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在封建礼教的束缚下,我国广大农村妇女始终生活在社会底层,湘赣边界农村妇女受压迫更严重,这是引导她们参加革命的基础.在千头万绪的工作中,边界党组织和毛泽东在井冈山斗争时期仍然非常重视妇女工作,毛泽东、朱德、彭德怀等为此付出了许多努力,帮助湘赣边界妇女思想觉醒,进而促进了她们自身解放.思想得到解放的广大妇女,以各种方式参与、支持根据地斗争,成为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她们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巩固和发展做了大量工作,在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秋瑾与李清照之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秋瑾和李清照在人生经历、文学创作上有诸多不同,她们的见识和才华是非凡的,她们创作了具有永久价值的文学作品,受到后人的喜爱和欣赏,她们用自己的智慧乃至生命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她们都是中国文坛上著名的女作家,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女性,给当今妇女以深刻而有益的启发。  相似文献   

3.
国内外学者在考虑妇女地位时忽视妇女个人的偏好与选择,认为只要提高妇女的地位就可以改善妇女的福利.实际上,妇女地位与福利是不一致的.妇女按自己的偏好进行选择才能保证她们的福利.尊重妇女的选择权有利于缓解现代社会所面临的家庭关系不稳定的压力.  相似文献   

4.
威廉·福克纳作品中女性悲剧性格成因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常磊 《东岳论丛》2006,27(5):117-119
福克纳作品中的南方女性大多以自我毁灭的形式结束了自己的一生,她们的毁灭不仅是因为她们寻找外部世界和自我世界的希望破灭,更重要的是她们自我生存意识的必然选择,但无论采取哪一种形式生存,她们都是为了寻求南方社会对女性作为人在社会中拥有与男人同样的基本生存权和正常的生理需求,期望在男人参与的南方社会生活各个层面中发挥自己天赋中的自然本性。福克纳通过自己作品中南方女性悲剧性格成因,告诫南方人要彻底消除历史沉积在南方妇女身上的重负和偏见,使她们在回归自我的同时体现自身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萧红短暂的一生,以其特有的敏感和艺术天赋,更以觉醒了的知识女性的眼光,审视传统社会中国妇女的生存困境,展示她们在多重压迫下的非人生活。她讲自己对女性社会地位和人生角色的关注与思考融入创作,塑造了一批栩栩如生的女性形象,揭示她们的悲剧命运,反思她们的精神负荷,挖掘旧时代妇女苦难的深层原因。本文主要就萧红的女性意识对人物塑造所产生的影响,及其文体的抒情性与女性意识的关联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闽江流域农村非自愿移民为背景,从文化人类学的视角分析妇女村民对急剧变化的生活环境的反应,以及她们在与生存危机的抗争中所发挥的关键作用.通过考察家庭、婚姻、亲属制度和村社组织等这些当地文化的基本因素在移民搬迁中所发生的变化,进一步探讨了妇女如何积极组织调动当地的社会文化资源以缓解生活动荡的巨大压力,同时也改善自己在传统文化中的处境.她们的行为证明她们是促进社会性别角色变化的主角,而且为当地文化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7.
女性诗才的道路是一条艰难的旅程。她们为情而造文,用尽闺中力倾诉自己悲欢离合。她们的出现可以说是时代的产物。艰难的生活、痛苦的婚姻、长离别的哀愁等原因促使了相当一部分女性提起笔来倾诉满腔怨愁。这些女诗人创造了不少优秀作品,它们分别寄在不同的时期之内。妇女是怎样走上诗坛的?妇女为什么要作诗?妇女的诗歌与文人的诗歌有什么关系?……这些都是须考虑和回答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本文说明贫困妇女如何能够通过动员、觉悟启蒙和组织起来的过程摆脱贫困和非人的处境。她们还克服了父权制的不利影响,维护了她们本来应该享受到的资源权利。这一过程是通过劳动妇女论坛这个非政府组织的干预促成的。这个存在于非正规经济基层的新积累过程中的要素已经得到认证。这一过程显示贫困妇女组织如何帮助她们从贫困线以下和衣不遮体的生活境遇达到经济和人的可持续发展水平。通过一种整体性解决办法,贫困妇女甚至在低收入的情况下进行了储蓄、投资、创造资产、偿还贷款,把技术和管理才能用到经济活动中,把初级保健、家庭福利和识字这样一类有社会深度的东西融进她们的生活。她们利用储蓄建立了自己的银行──劳动妇女论坛信用社。现在,效仿这一过程的活动正以一种自发的力量在全国其他贫困地区展开。  相似文献   

9.
二十五年前,在中原大地上曾出现过两位巾帼人物——《李双双小传》中的李双双与《耕云记》中的萧淑英,李准笔下的这两位农村劳动妇女,曾在五十年代末的文学中颇为引人注目,人们从她俩的身上看到了时代生活怎样推动了农村劳动妇女性格、心理、理想、追求的变化。她们要求走出束缚自己的智慧、才干、能力的小家庭的生活圈子,投入社会化的生产中去。她们的行动,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亦已经成为对传统道德规范、封建家庭伦理观念的挑战。她们胜利了,并且以自己的胜利,喜气洋洋地走进了当代文学的人物画廊。  相似文献   

10.
太平天国妇女问题漫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文典 《学术论坛》2001,(1):114-117
太平天国倡导男女平等,极大地激发了妇女投身革命的热情.广大妇女踊跃从军、冲锋陷阵,为太平天国作出了重大贡献,其中涌现出了杨宣娇、胡九妹、陈叶氏、苏三娘等巾帼英雄.但是,太平天国针对妇女的许多清规戒律,以及领导者的一些乖谬言行,又造成了男女在实际生活中的许多不平等,这不仅严重挫伤了广大妇女的革命斗志,也腐化了领导者自己,从而使太平天国最后难免失败的命运.  相似文献   

11.
陈启文 《云梦学刊》2002,23(3):49-50
抗日战争时期 ,我国发展农村经济的路径主要有 :发布并落实发展农村经济方案 ;调整、成立、健全农事机构 ;制定和实行减租减息的政策 ;增发农业贷款 ;开展纺织救灾运动  相似文献   

12.
甲午战前五十年中国棉织品进口贸易的整体态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新娟 《北方论丛》2006,25(2):97-101
甲午战前五十年棉织品的进口,经历了由初期的徘徊不前到后来的稳定增长的发展态势。洋纱的进口速度明显快于洋布,除去鸦片不计外,洋布和洋纱的进口占了19世纪中国进口贸易的主要部分。在70年代以前进口以英国的细布细支纱为主,但是自70年代开始,美国粗布和印度粗支棉纱进口大量增加,销售数量和区域不断扩大,争夺着土布和土纱的市场,中国传统经济结构在日益走向分解。  相似文献   

13.
辛亥革命时期女性报刊和女子参政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姿亚 《云梦学刊》2011,32(6):52-54
随着辛亥革命的胜利,知识女性们第一次掀起了由女性自己领导的、争取女子参政权运动的高潮。而1911年至1913年创办的女性报刊.其主要特色便是鼓吹女子参政。其中,《神州女报》、《女子白话报》和《万国女子参政会旬报》成为鼓吹女子参政的最有力的三大女性刊物。作为舆论鼓吹工具,女性报刊无疑推动着现实生活中女子参政运动和参政思潮的向前发展,不过,因时代的局限性,女性报刊对于女子参政的宣传鼓动作用有效,但也有限。  相似文献   

14.
李长莉 《河北学刊》2005,25(2):161-168
19世纪下半叶,随着通商以后洋布输入的增加,城镇市民穿用洋布日渐普及。这种衣着新习俗的形成,带来了 新的社会文化含义:洋布与土布成为城里人与乡下人衣着外观上的一般标志性区别;洋布的普及使市民中等阶层更为凸 显,认同感增强,传统服制的上下等级色彩减弱;市民的衣着消费方式更加市场化和大众化,并与近代工业制品市场相连 接;市民的衣着时尚性和流行化增强。这些由洋布流行引起的市民生活方式的变化,都与城市化和市场化的趋向相联 系,是中国社会近代化变迁在人们日常生活上的一种反映。  相似文献   

15.
启蒙运动时期,知识分子就妇女本性、社会地位、教育以及婚姻和家庭等问题展开激烈争辩。孔多塞有力地介入到这场争论中。孔多塞是人权的有力倡导者和捍卫者,信奉自然权利学说,认为自然权利适用于所有人,指出妇女应当拥有与男子相同的权利,积极为妇女争取选举权、担任公职、平等受教育以及家庭和婚姻上的平等权利。他的女权思想是对妇女运动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6.
万杰 《学术探索》2008,(2):127-131
第三代诗歌是20世纪80年代青年反文化运动的组成部分,生活方式之于青年亚文化的重要意义反映于诗歌,就形成了第三代诗的日常化倾向,第三代诗人对日常生活或者表现出驾驭的自信或者有着把握本质的能力,这与新写实主义小说中的日常叙事情态迥然相异。  相似文献   

17.
女子团体的涌现是20世纪初年女权运动的闪亮之点。这些团体虽然重心不一,但却大体围绕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妇女自身解放这两大主题而展开,它鲜明地映现了女性群体意识的觉醒。与戊戌学会组织相比,该时期女子社团已显得成熟定型,凸现出现代社团的现代化特征。尽管这些女子社团仍存在结构分散、维持周期短等缺陷,但其本身的社会意义则是不容抹杀的。  相似文献   

18.
贾熟村 《云梦学刊》2013,34(1):48-53
唐绍仪集团多数生长在沿海,接触洋务较早,在洋务方面有不少贡献。唐绍仪本人,留学美国,与袁世凯为密友,曾担任总理。后与袁政见不同,转而拥护孙中山,参加反袁护国。后又不同意孙中山的“三大政策”。唐绍仪一生多变.很值得认真研究。  相似文献   

19.
毛利霞 《北方论丛》2015,(4):101-107
约瑟芬。巴特勒是维多利亚时代的女权运动先驱。为了废除针对社会下层女性的《传染病法》,她成立全国妇女协会并出任领导人,通过到处演讲、报刊发文、组织请愿等方式反对国家规范卖淫;她谴责《传染病法》违背道德、法律、歧视社会下层女性,主张提升女性的社会地位,为女性积极参与社会事务、争取男女平等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邓小平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群众路线。邓小平强调,贯彻群众路线,必须保护人民的利益,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实现共同富裕;必须依靠群众克服现代化建设中的困难,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要发扬民主,改进工作方法,加强群众监督;要把握好群众运动的规律,不能混淆群众路线和群众运动,解决思想问题不能搞运动;必须从制度上加以规定,克服官僚主义、命令主义和干部特殊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