方政府如何"找钱",成为一个重大的结构性困境。这个普遍被业内人士称为"走上了邪路"的过程,从曾经屡禁不止的包括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在内的"三乱",到房地产市场兴起后开始以卖地为主的土地财政。时至今日,由土地财政引起的高房价,各种政府投资导致的高额  相似文献   

10.
投资连结保险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的欧洲,具有传统寿险保障功能和投资功能,在欧美发达国家的寿险市场上占据大部分的市场份额。本文对我国的投资连接保险的发展过程中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市场经济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是资本主义国家商品经济与社会主义国家计划经济模式的有机结合,有其独特的一面。中国加入WTO以后,跨国公司对华投资项目与规模继1993年后又一次急剧扩大,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日益明显。已有文献多是研究FDI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包括社会主义市场里的商品经济和掺杂在其中的计划经济。本文将选择市场经济予以单独分析。本文先是分别介绍了中国市场经济与跨国公司对华投资的发展现状,再从优劣两面分析跨国公司对华投资对中国市场经济的影响,最后提出针对劣势影响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日资企业自90年代以来纷纷把目光投向中国。日资的投资热潮,不只是争夺中国的能源和市场,更是争夺中国的优秀人才。本文通过分析在华日资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传统和模式、吸引人才优劣势等情况,归纳其人才管理策略的特点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日本企业在中国的市场上出现了衰败的趋势,一些日本产品由于质量问题、服务问题受到冷遇,正在退出中国市场,而日本企业在国际上的信誉指数、竞争力排名也在逐步下降,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昔日在华投资的一个大国沦落至此?这些现象暴露了日本经营管理的缺陷,本文针对这些现象,从日本企业在中国的投资战略、本土化进程、社会责任及文化差异等方面分析了日本企业失意中国市场的原因,并指出了日本企业在华投资的竞争力缺失。  相似文献   

14.
跨国公司竞争行为对我国汽车工业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外商投资的不断增加,跨国公司对中国汽车市场结构的影响也在不断增强。本文拟对改革开放以来不同时期跨国公司在中国汽车市场的投资行为进行研究,以此来分析跨国公司竞争对中国汽车产业的影响。本文的结论是,随着更多跨国公司的进入、国内汽车企业的发展及中国汽车产业开放程度的增强,我国汽车市场上跨国公司的竞争行为将会加剧,由此会带来中国汽车市场上产品价格的下调、技术水平的提高及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最后文章提出,我国汽车市场的目标模式应为“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它既可保持市场竞争的活力,又能实现产业集中和规模经济,是一种优于完全竞争和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  相似文献   

15.
<正> 房地产业是近年来发展最为迅猛的产业之一,在由此形成的房地产市场中最为活跃的是土地市场。50年代初,中国建立了和计划经济体制相配套的土地使用模式:土地资源集中控制在政府手中,任何用地都必须经过行  相似文献   

16.
“任伺投资都要讲回报。现在的柯达和富士就如同骑在虎背上,谁想赢利都很困难。因为他们在中国还有像乐觊这样的竞争对手。”在杜昌焘担任董事长之前,乐凯胶片公司曾经历过两次创业、两次辉煌。第一次是1958年建厂初期,乐凯人克服重重困难生产出“争气片”,开创了民族感光材料工业的先河。第二次是1980年代,乐凯人在自主开发的基础上进行大规模的技术改造和建设,使乐凯商标成为国内名牌。进入1990年代,走私货充斥中国感光材料市场,外国公司大举抢滩登陆……1995年乐凯第一次尝到了亏损的滋味,国内市场份  相似文献   

17.
中国汽车业投资的风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给中国汽车业带来了巨大的市场机会,但由于竞争、产品及市场结构调整、盲目投资等原因,也使中国汽车业面临许多的挑战和风险。本文提出了中国汽车业投资风险的研究模式。首先本文对中国汽车业的发展进行了概述。然后就中国汽车业的投资风险进行了分析。最后对中国汽车业的投资风险进行了评价,包括投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利用专家评价方法对投资风险进行评价,同时基于风险评价方法对汽车业投资决策进行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8.
《领导决策信息》2008,(37):27-27
年代中在珠国三对角外,开90放年的代峰在值长,三上角世,纪现8在0转移到渤海湾地区。从历史发展看,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回顾中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发展历程,大致经历了  相似文献   

19.
张帮正  魏宇  余江  李云红 《管理科学》2014,27(3):133-144
研究多元市场间的相关性对构建市场投资组合进而有效规避风险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将股票、基金、国债、期货、货币、外汇和现货市场纳入统一框架,以2010年10月1日至2014年3月31日的HS300指数、上证基金指数、国债指数、燃油期货指数、Shibor隔夜拆借利率、欧元兑人民币中间价和原油商品指数为样本,在结合GJR和EVT对各自边缘分布进行估计的基础上,运用R-Vine copula、D-Vine copula和C-Vine copula 3种模型综合探讨中国不同金融市场之间的净相关关系,并详细分析所有两两市场间的非条件相关性及其在一个市场条件下的条件相关性。实证结果表明,中国金融市场间表现出厚尾相关性和非对称相关性特征,3种不同Vine-copula模型对中国金融市场的拟合效果没有显著差异;多数两两市场间具有较高的非条件相关性,通过逐一分析除两两市场外的第3个市场对其相关性的影响得知,二者在某些市场条件下的条件相关性仅为其非条件相关性的20%以下,因而选择对应市场构建三元投资组合可以避免仅在两个市场同向投资时其市场价格同时下跌的风险;熊市时要避免直接在非条件相关性及条件相关性较强的市场间同向投资,应通过选择非条件相关性较低的两个市场、条件相关性表现独立或较低的多个市场构建投资组合,从而规避不同市场价格同时下跌的风险。  相似文献   

20.
中国市场管理者短视、投资者情绪与公司投资行为扭曲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本文研究了在股东短视从而造成管理者短视的情况下,投资者估价对中国上市公司投资的直接影响。通过比较常用的市场估价指标(市值账面比)和新的错误估价指标(非均衡估价),分析不同管理者短视程度下投资者情绪对公司的长期投资、短期投资和总体投资的影响,并考察了市场错误估价与管理者短视对公司投资扭曲的混合作用。研究发现,管理者短视程度越大,公司投资对市场估价的敏感性也越高—市场估价越高,公司投资越旺盛。另外,公司的长期投资决策对非均衡估价所表示的市场错误估价具有更大的敏感性,而短期投资及其他非长期投资决策对市值账面比所表示的市场错误估价具有更强的敏感性。短期投资决策对市值账面比的强敏感性说明中国市场尚属非有效市场,市值账面比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投资者的非理性估价心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