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制造业成本竞争优势预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基于中国制造业劳动力成本与劳动生产率相关数据,通过ARIMA相关理论来构建劳动力成本、劳动生产率以及单位劳动成本的发展趋势模型ARIMA(p,d,q),利用所建模型预测中国制造业成本竞争优势在未来8年内的发展趋势,并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据此提出有利于中国制造业成本竞争优势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2.
产业是否具有优势 ,主要是从贸易利益实现的角度来审视的。从这一角度定义产业优势 ,是指 :在不完全竞争的多维世界里 ,一国产业国际竞争中建立起来的、在资源获取和利益分配方面相对于竞争对手和竞争产业的特定的优势。它包括两个同等重要的方面 :一是某一特定产业在不同产业间的世界资源配置中是否占有特定的竞争优势———表现为产业间竞争优势 ,即产业与产业之间的竞争状况 ;二是在该产业的全球竞争中某一特定的国家相对于其它国家是否具备竞争优势———表现为产业内竞争优势 ,即国与国之间的竞争状况。产业间竞争优势的强弱主要是由产… 相似文献
3.
《中国统计》2006,(10)
排名企业名称排名企业名称排名企业名称250广州珠江钢铁有限公司251白银有色金属(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52索尼电子(无锡)有限公司253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54亚旭电子科技(江苏)有限公司255中国·春风实业集团256纬创资通(中山)有限公司257华泰集团有限公司258青岛广源发集团有限公司259捷普电子(广州)有限公司260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261深圳三星科健移动通信技术有限公司262长治钢铁(集团)有限公司263山东石横特钢有限公司264宗申产业集团有限公司265凌源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66徐州卷烟厂267广西柳工集团有限公司268河北文丰… 相似文献
4.
5.
旅游有国际旅游和国内旅游之分。国际旅游主要体现在一国入境旅游形成的国际旅游收入,它不仅是一国历史文化、风土人情、自然风光、自然生态、自然地貌等旅游资源的产业价值实现,也是旅游交通、住宿、购物、餐饮、会展交流等旅游活动关联产业价值的实现,因此,旅游业会带动国民经济许多行业的发展。国内旅游具有同样的经济作用,只是其旅游活动以国内区域为界,有更加丰富的 相似文献
6.
中国一些产品已经成了世界的绝对强者.但是中国产品整体上到底有多强?
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有多强归根结底是我国对外贸易的国际竞争力问题.出口额、出口依存度、贸易国际竞争力指数、相对出口绩效指数的多维角度可以给出更全面和更系统的比较分析,更能说明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有多强. 相似文献
7.
今年国家统计局在以往发布中国大型工业企业信息年会的基础上,向社会第一次推出了中国制造业500强。的确,有的人会问,为什么不特别推出一个中国工业企业500强,而要推出一个凸显中国制造业500强?首先,中国制造业是中国工业的主体,这一点必须看到。2004年中国经济普查结果表明,中国制造业的总产出占中国工业总产出的87%,在137.5万家规模以上和规模以下企业中,制造业企业达125.9万家,因此,制造业的实力和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反映一个国家工业经济的实力和水平。第二,与原煤开采、石油开采、电力、自来水、煤气生产和供应相比,制造业是一个竞争… 相似文献
8.
9.
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我国仍处于工业化阶段,制造业的增长状况将直接影响着我国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质量.中国制造业正处于"国际竞争国内化、国内市场国际化"的大环境下,比较优势理论对于目前讨论和研究中国制造业的发展策略具有宝贵的指导意义.本文将以比较优势理论作为理论基础,综合分析我国制造业的优势和不足,从而明确我国制造业在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中国绿色食品产业竞争优势区域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构造面板数据模型对中国31个省区和6大区域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和竞争优势进行分析,分析了各省和各区域绿色食品各指标对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带动作用的差异,时间因素的变化影响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差异以及各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个体差异,从而得出各区域的绿色食品产业竞争优势的差异.提出通过调整发展营销战略和科技创新是提升区域竞争优势的关键,由此带动整个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通过对1995~2009年中国制造业RCA指数的变化进行研究,发现伴随制造业总体RCA指数不断提高的同时,各行业RCA的表现各不相同。然后再以相关年度资本、劳动、外资、技术和管理等因素对RCA的关系进行回归,分析出制造业RCA演化中的各要素禀赋的贡献特征,在解释RCA演化的同时,研究中国制造业比较优势提升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通过要素禀赋结构的升级实现比较优势的提升,进而改善中国制造业出口结构和国际分工地位。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2001-2010年的数据,计算了中国制造业单位劳动力成本及其变化,并与19个不同类型国家和地区的情况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01-2010年,中国制造业小时劳动报酬、小时劳动生产率都表现为日益增加的态势,单位劳动力成本整体表现为先下降、后逐渐增加的态势,2010年调整后的单位劳动力成本比2001年增加了17%;中国制造业单位劳动力成本,不仅远远低于美、日、德、法、荷等发达国家,以及墨西哥、南非、俄罗斯等发展中大国、亚洲四小龙,也低于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等新兴发展中国家;中国制造业小时劳动报酬、单位劳动力成本的增长速度快于亚洲四小龙、其他发展中大国、亚洲新兴发展中国家;中国单位劳动力成本目前已经超过了泰国、印尼等国家,在不久的将来,将超过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因此,政府要高度重视制造业的重要作用,防范“去工业化”倾向,提高劳动生产率. 相似文献
13.
14.
15.
本文利用2002-2011年的制造业数据核算比较了中国与主要竞争国家的制造业单位劳动力成本,发现我国单位劳动力成本已经高于印尼、泰国和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具体地,东部地区单位劳动力成本2002年以后高于印尼,2007年超过我国中西部地区和泰国,2011年超过马来西亚;中西部地区单位劳动力成本2002年以后高于印尼,2009年超过泰国,2011年超过马来西亚,主要原因在于我国小时劳动力成本上升过快。因而,与印尼、泰国、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相比,我国已不具有劳动力成本优势,再加上近年来我国人口红利的消失,中西部地区劳动力成本也已高于东南亚国家,因而,可以解释我国中西部地区为何没能及时接收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文章基于新型制造业的概念,以大量统计数据为基础,建立了中国制造业强市评价指标体系.应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分别对我国31城市制造业的经济创造能力、科技创新能力、资源环境保护能力进行了评价以及强市综合排名,并对我国主要城市制造业发展特征和模式进行了归纳. 相似文献
20.
计算、比较中国与主要出口竞争国的单位劳动力成本(ULC),发现中国制造业仍然具有较大的国际竞争优势,原因是多年来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增速明显快于工资增速,使单位劳动成本保持下降趋势。相对单位劳动力成本(RULC)的比较结果显示,即使不考虑提高工资将促使劳动生产率进一步提升以及基础设施、国内市场、政治环境等方面的优势,现有劳动生产率水平上,中国制造业仍能够承受约50%的劳动报酬上升。用购买力平价调整后的ULC数据说明,尽管汇率低估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优势,但2005年汇率改革以来,这种附加优势已基本消失。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