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句吴是江南的土著民族之一,其国家的建立与周人有些关系。太伯、仲雍奔吴后,建立起吴国,“太伯端委,以治周礼”,把周人的一些典章制度带到了江南。句吴开始同周人有了某种程度的直接联系。到仲雍的曾孙周章时,“武王克殷,求太伯。仲雍之后,得周章。周章已君吴,因而封之”,“列为诸侯”。从此,句吴同新建立的周王朝有了越来越密切的政治联系。第一,句吴作为周的诸侯国,臣属于周室,与周王朝有着各种政治联系。  相似文献   

2.
我国西周(包括周前建立前的先周)历史上的戎族(亦称西戎),并非某一民族的专称,而是周人对居于我国西部和西北部、与周人为邻的诸民族共同体的统称。戎,金文作“?”,象武士执戈盾状,或省作戈盾。《说文》作“?”,与金文形近,当由金文发展而  相似文献   

3.
湖南的先秦文化及民族,很多专家学者据历史文献和实物资料,论证为“越文化”,属越民族。越民族是我国古代三大民族之一,分布于东南、西南广大地区,支系甚多,有“句吴”、“于越”“杨越”、“闽越”、“南越”、“东瓯”、“西瓯”和“骆越”等等。湖南先秦文化究竟属于越民族的哪一支系呢?笔者就目前的考古资料分析,认为其与百越中的“西瓯”关系较为密切,应属西瓯一系。以下试从两个方面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4.
试析跨界民族的相关理论问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文章首先从政治人类学的角度探讨了跨界民族的科学界定和称谓 ,随后集中探讨了“现行政治疆界不变”、“国家主权高于一切”、“综合国力较量”等理论、准则、理念对跨界民族的制约和影响。笔者认为 ,在一般情况下 ,它们不仅决定着跨界民族的民族过程取向 ,而且已成为解决跨界民族问题的前提 ,并成为目前国际关系中的一些基本原则。文章最后以非洲大陆为例 ,就如何正确解决跨界民族问题提出了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5.
当代台湾的“原住民”与民族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郝时远 《民族研究》2003,2(3):27-42
当代台湾少数民族和民族问题 ,是大陆民族学界亟须深入研究的课题。本文以 2 0世纪 80年代初开始的台湾少数民族“正名”运动为切入点 ,分析了台湾少数民族经济社会生活的现状和问题 ,就台湾少数民族的政治诉求及其表现在民族问题话语中的误区进行了探讨 ,揭露了“台独”势力利用“原住民”问题分裂祖国的图谋 ,认为台湾一些人对所谓“南岛民族”的炒作实质上就是要宣扬服务于“台独”目标的“泛南岛民族主义”。  相似文献   

6.
编辑同志: 改革开放以来,一些经济发达地区派了不少科技、管理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和干部到少数民族地区,为帮助民族地区的建设,作出了很大贡献。但是,也有这样一些扶贫人员,他们很少想过为民族地区建设做点什么,而是想借“扶贫”之美名作一次边陲旅行。他们以民族地区“倾其所有”的热情款待和填满行囊的土特产  相似文献   

7.
总编:吴代省长好。到贵州采访认识您很高兴。 吴代省长:欢迎您到贵州采访,并为宣传贵州做些工作。 总编:省长到中央国家机关工作之前,曾经在吉林省委担负领导职务,对民族工作是了解的。现在您出任贵州省代省长,相对而言,贵州的民族情况比吉林更复杂一些。请问,您怎样看待贵州省的民族工作?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民族历史纪年表为实例分析了过去年表编纂中的利弊,指出应打破以“年号”为标准的框框,克服长期以来影响我们的“正统”观念,解决如何看待历史上的“政权”与“民族政权”的问题,并对一些编纂体例上的细节问题提出了处理意见,同时指出应加强民族历史年代学的研究,以编出全面反映我国历史的新年表。  相似文献   

9.
1 俄国学者以“东北亚各民族”为题考述其国东部西伯利亚和北太平洋两岸附近水域中的一些岛屿在内的土著民族,日本学者也曾以“东北亚”为题著书,只是记述了海参崴至南两伯利亚一线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一般的民族学、民俗学调查,后又有人以“东北亚国际关系”为题发表著述,从亚洲的地理范围内划分出东北亚,一般是指中国、朝鲜、日本、苏联的远东地区。  相似文献   

10.
中国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民族研究界引入了西方ethnic group概念,采用台湾学者翻译为“族群”,并逐渐使用起来.随之,民族与族群概念的争论持续至今,涉及“族群”概念与特征、“族群”与“民族”的关系、“族群”在中国应用中的错位和泛化问题,特别是涉及能否以“族群”替代我国现用的“民族”的问题.这一争论实质上关系到以“族群”理论还是以“民族”理论作为我国民族政策和解决民族问题的制度的理论基础的根本性问题.以“族群”替代“民族”的观点,意在民族问题“去政治化”,改变中国现行的民族方面的制度、政策.  相似文献   

11.
冯建勇 《民族研究》2022,(1):133-142+146
贯通式的“中国民族史”的编著,孕育于近代中国民族国家构建、中西之学交相激荡的时代,自清末发轫,迄今已有上百年历史。王桐龄著《中国民族史》(1928年)系中国较早冠名“中国民族史”并系统叙述“中国民族史”的通史体、综论性著述。该书出版后,罗香林对其进行了学术评议,提出从“纵的叙述”和“横的叙述”两个面向推进中国民族史研究。梳理20世纪30年代中国民族史研究的学术史可以发现,罗香林有关中国民族史“编法”的建议与后来一些学者对中国民族史的认知和书写不谋而合。以王著《中国民族史》修订版(1934年)为例,该书尽可能在既有研究框架范围内重建各民族间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脉络,表明王桐龄一直在探索适宜的中国民族史“编法”,加强了中国民族史“横的叙述”;吕思勉、宋文炳、林惠祥等著《中国民族史》,则将诸民族史“各为专传”,推进了对各民族历史的“纵的叙述”。时至今日,为阐明“历史时期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以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罗香林提出的“两种面向、三个问题”,尤其是有关加强“横的叙述”之建议,对于新时代中国民族史研究的开展仍具重要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2.
2003年,在党组的领导下,我委民族政法工作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民族工作的中心任务,为民族地区的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服务,配合有关部门和地方,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根据胡锦涛总书记关于“要抓紧制定民族区域自治法的实施细则,把法律的一些原  相似文献   

13.
当今民族文化的处境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基,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地球村”、“全球化”、“经济一体化”等等,是近若干年来听得最多的一些字眼儿,也确确实实是世界发展趋势的真实写照。在这种形势下.民族文化如何发展.就成了每个民族乃至整个人类必须关注的重要问题。这里所说的民族文化,应该包括两个层面:一个是指族  相似文献   

14.
一股左倾的风暴,于公元1964年猛烈袭击了民族理论战线,一些民族理论问题被粗暴地批判了。其中,“社会主义民族”的理论,被批判为鼓吹“没有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的”“修正主义”理论。“文化大革命”中,这个理论更是被鞭答得遍体鳞伤。社会主义民族究竟是正确还是错误?今天,必须重新砰价、彻底澄清。因为,它不仅关系到民族工作过去的30年,而且,对新时期和整个社会主义时期的民族工作都有着现实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关于人们共同体与民族共同体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两个不同的概念 多年来,在我国民族研究中,对“人们共同体”和“民族共同体”这两个术语的使用颇多混乱。一般说来,大家公认,民族共同体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民族,但对其外延的解释不尽一致,比如一些学者就持“广义”“狭义”民族之说。“人们共同体”又是什么呢?并不罕  相似文献   

16.
随着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正在被越来越多的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充斥着。近年来,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或“Inverted Classroom”)的出现就彻底颠覆了以往“一言堂”的模式,建立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也丰富了教学内容。作为民族地区的高校英语教师,有责任和义务思考翻转课堂对民族地区大学英语教学带来的影响和冲击。本文在分析了少数民族地区大学英语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尝试做一些探索并讨论了翻转课堂对其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关于刑法对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立法变通权的规定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族论坛》1999年第1期刊登吴大华《中国新刑法典对少数民族权利的保障》一文,论述了刑法调整民族关系,充分维护少数民族的正当权益,维护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关系发展的作用,有助于人们对刑法的认识和学习。只是该文“新刑法典修改并重申了对民族自治地方刑事立法变通权的规定”一节,似乎对刑法规定中存在的涉及法治原则的问题习焉未察。 1997年3月14日第八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修订的刑法第九十条规定:“民族自治地方不能全部适用本规定的,可以由自治区或者省的人民代表大会根据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特点和本…  相似文献   

18.
“民族”是一种多元、多维和多层的综合性的社会存在 ,因此 ,随着观察者的立场、视角和背景的不同可得出不同的结论和定义。本文仅根据欧洲委员会的相关文件中使用“民族”和“族群”的情况 ,从考察欧洲法律文书对相关概念的界定和使用入手 ,探讨“民族”的政治属性 ,并以此展示近几年在国内广为流行的“族群”与“民族”的关系问题。充分认识“民族”的政治属性 ,将有助于我们消除在对待“民族”概念上的一些误解 ,有助于提高对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理性认识 ,在实践上有利于各民族在国家层次上的整合  相似文献   

19.
汉文“民族”一词的出现及其初期使用情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讨论民族概念时,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汉文“民族”一词的涵义是什么?何时出现于中国?应用在哪些方面?这些问题已经讨论了很长时期,至今还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近年来,我们查阅了一些资料,对汉文“民族”一词在我国出现的时间和使用情况,有了初步了解。为了求得指教和提供一点参考,我们把汉文“民族”一词在我国的出现分为“开始使用”和“开始普遍使用”两个时期分述于下。  相似文献   

20.
关于民族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民族的定义、民族问题的实质、民族主义、民族间事实上的不平等这几个基本理论问题进行阐释与论述。作者结合中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实践,立足于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主要有:介绍“民族”概念的演变过程和不同见解,指出中国在识别民族时灵活运用斯大林民族定义所取得的成功;总结我国在民族问题实质上的争论,并阐明自己的观点,认为阶级社会中,有一些民族问题并不属于阶级问题的范畴;对民族主义的概念及其作用进行分析;对“民族间事实上的不平等”这一重要理论进行论述和澄清,认为“不平衡”不能代替“事实上的不平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