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六世班禅入京朝觐是清代乾隆朝的一次重大事件,有许多前辈学者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是对于六世班禅在京圆寂后的灵柩返回西藏的史实,却很少有研究论著涉及。本文对六世班禅灵柩返藏的准备过程及行经路线等进行了考证,认为在灵柩回藏的某些方面乾隆仍然延续了尊崇六世班禅的作法,乾隆亲自做了精心的安排,但是由于是灵柩返藏,在有些地方也兼顾了人力、物力等经济方面的考量。本文对六世班禅灵柩回藏的过程进行梳理,以期为学界更深入研究乾隆治藏政策、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之间的关系等课题能提供多元的视角。  相似文献   

2.
柳森 《中国藏学》2013,(2):106-111
位于北京南苑地区的德寿寺,是乾隆帝与六世班禅在北京会晤的第一站。之前学界关于与六世班禅朝觐相关的寺庙研究,均集中于须弥福寿之庙、西黄寺、宗镜大昭之庙等,对于德寿寺的关注极少。本文利用相关档案史料、诗集、方志等,在考证德寿寺的建造时间、布局、碑文的基础上,拟对其与六世班禅的关系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六世班禅东行朝觐是清朝民族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六世班禅为保证东行顺利,提出给他的随从种痘,并在甘肃拉卜楞寺的二世嘉木样活佛的大力协助下为200多名随从实施了种痘.这是六世班禅东行途中一件至关重要的大事,但是由于多种原因,在清朝的汉文档案资料中很少提及,在学界还鲜为人知,而此事又与六世班禅大师之后在北京染天花而圆寂相关联,使人产生一些疑惑.本文从二世嘉木样活佛与六世班禅之间的关系着眼,解读二世嘉木样活佛率领班禅大师的随从在东行途中前往阿拉善种痘的经过,解释六世班禅本人未种痘的原因,对班禅大师在北京染天花圆寂的始末进行分析,解答了某些人提出的为何六世班禅一行人中仅班禅大师一人在北京得天花以及六世班禅是否因病圆寂的疑问,为解开这一历史的谜团提供了最为直接的证据.  相似文献   

4.
张亚辉 《中国藏学》2013,(1):92-100
文章详细梳理了乾隆四十五年六世班禅巴丹益喜前来承德朝觐过程中有关礼仪安排与实践的史料,论证了乾隆皇帝与六世班禅之间关系随空间变换而调整的方式,并将这种方式与上古史和封建制度进行比较分析,指出六世班禅朝觐事件是中国历史上的政教关系的基本格局的呈现,并非清代特有的现象.  相似文献   

5.
李若虹 《中国藏学》2013,(1):101-108
六世班禅和东印度公司的交往和东印度公司派印度游方僧普林格尔前往西藏,并跟随班禅东行进京是18世纪后期非常重要的历史事件,为我们了解18世纪后半期的西藏和清廷以及双方的关系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这一时期的西藏并非一处闭塞之地,而是早期全球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文章总结了学者们对六世班禅和东印度公司的交往所作的研究,指出他们研究的不足.并利用已有的研究成果以及藏文、满文资料,强调虽然东印度公司努力计划以西藏为通衢来打开清朝的贸易大门,但是由于这一计划的进行缺乏对西藏和清朝的充分了解而终致破产.  相似文献   

6.
王晓晶 《中国藏学》2013,(2):112-119
六世班禅入京面圣是清代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它不仅显示了西藏地方与中央的紧密关系,且显现了地方宗教首领在民族文化交流、宗教传播上所起的正面积极作用。本文通过对六世班禅向乾隆皇帝讲授佛法史实的考证,不但还原了事件的历史原貌,而且分析了于汉文史料中有关该事件的部分记录缺失的深层原因。为更深入研究西藏地方与中央的关系,以及乾隆的治藏政策提供多元化的视角。  相似文献   

7.
奚可桢 《中国藏学》2020,(1):87-94,F0002,F0003
南京博物院所藏清乾隆内府《六世班禅朝觐大事记》原本黄册,真实地还原了六世班禅朝觐乾隆皇帝那段难忘的历史,弥足珍贵。文章将其与《清实录》《六世班禅朝觐档案选编》等文献资料相佐证,可知乾隆皇帝和六世班禅对这一事件的重视,以及该事件对清朝政治、民族、宗教所产生的积极影响和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8.
冯智 《中国藏学》2005,(1):40-47
迎请、册封和提高达赖、班禅的宗教地位,利用他们的影响力加强对西藏的管理,是清康雍两朝的一项重要的治藏策略.五世班禅深受康熙、雍正两帝的信赖,特别是康熙帝延请五世班禅入京朝觐的事件,历时10余年,涉及面广,虽然最终未果,但反映了清政府在西藏决定重要人选的举措.雍正帝继承康熙治藏策略,也曾以特殊办法,想赋予五世班禅更大的职权加以利用.五世班禅在西藏特殊历史背景下,究其一生在康雍两帝的治藏过程中作用突出,为维护祖国统一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清代西藏地方与中央朝廷的关系更加密切,五世达赖与六世班禅就是这种关系的积极推动者。他们为祖国的统一和民族团结远道来京,做出了重大的历史贡献,并留下许多宝贵事迹。北京南苑与德寿寺就是其中之一。五世达赖赴北京五世达赖阿旺罗桑嘉措北京之行具有深远影响。事情发生在一六五三年一月(顺治九年十二月),动意却早产生于一六三七年(崇德二年),当时蒙古喀尔喀部落马哈撒嘛谛塞臣汗及土谢图汗均知此情,给清太宗上表同申支持之意:“闻欲延致达赖喇嘛,甚  相似文献   

10.
王艳 《中国藏学》2015,(2):136-141
乾隆四十三年(1778),六世班禅大师自西藏起程进京为乾隆皇帝庆祝70寿辰。为迎接大师的到来,乾隆皇帝颁旨雍和宫改扩建班禅楼和戒台楼两座殿堂,供大师讲经传法和休息之用。本文根据《清代雍和宫档案史料》《国朝宫史续编》等史料,研究考证了两座展堂改扩建时间、施工主持人,以及内部装饰等诸多细节,探讨了这两座殿堂敕建背后所蕴含的政治意义:既彰显了乾隆皇帝在处理西藏问题上的高瞻远瞩、对藏传佛教及其领袖人物的重视与厚爱,也凸显了六世班禅爱国爱教的高尚情操与崇高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1.
扎洛 《世界民族》2004,(3):59-66
在1 772—1 774年间第一次英国与不丹的战争(以下简称“英不战争”)中,作为清朝藩属的不丹作战失利,其南部与库赤·比哈尔(CoochBehar)接壤的三个山口被英军占领。六世班禅洛桑巴丹益希( 1 738—1 780年)为制止英国对不丹的侵略行径,致信东印度公司督办(Governor)沃伦·黑斯廷斯(WarrenHastings,又译为沃伦·哈斯汀斯,1 732—1 81 8年) ,要求他停止针对不丹的军事行动,这就是著名的“六世班禅致沃伦·黑斯廷斯信函”(以下简称“班禅信函”)。“班禅信函”本是为申明不丹属西藏管辖、反对英国侵略不丹而书,不料却被英国殖民主义者及其衣钵…  相似文献   

12.
由于清政府对五世班禅暧昧的及不得力的支持 ,以及前藏的达赖系统对其有意的排挤 ,加之五世班禅本人主观上的原因 ,其僧人气质远远大于政治家的气质 ,导致了在五世班禅时期 ,尽管扎什伦布寺的属寺和属民数量急速增长 ,但扎什伦布寺本身的僧侣人数却减少了一半 ,达到了历史最低的奇怪现象的出现  相似文献   

13.
李烨 《中国藏学》2005,37(2):46-51
从1926年至1935年,九世班禅大师在内蒙古活动长达10载.他先后举办5次"时轮金刚法会",为蒙古信众唪经弘法."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陷,内蒙危急.他不顾身处逆境的危险,对蒙汉民众开诚宣化,排解民族纠纷,团结各族人民.他深明大义,拥戴中央,号召人民共同御侮抗敌,不但公开在百灵庙发表"抗日通电",而且主动协助中央粉碎日本支持的"蒙古自治"阴谋,以实际行动,体现出他是一位坚定的爱国主义者和杰出的社会活动家.  相似文献   

14.
夏吾李加  俄智多杰 《民族学刊》2022,13(10):82-91, 139
文章针对一世班禅克主杰研究滞后问题,从祖籍家世、求学生涯、慧眼识珠三个层面论述其潜心追求新知和探索未知领域的基础上,着重阐明克主杰自幼旗开得胜、开创文风、建寺讲学、严正声明、入主金席、利益他人方面的治学路径,尤其秉持尊师重道品德、推崇辩论启智学风、创新闻思学院建制、坚持守正创新理念、开显宗师究竟密意、注重人才培养质量、独具建筑工艺匠心等方面敢为人先、勇于实践的治学精神,为坚持我国佛教的中国化方向,积极引导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进一步加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全面从严治教、带头守法遵规、提升佛教修为等方面提供了如何依理抉择根本正“见”、怎样科学实践正“行”为主的具有本土特色和时代特征的历史经验和学理依据。  相似文献   

15.
关于族群关系、民族关系与社会关系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族群"与"民族"概念上存在着交叉关联.族群关系、民族关系都是一种社会关系,但社会关系不一定都构成民族关系,民族关系有时也不一定能够准确地表述特殊的社会关系,族群关系却可以化解民族关系表述的"潜在危机".族群关系、民族关系与社会关系的关系具有多向性、非对称性和动态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1 2 0 0 1年 7月 2 6日上午 8时 30分 ,中国第六届社会学人类学高级研讨班在西北民族学院礼堂东学术厅隆重开班。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费孝通先生亲临会场。省人大副主任陈绮玲 ,甘肃省副省长李重庵 ,省政协副主席、省委统战部部长杜颖 ,民盟甘肃省委主委周宜兴 ,省民委主任李生林也同时到会。西北民族学院院长高瑞教授致欢迎词 ,西北民族学院社会人类学·民俗学系 (研究所 )郝苏民教授主持会议。2 2 0 0 1年 7月 2 6日上午 ,费孝通先生为西北民族学院社会人类学·民俗学研究所加挂系牌揭牌。3 费孝通先生在宁卧庄宾馆主持召开“西部人文…  相似文献   

17.
刚才大家提出了很多问题 ,很好 ,我把它们归纳起来 ,总地讲一讲。我过去多次来西北 ,关心西北的发展问题 ,为此也提出过一些建议和看法。这次能参加研讨班 ,也很希望能了解一下现在的情况。政府政策的形成 ,不是凭空而来的 ,先是有客观的需要 ,以群众的根本利益为依据。十多年来 ,大家都在努力“呼吁” ,大家的呼吁 ,得到中央的重视 ,才会有今天西部大开发的政策。这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 ,才能做很多的事情。现在的问题是如何贯彻落实西部大开发的政策。方向目的清楚了 ,有了政策条件 ,但要把事业做成功 ,还要靠群众 ,靠每一个人的努力。…  相似文献   

18.
党项是一个多种族的部落集合体。七至九世纪,随着吐蕃的兴盛与衰落,吐蕃与党项之间发生了密切关系,这表现在吐蕃与被征服地区党项各部的关系、吐蕃与内迁党项部落关系等方面。九世纪中叶,吐蕃政权瓦解之后,其所统治的种族部落及吐蕃本身的许多部落最后溶于党项这个多种族部落集合体之中。  相似文献   

19.
北京首都博物馆藏四世班禅大师铜像系由四世和五世班禅大师的司膳官罗桑丹增创作于1663-1737年或17世纪80年代至18世纪20年代之间.作品不仅体现出藏传佛教艺术卓越的写实成就,同时像内装藏的两位班禅大师的圣物也使该作具有重要的宗教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