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释“寤”     
殷墟甲骨文有字写作(甲骨照片见《甲骨文断代研究法的再检讨》附图2.4和《京人》Plate246。拓本见《京人》S.3099,又收入《合集》20966。摹本有二:一为《京人·本文篇》图109;一为严一萍先生所摹,见《甲骨文断代研究新例》附图11.37,以及《甲骨学》下册第七章“断代”图37),日本贝冢茂树先生和伊藤道治先生释为客字的异体,与宾字同义,殆作动词用。严一萍先生隶写为寤,无说;丁驌先生从之。  相似文献   

2.
“正月”读音“征月”是否即是避秦皇政之名讳,早就存在争议,陈垣先生是近代持否定论者。曹松林先生对之提出不同意见而坚持避秦讳说(见所著《小议“正月”读音“征月”为秦讳》,《学术研究》1982年第4期)。我觉得其中有几点还须进一步澄清,敢为提出并向曹先生请教。  相似文献   

3.
海外有论者对冯友兰先生1982年参加夏威夷世界理学会议发言所说“修辞立其诚”颇有微词,以为先生50至70年代的言论是言不由衷的。先生重提“修辞立其诚”是一种忏悔,无异于承认自己以往的言论有“应帝王”的性质(见台湾《当代》35期,1989年3月号)。这关系冯先生后数十年生平思想的评价,有必要加以澄清。  相似文献   

4.
介词“有”字三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语法学界一般认为现代汉语中的“有”字是动词。我们以为,现代汉语中不但有个动词“有”,而且有个介词“有”。吕叔湘先生说:“一般认为词类不同就算两个词。”因此,“有”字是同形异类。动词“有”广泛使用,语法学界共识已久,多有研究;介词“有”使用广泛,但尚乏共识,也应研究。 浅说特殊性 早在十多年前,宋玉柱先生就对“那块钻石有核桃那么大”之类句子中公认的“有”字的动词性明确地提出了自己的疑问。这个疑问是很有学术见地的;而有的先生则以动词“有”的特殊性来抹煞介词“有”的客观存在,应该说,动词“有”确实有其特殊性,不少先生已有论述:但若特殊到把介词“有”与动词“有”“合二而一”,毕竟难免“方枘圆凿”。  相似文献   

5.
正胡适先生曾在1924年写过一篇《差不多先生传》。文中的差不多先生常说:"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精明呢?"小时候,他妈妈让他去买红糖,他买了白糖,他说不都差不多吗?在学堂,先生问他直隶省的西边是哪一个省?他说是陕西。先生说:"错了。是  相似文献   

6.
我受教于周辅成先生始自1975年底。当时我是北京“小三线”兵工厂一个开磨床的小青工,整天猫在怀柔深山沟里,忙着给红色高棉造40式反坦克火箭筒和72式反坦克地雷。而周辅成先生是北京大学哲学系的著名教授。我与先生天南海北,两不搭界,怎么会有了师生缘分?其中故事要从头讲起。  相似文献   

7.
譚正璧先生最近出版了“話本与古剧”(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出版)。我对于其中第二篇“醉翁談錄所錄宋人話本名目考”第三節傳奇类所考証的“惠娘魄偶”一則(二十三頁),有些不同的意見。譚先生說:“惠娘疑为倩娘之譌,所叙即为唐人陈玄祐离魂記故事。元人趙公輔和鄭光祖均有迷青瑣倩女离魂雜剧,佚名有王家府倩女离魂戲文?痹圃啤O燃俣ā盎菽铩笔恰百荒铩敝F,随即判断“所叙即为唐人陈玄祐离魂記故事”,并引  相似文献   

8.
<正> 年前,有幸购得万绳楠先生整理出版的《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通读之后,对一代宗师寅恪先生学问之博大精深,又增添新的感受。《讲演录》第二篇之(一),言及晋武帝罢州郡兵问题,本人亦曾于80年代初探讨过这个问题并撰写过论文。此时才发现,当时的研究思路基本上踪迹于寅恪先生,惜乎未能早一点读到寅恪先生的这部著作。经反复研读此篇文章,亦觉寅恪先生论述中似有可商榷者(若万绳楠先生整理传写不误的话),试述于后。寅恪先生着重探讨了山涛论“孙吴用兵本意”问题。文中引《世说新语·识鉴篇》刘注: 涛居魏晋之间,无所标明,尝与尚书卢钦言及用兵本意。武帝曰:“山少傅名言  相似文献   

9.
唐德刚先生在《胡适杂忆》一书中有这样的记载:有一次他问李宗仁对胡适的看法.李说:“适之先生,爱惜羽毛。”这位胡适的弟子也同样认为“胡先生在盛名之下是十分‘爱惜羽毛’的。”胡适本人在1922年曾反诘道:“有人说我们‘爱惜羽毛’……我们若不爱惜羽毛。今天还有我们说话的余地吗?”在时隔二十年的1947年.他在日记里明确写下了“我不是爱惜羽毛的人”。  相似文献   

10.
2005年10月1日,王鑫彪先生在《子归》网站(www.zigui.org)发表了一篇题为《牛为什么天上飞》的大作,其中有一段文字论到我与丁来先先生的笔墨官司。这场讨论源于丁来先先生的一篇大作《教授们,你们过得太舒服了》。我在大学教书,  相似文献   

11.
2006年12月7日上午,“皓首学术随笔座谈会”在中华书局召开。与会专家有文史学界泰斗来新夏、戴逸、冯其庸先生。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文化研究所所长刘梦溪先生、藏书家韦力先生,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张梦阳研究员、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杨玉圣教授、《光明日报》资深记者韩小蕙女士等。  相似文献   

12.
严肃谨慎,意在“求实”——忆谭其骧先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肃谨慎,意在“求实”——忆谭其骧先生史为乐谭其骧先生字季龙,是著名历史学家、历史地理学家。我于1962年在复旦大学历史系本科毕业后,考取研究生,师从谭先生研究历史地理学,有机会经常聆听先生的教诲。我感触至深的是,不论先生从事研究、撰写论著,还是指导...  相似文献   

13.
唐德刚《胡适杂忆》里有这样一段话:“有一次我问李宗仁先生对胡先生的看法,李说,‘适之先生,爱惜羽毛。’吾人如不以人废言。则这四个字倒是对胡先生很恰当的评语。胡先生在盛名之下是十分‘爱惜羽毛’的。爱惜羽毛就必然畏首畏尾;畏首畏尾的白面书生,则生也不能五鼎食,死也不够资格受五鼎烹,哪还能作什么大政治家呢?”  相似文献   

14.
《汀城子·密州出猎》词:“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雕弓”一词究竟作何解?胡云翼先生《宋词选》注为:“弓的形状象半边月亮,把弦尽量拉开便成满月形,这样箭发出便更加有劲道。”朱东润先生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注为:“弓臂上雕有花纹,称雕弓。”如果“雕弓”是苏东坡打猎用的弓,那么,“西  相似文献   

15.
《诗经》《关睢》开篇首句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句中的“关关”,传统的看法都认为是“水鸟的鸣叫声”,象朱熹释作“雌雄相应之和声也”(见《诗经集传》),余寇英先生释作“雎鸠鸣声”(见《诗经选》),高亨先生释作“鸟鸣声”(见《诗经今注》),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但我以为以上说法似有不妥。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整个語言学領域里,現代汉語詞匯著述較之語法、語音显得貧乏。在孙常敍先生的“汉語詞匯”、“汉語知識講話”有关汉語詞匯部分如“普通話詞匯”(张世祿著),“普通話詞义”(何靄人著)等,以及崔复爰先生的“現代汉語詞义講話”相繼出版之  相似文献   

17.
陆一帆先生的《关于文艺本质问题的思考提纲》(下称《提纲》),力图揭示社会心理在从生活到艺术这个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并由此重新思考文艺的本质问题。这一新的理论构想,无疑是很有意义的。因为,社会心理作为人们精神生活过程的结果,无论作为一种感性的社会意识(从认  相似文献   

18.
吴组织先生的“儒林外史的思想与艺术”,发表在“人民文学”一九五四年八月号,这是一篇全面地分析“儒林外史”的文章。这篇文章有一些优点,对读者的了解“儒林外史”是有帮助的。但是,这篇文章中的一部分,涉及了“微言大义”、“春秋笔法”的问题,对於这一部分,我有一点意见,写出来和大家商讨。用“微言大义”和“春秋笔法”来研究文学作品,在我国是有傅统的历史的。这种理论与方法,是否包含了科学成分,到今天是否还有保存的价值,这可以研究一下。去年来关於“红楼梦”问题讨论的思想批判运动中,我们发现俞平伯先生在他  相似文献   

19.
“毛润芝”名字的由来曹竟成毛泽东(1893·12·26—1976·9·9),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中国共产党、中国各族人民的伟大领袖和导师常说:“我以前常用的‘润芝’一名,是杨怀中先生为我取的。有一次,我在给杨怀中先生的信中署名‘毛学任’,杨怀中先...  相似文献   

20.
<正>中国哲学研究在新世纪表现出新的自觉。世纪之交的中国哲学"合法性"(或曰"正当性")讨论,表明研究者对学科的性质、特征等有了自觉的反省。2006年,刘笑敢先生提出"反向格义"的问题,对中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