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探究单纯词的理据,训诂学已在这方面取得了许多成就,而探究现代汉语复合词的理据则是一个有待全面展开的课题。历史上还没有出现过一部正面解释复合词理据的词典或专著。不少复合词中语素的意义无法从辞书中查得。探究复合词理据的基本途径大致有增补义项、让语素义与词义挂钩、让内部形式与词义挂钩三种。  相似文献   

2.
作为词义构成成分的语义成分不是假设的理论实体,有相应的符号形式载体--语素,语素即为语义成分符号化的结果.复合词的语义成分通过语素化实现为符号,复合词词义通过语义成分的符号实现来表示.复合词的构词过程实际上就是复合词语义成分的符号实现过程.  相似文献   

3.
现代新词语大部分都是在原有语言基础上利用一定的词素,按照一定构词方式结合起来的复合词或派生词,因而具有一定的语义结构,是解说新词语的理据基础。从词义构成的道理和方式两方面解析英语新词语的理据,大体分为词义理据和词形理据。同样,汉语新词语的理据与词的性质和词的语义结构密切相关。一种语言的理据大小由其词汇中简单词、派生词、复合词数量的多寡所决定。汉语比英语词语理据性强。  相似文献   

4.
以“点”词族的形成轨迹及词义演变为例,以顺向思维方式、语义分析纵横两个角度,深入语素内部,探讨语素A与B的结合理据及它们对词义C的贡献。研究发现:语素义的呈现是一个在组合关系中竞争选择的过程,其结合理据在于语素内部潜在义素的吸引和融合。语素义和词义的关系可表现为:语素整合特征揭示词义;语素强化特征凸显词义;语素显化特征暗示词义;语素凝结词义参与新词;语素隐喻特征表达词义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二十世纪以来,语言任意论在语言学界始终占据着不可动摇的主导地位。然而,语言在词汇层面并非是绝对任意的,而是存在着明显的理据性。词的表达形式与词义之间有时具有某种内在的联系,这就是词的理据性。词的理据性可分为语音理据、形态理据、语义理据、文字理据。词的形态理据则是指可以通过对一个词的形态构成进行分析而获得词义。通过对英汉词汇形态理据性的对比研究,能够找出英汉词汇形态理据性的异同,将有助于词汇教学和翻译研究。  相似文献   

6.
通过计量的方式从微观层面来研究多义词,即多义复合词的词义与其构成成分——语素义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语素的多义性使复合词也具有多义性。或者说复合词的多义性来源于构词语素的多义性。由语素的多义性产生的多义复合词,其词义基本上可以由语素的字面意义获得。  相似文献   

7.
意义支点词刍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现代汉语中有些复合词的某语素并未使用它自身的语素义,而是使用了以之为构成成员的另外一个复合词的词义,这类复合词可叫做"意义支点词".研究意义支点词的造词特色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与简称的区别;与通常语素义的区别;与通常汉语造词法的区别.  相似文献   

8.
语义理据是词的理据的一种类型,它是一种心理联想,即在原有语素意义基础上通过引申、比喻等手段产生新的意义。词的语义理据可以解释词的本义与其引申义、比喻义之间的关系。在英语词汇教学中,充分运用词的语义理据可以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相似文献   

9.
"理据"既可指整个语言的理据性(广义的理据),也可指具体语词的语音和语义最初结合的动因(狭义的理据)。理据性和任意性是共同支配语言的两条同等重要的原则。内部形式是居于复合体内部的微结构,要考察它就需要把它转换成内部形式的展现形式。复合词以其内部形式提供出比单纯词更加丰富的潜台词信息。词有词义,也必有理据,复合词还有内部形式,所以仅仅注意词本身的音义(外部形式)是不够的,只有将此三者作通盘的考虑,厘清它们之间的关系,才可以做出完整的全面的考察。理据和内部形式呈因果关系。内部形式是词义的承载形式,内部形式属于物质范畴,而词义属于意念范畴。理据不仅可以破解不直观内部形式,而且还可以深化对直观内部形式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理据"既可指整个语言的理据性(广义的理据),也可指具体语词的语音和语义最初结合的动因(狭义的理据).理据性和任意性是共同支配语言的两条同等重要的原则.内部形式是居于复合体内部的微结构,要考察它就需要把它转换成内部形式的展现形式.复合词以其内部形式提供出比单纯词更加丰富的潜台词信息.词有词义,也必有理据,复合词还有内部形式,所以仅仅注意词本身的音义(外部形式)是不够的,只有将此三者作通盘的考虑,厘清它们之间的关系,才可以做出完整的全面的考察.理据和内部形式呈因果关系.内部形式是词义的承载形式,内部形式属于物质范畴,而词义属于意念范畴.理据不仅可以破解不直观内部形式,而且还可以深化对直观内部形式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许多词既有字面意义,又有隐喻意义.英语中许多词和词语与汉语中对应的词和词语在隐喻用法上完全一致.但是,由于历史、地域、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差别,中国人和英美人对同一事物的思维、理解、看法和说法不尽相同,英汉两种语言不仅有字面意义相同,隐喻意义不同的词和词语的存在,更有为一种语言和文化特有的隐喻存在.  相似文献   

12.
隐喻在复合词中的投射有不同层面。投射到词义层面。引起词义演变,可称为词义隐喻。投射到语素层面,产生喻体语素。喻体语素以其隐喻意义参与构词,可称为构词隐喻。真正能够产生新词的是构词隐喻。复合词构词隐喻的隐喻结构类型可分为喻体语素在前的借喻造词和喻体语素在后的暗喻造词。  相似文献   

13.
由于对翻译本质的认识不够充分,翻译质量的评估出现了语言分析与社会评估之间和各自内部的割裂。文章采用了House的分类,描述了割裂的各种现象,指出割裂的原因是出自对“意义”的理解及其在翻译中的作用、以及评估参数的模糊性。概念整合理论的引入突破了翻译的隐喻观,“意义”的经验哲学思考有利于拉近我们对翻译本质的认识,便于我们从概念结构的角度更全面地评估翻译。  相似文献   

14.
对交通规划流量分配问题中的交叉口延误函数进行了研究.考虑了对冲突流、冲突相位和非机动车交通等因素,通过对交叉口延误函数的进一步细化,对不同转向车流和不同交叉口类型建立了适合我国城市道路的交叉口延误函数,增强了交通分配模型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美学提倡含蓄朦胧、蕴籍风流,诗歌作为最能体现古典美学精神的文学样式,利用语词的隐喻特质,极大地拓宽了诗歌的审美空间,丰富了诗歌的审美内涵。主要探讨诗歌与语词的隐喻关联,同时简要归列了解析语词隐喻内涵的方法,力求从隐喻阐释理论的高度对诗歌的多义主题及丰富寓意作出更合理的解释和还原。  相似文献   

16.
谚语是用简单通俗的话语,通过类比的方式反映深刻的道理。谚语翻译传递源语谚语中的喻义和文化信息。There’s no smoke without fire与"无风不起浪"看似相同,但二者在概念意义和联想意义上都有所不同。为更有效地传递源语谚语所表达的联想意义,谚语翻译应采用以异化为主、以归化为辅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陕博日历·2021·大唐花舞》中的文化负载词隐喻翻译为例,基于认知隐喻理论,构建概念映射过程中的认知心理模型,探析总结隐喻意象的翻译方法,以期为中国文化对外翻译与传播提供借鉴。文化负载词隐喻翻译需要经过解码—编码—实现身份归属三个步骤。针对文化负载词英译的编码过程,译者需根据自身解读选择恰当的隐喻翻译方法,对原文的文化内涵进行再隐喻化或去隐喻化或非隐喻化的改编,以译文实现与目的语读者的视域融合为最终目标,促使中国文化负载词所承载的隐喻意象为目的语受众成功接收,助力中国文化对外传播。   相似文献   

18.
一、“and”隐喻是一种虚词隐喻作为一个认知过程,隐喻不单纯是从一个域转向另一个域的单一的语义范畴的拓展,而是在其范畴之间的连接和关系中,它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莱考夫和约翰逊认为:“隐喻的实质就是通过另一类事物来理解和经历一类事物或经验”[1]。笔者通过研究发现,虽  相似文献   

19.
人体方所形式的隐喻解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现代汉语中,人体部位词一般不具有处所性,需要加上方位词,才能构成人体方所表达形式"NP F"。人体方所表达形式不仅仅指示某一实际位置,有时又表达隐喻意义。我们对汉语中具有隐喻意义的人体方所形式加以研究,弄清汉语中以人体方所意象形成的隐喻,并对人体方所意象形成的隐喻意义作出认知解释,从而从一个角度证明隐喻不仅是语言现象,更是一种思维现象。  相似文献   

20.
旨在通过概念整合理论对实时隐喻过程中的意义建构与推理机制进行分析,从宏观层面上探讨隐喻翻译策略的选择.文章表明:简单型、镜像型和单域型整合网络的隐喻机制以直译为主,意译法适用于双域型整合网络的隐喻式,彰显了概念整合理论强大的认知阐释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