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真理有没有阶级性的问题,是与“真理”这个概念问题密切相关的,有些同志把他们自己所确定的真理概念作为“任何真理都没有阶级性”这一全称判断的理论基础,因此,这里有必要先从什么是真理这个常识性问题谈起。我们认为,真理就是人们的主观意识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内容是客观的,但它的形式是主观的,它是属于精神范畴的东西,而不是物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历来把真理看作是客观的,但这并不是说它本身就是客观事物或客观规律,只是说我们头脑里的正确思想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从客观外界事物中反映过来的,而且是相对正确地反映了外界事物。我们必须弄清这  相似文献   

2.
科学上讲信息是负熵,是针对事物的无序、有序状态而言的;哲学上讲信息是事物相互作用中表现出来的反应或反映特性,是针对意识或认识而言的.同是信息,科学的解释与哲学的解释竟如此不同.若有谁来研究一下“科学的信息概念与哲学的信息概念”,不是很有意义吗!  相似文献   

3.
面向事物本身正如萨弗兰斯基所指出的 :“同胡塞尔密切合作的第一年 ,海德格尔已经开始把胡塞尔的现象学观念从意识的内在联系之中提取出来 ,放置到世界中去。” 也就是说 ,海德格尔扭转了现象学发展的方向 ,从而把现象学的研究领出了死胡同。在海德格尔看来 ,“现象”一词的含义就是让事物按其本身的方式显现出来 ,而现象学也就是按照事物自身显现的方式去看待并描述事物 ,而这也就是现象学家所说的“面向事物本身”。海德格尔写道 :“‘现象学’这个名称表达出一个原理 ,这个原理能够被表述为 :‘面向事物本身 !’———它反对一切无根…  相似文献   

4.
在唯物辩证法的原理中,传统的观点认为,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我认为,把内因和外因绝然地分割开来,去分别研究它们的“决定作用”或“条件作用”,是不够科学的。我的看法则相反,不是内因起着一种作用,外因起着另一种作用。而是内外两种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共同产生一种作用,从而推动事物的发展。科学的命题应该是:任何事物都要同外界发生作用,并在这种相互作用中实现同外界的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这是一切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和唯一动力。  相似文献   

5.
该文认为,朦胧诗之后的“第三代诗”,是真正具有文学史意义的写作,其根本在于它给诗歌乃至文学提供了一种关于“本体”的观念,从而开辟了一个本体论的时代。正是在此意义上,人们才开始意识到,“诗就是诗”不是同语反复的无意义的文字游戏,它本质上揭示了一种新的诗学态度:诗就是诗自身,而不是工具或它之外的别的什么,它是以语言形式对生命或事物本真存在的最初的命名,具有存在与语言同构一体的本体特性,就存在本体论而言,它表现为强烈的生命意识和事物感,力图避免和消解文化、逻辑与主体理念的遮蔽而回到生命和事物本身,因而,它尤其注重生命和事物的“此在”状态以及体验、呈现或行为过程,表现了我们时代一种新的感性倾向和过程程意识。就语言本体论而言,它强调与生命或事物相关联的语感,拒绝象征、隐喻和变形,迹伡岢钟锎实闹肝镄曰蚣拔镄裕η笤凇坝镅匝运怠敝薪氡菊娴纳褪挛铩  相似文献   

6.
<正> (一) 信息科学、能源科学和材料科学是近代科技的三大支柱。信息不是事物的本身,而是由事物发出的消息、情报、指令、数据和信号中所包含的内容。它已成为人类除物质、能源以外的第三资源。当今,信息已与资本、劳动构成生产三要素。在工业社会里,战略资源是资本,而在信息社会中,人们以信息的生产为中心,战略资源是信息。信息,实际上已成为比资本更重要的东西,成为影响生产力、竞争力和经济成就的决定因素。日本战后不惜昂贵的代价,以四亿美元之巨购  相似文献   

7.
<正> 在系统观点看来,任何事物都处在如下三重关系之中:从低层次角度看,事物是作为系统的整体机能存在的;从高层次角度看,事物是作为系统的结构要素存在的;从本层次角度看,事物自身则又是一个机能与结构相统一的独立系统。人类的意识也不例外。虽然意识是世界上一种极端复杂的事物,但如能坚持系统分析方法,切实把它所处的三重关系搞清楚,就能够较准确地认识和把握它。  相似文献   

8.
邬焜 《晋阳学刊》2012,(3):88-92
信息表征的并不仅仅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所以不能用整体与部分关系的有无来肯定或否定信息现象的存在。任何事物都同时既是物质体,又是信息体,不能在二者中做出非此即彼的选择。因为不同形态的信息的品级有高下,又有其在宇宙进化过程中先后生成和发展的历史,所以,信息形态也有其自身的进化和退化史。我的相关理论并不是用对中介物的认识去取代对事物本身的认识,而只是强调说对事物本身的认识必须通过事物生发出来的信息场的中介才可能达到。不能把"质与量"和"质量与能量"相提并论。客观的并不都是物质的,客观世界中同样存在着作为第一性的物质和作为第二性的客观信息的区别。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日常意识是前科学的经验意识,作为对外界事物的具象觉知,它 是未经反思的,具有浅近性、表面性、狭隘性、随机性的特点。但它是认识的起始因素。 它必须在意识的自我意识中经过反思性的逻辑操作和逻辑置换,才能实现理性的升华。文 章分析了日常意识理性提升中值得关注的一些意识机理,认为它们是深化认识论研究的重 要环节。  相似文献   

10.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结合对商品价值的分析,提出并阐述了具体的质和抽象的质的思想。商品的具体的质,是指能满足人们不同需要的各种特殊的有用性;具体劳动的质,就是生产不同使用价值的各种专门劳动的特性。推而广之,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那种自然属性,就是事物的具体的质。它的特点是具体的可感性和差异性。抽象的质和具体的质不同,它不涉及物体的天然的(化学的、物理的、生物的)属性,而是事物的整体的、普遍的规定性。从横的方面看,它不是孤立的、单个的属性,而是一类事物的系统的属性,从纵的方面看,它不是事物当下存在的现状属性,而是  相似文献   

11.
<正> 关于对外开放的方法论考察,第一个基本环节是寻找开放的客观依据,为对外开放理论和实践的研究打下基础.唯物辩证法是从事物的普遍联系中去把握它的矛盾发展的.“相互作用是事物的真正的终极原因”.就一个抽象的理论层次来说,可以把开放理解为系统跟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在这里,开放和不平衡是系统有序之源.现代系统科学中的“自组织”理论指出:一个远离平衡的开放系统(力学的、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乃至社会的、经济的系统),通过不断与外界交换物质、能量、信息,在外界条件的变化达到一定阈值时,可能从原有的混沌无序的混乱状态,转变为一种时间上、空间上或功能上的有序状态.这种远离平衡情况下所形成的有序结构,普利高津把它命名为“耗散结构”.历史  相似文献   

12.
(一) 人的问题是许多学科研究的问题,而主体性问题则只是人与世界的对象性关系中的人的问题,它是纯粹的哲学问题。它从人与世界的关系中着重考察作为主体的人的地位和作用,考察世界本身。作为具有主体意识的社会生活主体的人在各种实践活动中表现出自己不仅能自由自觉地支配、占有外界事物,而且也能自由自觉地把握自身,成为自然界、社会和自身的主人,并通过发挥自身全部能动性以实现自身价值。这是人类在各种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的根本特性,我们认为,这也就是人的主体性。对于自然界来说,人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来改变物质存在形式,实现自己的预期目的,从而把自然生存条件置于自己控制之下,成为自然界的主人;对于社会来说,人们“了解自己本身,使自己成为衡量一切生活关系的尺度,按照自己的本质去估计这些关系,真正依照人的方式,根据自己的本性的需要来安排世界”(《马恩选集》第1卷,第95页),成为自  相似文献   

13.
抽象范畴和具体范畴一样,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逻辑中十分重要的范畴,探明抽象范畴的含义不只有助于加深理解它和具体范畴的辩证关系,也有助于加深理解科学抽象的方法.一为了揭示抽象范畴的含义,我们可以从本体论、认识论和逻辑学等方面来进行探讨.从本体论来看,客观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抽象方面和具体方面的辩证统一,它们都是一切事物本身所具有的.从这个意义来说,抽象方面和具体方面一样,也是客观的,它们都是  相似文献   

14.
常新 《理论界》2010,(11):203-204
孩子们的作文往往缺乏思想,如何引导他们把好恶、褒贬、观点、看法等方面的思维结果表现出来是本文探讨的话题。它不是空谈大道理,而是从具体事件中总结出道理;它不是单纯的搞笑,而是让人感觉轻松的又带有理性色彩的幽默;它不是片面地看待事物,而是具有客观又公正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什么是文学的基本特性?如果说形象是文学的基本特性,那么情感呢?它是文学的又 一基本特性。把情感当作文学的基本特性,这不是人为的,而是文学本身所具有的。是否承 认情感是文学的基本特性,这关系到文学理论中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情感在文学中占 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发挥着从文学创作到鉴赏活动中一以贯之的作用。可以说,没有情 感,就没有文学。  相似文献   

16.
<正> 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是辩证的统一的命题,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命题吗?笔者的回答是否定的。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问题,在绝大多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科书中,出自其本体论部分,即在论述意识的作用时,提出并加以阐述的。其实,在本体论的范围的联内,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不是对立统一,因为它们之间没有内在的、有机的、不可分割系,它们既不相互依存,也不相互贯通。首先,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在本体论的范围内,不是相互存在前提的。一方面,客观规律性不依赖于主观能动性。客观规律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内在本质的必然联系。它存在于事物及其关系之中。它随着事物的产生而出现,随着事物的发展而不断地显露,随着  相似文献   

17.
知识是对外部事物的本质规定的系统理论阐述.在知识形成过程中,客观事物的某种特征经由主体的某种神经通道,传达到主体的大脑皮层,主体利用储存在大脑中的知识、情感,选择、加工和整理外部信息,才能形成新的知识.没有通过大脑的吸纳和整合的外界事物或者知识对他而言不是真知;同时,仅仅依凭主体的渴求而隔绝外界知识、信息的输入,也不会产生知识.只有在主体、客体和主观客观的交织和互动中,才能使知识在双重规定性基础上存在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比较方法     
比较方法,在有关著作中亦称类比法,它是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根据一定的规则,把彼此有某种内在联系的两个或两类以上的事物加以类比,确定其相似与相异之点,成为把握事物的本质、特征及其规律性的一种思维过程和科学方法。 比较方法的客观基础,在于事物本身存在着相似性和差异性。根据相似性,可以从已知事物间推  相似文献   

19.
作为阴影的他者--梅洛-庞蒂他者理论的本体论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梅洛-庞蒂的现象学理论中,反省的秘密其实就是在身体本身的一种可逆性关系中非反省地完成的,他举我的右手触摸左手这个例子说道:“关系倒了过来,被触摸的手变成为触摸着的手。我不得不说,触摸在此被扩展到身体,而身体乃是‘感觉着的事物’,是‘主观的客体’”犤1犦。于是,世界绽出的秘密就被从意识转移到了身体之中,这也是梅洛-庞蒂现象学最主要的贡献之一。但是,“相对于我的身体而言的事物,乃是‘唯我论’的事物,这还不是事物本身”犤2犦。要确立事物的真正存在就必须借助于他人:“只有当我懂得:这些事物也为其他人看到,它们被推定对于…  相似文献   

20.
俞驰 《理论界》2010,(8):145-146
艺术灵感是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于偶然的外界刺激,突然出现的一种特别积极、特别有效、特别富于创造性的心灵境界。引发灵感的某一外界事物不只是灵感本身,它不过是艺术灵感借以发生的机缘。只有那些能够给予艺术家以创作最佳思维角度的启发,或者促使艺术家在创作当中形成最优神经联系,并且具有鲜明性、直觉性、针对性特点的生活现象,才能成为艺术灵感产生的机缘或者契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